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资本监管的重要性

①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
②资本监管是提升银行体系内稳定性,维护银行容业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商业银行能够及时的冲销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从而保护存款人,降低银行清算破产的概率,并且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
③银行监管是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监管手段。

㈡ 商业银行监管资本的含义

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资本是指商业银行根据监管当局关于合格资本的法规与指引发行的所有合格的资本工具。监管资本主要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等。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准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券等。

㈢ 资本充足性监管的重要作用主要有哪些

1.资本充足性监管促使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social cost)内部化
(1)资本充足性要求减少了银行破产的可能性
尽管国外的一些研究并没有发现资本比率和银行破产概率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资本被视为防范银行破产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却是无可非议的。金融机构破产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private cost),这就是金融业突出的外部性(Kareken和Nell,1983;江曙霞,1994;厥方平,2000)。银行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以资产的部分准备金制度为基础,通过把分散的存款人提供的流动性债务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进行高负债经营。但是非流动性的硬资产和流动性的软负债在本质上的无法匹配造就了银行内在的高风险性。

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外部成本,如其他机构的破产、失去有价值的信贷资源、支付清算系统的潜在问题等。这种外部性由于银行的道德风险而恶化,这是因为由于监管机构一般保证银行免于破产的风险并对存款人提供存款保护,这样存款人和银行债务人的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银行破产风险。
将银行破产成本内在化于银行决策中可以降低道德风险。通过增加最低资本要求可以降低银行破产的可能性,但这并不取决于细致调整后的监管措施反映所有银行的特有风险。如果所有资本水平相对较低,破产水平便会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承担的社会成本大大超过私人成本,使得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敏感度增大。
需要监管的银行是那些低于正常资本要求并且有较低的预期收益的银行,这些银行寻求风险更大的业务并且利用金融安全网,所以银行资本要求措施对这些机构来说是最有效的,当然这些银行也最容易忽视监管要求。
(2)资本充足性监管体现了对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的谨慎监管
银行破产会有两种形式的私人成本:一是银行信誉的丧失,这是银行破产主要的私人成本(O’Hara,1983);二是银行特许权价值(franchise value)的丧失。
从传统上说,特许权价值的主要来源是由于银行实行了行业壁垒,行业缺乏竞争而可以获取垄断租金。高许可证价值提高了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以及银行资产风险的私人成本。Demsetz(1996)证明了许可证价值高的银行比许可证价值低的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但是却承担更少的资产风险,尤其是前者更好地实现了资产多元化。Galloway等(1997)也证实了许可证价值高的银行比其他银行对从事风险业务有更强的自我约束力。Marcus(1984)、Keeley(1990)、Galloway et al.(1997)更指出,特许价值低的存款机构常会出现道德危机风险,而特许价值高的存款机构则会审慎行动以保护其特许价值及避免受到管制清算。可见,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要重点放在那些有特许值低风险高的银行,这种机构没有激励机制去约束自己。
最近几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的日益激烈,由这种银行特许权价值所引致的垄断租金日益消失。Boot等(2000)认为银行信誉可能会替代垄断租金成为特许权价值的新来源。他们指出由于金融日益成为一种表外业务,稳健的信誉就成为银行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信誉激励正在日益受到金融企业的重视,一旦金融企业建立起信誉,那么企业为了保护这种信誉就会有强烈的动机去避免从事过度风险。所以,信誉会像过去的垄断租金一样起到降低银行风险的作用,同时管理者在工作前途与个人声望的衡量下反而让银行承担较少风险。
如果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相当高的话,它们就必须努力去减少风险暴露,如降低信贷额度、减少贷款等。如果形成大规模的资本损失,就会造成贷款的急剧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信贷紧缩(credit crunch)。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花旗银行的行为可以发现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在20世纪20年代,花旗银行的贷款增长很快。但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其贷款大幅下降,到了20世纪40年代,贷款资本的比值从3.3降到0.25。这种紧缩同样会由于最低资本要求的增长而出现,所以资本充足性要求在经济周期中要保持相对稳定,资本监管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破产私人成本的存在意味着许多银行尤其是一些具有较高特许值和追求高收益与更好信誉的银行,往往更有动机降低它们的风险。因为银行蒙受资本损失后,Calomiris(2003)证明这时它会有很强的激励去减少贷款(cut lending)、减少分红(cut dividends),降低破产的风险以使之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而反过来看一些日本银行,2001年的分红比1993年还要高。当时日本经济并不景气,银行业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但是由于有着日本政府的保护,银行并不是较少分红,相反,而是将资本转化为红利分给了股东。这显然与规范风险下的理性选择相违背,也无助于日本银行走出困境。
