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普:监理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这三者的区别

旁站是指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巡视是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是监理工作的日常程序。
平行检验是指监理人员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的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平行检查体现工程监理的独立性,工作的科学性,也是管理专业化的要求。

② 科普知识竞赛题答案+答案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汇编

1、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和整治工作。

3、政府主要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质量技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的主要职能部门;

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4、我国首批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的行业是哪些?

肉类、粮食、儿童食品3个行业。

5、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区域范围明确,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6、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适用主体是什么?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适用主体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适用主体是一切从事食品生产加工且其产品在国内销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

7、“QS”主要包括哪三项内容?

第一、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③ 科协这个单位是属于行政单位吗它与科技局有什么区别呢

一、职位不同:

科技局属于国家行政机关,里面就是所谓的公务员。

科协属于社会团体,但比较特殊,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编制由组织部确定,属于同级相关主管部门管辖下,相同性质的还有作协,红十字会等。

二、职能不同:

科协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中国科协以及省市区科协的一些下属单位是事业单位。

科技局是管理科技事物、行政执法。

三、性质不同:

“科协”,是科学技术协会简称,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不是政府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因而也不属于行政单位。

各级科学技术学会,作为同级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中国科协以及省市区科协的一些下属单位是事业单位。

科学技术局,研究拟定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合理配置科技经费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有关经费的预、决算。

(3)质监局科普扩展阅读:

科技局单位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科技发展和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体系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2、研究拟定科技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合理配置科技经费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有关经费的预、决算。

3、研究提出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及产业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负责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指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工作;参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管理。

4、研究拟定加强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农业良种产业化工程、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组织协调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联合与协作。

5、归口管理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和科技信息市场;协调组织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关技术合同规定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6、参与编制重点科学工程等科技基地的建设规划;编制实施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基地的计划;负责新建和调整科研机构的审核、申报工作;负责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审批及管理工作;负责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创新基金的归口管理。

7、归口管理科技外事工作,组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协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消化、创新工作。

8、负责管理软科学研究、科技信息、科技宣传工作;统筹协调科普工作;指导科技咨询、招标、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负责科技统计工作。

9、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有关科技人员的政策,参与地方科技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10、承办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④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什么性质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性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成单位、国家正部级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

(4)质监局科普扩展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机关部门设有办公厅、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企业工作办公室)、科学技术普及部、国际联络部、机关党委、机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等部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单位设有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普研究所、学会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中国科技馆、青少年科技中心、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等。

