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管的论文
⑴ 关于网络管理的论文
代做
⑵ 寻求有关《网络管理》的毕业论文!
找的比较辛苦,因为是毕业论文,所以这篇是我选的那么多的论文比较有深度也比较合适的。希望你能用的上。
国内外网络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
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网络信息系统是由现实社会的人们创
立的,是人类传统信息交流、传播方式的延伸和拓展,它
与现实社会的信息活动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对
网络信息活动实施社会控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既
要借助于现实社会已有的各种规范,又要结合网络信息空
间自身的特点,依据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符合其发
展规律的控制体系,从而推动网络虚拟世界快速健康的发
展。
1 信息政策、信息法律的内涵
国家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环
境的调节和信息资源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政策
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指导、
推动、调节、管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
是依赖国家的各级行政机构来对信息行为进行强制控制和
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
信息法律、法规对信息工作者和信息利用者具有最强
的约束力,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推行
的信息行为规范体系,对触犯法律的信息个人或集体,国
家将依法予以制裁和惩罚。信息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规
定信息社会关系的基本问题;规定信息民主和信息基本人
权问题;规定信息技术规则的问题;规定电子计算机软件
使用问题;规定有关信息污染问题等等。
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
整手段和社会信息环境管理手段,均承担着各自的职能,
对国家信息事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制定的基础,信息法律的制定
往往滞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项信息政策经过
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是正确和有效的,可能
就会通过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信息政策
是一种行政手段,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信息法律、法
规广泛得多,而信息法规是一种法律手段,它所调整的一
般是在信息活动中,对国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关系
领域。因此,信息法规是信息政策的升华,科学而合理的
信息政策应当受到信息法规的制约。
2 信息政策、法规在网络信息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网络信息活动比传统方式的信息传播、交流具有更大
的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
的。只有那些掌握网络技术,具有相应教育和文化水平的
人,使自身的信息行为符合网络运行与发展的规律,符合
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与发展要求时,才能在网络上获得
最大的真正的自由。对网络技术不熟悉的人是不可能获得
较大的信息自由的,而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进行非
法活动的人,他们追求的绝对的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网络信息问题的控制是存在多种方式方法的,我们应
从多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把握,具体而言可分为文化道德层
面的控制,法律层面的控制,信息组织管理层面的控制和
信息技术层面的控制。信息评价是网络信息控制的重要手
段,通过信息评价,为人们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质
量可靠的优质信息提供保障。技术因素在网络信息控制的
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与信息评价、道德规范
和法律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控制优势。网络技术掌握在
不同的人手中,其所起的作用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是,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技术的使用
更多地是从预防的角度考虑的,它的实施还要与网络本身
的信息规范和有关法律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网
络伦理道德对人们的信息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它是网
络信息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协调网络法律不健全和
信息技术不足的重要手段。与现实世界的法律相比,网络
道德规范涉及的面要更加广泛,它能够约束法律规范所不
能、不好涉足或者来不及涉足的大量信息行为。互联网作
为人们交流情感,发布、传播信息的场所,自身存在大多
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具有自律的性质,
其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信息伦理道德往往向着法律规制
的方向发展,是信息法规制定的基础。
信息社会也是法制社会,一切自由的信息行为必须在
法律的保障下依法进行,才能使互联网得到健康有序的发
展。目前,利用法律的规范性功能来预防和抑制网络信息
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法律规范是从外部,用强
制的手段对网络参与者的信息行为进行约束,而网络道德
规范主要是从网络成员内部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互联网
是一个全球性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有自己的组织形式、
价值标准和规则,可以脱离于政府而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由于不同国家和团体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要形成关于网
络的国际公约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建立和健全
国际网络执法机构,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在各国信息法
规的制定中,将地区性原则与国际性原则,一般立法原则
与网络社会的特殊性原则,网络的现实性原则与发展性原
则结合起来,才能为网络空间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3 不同国家信息政策、法规存在的差异
最早的信息法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1776年瑞典的
《出版自由法》是最早的传统意义的信息法。现代意义的与
电子化相联的信息法则兴起于20世纪,主要是欧美等发达
国家为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但是,
不同国家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基础,文化背景、教育水平
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程度
存在差异,由此造成信息政策、信息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差
异。
3·1 德 国
它是欧洲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电子信息和通信
服务已涉及该国所有的经济和生活领域。1997年6月该国
通过了《信息与通信服务法》,并于1997年8月1日,付诸
