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河流水质监测什么部门负责

环境监测站会对辖区内主要河流水质进行监测,但监测断面和频率根据环保局下达的监测任务而定。

❷ 如何检查河水的水质(急)

我网络了,仪器在下面内容中找吧,祝你快日完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说明此次实践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引出测定水质活动。(二)教师讲授水样采集要领,演示水样采集方法,学生学习并实地采集水样。ⅰ.制作一个简易的采集水样器。准备一个1升的废旧可乐瓶,在距瓶口20cm处将以上部分剪掉,在开口的两边拴上一条绳子。ⅱ.将简易的采集水样器投入水中,让水没过瓶口,装满水样后取出。如果有条件最好乘船,到湖面中央处采集水样。
(三)教师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带领大家开展不同内容的水质检测。
第一组:进行水质pH值检测:将pH试纸剪成0.5×0.5cm(近似正方形)大小的纸片,用玻璃棒沾取水样,滴在纸片上,根据比色卡读出pH值。
第二组:进行水质磷酸盐的检测:利用快速检测试剂盒
(1)取一支温度计,测定活动当天的环境温度和水样温度。(2)用一次性塑料滴管吸取一定量采集的水样,加入到样品检测瓶的刻线处。(3)利用水质磷酸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向样品检测瓶中加入磷酸盐检测试剂1号10滴,反复摇匀几次,加入磷酸盐检测试剂2号一小勺,摇匀后静置1分钟。加入试剂3号10滴,静置15分钟后进行比色,得到水质磷酸盐的含量。
第三组:进行水质溶解氧的检测:利用水质溶解氧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备注:水质中可检测的指标有很多,在化学试剂商店可以购买到各种快速检测试剂盒。每个试剂盒内均有详细的操作说明,适合学生进行户外实验。
(四)学生报告并评估水质状况。
(1)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填写水质调查记录表,并根据实验中得到的磷酸盐检测结果,观察水面浮游藻类的生长情况,判断该水域是否发生了水体富营养化。
(2)溶解氧值是研究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一般情况下,水里的溶解氧高,说明该水体的自净能力强,或者说水体污染不严重。否则说明水体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弱,甚至失去自净能力。在20℃、100kPa下,纯水的溶解氧大约为9mg/L。当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时,一些鱼类的呼吸就发生困难。学生可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溶解氧的结果,来评估这一水域的水体自净能力。
(五)学生将水质检测结果介绍给市民。
学生将水质数据公布给市民,并向人们宣传保护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对身边河流的水质状况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公众的节水、爱水意识。

