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社会环境
⑴ 如何克服社会环境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消极影响
也不全是消极影响,其实还有很多正面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多监督作用,应该正面看待,助人为乐不容易,还望点赞,谢谢。
⑵ 社会监督
历史上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与设计主要是依据矿产资源的特征而进行,对区域环境容量与承载力以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考虑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由此而造成的局面是矿山企业与当地居民是相对分离自成一体的。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矿山企业的发展几乎是互不干涉。不可否认,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与此同时,矿产资源的开发也给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区域环境问题、群众的健康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当地政府与群众参与矿山建设,不能是简单的干涉、利益分享和污染赔偿,而应是积极地将矿山发展与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在一起。从矿山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开始,将生态设计的概念真正地引入到规划设计的方案之中。“参与型”土地复垦也要求各参与方积极参与到复垦项目的立项、确认、设计、计划、执行、监测、评价、验收、维护等全过程中[200]。一个好的矿区发展规划建立在对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充分了解,对新技术及国内外市场充分了解且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前提下,单纯的矿山开发方面的专家尚不足以解决如此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多方面专家的联合把关。
在公众参与中,当地居民、科技人员、企业的加入将促进矿区土地利用的水平的提高和提供效率,同时良好的参与结构有助于减少社会的等级关系,增强公民的自治能力,降低成本。了解当地居民的价值观,使居民的需求可能就得到满足,使科技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共同用于矿区建设,发挥专业公司组织协调及专业化市场运作特长。
⑶ 试述公众对环境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一、国家制定《环境权益保护法》、《环境损害赔偿法》
通过制定《环境权益保护法》,扩展社会和公众享有的环境权益,扩大政府对公众环境权益进行保护的职责和权限。社会和公众的环境权益,既通过政府来保护,也通过自己的维权行动来保护。
《环境损害赔偿法》要将环境保护与公众受环境损害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公开公众受危害的程度及索赔权。日本等发达国家将环境损害,尤其是公众健康损害作为制定法律、法规的根本,是向公众重点公开的内容,而我国在这方面力度不够。公众对环境损害的知情权是有力推动公众参与的前提和根本。
二、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影响评价的具体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除在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条文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条文中列举了“论证会、听证会”以及规定了抽象的“其他形式”方式外,并未确定怎样的方式才为适当方式。因此对“适当方式”还应当进一步做出解释。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较多,例如专家审查会、公告、非正式小型聚会、一般公开说明会、社区组织说明会、咨询委员会、公众审查委员会、听证会、民意调查、全民表决、设立公众通讯站、记者会邀请意见、发信邀请意见、回答公众提问以及座谈会等。因此,可以借鉴上述做法,扩大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
三、利用信息手段推动公众参与
环境信息公开化是强化环境管理、监督企业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及时得到有关环境政策在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反馈信息,弥补环境监督能力不足、监督不力产生的问题。因此,应加强环境政务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要加强地方环保局公开环境信息的能力建设;要大力推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并形成制度,通过公众给企业施加无形的压力,使企业的环境行为由行政监督转向由公众监督与市场监督,实现企业的自主环境管理。
四、形成多渠道的对话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对话,可以增强理解,减少相互之间的潜在冲突,有利于政治与社会稳定。通过对话机制,也有利于相互监督,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具体措施包括:由地方环保部门组织公众与企业之间直接对话和协商,如建立定期开展的由环保部门、企业和当地居民共同参与的“企业污染控制报告会”制度;环保部门领导与非政府机构及普通公众之间的定期对话机制;加强环保决策过程中的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机制的创新。
五、改革环境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团体的事情,它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也必须实现全体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要求我国各级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五个统筹” 的科学发展观。要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各种评估、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此外,还须建立完善的环保教育机制,尤其要抓好学校教育的环节,特别要重视青少年生态道德意识的培育和提高。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要把生态道德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要加强媒体对环保问题的报道,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为此,建议在中央电视台开设专门的环境频道,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⑷ 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区别是什么
所谓舆论监督,实质上就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舆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所进行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主要有以下特点:1人民性2开放性3专业性4广泛性
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大致为:
①监视社会环境功能;②社会调整功能;③社会控制功能;④社会制衡功能
社会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
特点:1、社会监督具有广泛性2社会监督具有标志性3社会监督具有启动性
⑸ 论述公众对环境监督的主要形式
社会监督,一是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资料以及有关情况。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二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1)公众监督
公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方便社会公众了解情况、参与监督;引导加强内部监督,保障职工群众的监督权,鼓励职工群众监督举报各类隐患;注重推广有关地区和单位加强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提高监督实效。
(2)社会团体监督
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加强与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沟通与协调,依法维护和落实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措施,加强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和权益。
(3)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的实质是一社会主体贯彻法律为目的对其它主体行为所进行的干预”。在一个民主的国家,对权力监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监督权力主体的角度,可分为国家权力监督和人民民主权力监督。
(4)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建立完善舆论监督反馈机制。对新闻媒体有关的批评性报道,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在报道后的2周内,将整改结果或查处进展情况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反馈。
⑹ 从事建筑施工,在面对市场、客户、管理和监督、社会环境的时候,工作内容分别有哪些最难的工作内容分别
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包括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管理工作,是难点,包括质内量管理、进度管理、造价容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对操作工人的管理等。
建筑施工技术问题,主要掌握如下内容:
1、对图纸的识图能力。对于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三大类型的图纸熟练识图是基本功。结构识图的核心是对结构图集的掌握。101钢筋平法图集和地区结构图集,是结构识图的基础。
2、熟悉施工流程和工作内容。对施工流程和工作内容的熟悉,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基础。
3、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测量放线的技能。
4、熟练掌握建筑工程钢筋下料的技能。
5、已完工程量的计量和结算。
6、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的控制能力。
⑺ 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享有( )监督权和参与权
知情权。
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必须有知情权,人民有权知道所发生的环境危机;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必须有监督权,尤其是有权监督那些影响环境的政府公共项目;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人民对环境问题有参与权,特别要参与那些涉及环境安全的战略决策。
在今天看来,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形式,就是政府保护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保卫人民的基本人权,动员鼓舞全体人民平等地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实现“社会参与、政府领导、人民监督”的目标。
没有民主,没有民众的参与,环保只会变成少数人的事而终将一事无成。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建立起透明、公开的约束机制,必须建立起舆论、建议的通畅渠道,使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受到监督,使一切行为主体都只能活动于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律允许的框架之内。
(7)监督社会环境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平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而发展绿色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赋予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
“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其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环境文化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所倡导的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生态工业文明相结合的生态文明。
所倡导的以“执政为民”为宗旨的环保工作,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们事业中的最高体现。发展环境文化,将为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制度演进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