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网络空间的行为实施法律规范
的国家专门立法,它确立了一些在电子网络空间最基本的
原则,如“自由进入互联网的原则”、“对传播内容分类负
责的原则”、“保护公民个人数据的原则”等等。德国政府
明确表示,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本性和宣扬新纳粹思想
的场所。
3·2 英 国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英国曾经制
定颁布过不少法律条例,如《黄色出版法》、《青少年保护
法》、《数据库保护法》、《禁止泛用电脑法》等,并根据网
络发展的需要修改制定了部分法规,例如, 1994年通过制
定《犯罪制裁和公共秩序法》,对1978年制定的《儿童保
护法》针对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延伸。1996年9月,英
国颁布了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所
谓的“3R”分别代表分级认定、举报告发、承担责任。
1999年,英国政府又公布了《电子通信法案》的征求意见
稿。这一草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
为社会各界树立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提供法律保证。与此同
时,英国广播电视的主管机构———独立电视委员会,依照
英国广播法,它有权对互联网上的电视节目以及包含静止
或活动图像的广告进行管理,但它没有直接行使对互联网
的管理权利,而是致力于指导和协助网络行业建立一种自
我管理的机制。
3·3 加拿大
为了促进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拿大出于国家整体
发展战略的需要,其广播电信委员会认为网络不在《国家
广播法案》的管理权限之内,由传统的广播公司制作的网
络广播也同样不在该法案的管理之内,网络产业的发展主
要依靠行业内的自我调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信息技术
的运用以及国家的犯罪条例的实施。
3·4 美 国
在美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原有的诸多法律远远不
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国会已经和即将制定修改的涉及到互
联网的法律达100多种。在美国,其电子媒体,如广播电
视和电影较多地受到法律的限制,尤其是不道德和有伤风
化的内容是绝对不合法的,会受到有关法律的惩罚;而印
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则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
现在,对于电子报纸应该定义为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法律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将“言论自由”及“宪法第一修
正案”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国,将无线电波认为是公共财产,
它们只能承载有限的频道,却面对众多的观众,因而政府
有权对这种有限的资源进行管理。
1996年2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996电信
法》,其中的第五部分《传播净化法案》(Communication De-
cency Act)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专门制定的。这项法案
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欢迎。但大多数的学者和网络从业人
员认为这项法案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的限制,于是向费城法院提出诉讼。1996年12月,费城法
院的联邦法官否决了《传播净化法案》。同时,美国众院司
法委员会要求,本性邮件须加标注,使用户可以不打开邮
件直接将其删除。1998年《儿童网上保护法》经国会批准,
并在克林顿签署后成为法律。该法要求商业网站的运营者
在允许互联网用户浏览对未成年人有害的内容之前,先使
用电子年龄验证系统对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进行鉴别。但是,
这条法律从未正式实施过。它一经颁布,就遭到来自美国
民权联盟以及包括杂志出版商和书商在内的17个组织和企
业的强烈反对。很多商业网络公司对这项法案不置可否,
他们认为应该由网络公司保留删除淫秽、仇恨以及任何冒
犯性内容的权利。但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华尔街
日报》、CNN等一些已上网的美国主流新闻媒体表示愿意接
受内容评级。
在美国图书馆中,安装因特网信息过滤软件,使用户
能够安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保护少年儿童的身
心健康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因特网信息过滤涉
及到有害信息的消除与言论自由保护的双重压力。一种观
点认为:“……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和纳税人的权利,我们
不应该让本性信息从电子后门中进入政府资助的图书馆
中。”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因特网享有最高级别的宪法保
护,在学校或图书馆中安装过滤软件实际上是一种审查,
是与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相违背的。有关调查表明,在美
国有16·8%的图书馆安装了过滤软件, 83·2%的图书馆没
有安装过滤软件。目前,反对图书馆安装过滤软件的力量
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他们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试
图取消图书馆的因特网过滤政策。
3·5 新加坡
1996年7月,新加坡广播管理局颁布了有关管理条例,
并宣布对互联网实施分类许可证管理制度,要求提供互联
网服务的公司对进入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以防止色
情和容易引发宗教和政治动荡的信息传播。目的是鼓励人
们正当使用互联网,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确保青少年
的成长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3·6 中 国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虽然比较晚,传统的信息法律大约
自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相继颁布,如《专利法》、《商
标法》、《著作权法》等。但是,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进
展较好,目前已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如1994
年2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 1996年2月1日发布,并于1997年5月20日
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
行规定》, 2002年8月1日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网络域名管
理办法》等。2000年9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信条例》第五章五十七条中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
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
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
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
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
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本性、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
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的、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2000年11