2. 有利于改善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新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要更全面、更充分地反映银行经营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特别是要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银行的实际风险水平。《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在满足有关条件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内部评级法特别是高级内部评级法,用以科学计量借款人的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以及预计的违约风险暴露值(EAD),并由此确定借款人及债项的信用等级、风险定价及资本准备要求。但全部统一的标准肯定是不合适的,各个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和标准。巴塞尔委员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提取比较少的资本准备,鼓励更多银行向基础内部评级法与高级内部评级法努力,以便节省资本准备,这有利于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据有关统计,92%的银行因循《巴塞尔协议》靠增加资本(分子对策)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忽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银行破产经常与内部控制的失灵有关,一些银行由于雇员的错误等遭受到了沉重的代价,比如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良好的内部控制与高特许权价值、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相联系,一个有良好预期收入并且股东能够对机构的运作施加有力影响的银行有强烈的动机去保护自己免于破产,并且能够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对于一些小银行,它们的特许权价值较低,即相对来说,预期收入低且收人不确定,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从而内部控制比较薄弱。这样外部资本监管变得更加重要。此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是VaR的应用,VaR在计量市场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组合风险概括为一个简单的数字,并以美元作为计量单位来表示潜在的亏损额。摩根银行CreditMetrics对量化信用风险做了深人探讨,该模型反映出银行某个或整个信贷组合一旦面临信用绷0变化或拖欠风险时所应准备的资本金数额。
各国银行监管当局一直在考虑以防范银行风险为主要目的的资本监管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结合问题,前文曾提过“事先承诺”(pre—commitment)这一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各个银行在每个规定的时期之前承诺该银行将保持它认为必要的一定数量的资本用以抵补在该时期内可能发生的交易损失,需要的资本数额由各银行根据内部风险模型自主确定。
3.在银行发生流动性问题之前提供预警机制
监管当局更喜欢资本比率监管应该包含更多的信息,监管当局、银行和公众应该想知道,何时银行的资产组合的风险较高,或何时结合风险的资本评估会发出需要引起关注的警告。现行资本监管制度都没有提供这样的早期预警体系,直到问题严重到已经蚕食了资本金才会发出银行存在问题的信号。1987年至1991年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反映了银行破产所导致的巨额损失,监管者没有在危机来临之前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
资本比率能够充分反映银行现在或未来的贷款损失的数据信息,能够合理简单地进行评估。当然,有必要防止过于保守地设置监管资本管理制度和风险敏感性指标,以便当风险评估结果出现变化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比率的过度反应。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属于同样严重的问题。巴塞尔委员会已经试图避免这样的困境,方法就是尽可能选择一些旨在减少风险暴露因素的参数,并且相应地调整资本要求。如果委员会做出的调整基本正确,那么监管当局、银行和市场应该能够有效地处理高风险敏感度的资本比率中所包含的诸多信息。
在银行破产之前,监管机构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银行重组,让更大的机构兼并该银行,其他的资产负债重组等,这样问题银行才可以得到及时挽救。
参考资料:http://wiki.mbalib.com/wiki/资本充足性监管

㈣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区别

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监管资本指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监管当局一般是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量,所以监管资本又称最低资本。最低资本是监管当局的规定,所以必须是明确和可以实施的。计算方法应当事先确定。

对不同银行的最低资本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由于最低资本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所以一般公众也可以掌握最低资本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最低资本是最好银行的资本标准,其他银行应当持有更高的资本。

经济资本是一个新出现的统计学的概念,是与监管资本相对应的概念。经济资本从银行内部讲,应合理持有的资本。从银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讲,经济资本就是用来承担非预期损失和保持正常经营所需的资本。

