『壹』 监督学论述题本案有哪些重要监督主体分别起着怎样的作用

中国的监督主体
.
我国主要的监督主体包括人民代表大会
.
中国共产党.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行政机关.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与这些主体相适应,监督分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等.
1)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又称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其常务委员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所实施的监督.
2)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作为监督主体,中国共产党有对党内和党外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监督的职能.党内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通过其组织系统和专门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按照党章和党内其他有关监督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所进行的监督活动.
党外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化等各个方面实施的综合监督.
3)检察机关的监督

在我国,检察机关是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检察院运用检察权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团体和个人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察机关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公职人员提起公诉,对其是否依法行使公权力实行监督;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4)人民法院的监督

人民法院的监督又称审判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所进行的法律监督.
5)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的监督简称“行政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外各种监督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狭义行政监督专指行政系统内部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

6)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指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所进行的监督,监督方式主要是意见.批评.建议等.
7)社会组织和公民的监督(社会监督) 社会组织的监督是指各种社会组织.
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等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公民监督是指公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权活动所进行的监督.
3
.试述监督的功能. 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所具有的.所应发挥的效能或者作用.
一般来说,监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预防功能

预防功能是指监督对于防范腐败.将腐败遏制在将发而未发之时的功能.监督的这一功能对于防患于未然,提前发现和排除公共权力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保证公共管理秩序和目标的顺利实现有重要意义
.
2)校正功能

校正功能
(又称纠偏功能)是指监督对于及时制止.及时纠正已经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使其终止而不再继续的功能.监督的这一功能对于避免公权力运用的更大失误和更严重后果具有重要意义,监督校正的对象既包括终止违法规范性文件和公共政策的执行,也包括终止国家机关违法的和不当的具体管理行为,.
3)制约功能

制约功能是指监督对于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活动或者行为的控制.约制功能.通过监督,使国家公权力机关以及公职人员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并且在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时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有了这种制约,国家公权力机关以及公职人员在实施管理活动或者作出某种行为时就会更加谨慎和规范,这无论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还是对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都是极有价值的.
4)救济功能

救济功能是指当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某种消极后果时,监督可以对这种消极后果予以补救,使受害人的权利得到救济.这种消极后果可能是侵权,也可能是侵权加损害.行政诉讼就是一种以救济为主要功能的行政监督形式.国家赔偿也是一种以救济为主要功能的监督形式.从人权保护的历史潮流看,救济功能的充分体现是完善我国监督制度的重中之重。
请点赞,谢谢

『贰』 党内监督的形式有哪些

党员监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三种具体形式

党内监督的形版式有党员监权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党内监督是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党内监督是中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

(2)党外监督主要有扩展阅读: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叁』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要求的党外监督有哪些

党外监督是相对党内监督而言的,按其地位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国家机关的监专督,属于权力属监督,即拥有国家法定监督权力部门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
二是社会的监督,属于权利监督,是指来自人民群众个人或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非国家性专设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监督、群众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肆』 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区别

1、监督人身份性质不同。党内监督一般是党员之间互相监督,党外监督是非党员监督,主要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或者是群众。

2、监督的内容存在不同。主要是监督其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党内监督除此之外,还需要监督其是否违反了党规党章。

3、监督的有效性不同。党外监督对被监督人而言较为陌生,只有被人举报发现才能进行有效监督,而党内监督由于时时处处在党的监督下,容易被发现问题。

(4)党外监督主要有扩展阅读:

党内监督在各种监督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但由于这种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利益相关密切,有时容易使监督流于形式。

相比之下,党外监督有其优势。由于这种监督属于异体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存在隶属关系,通常有助于监督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需要相互补充,任何一个方面的监督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监督任务。因此,各个监督体系之间必须在监督职能上互相补充。

『伍』 坚持依法治国和党外监督属于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吗

首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监督是权力所有者运用民主与法治的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限制和约束,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监督的本质要求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对象的公开性、监督关系的对等性、监督手段的强制性。有效的监督具有督导教育的功能、防错纠错的功能、政治参与功能和惩戒功能。
党内监督是指包括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在内的党内各主体之间,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质是以党内民主为基础,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及其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为重点监督对象,以制约和保障权力按照委托者的意志行使为核心,确保党内生活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运行。其特点之一是“同体监督”,即: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优点是了解情况,便于监督;缺点是存在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客观公正性,这也正是内部监督的客观局限性所在。特点之二体现为自觉性与强制性的统一。自觉监督是基础,强制监督和监督处置是保障。
党外监督是指由党的统一体外的组织、单位或个人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党的组织、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党外监督具有一定的超脱性和公正性,以及监督主体广泛和监督形式多样的特点。
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能够按照权力委托人的意志行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维护权力委托人的利益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者也正是基于同一目的才得以统一于整个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共同构成了对公共权力制约监督的两根支柱。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鉴于以上分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区别主要在于:
1、监督的主体不同:党内监督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而党外监督的主体是党的统一体外的组织、单位或个人;
2、在监督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监督有同体与异体的区别。同体监督是指内部监督,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同属一个系统,相互联系密切。异体监督是指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来自不同的系统,利害关系较少。党内监督属于同体监督,党外监督属于异体监督。
3、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党内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党外监督是外围和基础。

『陆』 党内党外监督包括哪些具体如何运作

党外监督是接受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青年学生、离退休干部和群众的监督。党外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人,应当拥有对权力运作过程及结果的知情权。

『柒』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强化党外监督重要作用

党外监督是相对党内监督而言的,按其地位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国家机关的监督回,属答于权力监督,即拥有国家法定监督权力部门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
二是社会的监督,属于权利监督,是指来自人民群众个人或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非国家性专设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监督、群众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捌』 党内监督的方式有哪几种

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1)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游离于集体之外,擅自独断专行。

(2)实行党的组织监督制度,各级党的纪委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监督党员干部,按照党章规定切实担负起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任务;切实执行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监督检查和对下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执行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的请示报告制度。

(3)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疏通党内和党外监督的渠道,充分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负责地进行批评、揭发和检举。

(8)党外监督主要有扩展阅读:

党内监督三个原则

(一)搞好党内监督要求相关制度具体细化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然而,我们依然感到,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

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二)搞好党内监督要求党务活动公开透明

搞好党内监督,必须建立在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人和事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实行党内监督,需要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我们党的党内监督,必须也只有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进行。

因此,有必要强调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方式,保证党内外群众和相关监督机构获得知情权。可以这样考虑,今后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定时地发布党的工作、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情况。同时,定期举行党员民意测验,对党组织和领导的工作进行评定,供参考改进。

『玖』 党代表大会代表参与党内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1)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游离于集体之外,擅自独断专行。

(2)实行党的组织监督制度,各级党的纪委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监督党员干部,按照党章规定切实担负起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任务;切实执行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监督检查和对下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执行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的请示报告制度。

(3)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疏通党内和党外监督的渠道,充分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负责地进行批评、揭发和检举。

(5)坚持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执行纪律和法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拾』 论述题: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党内党外监督

党外监督是相对党内监督而言的,按其地位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国家内机关的监督,属于容权力监督,即拥有国家法定监督权力部门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
二是社会的监督,属于权利监督,是指来自人民群众个人或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非国家性专设的监督机构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监督、群众团体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
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