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监督改进为
① 新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
要冲破党内监督的“瓶颈”,在上级党委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和纪委监督方面形成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党内规章赋予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要牢固树立党员主体意识,把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发挥党员在党内事务中的参与、管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监督主体作用,关键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克服特权思想,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带头接受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要推进党务公开,创新党务公开形式,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探索和丰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要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在广开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讨论中凝聚共识。
要健全党内分权制约机制。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是最为主要的权力。多年来,各级党委常委会实际上在绝大部分时间内是代行党代表大会和全委会的职权,既行使党内决策权,又行使执行权,同时由于对同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还行使党内监督权。党内权力如此过分集中,很容易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失控。应遵循“权力不宜过分集中”的思想,明确划分党内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并使之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协调的统一体,以加强党内权力的分配和制约。
要进一步改进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权力的监督方式。要突出对关键岗位的监督,把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核心,合理分解权力,逐步推广党政正职“四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发言制度,坚决杜绝“家长制”、“一言堂”现象。要紧紧抓住管事、管钱、用人这三个关键环节开展监督,凡是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除需要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外,都要由党委(党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党政正职干部不事先定调、不事先表态,重要事项要投票表决。要有效整合现有监督资源,通过健全信息通报与交流、线索与案件移送、重要问题联合会诊等制度,实现各监督主体在信息、技术、手段、成果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完善电话举报、信访举报、网上举报制度,形成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覆盖面广的监督信息网络,对群众和媒体反映的信息,纪检监察机关应及时跟进调查,核实内容,实施问责追究。
要严格执行已形成的各项法规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不执行等于零。当前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不可谓不多、监督制度不可谓不严密,但由于缺乏落实机制,少数地方和单位往往在执行上打折扣。应把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作为深化和改进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狠抓法规制度执行,以制度的执行力保证监督的约束力。要切实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熟悉制度内容、领会制度精神、增强制度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习惯。要建立健全保证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制定好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评估标准,保证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有效贯彻落实。
② 如何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
地方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职权。依法行使好人大监督权,是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两院”公正司法为重点,在
把握监督规律、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推进政府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推进“两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地方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从本市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出发,坚持依法履职、突出重点,注意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发挥人大法律监督的优势,加强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两年来,针对非典防治、土地使用和耕地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科技教育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稳定等重大事项,先后对传染病防治法、土地承包法、科技进步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16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检查和视察,督促有关方面认真、妥善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为了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在征占农村耕地方面有不规范行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带来一些影响,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收入和生活难以保障。对此,我们一方面督促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另一方面,立足于落实执政为民和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保证农民土地及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长效机制,促进政府加快解决“三农”问题。
二是以推行部门预算管理和保证法定支出增长为重点,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去年年初,从工业、农业、文化、城建和公检法等几大方面,选择了20个单位和部门,推行部门预算管理试点。在审查部门预算时,坚持把预算内、预算外支出和预算外收入使用,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对公用、专项和人员3项经费进行把关,确保部门预算合法、合理。对农业、科技和教育经费的支出,坚持严格依法办事,抓住制定预算、执行预算、批准预算几个关键环节,严格进行审查监督,保证法定支出稳定增长。2003年与2002年相比,我市农业、科技、教育3项法定支出分别增长15.7%、16%和17.1%;2004年的预算安排,农业、科技、教育的法定支出比2003年分别增长15.6%、15.3%和16.7%。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针对沈阳市离退休人员多、下岗职工多的特点,把确保社会保障投入增长作为预算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较好效果。2003年决算和2004年预算与2002年相比,我市社会保障投入平均递增17.9%。对预算监督方式也进行了改进,在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和发挥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政府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方面认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向常委会报告。
