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巡抚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巡抚相当于现今的省长或省委书记。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1)巡抚有监察扩展阅读

明巡抚之名,始见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命懿文太子巡抚陕西,亦系临时差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始设巡抚 。永乐十九年(1421),蹇义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

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

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资料来源:巡抚_网络

❷ 巡抚 藩台 臬台之间有什么不同,相当与现在的什么官

藩台,是承宣布政使司的长官,也就是布政使。
臬台,是提刑按察使司的长官,也就是按察使。
巡抚,藩台,臬台同时出现,我国历史上,只有明清。因您未说明是那个朝代,我将明清两代他们的区别作答。

明朝:
巡抚是中央特派员,在刚设的时候一般是为了解决地方上特定的事情去的,其职权包括了处理地方上的一切行政事务,事毕还朝,职务也就自然取消。到宣德年因为社会矛盾的激烈,三司运转不灵,许多巡抚不再回朝,在职权上实际成为一省之最高行政长官(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298页)。但由于巡抚于法律上,还是一个临时的中央特派员,他应该类似于现代的中央巡视组,但由于现代之中央巡视组并不插手地方政务,因此,明朝的巡抚,绝对是中央巡视组的加强版。
布政使,是省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一省政务。明朝规定,布政使主掌一省之政,同时也规定,对于省一级的重大事情上,布政使要和按察使商议决策,并报巡抚、总督定夺。和现代比,应该是省长。(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07页)
按察使,按察司是司法机构,主管一省刑名,拥有“纠官邪,戟奸暴,平狱讼,雪冤抑,以振扬风纪,而澄清其吏治”。从这点看,按察司不仅是执法机构,而且还是监察机构。应该可视作现代省公安厅、省高检、省高法、省纪委的合体。(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08页)

清朝:
巡抚不再是中央特派员,而是省一级的行政官员,最初的时候,并不是每省设置,而是在兵事的地方设置,以便视察吏治,检查民政,到乾隆时才固定为每省一员,其职权和明朝大体相同。(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布政使,虽然与省级平级,但因督抚制度的建立,而在实际上变成了督抚的属官,主管全省的民政、田赋和户籍等事务。(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按察使,也是和省平级,但在实际上变成了督抚的属官,主管全省的司法,刑狱,监察和驿传。(参考《中国历代官制》第355页)
而在清朝,督抚和布政使及按察使之间的关系又是很微妙的,布政使及按察使虽然是督抚的属官,但他们的任免却不在督抚,但是在年终考评时,督抚需要附上他对二司使的考评意见。且在督抚出缺的时候,二司使可以代理,并且往往会获得实位。
从以上几点来,综合其职权,地位来看,巡抚应该可视为现代的省长。布政使,应该是兼管财税等事务的常务副。按察使,可视作现代省公安厅、省高检、省高法、省纪委的合体。

❸ 请问古代巡抚和巡按的职权分别

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而巡抚则是一方的最高长官。就像省长一样。

❹ 汉音对照 明代时的巡抚和巡按有什么区别

明代地方的督抚曾负责监察工作。督抚是总督与巡抚的概称,两者先有巡抚后有总督。

巡抚之制形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 巡抚由行政长官担任,最初不握有监察权,但在宣德七年(1432年)八月,明帝正式命各处巡抚侍郎,同巡按御史与按察使一同考察州县官吏。 这是巡抚拥有

监察权的开端。景泰四年(1453年),巡抚兼领都御史头衔,更具有监察官的性质〔10〕。巡抚任期一年,任满回京奏事。至弘治十三年(1500年),有人指出:“若巡抚不久任,与巡按无异,何复用巡抚为哉?”要求巡抚久任,内地省分任期三年,边防省分任期五年,遂形成正式制度。巡抚驻节省城,巡按及分巡道员成为其直接下属。明代的总督是在巡抚制度普遍推行的基础上产生的,出任总督的绝大多数为朝官。尽管督抚

制度已经形成,但终明一代,督抚都处在向地方大臣过渡阶段。这个过渡的最终完成是在清代。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明还是清,监察权只是督抚权限中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的比重愈往后愈下降。换言之,明清时期中

央对地方的监察主要并不是通过督抚进行的。

❺ 巡抚是什么职位

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每年都派中央官员巡抚地方。这一时期,巡抚性质同于“钦差”,本身不是官号,没有品级,例兼中央监察、组织部门的都御史和吏部尚书、侍郎等官衔,以便主掌地方官吏考察和军民安抚。因为属中央官,所以有事派出,事毕返京。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以后,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并开始了以省为管辖单位的巡抚制。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地方军政事务。清代康熙以后,全国除直隶、四川外,每省都设一名巡抚,规定了巡抚品级。至此,巡抚才正式成为地方官。但仍遵行旧的兼衔制。战乱时期,各地巡抚互不统属,往往贻误军机。为统一调度,就设置了专管军事的总督。

❻ 清朝巡抚有监察职能吗

清朝的巡抚是常设职务,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兼军区政委

❼ 明朝总督,巡抚,臬司、具体什么官职相互关系

总督: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正统六年(1441)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南京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除于谦、王骥先后以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总督京师、南京军务外,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正德十四年,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遂改总督为总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但习惯上仍尊总督为制台。在明朝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巡抚、总兵官俱听节制,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宪”“宪台”“大帅”

❽ 在古代巡抚有什么权利

巡抚是古代官名,又称抚台。我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