❸ 河流的水体监测方法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制订流程) 1、明确监测目的 2、进行调查研究 3、确定监测对象 4、设计监测网点 5、安排采样时间和频率 6、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 7、选定分析测定技术 8、提出监测报告要求 9、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方案的实施计划
[编辑本段]水质监测的方法
化学法、电化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等。其中,化学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国内外水质常规监测中还普遍被采用。
[编辑本段]测定项目
按全球环境监测系统规定水质的测定项目分成三类:①基本测定项目,属于水的一般性质的项目,全部采样点都要测定;②可选择的测定项目,可按地点、水的用途和测定目的选用;③有全球意义的测定项目,在已选地点根据分析能力进行测定。中国长江(武汉)、黄河(济南)、珠江和太湖(无锡)参加了全球水质监测系统。测定项目有瞬时流量,温度,pH,电导率,溶解氧,BOD,总碱度,氯化物,悬浮固体,NO3+NO2,氨氮,磷酸盐,汞,铅,镉,PP'-DDD,PP'-DDE,PP'-DDT,OP'-DDT, α-六六六,总六六六,粪大肠菌等22项(太湖未测瞬时流量、BOD、悬浮固体和PP'-DDD)。中国其他水系的测定项目,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确定了36项必测项目和10项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有:水温,pH,悬浮物,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游离二氧化碳,侵蚀性二氧化碳,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铁,总碱度,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总硬度,钾离子,钠离子,离子总量,矿化度,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六价铬,汞,镉,铅,铜,大肠菌群数和细菌总数。选测项目有硅,硒,硫化物,锌,氟化物,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油类和阴离子洗涤剂。
[编辑本段]监测断面
为掌握河流水质时空变化规律,设置监测断面,污染影响较轻的河流,监测断面设在水质混合比较均匀的河段,尽可能与水文站的测流断面重合;为了解河段污染情况,在河段的上、中、下游,分别设置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并视水质在断面上的分布情况,布设采样垂线(如在河流中泓或左、中、右等)和采样点(如在水面下0.5米处,或分层采样等)。
[编辑本段]采样频率
取决于监测的目的要求和水质的时间变化规律。一般常规监测,如美国地表水流量水质观测网,按不同项目规定有连续测定、每天一次、每月一次和一年四次的四种测次。中国水利部门要求基本站每月采样一次,为进一步了解污染状况的辅助站,根据需要每年采样 6~12次。科研监测的采样频率则视研究目的而定。
[编辑本段]监测手段
①人工采样分析。采样方式有间断瞬时和积时式两种,是中国常用的方法。一般多利用船只、缆道或桥梁,在监测断面的采样点,用采样设备(如瓶式、横式、抽气式采样器等)采样,除pH、水温等易变项目需要在现场测定外,其他测定项目的水样,均在现场加入保存剂后,在规定时间内送实验室及时测定。这种方法可对水样作全分析,获得水质资料较齐全,工作效率决定于人员技术水平和仪器设备条件。 ②自动监测。是连续测定和记录现场实时的水质参数,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的监测方法。共有两种形式:一是把测量探头如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浸入河流、湖泊、海洋,测得的水质信息通过线路输送到设置在岸上的记录系统;另一种是用水样泵把水抽入岸上的测量池,再测定和记录。这两种形式的自动监测都要求有安装仪器设备的自动监测站房。用此法能监测项目较少,仅pH、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浊度、化学耗氧量、氟化物、氯化物和紫外吸收光度等。投资较大、探头的寿命、抗干扰和污染清洗问题是发展自动监测的关键。 ③遥测遥感。系根据水体的光波特性和辐射温度状况,利用飞行器进行航空或航天摄影,获得黑白或彩色相片和红外扫描图象,再行色调判读测知水质参数。其优点是覆盖面积宽广,有利于大面积的油污染、热污染和污染带的监测,缺点是成本高、能监测的项目较少和尚难准确定量。 水质监测污物
[编辑本段]分析方法
水质分析的主要手段有化学的、物理学的和生物学的三种。前两种应用较普遍。化学方法有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前者以物质的化学特性为基础,适用于常量分析,设备简单,准确度高,但操作比较费时;后者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为基础,使用特定仪器分析,常用的有比色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和质谙分析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快速分析和微量分析,但设备较复杂。物理学方法(如遥感技术)一般只能作定性描述,必须与化学方法相配合,方能揭示水体污染的性质。生物学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的变化,间接判断水质。
[编辑本段]比较常用的方法
①指示生物法。指示生物指在一定的水环境中生活、当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时便敏感地呈现出受害症状甚至消亡的生物。观察和测定指示生物个体和种群的变化,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环境质量状况。 ②群落结构法。群落结构指存在于自然界一定范围(或地域)内互相依存的一定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组成。监测水生生物的这种群落结构的变化可判断水质状况。 ③生物测试法。即利用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物的毒害后,产生生理机能变化的症状来判断水体污染状况。 ④残毒测定法。生物从环境中吸收各种污染物质,经过体内迁移、转化和再分配,以残毒形式蓄积在生物体内。生物体内的残毒含量往往比周围环境中的相应含量高好多倍。测定生物体内的残毒含量,可判断水受污染的状况。
[编辑本段]地面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一)基础资料收集水质监测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宽、河深、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究成果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2、监测断面设置 (1)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2)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 3、采样位置的确定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处。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三)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河流: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3)排污渠:全年采样不少于3次。 (4)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潮汐河流:全年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2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当在当天涨潮、退潮时采样,并分别加以测定。涨潮水样应当在各断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时也应当在各断面退平时采样,若无条件,小潮期可不采样。 (7)湖泊、水库: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每年采样2次,枯、丰水期各一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进度计划 对监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进度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