2、目的不同

商业银行董事会根据风险视野和战略规划审批并分配经济资本,实现吸收或缓冲所有风险带来的非预期损失,实现资本覆盖和管理风险。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主要是用于对外满足资本监管、信息披露和资信评级需要。

3、活动内容不同

经济资本配置是指通过计量、分配和考核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和产品所需的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进行约束和组合管理,实现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最大化的目标。监管资本的管理是指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计量、检测,并以资本充足为目标进行的一系列资本结构调整和资本融资活动。

4、约束力不同

经济资本是由商业银行董事会根据风险视野和战略规划,审批经济资本总额并向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分配的经济资本限额,是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需要满足的内部自律。监管资本是根据银行监管当局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是商业银行必须满足的外部约束。

㈤ 请问什么是银行的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他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编者按:从1998年第一版的巴塞尔资本协议(文中简称“旧协议”),到2004年6月最后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文中简称“新协议”)对银行最直接的监管要求就是资本充足比率,即资本约束业务发展的要求。通过新旧协议的发展,带动了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发展和银行自身加强资本管理的愿望。本文认为,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当前实事求是的选择,经济资本管理是未来共同奋斗的目标。

法定资本是指符合监管当局对合格资本法规定义的银行发行的合格资本工具,包括:核心资本,股东权益、公开储备;附加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准备金、合成债务资本工具、次级定期债务;扣除商誉、对附属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投资,且该资本数额必须达到监管当局的最低要求。

经济资本指用于承担业务风险或购买外来收益的股东投资总额。经济资本=风险资本+商誉。如果没有购买外来收益计划,经济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差别可以忽略。而风险资本是指抵补一定时间段内,给定置信区间内资产和其他头寸价值的潜在损失金额,即指能够令损失超过资本的概率小于一定水平的资本要求。

本文所讨论的法定资本指旧协议和新协议标准法的资本要求,而经济资本将包含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资本要求。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资本管理的要求法定资本的计算是按照监管机构设置的参数进行对照计算,无法反映银行资产的风险特点,虽然新协议的标准法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但是其对风险的敏感度还是较低。经济资本的计算是以内部评级法为基础,大大提高了风险敏感度。

1、增加资本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敏感性。经济资本将会根据复杂程度不同、风险敏感性不同的风险资产进行不同的计算,银行可以根据各自资产和业务的复杂程度进行选择。在资本要求上给予使用较复杂方法的银行,且其资产质量良好的银行一定的优惠,以此鼓励银行提高风险测量和管理水平。

2、增加资本要求对操作风险的敏感性。把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从以往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中剥离出来,新增了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算方法。这一处理将促使银行重新审视过去被视为“无风险”而快速发展的业务,并更加准确地核算有关业务的风险资本占用。

3、增加了资本要求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敏感性。经济资本计算吸收了风险管理技术进步的成果,适应风险管理发展的趋势。如通过风险因素PD/LGD/EAD测算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的方法;允许银行选择用内部违约经验与外部数据配对或统计模型技术预测风险因素;认可风险缓解手段更加多样化,承认信用风险衍生工具、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央政府债券和担保的风险资本减免作用。二、法定资本与经济资本对银行管理的不同要求根据对法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计算方法和对风险的敏感度方面有较大差距,而这种表面的差距背后隐含着对银行的不同管理要求。1、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要求

经济资本管理要求银行能够用量化技术比较精确地测算现有资产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非预期损失大小,并据此衡量业务的风险成本和股东价值增值能力。相应的风险衡量、监督和控制方法也要细分到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维评级、客户的违约可能性(PD)、授信工具的违约损失率(LGD)和贷款交易的违约敞口(EAD)三个关键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在借助这些量化工具进行贷款决策前,银行管理层要先确定本银行可接受的客户违约率上限、授信业务经风险调整回报(RAROC)的下限。如果整体资产经营结果不能产生正的经济利润,股东价值增值难以达到,银行就需要通过降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敞口偏离预期水平的幅度设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如果银行无法降低经济资本成本,就要能够增加业务的净收益,否则将达不到股东价值增值目的。

