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监管行业
A. 支付类公司受银监会监管吗
按照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http://www.gov.cn/flfg/2010-06/21/content_1632796.htm
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监管,而不是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央行给第三方支付的定位是:非金融机构。即其主要功能是资金的清分和结算,走的都是信息流。
B. 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措施有哪些
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归央行管理。银监会进行监督
C. 第三方支付监管的必要性
(一)第三方支付监管立法有待完善。
首先,我国虽然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其仅是一部部门规章,在我国的法律层级划分体系中,法律效力层级比较低,可以采取的监管和处罚方法有限。
其次,《管理办法》仅对各类支付服务业务规则、沉淀资金管理、消费者保护、反洗钱等做了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较差,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应的配套办法。再次,与第三方支付有关的刑事立法、民事立法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第三方支付的分类不适应业务发展和监管需要。
《管理办法》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分为网络支付(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并按这种业务分类发放《支付业务许可证》。这种分类方法基本上是按照支付工具或者支付通道的角度来分的。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支付服务市场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各种支付工具、支付方式和支付渠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连接,导致原有的分类方法已不能体现各种支付业务的本质特征和风险特点,不仅不适应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也给监管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制定造成了困难。
(三)规范与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
总体来看,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遵循了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但在一些具体的监管政策方面存在着加强规范政策与促进发展政策不相协调的地方。特别是如何适应第三方支付发展的需要,如何随着第三方监管经验的不断丰富,有针对性的调整规范政策与发展政策的比重,仍需不断改进。
(四)备付金监管制度不够灵活。
我国监管政策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只能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这种监管政策在对第三方支付开展监管的初期,有助于防范备付金被挪用的风险,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但该方式规定过死,不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备付金监管模式,有必要随着监管的逐步深入采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模式对备付金进行监管。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
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的整体来看,还存在着缺乏完善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维权程序不健全、监管机制不足等问题。
在此大环境下,由于第三方支付的科技性导致消费者与支付机构之间存在着更加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且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刚刚起步,
因此在第三方支付消费者保护方面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客户备付金被挪用、客户信息被泄漏、服务协议霸王条款等,影响到第三方支付行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3)支付监管行业扩展阅读
对第三方支付有效监管的基本原则;既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第三方支付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有效监管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监管机制和监管政策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又在现有监管框架和法规制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监管框架和监管指标。此外,作者还详细分析了国外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监管现状,有助于拓展视野、取长补短。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非银行金融中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连接收付双方的银行账户,提供资金结算、转移及其延伸服务。
第三方支付为持有不同银行账户的收付双方提供了统一接口,可以简化支付流程并提供信用保障,也降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经过快速发展,不但是居民生活的重要支付方式,也催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活动的关键基础设施。
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9.22万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143.26万亿元,增长逾15倍。然而,相关机构违规、金融风险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不但给交易参加者带来了资金损失,还可能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这对监管机制和相应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D. 央行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你觉得是否有必要
首先我觉的这次强化支付领域发垄断监管很有必要,势在必行。中国人民银行1月20日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条例》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未遵循安全、高效、诚信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影响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建议采取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停止实施集中、按照支付业务类型拆分非银行支付机构等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征求意见稿”,一般重要的规定、措施实施之前都会有征求意见稿,属于鼓励公民、社会人士参政议政的必要措施。但是征求意见稿的大部分内容基本上属于已经确定的内容,只会对部分条款进行微调或细化,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正式条例马上就要落地了。
“条例”和“办法”有啥区别呢?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时隔11年,这次的征求意见稿是以“条例”形式与大家见面,两个字眼的变化,无疑在法律层面的进行了升级,条例是必须要遵照执行的。同时这次央行也被赋予了更大的监管权力,为了推动支付服务的升级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E. 支付行业的前景如何感觉变动很大
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海外拓展效果方兴未艾
移动支付牌照越发金贵
移动支付牌照越发金贵,连连支付母公司连连数字宣布,继上半年获得光大实业和浙江赛伯乐的数十亿元联合投资后,再度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博裕资本共同投资的超10亿元融资,累计完成融资近50亿元。移动支付牌照的价格不断上涨,此前一个全支付牌照的价格甚至突破30亿元。不过寡头垄断的迹象明显,“二马”几乎包揽了国内市场的9成份额,出海成为不少移动支付企业的B计划。
非现金支付运行分析
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49.24亿笔,金额达到62.8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09%和60.24%。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33.58亿笔,金额951.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61%和0.20%。
