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有什么区别

何谓影子银行就业务的实质来说,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是一样的。也是做流动性,期限和信用风险转变的。
但是这一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三种转换并不是一个实体来完成的,流动性的转换是prime货币基金,信用风险转换是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SPV)来做,然后中间有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来支持持有资产担保证券(asset backed security ABS)的SPV来做期限转化。
之所以说本质和传统银行一样,是因为影子银行这里也是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表把最终储户和最终借款人连接起来,解决他们对流动性,信用风险,期限偏好不一致的矛盾。而且影子银行很多的业务是从传统银行抢过来的。例如房贷的证券化。
在90年代以及之前的时候,储户到买房人贷款之间的融资过程(三大转变)是由传统银行和储蓄和贷款机构(Savings and loan)来做的。金融创新之后,这个业务很大一块影子银行抢走了。
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区别虽然业务的本质是一样的,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的区别在于:影子银行不受监管,或很少的监管;相对应的,在出现流动性和信用危机的时候,没有央行和FDIC这些公共部门的机构来救他们。(当然在08金融危机的时候,各国央行还是出手救了,但在危机前,这一救援不是确定的)公共部门对传统银行为什么要有流动性和信用性的背书呢。
一切还要从银行业务的本质,三大转变来说起,因为这三大转变,银行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信用风险和流动性上出现了错位:
1. 既然银行的资产端的资产是信用等级较低的,那出现大量的贷款违约,银行资不抵债时,储户就会担心自己的存款的信用等级可能也会受影响,会造成所谓的资不抵债(solvency)引起的银行挤兑(bank run)。所以FDIC出来担保破产的银行的储户的存款,弥补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信用风险的错位。
2. 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和期限的错位,又会造成流动性(liquidity)银行挤兑。当市场流动性一下冻结了,银行没法继续通过短期借贷来维持自己持有的长期和低流动性的资产时,央行会出面向银行提供暂时的流动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银行在危机的时候需要央行和FDIC来救助,而救助不是没有成本的,那平时就得接受这些机构的监管,保证这些救助不是时常发生。
FDIC要收存款保险费,对自有资本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银行杠杆不能太高。央行也会对流动性有所管控,比如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这一要求。这些监管都是会增加银行运营成本的,比如控制杠杆不能太高,就拉低了资产回报率;流动性覆盖率的要求让银行不得不买流动性高,但回报率低的资产。
影子银行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开这些监管,加强收益率。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影子银行虽然没有公共机构的流动性和信用性的背书,但是他们一般都有私有机构(往往是创建他们的私人银行)的流动性和信用性的背书。但像08金融危机这样的冲击发生后,大家才发现,什么花旗,摩根的背书统统没用,央行不出神马都是浮云。
也有研究表明,影子银行的出现不完全是为了避开监控。IMF和美联储的一些研究从机构现金池增长的角度,指出影子银行是机构现金投资者对银行存款偏好低的结果。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影子银行的快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令各大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头疼的问题。

PS:要是做投资理财,可以上辨险识财查看银行产品评价报告,这样就不怕风险了。

⑵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最新txt全集下载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金融、华尔街、美联储监管,这一切在人们的眼中显得有些高深和神秘,让人望而生畏。但读一读《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既能让一般读者对银行监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又能为专业人士进一步了解美联储的银行监管理念、操作程序和运行机制提供一个完整的框架。作者的经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无论对求学之人和对专业人士都会有所启迪。
我建议想了解金融、了解监管的人读读这本书。也许作者的语言不符合国人含蓄的传统,但这也是作者个性的体现,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以一位经济学家的视野,围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制定、花旗集团合并、纽约联储监管机制的运作等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作者1998年至2001年在美国纽约联储从事银行监管的亲身经历和所思所想。是我国金融业者了解国际同业运作经验的难得的参考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
作者在美联储工作期间所亲历的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金融变革正是今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

⑶ 英语中的swift code和transit还有routing numeber在银行转帐中对应的正确中文是什么

我没记的我填过啊~~~~~~

但是SWIFT CODE 的意思是 “银行国际编号”SWIFT号码,该号码是国际编号,每个地区的每个银行都不同。该号相当于各个银行的身份证号。从国外往国内转帐外汇必须得使用该号码。
你可以向你的开户银行索取;

Routing Number(也称Routing Transit Number或ABA Number)是由ABA(美国银行家协会)在美联储监管和协助下提出的金融机构识别码,很多金融机构都有一个,主要用于和银行相关的交易,转帐,清算等的路由确认,由9位(8位内容+1位验证码)组成,主要用于美国,美国支票的左下角会印上该银行的Routing Number
银行交换号码(Transit Number)和银行识别码(Swift Code)。