而法定资本(现行协议下)的管理在精细程度上没有经济资本要求高,风险衡量和控制同在贷款分类一个维度进行。业务的风险差异评估可以不用细化到万分位(新协议内部法最低PD是0.03%),风险权重按监管当局的标准只分为四档:0%、10%、50%和100%(或新协议标准法按外部资信评级对应五档:0%、20%、50%、100%和150%),这比由PD、LGD和EAD决定的风险权重要简单得多,在资本成本核算上也就相应简单得多。这样,授信决策只要在分出“好”、“坏”两种贷款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

2、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管理体制有不同的要求

经济资本的作用是帮助银行达到股东价值增值和计算经风险调整绩效的目的。在经济资本管理目标下,银行为保证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和各种模型工具得到合理使用,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业务流程等制度平台。经济资本计算所依靠的内部评级包括客户评级和授信条件评级两个方面,据此可以提供客户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率(EL)、非预期损失率(UL)、违约敞口(EAD)等关键指标,并将其应用到授信审批、贷款定价、限额管理、风险预警等基础信贷管理中,发挥决策支持作用,而且也是制定信贷政策、审批授权制度、计提准备金、分配经济资本以及RAROC考核等组合管理的重要基础。经济资本管理需要有效的企业管制、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配合。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强大的IT体系、完整的管理信息体系、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主动的资产管理体系相配合,才能确保企业经理人的经营策略受到股东价值增值的导向约束,并且在短期规模增长和风险成本之间主动寻求平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风险现状。

而法定资本管理由于其资本计算简单,风险敏感性相对较弱,所以,对银行管理体制要求不是很高,它可以在现有IT基础上,整合管理信息和财务信息,通过拨备调整后的法定资本回报进行绩效考核,并据此实现法定资本限额的风险管理。

3、法定资本管理与经济资本管理对银行资本额有不同的要求最低法定资本要求根据监管当局给定的风险资产权重体系和8%的最低资本充足比率确定。它假设相同风险权重资产对资本的要求是相同的。

经济资本是根据非预期损失确定,能够比较细致地反映不同风险水平差异的资产对资本要求的差异。由于经济资本的风险敏感性高,对拥有大量不良资产的银行,其经济资本要求会高于用法定资本计算出的资本要求。

三、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必经阶段巴塞尔委员会强调新协议的调整主要为国际活跃银行而设,其他非国际活跃银行应该根据资产和业务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资本要求计算方法。美联储将要求美国最大的10家银行采用新协议关于内部计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高级法,美国另有10家大银行将自愿采用高级法。这20家大银行的海外资产占所有美国银行海外资产的99%,国内资产占美国银行本土资产的2/3。美联储允许美国的中小银行继续采用1988年巴塞尔协议来计算资本要求。因此,银行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审慎选择资本管理的方法,避免好高骛远,在不好的地基上建立华丽的建筑,盲目追求银行的“形象工程”。

1、中国银行业如何选择自己的资本管理框架(1)银行管理水平不同导致对资本要求也不同。按照国际监管当局的监管原则,如果监管者认为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足或对其风险衡量的准确性不足,监管当局可以要求银行在最低资本充足率基础上增加资本基础,以防范未能准确衡量到的风险,保障银行的稳定性。

如果银行现在还没有进入到一个完整的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经营文化阶段,经济资本计算框架很难贯彻到实际管理导向中。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一些国家银行的调查,银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资本需求的多寡。对于欧美大银行来说,使用内部评级法可以节省银行对资本的需求量,而对于大多数非欧美银行来说,由于其管理水平与欧美大银行存在着显著的差距。所以,运用内部评级法所测量出来的资本需求量往往会大于法定资本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反对新巴塞尔协议的根本原因。(2)银行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的差异。

经济资本基于风险敏感性较高的内部评级技术,对于不同资产质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银行,其资本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经济资本要求高,经过调整后的业务回报可能比扣减法定资本成本后更低。