随着国家收紧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持牌机构从270多家减少到230家左右。而在这些持牌机构中,拥有跨境支付业务试点资质的只有35家。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移动支付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105.4万亿元,截止到2018年Q1,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了37.6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3.8%,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平稳增长。
寡头垄断迹象明显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和财付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支付宝市场份额为52.5%,财付通市场份额为36.7%,其他后起之秀也在不断抢夺市场,跟随者的力量不容忽视。以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几乎被支付宝和财付通二者分摊了,两者合计市场份额达到了29.2%,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票据业务量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2018年Q2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5238.79万笔,金额35.57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17%和14.94%。其中,支票业务4741.30万笔,金额31.29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13%和15.56%;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457.92万笔,金额3.97万亿元,笔数同比增长16.93%,金额同比下降7.67%;银行汇票业务6.63万笔,金额432.1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5.70%和50.23%;银行本票业务32.93万笔,金额2694.8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31%和29.15%。
东南亚成为海外布局桥头堡
除了在国内之外,移动支付的触角还伸到了海外。东南亚成为海外布局的桥头堡,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地都可以见到国内支付机构的身影。
移动支付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内的移动支付不管是技术还是模式,都是全球领先的,因此出海非常具有优势,目前只是开始,我们预测未来几年,增速在50%以上并不是梦。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不过持牌机构想要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也不会一帆风顺。目前境外移动支付普及率并不高,不少欧美国家线下消费更习惯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支付。此外支付企业出海既要符合国内监管的要求,也要兼顾目标市场当地政策的监管要求。需要注意到在支付领域,例如支付账户分级管理、备付金管理、清算业务管理等方面国内监管趋严,近期也出现不少第三方支付巨额罚款现象。此外,企业出海要掌握当地居民的支付习惯,需思考如何因地制宜本土化,将移动支付渗透到当地用户。
目前国内支付企业出海,有两种方法取得资质,一种是直接向当地机构申请牌照,另一种则是通过并购或者收购当地的企业,间接获得牌照,但是这两种方式其实都不容易。目前支付机构在海外的费率约在0.5%到1%之间,其实利润还是相对丰厚,所以企业出海的意愿相对较强。不过出海是否就能够获得市场,这就要看企业的本事了,一是合规,二是用户的使用习惯,虽然移动支付在国内风生水起,但是在海外拓展的效果来看,远不如国内,未来的道路仍旧道阻且长。
F. 支付监管升级导致什么结果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抢占支付市场野蛮扩张,违法、违规等乱象频现。与此同时,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其中,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大支付机构被罚最受关注,而央行对两大巨头的处罚也体现了整治第三方支付的决心。
9月25日,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发布行政处罚公告,随行付内蒙古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制度规定,被责令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罚款;10月30日,随行付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遭央行银川中心支行行政处罚,罚款1.5万元;11月9日,随行付湖南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规定被处罚3万元;11月14日,随行付山东分公司因违反支付结算业务规定遭央行济南分行罚款6万元。
此外,2017年以来被罚的支付机构中,卡友支付、瑞银信、盛付通都曾多次被罚。
网贷天眼研究员李雪表示,今年以来被处罚的支付公司,主要原因是违反支付业务规定,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相关规定,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
行业洗牌和整合
将不可避免
自2016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处罚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强,第三支付机构的违规牌照注销、违规受到巨额罚款等不断见诸媒体。严监管和防风险已经成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投之家CEO黄诗樵则认为,第三方支付乱象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平台的繁荣,互联网支付领域成为支付公司新的增长点,部分公司对于客户没有起到最基本的把关作用,导致普通老百姓遭受欺诈风险。“银行卡收单则涉及套码、切机、二清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诸如备付金挪用,用户信息保护不善的问题等。”他认为,在监管逐步升级的主旋律下,预计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存量机构也将被逐渐挤出第三方支付行业。
据前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分支机构对辖内支付机构已开出将近百张罚单。其中,央行上海分行开出罚单最多。
零壹财经相关研究人员称,“今年,上海分行对支付机构开出36张罚单,处罚原因都是‘违反支付业务规定’。”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4月底签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在过去6年半的时间,央行总计发出了271张支付牌照。2015年8月份,央行注销第一张支付牌照起,结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发不撤”的历史。
据零壹财经零壹智库数据统计,目前央行合计注销了24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有19张是在2017年注销的。其中,9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因为违规不予续展,另外10家则是由于业务合并被注销。
“国内已经有一个较为完善成熟的支付市场,行业资源也逐渐向集中化的方向靠拢,就支付市场本身而言并不需要几百家的支付企业,当前市场的牌照存量反而造成了市场的混乱”,黄诗樵表示,随着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持续,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洗牌和整合将不可避免,央行也将逐渐加大对支付牌照的注销力度,从而规范第三支付市场。
关于钱的事情必须要严!
G. 现在做支付行业,怎么选择
APP首选微信、支付宝支付。
H. 第三方支付市场监管为什么日趋严格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乱象频发,第三方支付也成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工作,其监管力度也日趋严格。继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8月累计处罚2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后,央行长沙中心支行“接棒”发力,近期对三家支付机构出具罚单。
央行为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今年以来,已多次出台文件对其行为予以规范。今年1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由央行集中存管。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发布《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称,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相信第三方支付将越来越规范。
I. 如何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
一是监管的加码始终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创新,第三方支付的爆发式增长,行业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业务上,都正在从银行的一个辅助、补充,走向与银行可以对话的阶段,部分业务甚至出现了“银行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