❹ 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国家标准是多少

1、我国的水质分类为:I,II,III,IV,V和劣V,共五类。

2、河流水质各项指标国家标准是Ⅲ类。

3、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4、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5、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6、与GHZB1-1999相比,本标准在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和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

修订了p 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7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4)河水质监测扩展阅读:

基本归类

饮用水类:

饮用水I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未受污染。

饮用水II类:较清洁,过滤后可成为饮用水。

饮用水III类:过滤清洁后可用作普通工业用水

污水类

IV类:普通农业用水,灌溉用。

V类:普通景观用水。

劣V类:无用脏水。

评价指标

天然水评价指标一般为色、嗅、味、透明度、水温、矿化度、总硬度、氧化-还原电位、pH值、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等。天然水中的大气降水水质与当地的气象条件和降水淋溶的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有关;地表水水质与径流流程中的岩石、土壤和植被有关;地下水水质主要与含水层岩石的化学成分和补给区的地质条件有关。

水质监测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监测项目为:pH、COD、BOD、SS、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❺ 一般河流水的水质检测指标主要有哪些

河水一般检测项目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主要有:
物理方面:水温、色度、浊度、电导率等
化学方面: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离子
生物方面:细菌(大肠杆菌等)

❻ 湖泊河流水质监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PH、浊度、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温度等等。

❼ 水质检测项目是什么

水质检测项目是:

(1)感官性质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毒理指标:砷、镉、铬、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2)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致病菌、菌落总数。

(3)放射性指标: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

(7)河水质监测扩展阅读:

采样位置的确定: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❽ 河道水质监测点隔多少米布置

1采样断面布设应符合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本河段(地区)取水口、排污(退水)口数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它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等。
(2)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与特征。
(3)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
(4)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
(5)断面位置确定后,应设置固定标志,不得任意变更;需变动时应报原批准单位同意。
2河流采样断面按下列方法与要求布设:
(1)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2)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
(3)本河段内有较大支流汇人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
(4)出入境国际河流、重要省际河流等水环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区界处应布设断面。
(5)水质稳定或污染源对水体无明显影响的河段,可只布设一个控制断面。
(6)河流或水系背景断面可设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河段。
(7)水文地质或地球化学异常河段,应在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
(8)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水源型地方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设置断面。
(9)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处应布设断面。
(10) 重要河流的人海口应布设断面。
(11) 水网地区应按常年主导流向设置断面;有多个叉路时应设置在较大干流上,控制径流量不得少于总径流量的80%。
3潮汐河流采样断面布设另应遵守下列要求:
(1)设有防潮闸的河流,在闸的上、下游分别布设断面。
(2)未设防潮闸的潮汐河流,在潮流界以上布设对照断面;潮流界超出本河段范围时,在本河段上游布设对照断面。
(3)在靠近人海口处布设消减断面;人海口在本河段之外时,设在本河段下游处。
(4)控制断面的布设应充分考虑涨、落潮水流变化。
4湖泊(水库)采样断面按以下要求设置:
(1)在湖泊(水库)主要出入口、中心区、滞流区、饮用水源地、鱼类产卵区和游览区等应设置断面。
(2)主要排污口汇入处,视其污染物扩散情况在下游100~1000m处设置1~5条断面或半断面。
(3)峡谷型水库,应在水库上游、中游、近坝区及库层与主要库湾回水区布设采样断面。
(4)湖泊(水库)无明显功能分区,可采用网格法均匀布设,网格大小依湖、库面积而定。
(5)湖泊(水库)的采样断面应与断面附近水流方向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