三是围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切实加强工作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把积极受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信访案件,作为加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措施,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2003年以来,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达1.35万人次,我们坚持热情接访,细致梳理,认真交办转办,加强督办,使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如对涉法上访案件,交司法机关办理291件,司法机关认真进行复查审理,纠正了处理不妥、裁决不公的案件。同时,注意启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注重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规范人大监督司法案件的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强化个案监督。去年上半年,从154件申诉、控告案件中,筛选了6件典型案例实施监督,主任会议逐一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意见,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四是认真开展述职评议,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人员的履职监督。从本届人大开始,市政府副市长、市法院院长和市检察院检察长,每年要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述职报告。年终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所有的市管市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副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市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副职领导干部,每年选择部分同志进行述职评议。2004年,经过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民主推荐和表决,决定对公安、经贸、农发、卫生等4个局的局长进行述职评议。民主测评和评议的结果,作为市委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人大依法任命的法官和检察官加大监督力度。对“两院”提交给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人员,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参与考核。另外,建立法官、检察官“文书档案”,考核其审理案件的总量、错案率及群众涉法信访案件发生率等情况,作为人大常委会依法评议和任免的重要依据。采取这些措施,促进了“一府两院”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任用机制。
五是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加强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落实。我们把督促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作为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督办措施。对代表议案的办理,常委会设立审议和督办程序,坚持一抓到底,确保代表议案的办理质量和效率。例如,我市城内的细河,多年来流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危害城市环境和市民健康,群众反映十分强烈,以往几届人大代表都提出治理细河的议案。2003年换届以后,我们抓住这一连续提了十几年的代表议案不放,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多次进行审议和讨论,连续组织视察和检查,督促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终于使细河得到彻底治理和改造。2004年上半年,我们又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统领,以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对沈阳北部大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蒲河治理改造和农田排灌设施改造等4件涉农代表议案加大督办落实力度,均取得明显成效。对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常委会则针对不同情况,向承办部门提出严格要求,并以办复率必达百分之百和提高办结率、代表满意率为目标,实行督办协调、检查通报、评比表彰等制度和措施,推进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2003年,我市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和闭会期间,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1156件,其中属于本级职权范围、应当办理的987件,到年底不仅办复率达到百分之百,而且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达985件。作者为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以什么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关撤相互协调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④ 改进的详细解释
1、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平流并进,递演递嬗,即法即理,即理即法,而后突发之革命可免,日新之改进可图。” 袁鹰 《篝火之歌·小姑娘养猪》:“访得好经验,改进猪食堂。”
2、改进是经营赖以成功的奥秘
任何经营过程都是由决策、管理、监督、改进四个过程构成。决策是对经营活动的方向、目标、方针及其方案进行选择和调整的过程,它确定“干什么”;管理即执行决策,是实施或执行在决策过程中确定的决策方案的过程,它是根据决策已确定的“干什么”来确定“怎样干”,这就是计划所要履行的职能,并按照确定怎样干的方案来“实际干”,这就是组织、领导、控制所要履行的职能,监督是保障正确决策及决策方案得到完整的实施或执行的过程;改进是为了发展和进步而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然后对其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决策过程进入下一轮活动过程的过程。
改进过程是前一经营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过程,又是后一经营过程中的最初一个过程。通过改进过程,将前一经营过程和后一经营过程完整地联结起来了,从而使经营活动呈现出不断循环、并在循环中不断得到提高的状态。没有改进职能,决策、管理、监督的水平就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经营活动的水平也得不到不断的提高。因为只有通过改进过程,才能及时地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调查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决策、管理、监督提供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并通过决策、管理、监督等过程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从上所述可知,管理与监督过程构成了经营活动的维持过程,在维持过程中所要做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能按现有方案依照现有标准来开展经营活动;而改进和决策共同构成了经营活动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调整原经营活动方案、提高现有标准使其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要求并使经营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改进和决策过程中,改进过程比决策过程更重要。因为决­策是根据改进方案及初始方案来进行的,没有好的改进方案就不可能获得好的决策方案,从而就不可能提高经营活动的水平。因此,改进是经营活动赖以成功的奥秘。
改进=改善+创新。改善是在不抛弃原经营方案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改进。创新是通过抛弃原经营方案并建立新经营方案的前提下而进行的改进。创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它和“改善”即“改变原有情况使好一些”共同构成了“改进”即“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的两个方面。“改善”是指持续不断地、一小步一小步地、阶梯式地改进,即逐步改进;而“创新”是指一触即发式的改进,即跳跃式改进。改善与创新是改进的两个相互区别、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改善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是改善的必然结果。改善和创新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改进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的内容。20世纪日本及中国台湾因改善而成功,美国及欧洲因创新而成功。而21世纪,谁最先把改善和创新的结合体——改进成功推广及应用,谁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进是一种以追本溯源、追根追底的单元分析法为基本方法的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进效益及效率的系统理论。单元分析法是以某一事物构成要素(项目)为基础,为了达到增进效率,改善异常的目的,对构成要素(项目)逐渐深入检讨,从而发现异常项目、细目(关键点)即细节,然后对关键点即细节追根究底地深入了解,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经营改进方法。和经营分析、成本分析不同,它不是要分析事物的表面数字,而是要分析构成事物的实质背景——即对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项目)逐项检讨,发现异常点,并对异常点做抽丝剥茧的追本溯源的分析,务求发现问题的根本,予以彻底解决。