⑤ 有食品专业的和在质量监督局工作的帮帮忙

提供一篇浅探当前我国的食品监督
关键词:我国食品 食品监督 食品安全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随着食品自然生产方式减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增加,食品被人为污染的机会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直接与潜在威胁日益增大;转基因食品、酶制剂等食品新技术和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许多环节掺杂使假。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年~2003年的一项调查统计:全国有10.6万多家食品企业,其中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超过10%的企业无营业执照,1/5属无标生产,2/3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近一半食品出厂不检验,1/5对进厂原料不进行任何把关,60%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这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当前食品行业的现状。国外多是工业化大生产,而中国则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很多都是产自一些“三无”小厂,不干不净、乱添乱加、不明不白,难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公众近年来遭遇的含毒掺假食品已经难以列举,这个名单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种类的食品:奶粉可以做假、肉类可以兑水、调料可以掺假、蔬菜全是农药、水果可以用药物催熟⋯⋯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的水、米、油、盐、酱、醋、茶也都接二连三地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虽屡经工商质监卫生部门查获并严处,屡经媒体曝光或批评,却像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表明我国整体食物安全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产品质量状况实在令人勘忧,因此食品质量安全工作需要严阵以待,依法治食,刻不容缓。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
工业的发展让农村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由于污染,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而农民喷洒化学农药等被认为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手段也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如今,既使是家禽家畜排泄的“有机肥”,与我们先辈时代的有机肥营养成分相比也早已大相径庭。有数据显示,每万头猪每年排泄物中就含有机砷类残留物3 吨,这些有毒的“有机肥”常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用以施肥或排入溪流,造成污染。
2加工工艺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农业生产工艺落后,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的模式,农业设备极其落后,生产工艺非常粗糙。许多农民不能科学使用先进设备进行种植、加工,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生产出他们自认为没有问题的农产品,忽视了质量安全,甚至根本没有质量安全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加工企业未能按照工艺要求操作。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法添加物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三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带来的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等。
3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而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包括有工商、质检、卫生、农业、林业等" 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执法力度不到位,个别机关中长期存在的推诿扯皮作风,使食品监管工作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监管能力薄弱。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打假不力、假打、暗地里默许甚至公开支持制假售假,这些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大隐患。
4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尚未出台系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现有法规分散、零乱,且标准过少。如农药残留问题,我国只规定了62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而美国规定了115种,日本、加拿大分别有96种。由于法规不完善,对于农产品农药残留造成的人体伤害,尚无法追究法律责任。
5企业由于利益驱使带来的信用缺失问题。
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信用缺失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最直接原因。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个别人把勤劳和智慧发挥到了不该发挥的地方,惟利是图的人层出不穷,尽干伤天害理的缺德事。他们何以敢冒险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制假、造假、售假的风险成本太低,往往是遇到问题交点罚款就可以平安无事。有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与生产企业之间好象是处于猫鼠同眠的状况,监管部门需要生产企业交罚款以完成任务指标;生产企业交了罚款就可以继续生产谋取暴利。在这种情况下,食品问题自然屡禁不止。
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措施
1完善法制,严格执法
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法规,并正在加紧制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超市经营环境卫生标准》等多部与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安全流程有关的法规。但是按照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而违法者又不怕被罚。因此,首先是要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修订,加重对违法人的处罚强度,“治乱世用重典”,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处罚必须是一棍子打死,让他坐牢,让他倾家荡产,使违法的成本极高、代价极大,人们也就都遵纪守法了。其次是组建联合执法网,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严格依法行政,形成一个工作高效、监管到位、老百姓信得过的食品安全监管网,切实形成合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切实改善行政效率,加强监管力度,改革现行体制,从根本上堵住问题食品的源头。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依法严打不法商人,严厉查处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一定要做到治标治本并重,扎扎实实落实好食品管理方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做到协调、统一、高效。
2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治理
首先,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除了开展检测、把好入市关口外,更主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控制,从根本上治理;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好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农产品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生产,从根本上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的污染。其次,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定制度,为市场准入提供“通行
证”,变流通入口为关口。认证认定是质量评价的基本手段,是对达到一定标准水平的产品发放标志、给予认可,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在农产品质量认证上,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再次,规范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和使用,限制、禁止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对明令禁用、限用的投入品加强监管和抽查,对违规者予以处罚,切实把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
3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政府应加快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检验检疫、农、兽药残留限量、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等方面的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包括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分别达到市场准入标准、进入超市专卖标准,并向广大农民、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荐和介绍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加快食品质量安全立法进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法》,可以提高食品企业准入市场门槛,为预防食品安全隐患增加最重要的一道关口。为此,合法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急切盼望《食品安全法》出台,以从法律上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
4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对那些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要坚决揭露予以曝光,必要时要动用法律的手段换回百姓盘中餐的“清白”。注意引导消费,保护和宣传那些守法经营的企业,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群众监督网,做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宣传,让消费者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最终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消费市场。
5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监管的角度,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和构筑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新的监管体制,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官员应及时追究其责任,应将问责制深入贯彻到包括食品监管部门在内的各政府职能部门中去,并将问责制引入《食品安全法》中,把食品安全问题和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挂起钩来。同时应修订现有食品管理的法规,加大对食品违法的处罚力度,改变对违法者惩戒力度不够、难以形成震慑、致使不法者见利忘义铤而走险的现状。建议有关部门分门别类地制订出食品行业具体的准入门槛,作为从事该行业的前提条件,而且门槛一定要设得高一些。对于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这就需要农业、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控制体系,严格食品生产经营的许可审批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宣传、教育和指导,让其了解《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从事生产经营,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创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和市场秩序。
6 尽快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结构
2004年12月24日国家标准委、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尽快清理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制定的。七部委在《意见》中确定了近期工作的重点,即全面清理现行食品标准,以食品安全标准为重点调整食品标准体系结构,重点安排食品卫生、食品生产安全控制等一批重要标准的修订工作。这说明国家十分重视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进程的工作。
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标准是质量的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食品安全标准的水平决定了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www.fw789.com。因此,对无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食品应尽快制定地方标准加以规范,对蔬菜、果品、水产品等从生产基地到餐桌的监督检验进行地方立法,对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也要尽快修订完善,且要以国际标准、指南、建议为基础,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卫生限量指标— —食品卫生系列标准。
结束语
食品安全的保障来自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来自于产品质量的保证, 来自于生产企业的诚信,来自于政府的监管。对食品安全这一“天大的事情”的管理, 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 同时也是对一个国家食品与健康水平的一个评价与反映, 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危。因此, 政府必须将此项工作抓好管好, 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是人类健康最具保障的措施之一。
好了废话我不多说了
给你链接自己去找
http://search.studa.net/
多少的都有
你不想获奖就糊弄老师就可以了

