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丞相监察
『壹』 三国演义第六回将洛阳之民迁往长安的是谁
是董卓
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贰』 三国演义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
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
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
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
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
时,乃董卓爱将李□。坚曰:“汝来何为?”□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来
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
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
误,粉骨碎身!”李□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
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
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
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
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遂引吕布星夜回洛
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
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
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
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
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
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
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曰:“吾为天下
计,岂惜小民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
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
耳。”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
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
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
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
李□、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
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
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
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
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
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入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坚先发兵救
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
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
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
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夏侯渊、曹仁、曹
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
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
者不敢复追。”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遏后。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
“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
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
□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
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
望荥阳而走。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
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
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
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
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
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
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
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
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
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
夏侯□、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挺枪来迎。
交马数合,□刺徐荣于马下,杀散余兵。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
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内。卓兵自往长安。却说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救灭宫
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坚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
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坚归寨
中,是夜星月交辉,乃按剑露坐,仰观天文。见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坚叹曰:“帝星不明,
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不觉泪下。
傍有军士指曰:“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
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取开看时,内有朱红小匣,用
金锁锁着。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
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坚得玺,乃问程普。普曰:“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
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
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
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
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
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
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
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坚曰:“汝言正合吾意。明日便当托疾辞归。”商议已定,
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谁想数中一军,是袁绍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来报袁绍。绍与之赏
赐,暗留军中。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笑曰:
“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坚失色曰:“此言何来?”绍曰:“今兴兵讨贼,为国除害。
玉玺乃朝廷之宝,公既获得,当对众留于盟主处,候诛了董卓,复归朝廷。今匿之而去,意
欲何为?”坚曰:“玉玺何由在吾处?”绍曰:“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坚曰:“吾本无
之,何强相逼?”绍曰:“作速取出,免自生祸。”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
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众诸侯曰:“文台如此说誓,想必无之。”绍唤军
士出曰:“打捞之时,有此人否?”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绍亦拔剑曰:“汝
斩军人,乃欺我也。”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坚背后程普、黄盖、韩当亦掣刀在
手。众诸侯一齐劝住。坚随即上马,拔寨离洛阳而去。绍大怒,遂写书一封,差心腹人连夜
往荆州,送与刺史刘表,教就路上截住夺之。
次日,人报曹操追董卓,战于荥阳,大败而回。绍令人接至寨中,会众置酒,与操解
闷。饮宴间,操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
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
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
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既而席散,操
见绍等各怀异心,料不能成事,自引军投扬州去了。公孙瓒谓玄德、关、张曰:“袁绍无能
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遂拔寨北行。至平原,令玄德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兖
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袁绍见众人各自分散,就领兵拔寨,离洛阳,投关东去了。
却说荆州刺史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乃汉室宗亲;幼好结纳,与名士七人为
友,时号“江夏八俊”。那七人:汝南陈翔,字仲麟;同郡范滂,字孟博;鲁国孔昱,字世
元;渤海范康,字仲真,山阳檀敷,字文友;同郡张俭,字元节;南阳岑□,字公孝。刘表
与此七人为友;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当时看了袁绍书,随令蒯越、蔡瑁
引兵一万来截孙坚。坚军方到,蒯越将阵摆开,当先出马。孙坚问曰:“蒯异度何故引兵截
吾去路?”越曰:“汝既为汉臣,如何私匿传国之宝?可速留下,放汝归去!”坚大怒,命
黄盖出战。蔡瑁舞刀来迎。斗到数合,盖挥鞭打瑁正中护心镜。瑁拨回马走,孙坚乘势杀过
界口。山背后金鼓齐鸣、乃刘表亲自引军来到。孙坚就马上施礼曰:“景升何故信袁绍之
书,相逼邻郡?”表曰:“汝匿传国玺,将欲反耶?”坚曰:“吾若有此物,死于刀箭之
下!”表曰:“汝若要我听信,将随军行李,任我搜看。”坚怒曰:“汝有何力,敢小觑
我!”方欲交兵,刘表便退。坚纵马赶去,两山后伏兵齐起,背后蔡瑁、蒯越赶来,将孙坚
困在垓心。正是:玉玺得来无用处,反因此宝动刀兵。毕竟孙坚怎地脱身,且听下文分解。
『叁』 丞相有监察之职吗
丞相虽总领大臣,但他没有独立的监察之职,监察之职是属于御史大夫的。
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肆』 三国演义董卓迁都原文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
