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监督范围
⑴ 人民检察院执行监督的内容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第十九条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执行机关予以纠正。
人民检察院发现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主管机关予以纠正。
《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刑罚执行监督工作的通知
四、要切实加强对刑罚执行工作的监督。各地检察机关监所检察干警应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派驻监所的检察人员要深入监管场所,重点检查:对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呈报程序是否合法;被呈报的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有无违法收费,以钱抵刑的情况;检察机关对不当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提出纠正意见后,有关部门是否依法予以重新审理作出合法裁定或决定等。对发现的违法问题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对司法人员在刑罚执行工作中的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行为要依法查处。要把对日常监管活动的监督与查办监管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查办案件来促进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力开展,以加强监管活动的监督来发现办案线索,推动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工作。
⑵ 一、根据法律规定,侦查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安
关于侦查监督,《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有专门的规定。提问中的说法,不是法条中直接规定的,而是经过“总结”后的某个人的“个别认识”。正确与否,在此不作评价。
第二节 侦查监督
1、第三百八十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2、第三百八十一条 侦查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法行为:
(一)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
(二)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
(三)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
(四)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
(五)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
(六)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七)在侦查过程中不应当撤案而撤案的;
(八)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其孳息的;
(九)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
(十)违反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
(十一)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的。
3、第三百八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提出意见通知公安机关纠正。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监所检察部门发现侦查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4、第三百八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5、第三百八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
6、第三百八十五条
对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发现有违法情形的,应当通知纠正。
7、第三百八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情形,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的时候,由部门负责人提出。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8、第三百八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
9、第三百八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意见不被接受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并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违法的意见错误的,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纠正违法通知书,并通知同级公安机关。
10、第三百八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侦查部门审查后应当提出是否立案侦查的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11、第三百九十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对本院侦查部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情节较轻的,可以直接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情节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
⑶ 人民检察院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问题
第二十三条 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的来源包括:
(一)当事人向人民检察院申内请监督;
(二)当事容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向人民检察院控告、举报;
(三)人民检察院依职权发现。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监督:
(一)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的;
(二)认为民事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存在违法行为的;
(三)认为民事执行活动存在违法情形的。
⑷ 监所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院的业务范围
第一节 对看守所羁押和释放人犯的监督
第三条 检察看守所羁押的人犯是否经过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拘留人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收押人犯是否有《逮捕证》、《拘留证》或者他法定文书、证件。
第四条 检察在押人犯中经人民检察院决定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或免予起诉的人,以及经公安机关撤销案件和人民法院判决无罪、免予刑事处分的人,是否及时予以释放。
第五条 检察在押未决人犯保外就医或采取其他监外监管措施是否合法。
第六条 检察对人犯的羁押是否遵守法律规定的期限。
第二节 对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的监督 第七条 检察经人民法院判决后应当送监狱、劳动改造机关执行刑罚的罪犯,是否按规定送到监狱或者劳动改造机关。
检察判处管制、缓刑的罪犯或者监外执行的罪犯是否依法正确执行。
第八条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经检察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的,应当依法提出减刑或假释的意见,建议监狱、劳动改造机关报请有关人民法院裁定;发现减刑、假释不当,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第九条 对于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经检察发现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应当依法予以减刑的,或者发现判处死缓的罪犯,抗拒改造情节恶劣,必须执行死刑的,应当提出意见、建议监狱、劳动改造机关报请有关人民法院裁定或核准。
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正在服刑的罪犯判处死刑,执行死刑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临场监督,并将执行情况写成笔录附卷。
第十一条 对于服刑期满的犯人,应当检察是否按期释放。
第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执行机关或其上级机关予以纠正。
第三节 案件的处理
第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受理监狱、劳动改造队或主管看守所、拘役所的县级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的下列案件:
(一)地在押犯发现在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需要处以刑罚的案件;
(二)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案件;
(三)劳动改造场所就业人员的犯罪案件。
人民检察院受理上列各类案件,查明事实,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审判管辖权限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看守所羁押的人犯又犯罪,或者发现在预审、起诉过程中遗漏应予追诉的罪行,应当通知或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在执行刑罚中发现并且认为判决有错误的案件,应当进行复查,依照法律程序办理。
第十四条 受理人犯及其家属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下列申诉:
(一)向法院申诉被依法驳回,又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
(二)多次申诉受到阻力的;
(三)原案是由检察院起诉加刑的;
(四)上级检察院交办的。
第四节 对管理教育和实施改造是否遵守法制的监督
第十五条 检察对已决犯与未决犯、男犯与女犯以及同案犯等是否实行分管分押。
检察使用未决犯劳动,是否符合规定。
第十六条 检察对人犯的监管、提讯、押解等措施是否安全和严密,有无可资人犯利用的漏洞,严防人犯串供、逃跑、行凶和越狱暴动。
第十七条 检察干警是否依法尽职尽责,有无以犯人代替干警管理犯人,造成“牢头”、“狱霸”逞凶作恶的情况。
第十八条 检察对犯人使用武器、戒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第十九条 检察干警对被监管的人犯或其家属有无敲诈勒索、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泄漏案件机密,或者利用职权非法放走犯人的行为。