改进的核心,即是不论您正在做什么,都能做得更好!但改进贵在行动,不管人们吸收了多少知识,若不能付诸于每日的实际工作、学习、生活等活动中,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用的。因此,2006年我将经营原理应用到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形成《工作改进日志》、《学习改进日志》、《生活改进日志》。因为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和生活都要通过决策、管理、监督、改进四个环节或职能,从而使原来名目繁多的成功学、行动学找到了理论根源。而改进日志正是根据经营原理对每个人一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经营的工具。
3、改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人类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特别是社会启蒙运动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工业化意味着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及经济活动中,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升。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化,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从而使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造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和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然而,“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仅使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模式。”①因此,必须对工业化之路进行重新评价和反思,为人类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了效益增长、绿色环保、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全面、协调性的发展,它是三次增长或发展方式转变(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再到绿色型最后到社会型)的结果。而每次增长或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实现。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通过改进才能实现。
目前在许多地区和国家,不论是在其经济活动还是在其政治活动中,经营职能还很不健全和完善,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领导职能阶段,大多数还停留在管理职能阶段,这无疑会给其经营活动带来较大的盲目性,从而大大影响经营活动的效率。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职能科学的发展水平较低所引起的。职能科学是研究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科学,是研究人类各项活动特别是经营活动如何取得成功的科学。由于人类的经营活动可分为两大类活动,即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所以职能科学也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科学和经济职能科学。政治职能科学是研究人类的政治过程及其职能的科学,经济职能是研究人类经济过程及其职能的科学。职能科学是和制度科学相对应的,并且和制度科学即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的范畴。目前,世界上的职能科学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大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来说,还停留在领导学阶段,而对于第一、二世界的国家来说,大多数还停留在管理学阶段,虽然他们有改善、创新的实践,但还没有总结出系统的理论,而经营和改进理论的形成则意味着职能科学的新的系统理论开始形成,并标志着人类的职能科学从领导学、管理学上升到经营学。而管理学上升为经营学的显著标志是将改进作为经营的一个职能,从而为人类的经营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动力。因此,改进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而经营与改进理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现实中的落后及不发展,就是由于缺乏改进职能所引起的。
目前,经营和改进理论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虽然自2000年《科学经营原理》的出版已有十年时间,并于2002年1月、5月、8月先后出版了经济职能科学类的《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学》(替代《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经营原理》(替代《管理学或管理基础》)、《现代企业战略经营学》(替代《企业战略管理学》),但经营与改进理论的研究和推广还有很多路需走,因此,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参加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并呼吁企业、政府能给予这一理论的研究和推广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以便共同推动经营学及中国职能科学乃至世界职能科学的发展。
⑤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什么为主导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
⑥ 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
以监督过程为标准,可将监督划分为如下:
1、事前监督;
2、事中监督
3、事后监督。
监督指察看并加以管理,也指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具体的说,是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监督:(拼音 jiān dū,英语 Supervise)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刘良注:“监督,谓监督军事也。日本影视剧制作的导演是决定整部作品,掌管故事进行的步调,出演方式,美术、音乐效果等。是要对整个作品,按照对剧情,剧本的独自解释从整体上指导(如,演员演技,美术,摄影,音乐等等)整个作品的人。
⑦ 如何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
突出政治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根本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纠正和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消弭党和国家政治隐患,凸显党内监督的政治性,全党政治上更加团结、思想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一致。
创新组织制度,实现监督全覆盖。将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创新组织制度和方式方法,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巡视全覆盖。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派驻纪检组,强化日常监督,防止“灯下黑”。全覆盖是党的建设实践和理论的突破,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有效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正在形成。
聚焦“关键少数”,变革监督理念。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不等于放任,监督是信任的保障。党中央把任何权力都要受到严格监督这一重要原则确立起来、贯彻下去,巡视监督、派驻监督、专项督察,均以发现问题为职责任务,使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处于组织监管之下,监督网络逐步健全,监督效果明显提升。
丰富监督手段,举措务实管用。管理和监督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必须管住人、看住事、盯住具体问题。各级党委纪委定期梳理领导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廉洁纪律情况,建立重点岗位一把手和后备干部廉政档案库,让党委及时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这片“森林”的状况,该纪律处分的决不手软,使党的干部心有所惧、行有所止,保证了监督的严肃性。
总结提炼经验,及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让改革成果程序化、制度化,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反腐败体制机制。围绕思想、理论、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实现制度建设与时俱进,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衔接,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得益彰。
压实监督责任,强化组织监督。党内监督的权威首先来自党的组织,体现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党中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牵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构建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检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管党不严治党不力就严肃问责的工作机制,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