⑥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进展与科普基地建设的总体设想

任宝成 郭峰 徐海军 张大鹏 韩树聪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总结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的进展与取得的效果,根据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标准,分析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经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总体部署、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基地;建设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除了承担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提供服务利用外,还负有科普和辅助地质教学等职责。根据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不仅在科普资源、科普设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而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于这种情况,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规划要求,筹划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基地,对于进一步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类型,发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领导下,笔者和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有关处室的同志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设的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希望得到指正完善。

一、科普工作进展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自2005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投入运行以后,就开始组织科普活动。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开展参观交流活动,主要是为地质矿产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以实物地质资料为主的参观交流服务;②建立基础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开展辅助教学服务,先后与华北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合作;③开展大型“地球日”活动,连续多年围绕“4·22世界地球日”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讲座、现场互动讲解等,主要面向周边大专院校学生,今后将扩大到面向中小学生;④日常科普活动,自2010年地球资源展厅作为科普日常活动场所布展开放以来,每年开放260天以上,举办科普讲座8场,听众达1000人次,举办科普培训2场,参加人数200人次。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受众人数逐年增加

2005年参观人数为300人次;2006年为600人次;2007年为1000人次;2008年为1500人次;2009年“4·22世界地球日”参观人数达2000人次,全年达到5000人次;2010年“4·22世界地球日”当日达到3000人次,全年超过10000人次;2011年“4 ·22世界地球日”科普活动周参观人数近8000人次,全年参观人数突破15000人次。

2.科普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除了利用现有科普资源以外,还制作了系列主题的科普展板和业务成果展板20余块,在科普活动期展出;随着科普条件的改善,活动形式逐年更新且多样,从2009年2项、2010年4项到2011年增加到5项。

3.教学基地运行逐渐成熟

华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已挂牌3年,每年为60名地质专业学生提供岩石矿物实习教育,其他院校的科普教学协作基地挂牌工作正在进行中。

4.科普活动效果越来越明显

随着科普活动的开发,活动效果越来越明显:①科普活动得到广泛好评,通过科普活动,观众提高了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②为一些院校提供了便利的教学实习场所和服务,既保证了实习效果,又节省了时间和经费;③拓展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功能,提高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建设科普基地已具备的条件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结合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科普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5万元人民币完成视觉标识系统设计;投资45万元人民币配备了地球资源展厅展示设备;投资8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系统采集科普展示所需的矿物晶体标本和化石标本;2010年投入基建资金526万元人民币建成室外大标本展示园及相关配套设施等。2011年以后,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将每年财政拨付资金的2% 用于科普经费投入,保证科普工作常态化进行。

经过努力,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基本具备了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条件要求。

1.科普场地

(1)室内展厅

拥有600m2的“地球资源展厅”,其布局独立,有方便公众参观的专用出入口,该展厅全天候对外开放。

(2)室内配套场所

拥有岩心观察厅和岩心图像扫描室600m2、科普长廊200m2、科普报告厅约200m2

(3)室外场地

拥有15000m2的大标本展示园,设有集中接待场地、停车场和公共绿地等。

2.科普资源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经收藏了矿产勘查、地质科研、科学考察等取得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成为科普资料丰富的源泉。主要包括:全国著名矿山和大陆科学钻探等重要岩心约15×104m;来自青藏高原等重要标本10992件以及约25000件光(薄)片;2个“金钉子”剖面系列标本;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30余件。地球资源展厅陈列的各种典型矿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300余块。大标本园陈列有148块大型标本,这些标本来自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个著名矿山,矿石类型有金矿、铜矿、铁矿、铅锌矿等;展出的标本都有编号、名称、产地及详细的介绍。

随着业务工作进展,藏品和展品还将进一步丰富和更加完善。通过这些可以反映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地层分布、古生物演化、重大地质环境事件等。

3.标识系统

2009年编成中英文双语模式的视觉标识系统(VIS),并在已有的科普场所进行了安装使用。

4.图文系统

图文展板逐渐规范和丰富,表达通俗易懂,易于公众理解;各种用于科普活动的宣传展板和宣传手册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5.网络系统

建有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设有“实物相册”、“数字化虚拟在线展厅”等科普专栏,网页的内容与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科普最新动态同步更新。网站开设读者服务热线和实物地质资料科普论坛,便于与在线观众互动,及时解答公众提出的科普问题。

6.科普工作机构与人员保障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技开发部负责科普工作,其他相关处室协助配合。目前参与科普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有34人,其中具有地质本科学历人员25人。此外,还邀请退休的地质专家和青年志愿者充实科普教育队伍。