第二十条 检察干警对被监管的人犯有无刑讯逼供、体罚虐待、奸淫女犯、侮辱人格等行为。
第二十一条 检察有无虚报冒领、克扣囚粮或者贪污人犯财物和赃款、赃物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受理人犯及其家属对监所干警违法行为的控告。
第二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主管机关或者上级机关予以纠正。对于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干警渎职,构成犯罪的案件,应当立案侦查,依法提起公诉。
⑸ 检察监督的内容包括哪些
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为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检察监督权。
对其它国家机关在诉讼程序中行使法律权力、被监督对象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察看、督促,以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法律制衡制度,对于保护公民合法诉讼权利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执行机关予以纠正。
人民检察院发现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主管机关予以纠正。《刑事诉讼法》第22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5)检察院监督范围扩展阅读:
但在实践中,检察院在行使检察权中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设定一种权力是为了限制其他权力,但限制其他权力应有针对性,监督权也存在分工问题,不能包罗万象,如果民事检察监督权对所有其他权力都进行监督,则这种权力就成了全社会的“总管”了,也不现实。
另外它是检察权的子权力,以此类推,检察权的监督范围就无法再大了。从设立民事检察监督权的目的上看,就是针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权。
第二,虽然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与审判机关的诉讼活动联系非常密切,但不是密不可分的。
⑹ 国家检查机关监督的范围和分类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回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答负责并报告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都是与各级人民法院相对应而设置的,以便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案。
人民检察院主要行使下列职权:
(1)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
(3)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不起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5)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⑺ 检察院可以监督什么部门呢
检察院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部门,它主要是监督同级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的司法、执法行为。对下级检察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另外,检察院的职能还包括刑事犯罪嫌疑人的批准逮捕、刑事案件审查起诉、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和部分案件的侦查权,如贪污、贿赂、渎职等类刑事案件。
记得点赞啊
⑻ 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范围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主要任务是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市城郊人民检察院Yj主要职责是:
(一)在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履行职责对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二)依法提请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人民弋表大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按照管辖权限,依法对贪污贿赂.厄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读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I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和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以及按照法律规定需要本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四)按照法律规定和市人民检察院[1996]第20号《三亚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受理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案件范围重新界定的一央定》,对本市公安机关侦查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下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本院直接受里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不起诉:对本市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功和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五)按照管辖范围,对本市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本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本市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一审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对本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六)对本市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执行情况和市看守所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负责对监管改造场所工作人员中的贪污贿赂、“侵权”、读职等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以及被监管改造人员重新犯罪案件的It捕、起诉工作,受理被监管改造人员及其亲属的控告、申诉。
(七)依法对本市人民法院的民事、经济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实行法律监督。
(八)对本市人民法院己经发生法律效力,确有错误的民事、经济、行政判决或裁定,提请抗诉。
(九)依法受理公民的报案、控告、申诉、举报和犯罪嫌疑人的自首。
(十)向上级检察机关负责本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纪检监察工作以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项工作,依法建院从严治检。
(十一)规划、管理本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和保密、文秘等项工作。
⑼ 检察院对行政机关法律监督具体范围是什么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范围是否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对行政诉讼活动实施全面监督。对行政诉讼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权力。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对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范围未作任何限制,这体现了行政诉讼法与我国宪法的一致性。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施监督,表现在审判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民法院在诉讼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中的行为,都有损害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违背法律规定的可能性。例如,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而不予受理;应进行证据保全而不采取保全措施,致使诉讼无法继续下去;应当参加诉讼的第三人没有参加诉讼;应该不准许撤诉而裁定准许撤诉;在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况下作出判决、裁定等等。凡此种种,都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结果。这表明,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并不只表现在审判的最终结果上,而是贯穿在行政案件审理的全过程。因此,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也必须是针对行政审判的全过程进行。
2、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还可以针对审判人员是否违反法纪和诉讼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在对行政诉讼的全过程实行法律监督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审判过程中有枉法行为,一方面对由此产生的错误裁判提出抗诉;另一方面,当这种枉法行为已构成犯罪时,检察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另行办理。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中的犯罪行为进行查处,从形式上看,虽超出行政法律监督的范围,而实质上,这又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行使的必然结果。
3、对于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人民检察院应主动介入案件审理,参加到诉讼中,加强法律监督。英国行政法对检察机关参与行政诉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在英国,一般的公众要想阻止公共机构的越权行为,可以请求利用检察总长的名义向法院申请阻止令,检察总长代表国王,有权阻止一切违法行为。这时,诉讼在形式上以检察总长为原告,同时指出告发人的姓名。这个诉讼,名义上由检察总长提起,实际上全由告发人负责进行。当然,检察总长有权决定是否同意提起这种诉讼。此外,检察总长为了公共利益起见,可以主动向法院申请阻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