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是什么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各资产与物资归口管理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2.负责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登记、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清产核资;负责建立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一级帐户并加强管理,定期普查、通报结果;作好包括事业单位土地、公有住房的产权、各种仪器设备、家具、文物以及陈列物等资产的验收、建卡、建帐等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采购事业单位教学设备、学科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家具、不需安装的基建设备等物资,组织人员开展采购招标工作;组织制订所采购物资的合同和所采购物资的验收工作。
4.负责学科设备与学科实验室建设评估、论证,制订学科设备计划。协助教学设备计划的论证、评估以及对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考核。指导维护维修,确保教学设备的安全高效,提高使用效率。
5.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对其业务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进行归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国有资产管理业务纠纷。
6.负责组织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论证,办理资产投入的校内审批和申报手续。
7.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审定有偿使用国有资产使用费基数,核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负责组织对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和使用效益的监督管理和考核。
8.负责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调剂、处置、组织有关部门开发利用,促进资产有效使用与优化配置;负责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出租、报损、报废,并办理相关事宜。
9.负责事业单位家具仓库、低耗品仓库、设备回收中转仓库的库存管理。
10.负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各类物资统计上报工作。
11.负责编报事业单位的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和学校发展目标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2. 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内是实现国家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3. 管什么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了方向, 规划了主路径。实现以管资本的目标,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推动政企分开、政府公共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要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不干预企业经营自主权;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享有经营自主权,对直接出资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一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关键抓好 "一个转变、两个清单、三个归位、四个重点"。
"一个转变",就是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
"两个清单",就是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
"三个归位",就是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四个重点",就是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大力推进依法监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是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这项工作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推进。
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以市场力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当前尤其要在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三量调整"上做文章。
做好增量,就是要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优先支持、加快培育,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要求的不再新投、增投国有资本。
盘活存量,就是要重组整合一批国有企业,通过加大国有企业重组力度,使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主动减量,就是要清理退出一批国有企业,对"僵尸"企业、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要加大处置力度,依法合规通过证券交易、产权交易等资本市场,以市场公允价格处置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变现的国有资本用于更需要的领域和行业。
四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建立覆盖全 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4. 如何理解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对于国有资本优化布局、规范运作、提高回报、维护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意义重大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形成面向创新发展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伴相生,始终围绕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逐步深入。1988年国家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局,探索由专门机构统一负责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等工作。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体制的确立,有力提升了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运行效率,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必须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破除影响国有资本服务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的需要。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公司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直接管理企业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必须按照公司治理规则,以管资本为主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定位,保护公司制企业法人财产权,保障国有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坚力量。
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需要。目前,国有资本还存在分布过宽、战线过长、集中度不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要以管资本为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着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功能作用。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现象时有发生。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全链条监管,全面规范管理制度,落实国有资本监管责任,严格执行国有资本监管政策与纪律,建立健全监督长效机制,确保国有资本安全运营,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牢牢把握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总体要求
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职责。进一步理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从经济调节和社会管理角度进行社会公共管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监管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专司国有资产监管,不承担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国家出资企业依法接受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得侵害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所监管企业依法行使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承担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和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加强和改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依法落实国有资本经营责任,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除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突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一是管好资本布局。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本形态转换、合理流动机制。合理确定国有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等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的控制力明显增强,在重大装备、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带动力更加突出。二是规范资本运作。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预算审议、运营状况监测分析和财务决算审核基础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流转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等事项的管理,加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建设,探索投资融资、股权运作、资本整合、价值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与方式。三是提高资本回报。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完善国有资本投资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常态化的资本注入机制。四是维护资本安全。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综合运用强化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披露企业经营信息等各种监督手段,整合监督力量和资源,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坚持权利以出资为限、监管以法定为据,大力推进依法监管,改进监管方式。注重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监管方式。注重通过公司治理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公司章程管理,规范董事会运作,严格选派和管理股东代表和董事、监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信息公开制度,设立统一的信息公开网络平台,依法依规、及时准确披露国有资本整体运营和监管信息。
积极落实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主要任务
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准确把握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该管的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要围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点任务、关键环节,积极开展试点,探索有效途径和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保障经理层经营自主权。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依法自主开展投资融资、产业培育、资本整合的有效模式,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做好增量、盘活存量、主动减量”的思路,加大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调整力度,促进转型升级。
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稳步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的国有资本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具备条件的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按照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工作体系的原则,抓紧制定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条例。发挥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专业化监管优势,逐步推进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全覆盖。
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落实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坚持出资人管理与监督的有机统一,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问责机制,对企业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敷衍不追、隐匿不报、查处不力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失职渎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