7.科普受众人数保障

近几年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不断加强与属地大专院校和周边中小学校的联系,已覆盖学生近10万人,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参观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初步建立起与周边院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地质专业实习、“4 ·22地球日”科普活动的联动机制,保证了参观人数的基本稳定。

8.设施建筑标准

所有科普服务基础设施均按有关要求建设,具有防火、抗震等功能,符合国家关于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相关公共设施、科研场所安全标准。

三、科普基地建设的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1.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以地球科学和矿产资源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岩心、标本等各类实物地质资料为素材,以现代展示和传媒技术为手段,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为依托,坚持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理念,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履行公益科普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人文的科技化发展。

2.发展目标

依托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库藏资源和业务工作,通过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展厅、大标本科普基地和科普门户网站、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的集成运作,实现地学科普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及社会化。至2015年,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建立了科普基地的长效发展和保障体系,实现了科普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地学科普基地。

四、科普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1.总体部署

围绕201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加强下列5个方面的建设,构筑强有力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支撑体系。

(1)科学规划布局

配合实物地质资料库二期工程配套建设2000m2科普展厅,采用文、图、表和声、光、电多媒体形式进行布展,充分展示以矿床为主、以古生物及其他地学知识为辅的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2)完善设施配套

完成大标本基地基础设施的配套,配合展示内容,促进地球资源科普软硬件配套建设。

(3)充分整合资源

结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业务工作,采集系列矿物、矿石、岩石和古生物化石等标本,制作反映地球演化、矿产形成、地层分布、生物演化等为主题的科普读物和影像作品。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为科普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4)加强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领导,完善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为科普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5)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或培养一批科普工作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化需求的科普服务队伍。

2.重点任务

(1)全面总结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进展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做好科普基地申报工作。

(2)制定科普发展规划

结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整体规划工作,制定“十二五”科普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3)精心组织实施具有重大反响的科普活动

通过“国际地球年”、“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大型地学科普活动,广泛宣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积极开发大众科普产品

在“十二五”期间,以馆藏各类系列实物为主要内容,制作反映地球演化、地层和古生物及矿产成因等的图文影像资料。

(5)加强网络科普宣传

创新实物地质资料特色的地学科普网站,提高获取地学科普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传播广度。将地学科普网站建设成展示地学研究成果、传播地球科学文化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获取地学科普产品信息等多功能一体的共享与交流的互动平台。

(6)开展教学实习与科普讲座

围绕周边十几所大学和中小学校近10万在校生的科普教育需求,加大地学科普教育与普及力度,举办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围绕地球与资源、资源与生命、地质与环境、地质与灾害等与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学科普主题,经常性地举办科普系列讲座,提升青少年对地学的认知度和科学素质。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建立与周边院校课程相衔接的教学实习机制,开展地学教学实习服务。

(7)广泛交流与合作

利用日益丰富的科普产品和服务网络,开展地球科学文化和科普资源的宣传交流。与各类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地球科学文化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机制。

(8)进一步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以现在从事科普建设的技术部门为基础,创建科普协会,培育并组建专业科普机构,不断培养专业化人才,选拔兼职人才,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健全各部门的联动机制。重点引进或培养科普传播、科普创作、科普管理、科普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充分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人才队伍。建立“地学科普专家数据库”,积极引导地学高级专家投入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9)完善设施

重点完善科普基地配套的软硬件建设,建成科普阅览室及科普环廊,为公众打造休闲、开放、舒适的科普环境。

(10)重视品牌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将馆藏管理服务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依托丰富的库藏资源,挖掘和整合地学科普信息,运用现代技术开展科普创作。推出以典型矿山岩(矿)心、“金钉子”等重要地层剖面标本、大陆科学钻探岩心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展示精品,形成以实物地质资料为标志的科普服务品牌。提高地球科学文化的传播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品牌效应。

五、科普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将科普基地建设纳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总体工作规划,成立科普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组织体制和协调机制;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切实推进国土资源科普事业的发展。

2.稳定经费投入

建立科普经费保障机制,通过项目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活动。

3.建立监测评估办法

逐步建立适应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的科普工作评价机制,建立科普工作考核制度,确保科普工作的社会效益。

⑦ 科普工作开展情况

基地科普场所于2012年6月初步建成,2012年7月开始尝试钻探科普工作。在基地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龙岩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均组织到基地接受钻探知识的普及教育。主要受众人群有离退休老同志、单位总工、地质骨干、纪检监察干部、工会干部、基层团干部、文秘人员、院校实习生等。通过科普活动的开展,使钻探工作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获得公众的认知,人们在了解钻探基本常识的同时,也感知了钻探工作的辛苦;通过科普活动的开展,使基地专、兼职讲解员得到培养和锻炼,也发现了基地在从事科普活动中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