以新协议内部评级法为例,经济资本要求最低的是零售资产为主的银行;经济资本要求提高较多的银行是那些在公司、主权和银行间业务方面风险暴露较大的银行,尤其是那些大的资本市场交易商将为他们的衍生业务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加资本要求,如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JP.摩根大通银行等。如果资本要求的差异恰当地反映了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的风险差异,那么,这正是经济资本风险敏感度相对法定资本高的标志。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正在发展之中,基本上都是公司和银行间业务方面风险暴露较大的银行。在此基础上实施经济资本的管理,势必带来资本需求的增加,也进一步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2、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资本管理的必经之路虽然西方商业银行风险评级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风险计量则是近30余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信用风险的计量仅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市场风险计量到信用风险计量,乃至操作风险计量;从早期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到公司客户违约率的测算,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巴塞尔新协议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正是来自于这些先进大银行的现行做法,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在使用这些风险管理技术。法定资本为一些风险管理起点不高、衡量手段不足的银行提供了一个简单、标准化的资本要求计算方法。有了这一基本的资本基础保障,银行可以将短期的管理重点放到改善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水平和稳定经营盈利上,在降低资产风险水平后,再引入对于风险更加敏感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工具。

实际上,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进入法定资本管理层次多年,但大部分还停留在被动的法定资本管理阶段,停留在年底计算资本充足率的阶段,还没有进入主动的法定资本管理阶段,将法定资本管理真正引入到业务管理流程之中,引入到事前的约束业务发展管理之中,引入到法定资本拨备调整回报的绩效管理之中。在银行管理中,脱离实际基础跨越阶段是管理中的大忌。经济资本管理在理念上是先进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目前经济资本管理还没有成为市场评价银行业投资价值的普遍依据,法定资本仍然是投资者评估银行的资本使用效率的统一基础,同时基于我们现时的管理水平、IT结构、信息整合程度、绩效考核方法和人员整体素质,法定资本管理是中国银行业实事求是的选择。

综上所述,法定资本管理是经济资本管理的基础,经济资本管理是在法定资本管理充分实施基础上的发展,经济资本管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目标。法定资本管理是我们现实惟一可行的方法,清醒地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资本管理方法是当今中国银行业管理抉择的关键时刻。如果只顾“形象工程”,忽略自己的实际状况,将会出现管理上的“烂尾工程”,产生新的损失,增加管理经营成本。(作者系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㈥ 现代银行监管理论认为资本具有什么重要功能

银行资本,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是银行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注入的资金。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借贷资本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并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

作用:
1、
银行资本
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首先,资本是一种资金来源。一家新银行需要有资金来支付在土地、房屋和设备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初始成本。原有银行需要有资本金来支持发展,维持正常经营和使经营手段现代化。另外资本还用来支持重大的结构调整,如收购和兼并。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其次,资本是用来覆盖非预期的经营损失。为了防范贷款和投资损失对正常经营产生影响,银行要根据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状况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但贷款损失准备金只覆盖预期的经营损失,超过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和投资损失要由资本来承担。如果非预期损失超过了资本额,则银行就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就会发生倒闭。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这是两个学术上常提到的概念。预期损失指可以合理估计或事先估算的损失;非预期损失则是指无法事先估算的损失。衡量非预期损失的方法很多,比较普通的衡量方法是计算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波动水平。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讲,预期损失是概率分布的均值,而非预期损失则是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标准差。
其中是一种资产的预期损失,、和分别是平均风险敞口、平均违约概率和违约后平均损失。上面谈到的平均风险敞口、平均违约概率和违约后平均损失又是三个重要概念。平均风险敞口指银行某一种信用业务平均余额;平均违约概率指银行某一种信用业务的违约概率;违约后平均损失指某一种信用业务发生违约后的平均实际损失额。
各种非预期损失的合计就是一家银行所需的经济资本。具体计算时还要考虑到各种资产收益或损失之间的相关性。
尽管资本定义比较明确,也有一些计算方法,但由于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种类很多,许多风险的量化还没有较好的方法,而且也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在实际中银行家、监管机构和学术界对银行应持有多少资本的看法差异很大。银行家认为,使用较少的资本是放大(或杠杆撬动)资产收益和获得较高资本回报率的一种方式。监管机构则倾向于增加资本,以保证在发生亏损的情况下银行的安全和稳健。学者一般认为银行要持有合理的资本水平,但什么是合理的资本水平,则众说纷纭。