⑷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最新txt全集下载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花旗集团的诞生(3)
花旗的诞生也还归功于格林斯潘当政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格林斯潘向来崇尚自由经济,放松管制。他的信条之一,是建立一个有竞争力、有灵活性的金融市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靠管制约束是不行的,只有靠竞争、靠创新。适当放松管制,有利于竞争创新。所以,他领导下的美联储,一而再、再而三地单方面为银行松绑,替法律规定作出有利于放松管制的重新解释。纽约联储的前总裁JerryCorrigan,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散发他的54页的小册子,并多次在各种会议渠道上,呼吁为美国金融系统松绑。他认为美国的种种严格管制,使得美国公司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限制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迫使金融机构为提高利润而去承担过高风险。归根到底,他是为美国金融界,尤其是商业银行鸣冤叫屈,为打破《格拉斯—斯蒂哥尔法》摇旗呐喊。
花旗集团的审批也正好落入美联储手中,所以,得到顺利批准也是预料之中的。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

⑸ 如何看待中央银行宏观审慎政策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废除分业经营限制,但保留了原来以功能监管为主,兼具行业监管特点的监管体制。次贷危机爆发集中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2010年7月美国颁布《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建立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在这一轮金融监管改革中我们发现美联储的监管权被大幅加强和扩充了,但是注意,美联储曾一度被指应对次贷危机负责任。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及深远考虑值得深究。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业界以及公众代表在内的多数意见都认为,美联储未尽到防范金融危机之责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监管职权过窄,无法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在危机后的金融改革中,美国引入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重塑了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了以中央银行(美联储)为核心、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及行业金融监管机构等相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明显增强。
综上我们发现无论是英国的“超级央行模式”还是美国模式,一个趋势显露无疑,那就是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才是现在金融监管的方向,而且都强化了央行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核心地位。虽然基于各国不同的国情,各国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的新体制也有所不同,但是朝着宏观审慎政策的方向以及强化央行在这一政策框架中核心地位的趋势确凿无疑。

⑹ 有本讲述一位华人在美联储工作经历的书

《零距离认知华尔街: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⑺ 美联储到底是美国国有还是私有

在我看来美联储是一个全国垄断性的类似于央行的私人金融组织。其实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央行都是政府管理下的机构,是受上级权力机构制约、管理以及监督的,但是美联储却不是这样的,它不受任何的监督,因此它和正规的央行不一样。

其实不管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私有的还是美国国有的,它都在金融这个行业发挥着无比巨大的作用,它都在履行着它的职责和义务,对于美国甚至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甚至是无法撼动的,是个不可挑战的存在。

⑻ 标准国际银行在国外,我们怎样知道他是否正规呢

要知道美国银行实行双轨制,要么必须在美联储登记并接受监管,要么必须在联邦、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注册并接受监管,这家银行接受美联储监管,我专门去查过,所以肯定是正规的美国银行啦。

⑼ 美联储是私有的吗

首先,一个普遍存在的误解就是“私有”这个概念。“私有(private)”这个词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在资本主义国家这两种经济制度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私有企业”意味着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私有”的意思就是“非公有”,”私有化“对应的是”国有化“
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与“私有企业”对应的是“上市企业”,即“私有”的意思就是公司的所有权(股权)为个人拥有,政府没有参与,且公司不对公众开放交易其所有权(股权)。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私有化”对应的是“公开上市”。

举个栗子,撒切尔夫人被誉为“私有化女王”,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很多巨型企业被私有化。在1987年,英国航空公司完成了私有化,但并不是说英国航空在1987年被某个人买下来了。英航仍然还是有一大批股东,不过其股票交易就不公开运转了,想交易必须与持股人一对一谈判,而不是去证券交易市场挂牌买卖了。

搞清楚以上两点就会发现,“美联储为私有”这句话并不是我们很多人脑补的“美联储为某个人所有”,而只是说这两个意思:

美国政府不拥有美联储

美联储不公开交易其股权
关于美联储和联邦储备法的相关内容,楼上 @许先杰 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而至于美联储为什么为现在这个样子,有这几个原因:
一是由于美国从建国以来两百多年政府、财团、群众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这个可以回去了解一下美国的金融史。
二是“中央银行”这样性质的机构在那时候被英国玩坏了。政府通过不断折腾货币的发行来解决财政问题,甚至产生了“Seigniorage(铸币税/君主特权)”这样的称呼。统治者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让民众手中的货币贬值来达到无形中将民财收归国库的目的。美国建国那会儿,对凡是象征统治者特权的东西都相当过敏,这中精神可以通过权利法案(就是宪法第一到第十修正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允许拥有枪支的那条)去深刻体会一下,所以不大可能成立政府性质的中央银行去刺激为了自由漂洋过海来到美洲大陆的人民。
三是美国向来强调的“Check and Balance(制衡监督)”。美国政府也并不是对美联储完全没有掌控权。美国政府掌控着美联储的人事任命大权,而美国国会也掌控着美联储的监督权,所以美联储也并非等同于美国其他的私有机构,少了很多私有机构应有的行动自由。而反过来,美联储为代表的美国银行家们也通过美联储的货币发行权,有机会来制衡美国政府。这样相互制衡最符合美国宪法精神、以及美国人向来不信任政府的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