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属于党内监督
㈠ 党内监督的形式有哪些
党员监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三种具体形式
党内监督的形版式有党员监权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党内监督是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党内监督是中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
(1)不属于党内监督扩展阅读: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㈡ 党内监督的方式有哪几种
党内监督的主要形式有:
(1)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按照这一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应由集体讨论决定,决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或游离于集体之外,擅自独断专行。
(2)实行党的组织监督制度,各级党的纪委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监督党员干部,按照党章规定切实担负起监督同级党委及其领导成员的任务;切实执行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监督检查和对下级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执行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的请示报告制度。
(3)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疏通党内和党外监督的渠道,充分保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负责地进行批评、揭发和检举。
(2)不属于党内监督扩展阅读:
党内监督三个原则
(一)搞好党内监督要求相关制度具体细化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然而,我们依然感到,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
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二)搞好党内监督要求党务活动公开透明
搞好党内监督,必须建立在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人和事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实行党内监督,需要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我们党的党内监督,必须也只有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进行。
因此,有必要强调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方式,保证党内外群众和相关监督机构获得知情权。可以这样考虑,今后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定时地发布党的工作、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情况。同时,定期举行党员民意测验,对党组织和领导的工作进行评定,供参考改进。
㈢ 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区别
1、监督人身份性质不同。党内监督一般是党员之间互相监督,党外监督是非党员监督,主要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或者是群众。
2、监督的内容存在不同。主要是监督其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党内监督除此之外,还需要监督其是否违反了党规党章。
3、监督的有效性不同。党外监督对被监督人而言较为陌生,只有被人举报发现才能进行有效监督,而党内监督由于时时处处在党的监督下,容易被发现问题。
(3)不属于党内监督扩展阅读:
党内监督在各种监督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但由于这种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利益相关密切,有时容易使监督流于形式。
相比之下,党外监督有其优势。由于这种监督属于异体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存在隶属关系,通常有助于监督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需要相互补充,任何一个方面的监督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部监督任务。因此,各个监督体系之间必须在监督职能上互相补充。
㈣ 什么是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党内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依据《党章》和党的纪律在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专价、揭露、举报、属处理等方式作用于监督客体,以保证监督客体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违背党的纪律的一种客观有序的活动。
1、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
2、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
3、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
4、 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
5、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㈤ 根据中国共产党等于内监督条例规定下列哪一项不是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承担的具
这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一定要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执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履行党内监督的职责,正确行使党内监督的各项权利。
㈥ 坚持依法治国和党外监督属于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吗
首先,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监督是权力所有者运用民主与法治的手段,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权力行使者所形成的限制和约束,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监督的本质要求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的独立性、监督对象的公开性、监督关系的对等性、监督手段的强制性。有效的监督具有督导教育的功能、防错纠错的功能、政治参与功能和惩戒功能。
党内监督是指包括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在内的党内各主体之间,依照党章和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实质是以党内民主为基础,以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及其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为重点监督对象,以制约和保障权力按照委托者的意志行使为核心,确保党内生活按照既定的制度规范运行。其特点之一是“同体监督”,即:监督的主体与客体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优点是了解情况,便于监督;缺点是存在利益关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客观公正性,这也正是内部监督的客观局限性所在。特点之二体现为自觉性与强制性的统一。自觉监督是基础,强制监督和监督处置是保障。
党外监督是指由党的统一体外的组织、单位或个人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党的组织、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党外监督具有一定的超脱性和公正性,以及监督主体广泛和监督形式多样的特点。
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能够按照权力委托人的意志行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维护权力委托人的利益并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者也正是基于同一目的才得以统一于整个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共同构成了对公共权力制约监督的两根支柱。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次,鉴于以上分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区别主要在于:
1、监督的主体不同:党内监督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而党外监督的主体是党的统一体外的组织、单位或个人;
2、在监督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监督有同体与异体的区别。同体监督是指内部监督,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同属一个系统,相互联系密切。异体监督是指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来自不同的系统,利害关系较少。党内监督属于同体监督,党外监督属于异体监督。
3、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党内监督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党外监督是外围和基础。
㈦ 什么是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有什么特征
党内监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机关和全体党员,按照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对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实施的监察和督促。
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
党内监督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党内监督的形式各异的具体活动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一致的特点。
(一)自觉性。自觉性是党内监督的总体特征。第一,由于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使之具有自我监督的可能性。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认识历史的进程,自觉地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行事。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党自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要求。这就决定了党能够正视自己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防范、克服、抑制、解决这些问题的要求和能力,并探索和认识监督的一般规律,从而使党内监督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过程。第二,任何监督都是以被监督者一定的素质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社会组织由于对其成员的素质要求各不相同,监督的内容和效果也不尽相同。中国共产党是由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成员为实现人类的崇高目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这一组织的成员都是在对该组织章程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经过党组织较长过程教育和考验,自觉自愿加入的。党员的先进性和自觉性也使其具有了自觉接受监督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方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按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条件要求自己;另一方面,也应该而且可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外部的方方面面的监督以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强制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等于说监督就是一种自觉的活动,而只能说为其自觉接受监督提供一种可能性。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不是绝对的,凝固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变的。先进可以变成不先进,自觉可以变成不自觉。正是为了防止事物走向反面,才更加显示出监督的重要性。监督活动以自觉性为基础,但不能以被监督者的自觉性为前提条件。监督是一项强制性活动,其强制性就表现在对监督对象不管自觉与否,都必须接受监督。这一点是无条件的。被监督者对监督的认识和态度,不能对监督活动能否进行以及怎样进行构成决定性影响。尤其对于那些不自觉的人,就更需要加强监督。因为对这样的人,仅靠自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三)相对独立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监督权力在其运作过程中不受各种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尤其是不受来自被监督一方的组织行为或个人行为的影响和阻碍。由于监督权力的作用和功能在于揭露、处理党内各种错误倾向和违纪行为,其运作常常受到被监督者的本能的抵制和干扰。被监督者的问题越严重,所受的抵制和干扰越强烈。因而监督权力能否摆脱各种非正常因素特别是被监督者的干扰和影响,在法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性,是其能否在监督活动中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条件。
㈧ 以下哪个不属于对党内监督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民主监督而忽视组织监督
误区二:错把国法当党内监督尺子
误区三:片面强调制度作用而忽视责任担当
误区四:认为强化班子内部监督就会影响团结
㈨ 什么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有那些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巡视制度建设,巡视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制度设计、组织机构、工作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巡视工作由不固定到固定、由临时性到经常化,最终写入党章,成为党内的基本制度之一。
(9)不属于党内监督扩展阅读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
然而,依然感到,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搞好党内监督,必须建立在对属于监督范围内的人和事有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实行党内监督,需要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度。我们党的党内监督,必须也只有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进行。
因此,有必要强调以公开透明的信息方式,保证党内外群众和相关监督机构获得知情权。可以这样考虑,今后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如公报、通报、报告等),定时地发布党的工作、党内生活和党务活动的情况。
同时,定期举行党员民意测验,对党组织和领导的工作进行评定,供参考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