㈦ 现代银行监管理论认为资本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现代银行监管理论认为资本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2、推动社会资本投入
3、吸收意外亏损,主要是在银行经营亏损时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经营。

㈧ 银行的经济资本 账面资本和监管资本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经济资本从银行内部讲,应合理持有的资本。账面资本是所有者权益,金额为企业合并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资本。

2、重要性不同: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经济资本由于经济资本注重风险的模型化和定量计算,以严密的模型为依托,使风险计量更为谨慎。

3、配置不同:经济资本使资源优化配置。监管资本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要求,增强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账面资本则不是。

(8)监管资本作用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监管资本则是监管当局基于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宏观审慎角度)而划定的粗线条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在统一的资本充足要求下,既可能出现资本充足率达到法定要求而仍不足以覆盖风险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对资产状况良好的银行的过高的资本充足约束。

2、在监管资本较为稀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个体就会产生了监管资本套利的需求。围绕监管资本的套利即可以在合格资本的认定上套利,即分子端套利,也可以在风险加权资产上做手脚,即分母端套利。

3、通过假卖断、真回购的方式将金融资产违规出表,不计提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或对信用风险仍在银行的资产销售与购买协议不计提资本。违规提供同业增信,各种暗函、担保未按照等同于贷款的授信业务计提资本。卖断附带追索权的票据未在表外计提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监管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会计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资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银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账面

㈨ 监管账户的作用是什么

资金监管即交易市场通过银行进行监管,专款专用,买卖双方一旦达到成交意向,并完成交回易,市场银行接到答双方成交指令,放款给卖方,很好的规避了部分交易商的信用的风险,真正解决了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互相担心不敢先付款或不敢先付货的问题。

㈩ 什么是银行资本,银行资本的作用是什么

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所有者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大体可分为账面资本、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和合格资本。

账面资本是直接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资本;经济资本是银行抵御非预期风险的资本;监管资本是银行监管机构对各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资本要求,通常用于计算资本充足率;合格资本是银行监管机构认定的符合标准的资本。

作用:

1、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首先,资本是一种资金来源。一家新银行需要有资金来支付在土地、房屋和设备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初始成本。原有银行需要有资本金来支持发展,维持正常经营和使经营手段现代化。另外资本还用来支持重大的结构调整,如收购和兼并。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其次,资本是用来覆盖非预期的经营损失。为了防范贷款和投资损失对正常经营产生影响,银行要根据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状况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

但贷款损失准备金只覆盖预期的经营损失,超过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和投资损失要由资本来承担。如果非预期损失超过了资本额,则银行就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就会发生倒闭。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这是两个学术上常提到的概念。预期损失指可以合理估计或事先估算的损失;非预期损失则是指无法事先估算的损失。

衡量非预期损失的方法很多,比较普通的衡量方法是计算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波动水平。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讲,预期损失是概率分布的均值,而非预期损失则是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标准差。

其中是一种资产的预期损失,、和分别是平均风险敞口、平均违约概率和违约后平均损失。上面谈到的平均风险敞口、平均违约概率和违约后平均损失又是三个重要概念。

平均风险敞口指银行某一种信用业务平均余额;平均违约概率指银行某一种信用业务的违约概率;违约后平均损失指某一种信用业务发生违约后的平均实际损失额。

各种非预期损失的合计就是一家银行所需的经济资本。具体计算时还要考虑到各种资产收益或损失之间的相关性。

(10)监管资本作用扩展阅读:

一、银行资本监管的方法

银行资本监管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是否应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标准。许多学者指出,尽管1988年的《资本协议》存在很多缺陷,但这种方法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即简单明了,这是法律和法规应具有的特点。

法律规定必须是统一的、可以进行检验和可以比较的,所以必须根据简单的计算。内部模型法即使能够正确计算银行的风险和所需资本,但很难用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而且复杂的模型使公众也很难判断和比较银行的资本水平。

二、银行监管资本的效果

银行资本监管的效果涉及到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检验提高资本标准的效果,如银行实际资本水平与监管资本的相关性问题;另一个是用什么标准来检验这种效果,如是否对一国经济增长有利。

三、银行资本监管的前景

实质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监管理念和方法也应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