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时,乃董卓爱将李□。坚曰:“汝来何为?”□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李□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曰:“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荀爽为庶民。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
李□、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入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坚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伍』 汉武帝在监察方面的措施是什么证对丞相位高权重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监察方面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专行为。
在地方,将属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相权方面,汉武帝是采取了中外朝,频繁更换宰相。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
『陆』 丞相有监察百官之职吗
从直接职权上来说,丞相不负责监察百官。在古代,司隶校尉的职权之一就是监察百官(也有的朝代叫作“纠劾百官”,意思差不多)。但丞相的权力更大于司隶校尉,他可以参劾任何一位官员。
『柒』 秦朝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既然负责监察百官,丞相为百官之首,那么身为副丞相,他可以监察丞相吗
应该可以,他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实际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都是独立的。
『捌』 御史大夫可以监察丞相
御史大夫属于秦朝的中央的官职,行使监察职权,有监察丞相的职权。
『玖』 三国演义好句务必标明出自第几回,谢谢,还有最好按顺序排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杨慎的《临江仙》词,罗贯中用它来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全词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出自《三国演义》第1回:
这句话本身就是对历史的精准描述。
如果硬要深究其中的道理,不外乎一个“利”字,所谓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则人心思分,合利大则人心思合。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治国安民,计皆出于驭利之术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出自《三国演义》第3回:
李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
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出自《三国演义》第4回:
陈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6回:
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
有时候天下动乱只在一念之间,而安邦兴国却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
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出自《三国演义》第6回:
曹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这段曹洪之与曹操的对话,是不是很感人?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注引《曹瞒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古代骏马配英雄,吕布本身勇猛无敌,再加上跨下神驹赤兔马,更显神威。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出自《三国演义》第9回吕布之口。
在王允连环计的作用下,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于是就冒出了上面这句话。
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出自《三国演义》第13回:
这是杨彪对朱儁说的话,可见一个忠义臣子的赤胆忠心。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出自《三国演义》第15回:
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吾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玄孙。
出自《三国演义》第20回:
没错!刘备就是靠着这句话起家的,看来身份出处只是一方面,充分自信该是多么的重要啊!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21回:
这是曹操对英雄这个词下的一个准确定义。
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出自《三国演义》第21回:
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出自《三国演义》第25回:
曹操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出自《三国演义》第25回:
曹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出自《三国演义》第29回:
孙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出自《三国演义》第31回:
云长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出自《三国演义》第35回:
水镜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奇怪的是伏龙、凤雏二人刘备都得了反到只能三分天下了。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出自《三国演义》第37回:
全诗为: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
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
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出自《三国演义》第38回:
孔明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岂不知往往先觉的是别人,而做梦的确是自己。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出自《三国演义》第45回:
此话是周瑜对蒋干说的,可见周瑜的微言之大义,凝练之老成。
这段话还有后半段:“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出自《三国演义》第47回:
阚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出自《三国演义》第49回:
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出自《三国演义》第53回:
这是太史慈的临终遗言,道出了一个武将的生平志愿,功未成而身先死,再也不能报答孙策的知遇之恩了,可惜!可叹!
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出自《三国演义》第55回:
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既生瑜,何生亮。
出自《三国演义》第57回:
周瑜临终时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很明显这是演义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羽扇纶巾、心胸宽广,乃出将入相之才,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着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出自《三国演义》第60回:
这是张松对刘备说的话,有时候想想也是,先到者先得,后到者后得,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三国演义》第61回:
曹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事实确是如此,曹操的儿子曹丕、刘备的儿子刘婵,都不如孙坚的儿子孙权。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出自《三国演义》第70回:
行军司马郭淮谏曰:“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然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出自《三国演义》第70回:
这是老将黄忠与严颜迎战张郃于汉中时黄忠与张郃的对话。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71回:
玄德大喜,看了山前山后险峻之路,欣然谓孔明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74回:
曹操乃扶起庞德,抚慰曰:“孤素知卿忠义,前言特以安众人之心耳。卿可努力建功。卿不负孤,孤亦必不负卿也。”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出自《三国演义》第76回:
关公正色而言曰:“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出自《三国演义》第76回:
吕蒙笑曰:“卦象正合某之机也。关公虽有冲天之翼,飞不出吾罗网矣!”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出自《三国志·武帝纪》:
许劭评价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三国演义》第79回:
曹植作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闻之,潸然泪下。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
出自《三国演义》第80回:
这是曹丕篡位时,王朗王司徒对汉献帝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出自《三国演义》第85回:
这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刘备此话究竟何意,想必大家都懂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语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勉之,勉之!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不知道他听进去了还是当成耳旁风了?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出自《三国演义》第89回:
孟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马氏五常: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马季常(马良)、马幼常(马谡)。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全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出自《三国演义》第100回:
司马懿叱之曰:‘朝廷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
出自《三国演义》第102回: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关兴病逝后的诗评,从此诸葛亮又失一臂膀,令人惋惜。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103回: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突然天降大雨,司马懿才得以脱困。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也是对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119回:
姜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
此间乐,不思蜀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119回:
司马昭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出自《三国演义》第120回结尾诗的最后一句。
争来争去到头来仍是大梦一场,留给后人的无非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