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部监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管理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个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企业管理控制所涉及的主要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与约束,它以经营权为基础。企业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它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进行监督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目标的实现。这一层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认为是最有直接效果的控制,它直接关系着代理人履行受托责任的成败。从职能来看,它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控制、财务管理控制、行政管理控制、经营管理控制;从控制程序来看,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内部报告、经营业绩评价和管理者报酬。

② 如何健全和加强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管制度

【摘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
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假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三)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③ 财务公司的外部监管机构有哪些

一、相关概念及分类
(一)财务监督的概念
企业财务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中介机构、企业内部机构及其人员,根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企业内部制度的规定,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检查、控制、督促和处理处罚等活动的总称。
1.财务监督的主体
财务监督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实行财务监督。
(1)外部监督主体
(2)内部监督主体
2.财务监督的内容
(1)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2)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3)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4)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等。
3.财务监督的对象
企业财务监督的对象是各单位(或称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明确财务监督的目的。
4.财务监督权利的功能
从宏观上来讲,合理地利用财务监督权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减少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必要的阻力,也能推进廉政建设,节约使用资金,使社会经济运行更加秩序化,并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从微观上讲,通过有效地履行财务监督权利,至少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经济活动更加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约束财产所有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行为;
有利于企业节约开支,提高经营效益。
(二)企业财务监督的分类
(1)按监督实行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2)按监督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
(3)根据实施主体不同,企业财务监督可以分为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

二、条款解读
(一)建立全方位、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
1.外部财务监督
(1)财政机关的监督
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
《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财政部门对各单位的下列情况实施监督:
(1)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
(2)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3)会计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4)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
(2)审计机关的监督
即政府审计监督,是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3)税务机关的监督
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过程中,对各单位的纳税情况所实行的监督。
(4)人民银行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5)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6)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督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五章的规定,商业保险主要险种的基本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制订。
2.内部财务监督
内部财务监督实质上是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表现,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财务事务,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和正确使用,遵守国家统一制度,保证工作质量。
(1)相关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应当有明确的程序,而这个程序应当是贯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原则的,以避免决策的混乱和失误,加强财务监督和参与决策的作用。
(3)对财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企业内部主要有以下监督主体:
①股东(大)会;②投资者个人(即股东);③董事会、执行董事、独立董事;④监事会或者监事。
除了上述内部财务监督主体外,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补充。
(二)财务管理处罚
《企业财务通则》作为我国财务制度体系的基石,其内容能否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新《通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理、处罚措施,有关企业和个人需要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新旧《通则》变化
1.强化了外部监督的责任
2.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制度
3.明确了企业财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4.确定了依法追究企业法律责任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④ 内部控制是为了应对外部监管,对企业来说则是降低效率增加了成本吗

内部控制不完全是为了应对外部监管,对企业来说则是
利润最大化
的需要。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在实施内容与实施目的的一致性,内部控制是外部监管的内容之一,是外部监管的内部具体化。内部控制使监管方向从结果性的事后监管外部监管向过程性的事前事中监管转变。

⑤ 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关包括什么

外部会计监督是来指由源企业外部的机构,部门和组织,运用宏观管理手段,机构,部门和组织,运用宏观管理手段,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所实施的监督和检查。外部会计监督是以企业整体作为监督的对象,主要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来实施,具有独力性强、人员专业能力有保障的优点,并且有相当专业化的资源配置,可以弥补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在强制性和权威性上的不足,及其受管理水平、业务水平所限而发生的监督不力的情况,为内部会计监督创造出更有利的执法环境,促进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的外部监督机关包括: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地方各级税务机关,审计事务所,财政局,会计事务所,注册税务师等。 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证券部门、保险部门。

⑥ 如何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1.提高个人素质,增强集体荣誉感,自律。
2.他律,也可适当增加些奖励机制。

⑦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职能 500字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特点有以下3点:
1.小企业的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以价值指标为核心才能发挥货币反映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因此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有效的、全面的、及时的控制经济活动。
2.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
(1)事前监督:审查未来经济活动是否合乎规定和要求,是否切实可行;
(2)事中监督:依据经济活动发生时的资料来纠正偏差及失误,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作用;
(3)事后监督: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相应会计资料进行审查和分析。
3.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1)合法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规,会计准则等。
(2)合理性: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⑧ 外部监管对内部控制有什么影响 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这个问题很大,要回答你我得写几千字

⑨ 会计的外部监督机关有哪些

1、会计的外部监督机关包括: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地方各级税务机关,审计事务所,财政局,会计事务所,注册税务师等。 以及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证券部门、保险部门。
2、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国家监督。

3、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4、国家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从国家监督方面来看,要强化国家监督的力度,避免权责交叉、重复查账。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细胞,它并不是独立于社会母体而孤立存在,而是置身于社会中。企业经济行为中的会计工作离不开国家政府职能机构的监督。
5、修改后的新《会计法》加大了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力度,明确规定了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银行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证券部门、保险部门等相关机构监督检查会计工作的职责权限。它们作为国家代言人,行使对会计行为、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会计核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全方位的监督检查,避免了职责交叉,重复查账。并配合《审计法》、《税法》、《工商管理法规》、《证券法》、《票据法》等相继出台实施的法律条文制约、规范会计行为,减少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
6、新《会计法》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国家监督下的会计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做到:明确会计目标,净化会计环境,规范会计行为,分清会计权责,促使我国会计监督与国际标准要求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