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食品监管工作的总结
搜一下: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监管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㈡ "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怎么写啊
1、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我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我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排查,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一系列得力措施以及全局上下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全市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重点单位、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治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加强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政治责任感、质监使命感、势在必行的紧迫感和不抓好不行的危机感。明确了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二)强化责任,明确到人
为了保障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对全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采取“定责任、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的“四定”监管模式,把全市分为城区、河东、河西三个责任区域,建立食品企业分布图,把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落实到人。一把手为监管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为主要责任人,监管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出现监管漏洞的,按照分工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保证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深入开展了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
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底数和生产经营状况,针对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布多、广、散的实际情况,我局倾全局之力,集中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到小作坊普查工作上,建立了乡、镇、村分片包干责任制,全力以赴抓普查工作。在普查、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质量信息档案、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添加剂备案、加强日常巡查、限制销售范围、扶优扶强、加强培训教育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强化了食品小作坊监管。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人员500余人次,车辆100余辆,巡查食品小作坊277家,建立小作坊电子质量信息档案277家,签定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65家,承诺率书签定率达95.6%,食品添加剂备案40家。
(四)大力开展了无证生产加工查处
根据《宜城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针对无生产证企业名单,我局开展了无证生产加工行为大检查,共检查皮蛋、板鸭生产企业7家、茶叶生产企业3家、纯净水生产企业8家、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家。重点对上述无证企业的生产必备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卫生状况、清洗、消毒环节、两证一照等情况进行了全方面检查。经检查发现,除天鑫油脂有限公司正在申报外,其他无证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漠,证照不全,不按国家规定积极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差,缺乏消毒设备,或不按生产流程组织生产,没有检验设备,出厂产品不经检验,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我局依法对上述18家无证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案件正在办理之中。截止目前我市食品(含食品用包装、容器)、消费品生产加工企业(A、B类)生产许可证获证率达96%,应换证率达85.7%。
(五)大力开展了地条钢专项整治
我局执法人员对宜城市宏业翻沙厂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厂正在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地条钢,执法人员现场查封地条钢模具30根,地条钢200根。我局依法进行了立案查处,目前已下达裁决告知书,并分别给电力局和工商局发了工作建议函,此案正在办理之中。
(六)大力加强产品质量抽检力度
通过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以及无证企业查处工作,我市三季度整体产品质量水平较上季度有大幅提高。从7月份截止至今,我市共抽查89家企业生产的146批次产品,检查结果合格138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4.5%,整体质量水平创历史新高。其中,10类重要工业产品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产品抽检合格率100%。
(七)深入开展了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我市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和法律责任意识,规范食品生产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促进我市食品生产事业健康发展,我局举办了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培训采取分乡镇集中免费授课的方式,向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宣贯国家、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明确告知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围绕小作坊整治工作目标,强调了食品小作坊必须具备(三证)即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生产加工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生产环境要符合卫生要求;必须建立原材料、成品进出台帐。通过培训,使广大的食品小作坊从业人员明白了自己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知道了在专项整治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
(八)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专项整治的浩大声势,推进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我局一是在办公场所和中华路悬挂了专项整治各类宣传条幅;二是通过《宜城质监网》、《楚都宜城网》和电视台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大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假冒伪劣食品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连续刊出六期质量技术监督专项整治工作简报,报送给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专项整治工作动态;四是印发了《宜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通告》1500余份,发放到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的每一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食品小作坊,切实做到了专项整治“户户知、人人晓”,形成了全市“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良好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食品加工企业“低、小、散”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小作坊,而且分布散、乱、广,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点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陈旧,作业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再加上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差,流动性大,始终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是人员力量经费有限,存在工作不够到位,督导不够理想的问题。特别是经费不足,无法开展大范围的产品监督检验,致使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满足要求。
三是有些企业法律意识还较淡薄,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难度较大。有些企业主缺乏发展眼光,对申证工作热情不够,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如我市的个别食品加工企业的申证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四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卫生监管相对薄弱。农村普遍采用作坊式生产形式,大都实行分散经营,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生产条件差,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也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化和统一产品质量,大大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甚至,有些生产者与经营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消费者生命健康而不顾,缺乏诚信守法意识,导致了对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难。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阶段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上阶段专项整治的工作经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汇总各部门情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一系列监管措施,为专项整治工作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引导小作坊创造条件,组织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逐步关停和淘汰一批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继续加强舆论宣传。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与监督作用,宣传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性和投诉举报电话,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做到整治有力量、行动有声势、宣传有效果。提高广大人民依法维权意识,引导科学安全消费,形成部门监管、企业自率、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还有更多字数的文章,见:http://www.popitblog.com/Article/200712/85950.html
㈢ 浅谈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 监管 工作
中图分类号院X92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0992(2011)02-0019-01
一、增强全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一方面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食品营养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的宣传教育。通过舆论呼唤人的良知,抨击丑恶现象。在食品企业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把食品行业的道德纳入到食品安全诚信范围中去。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建立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
积极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尝试走“品种管理和划区管理”相结合的道路。对能够集中的管理链条和跨度不太大的品种、高危种类可由一两个部门管起来。深入调研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权相对应的责任体制。在划区管理中,针对“管到哪里、谁来管理”问题,要详细列出各类职责明细表,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式方法,职能上尽可能避免重复,部门间职能既不交叉,又不脱节,彻底杜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黑洞和漏洞。在各部门、各区域统一协调中,抓好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利用网络平台,及时通报、发布食品安全的信息,并依此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监管目标,从而真正形成权责统一、科学、合理、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加强队伍建设,重点要落实好两个制度。
一是落实教育培训制度。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增强监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切实贯彻“五公开、十不准”,自觉做到勤政廉政;强化业务教育培训,尽快打造一支综合型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不仅要能识假辨假,还能了解食品生产工艺,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真正做到懂执法、会执法、能执法,切实有能力担负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任。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制定严密的工作纪律和内部审批程序,完善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重审批、轻监管以及少数监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对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面对当前检测手段的滞后,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检测部门的硬件建设,不断完善食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监测体系。引进一批高新的检测仪器,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提高食品复杂项目的检测能力。同时要有一批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而且还要了解当前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树立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同时,要积极推行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完善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制定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准入程序。尤其要把HACCP 体系纳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切实落实GMP (良好生产规范),从根本上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性,减少食源性疾病,最大限度地实现保障消费者健康的目标。
㈣ 关于质检局食品监管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
来浪漫夜飞扬,也许,有你要找的答案
㈤ 浅谈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范道丽 司玲玲(周口市西华县技术监督局,河南西华466000) 中图分类号院X92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0992(2011)02-0016-01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全力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明确工作目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责任,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采取有利措施,科学、依法监管。要通过持续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势得到根本好转,食品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苏丹红”、“三聚氰胺”之所以泛滥成灾,与我们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假如能及早发现“苏丹红”、“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以致对人体造成危害,就可采取相关的监管措施,从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积极突出政府主导地位 食品安全是打造“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质监局要积极主动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食品整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进展情况,赢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将食品由监管整治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运转。 四、加大对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检验机构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监管的执行与落实。 随着食品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原料和新添加剂的广泛使用,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尚未经过足够的、科学的跟踪测试,再加上食品制假手段呈现多样化、高科技化发展趋势,这些都使得食品安全检测和执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在此之前,不妨率先加大对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进修力度,不断增加对高精尖专业检测设备采购和应用的投入,人才培养和设备投入先行一步,方能未雨绸缪,既防患未然,也不至于限于被动,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检验机构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使食品安全领域里多年存在的各种隐患降到最低,以切实有效的手段保障市民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