月7日,我国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
行规定》。该规定第十四条指出:互联网站链接镜外新闻网
站,登载境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发布的新闻,必须另行
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此表明,对互联网信息的分
类管理,在我国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严格的。
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对
网络信息实现社会控制的认识是存在分歧的,具体的管理
政策、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国家已认识到
对互联网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
认识到网上不良信息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危害,并且不再
将网络空间视为一个特殊的无法控制的领域,现实生活中
的许多法律只要经过修改完善,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
⑶ 关于网络监督能否成为我国政府机构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的优秀论文
公共关系作业?求同
⑷ 我需要一份有关于网络安全管理的毕业论文,8000字,谁能帮我丫
对网络安全而言,领导重视更重要。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关系到: 安全项目规划 应用需求分析 网络技术应用 安全策略制定 人员职责分工 安全等级评定 网络用户管理 安全审计评价 人员安全培训 安全规章制度建立 这些是对网络管理者提出的要求,仅靠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能无法完成。 二、随需求确定安全管理策略 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策略的制订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延续过程。当然可以请有经验的安全专家或购买服务商的专业服务。 但是一个单位的网络安全服务建设不可能仅依靠公司提供的安全服务,因为商业行为与企业安全有本质差别,不是所有的网络都需要所有的安全技术,何况有些安全技术本身并不成熟,只有采取适当防护,重点突出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不会盲目跟风。 不同的网络有不同的安全需求: 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接入有不同的要求; 涉密计算机的管理与非涉密计算机的管理不同; 不需实时在线的小型数据系统并不需要昂贵的NAS产品,活动硬盘即可; 应该遵照国家和本部门有关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针对本部门专项应用,对数据管理和系统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使用的安全技术,设定安全应用等级,明确人员职责,制定安全分步实施方案,达到安全和应用的科学平衡。 就现阶段而言,网络安全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人员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缺乏。人是信息安全目标实现的主体,网络安全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避免出现“木桶效应”。 可以用网上攻击案例教育大家,使他们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到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但出于资金考虑,一个单位愿意花几十万元购买安全产品,而往往不愿意让技术人员参加有偿培训,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网络安全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即便是对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说也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如果技术人员对安全产品只有一知半解,就不能对产品正确配置,甚至根本配置错误,不但大的安全投入得不到保护,而且带来虚假的安全。对于安全产品不能买回来一装了事,应该了解安全工具的局限性和双刃性以及错误的配置带来的问题。这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懂网络、懂安全,还要了解应用需求,了解网络协议、网络攻击手段,认清并处理网络病毒、密码攻击、分组窃听、IP欺骗、拒绝服务、信任关系利用、端口攻击、未授权访问等多样化的攻击手段。 针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网络安全理论培训、安全技术培训、安全产品培训以及本部业务培训。 三、建立严格制度的文档 网络建设方案:网络技术体制、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配置、IP地址和域名分配方案等相关技术文档; 机房管理制度:包括对网络机房实行分域控制,保护重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物理安全; 各类人员职责分工: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划分部门和人员职责。包括对领导、网络管理员、安全保密员和网络用户职责进行分工; 安全保密规定:制定颁布本部门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安全项目规划、分步实施方案、安全监控中心建设方案、安全等级划分等整体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文档: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和防病毒系统等安全设备的安全配置和升级策略以及策略修改登记; 口令管理制度:严格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以及个人计算机的口令管理制度; 系统操作规程:对不同应用系统明确操作规程,规范网络行为; 应急响应方案:建立网络数据备份策略和安全应急方案,确保网络的应急响应; 用户授权管理:以最小权限原则对网络用户划分数据库等应用系统操作权限,并做记录; 安全防护记录:记录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对网络设备和安全系统进行日志分析,并提出修复意见; 定期对系统运行、用户操作等进行安全评估,提交网络安全报告。 其它制度还有信息发布审批、设备安装维护管理规定、人员培训和应用系统等,以及全面建立计算机网络各类文档,堵塞安全管理漏洞。
⑸ 急需一篇“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的论文
那你看这个文章吧 三页
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06/1018/A20061018252900.shtml
找的比较辛苦,感觉这个很适合你,所以这篇是我选的那么多的论文比较有深度也比较合适的。希望你能用的上。
国内外网络管理的信息政策法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
同时也带来了灾难。网络信息系统是由现实社会的人们创
立的,是人类传统信息交流、传播方式的延伸和拓展,它
与现实社会的信息活动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对
网络信息活动实施社会控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既
要借助于现实社会已有的各种规范,又要结合网络信息空
间自身的特点,依据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符合其发
展规律的控制体系,从而推动网络虚拟世界快速健康的发
展。
1 信息政策、信息法律的内涵
国家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环
境的调节和信息资源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政策
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指导、
推动、调节、管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方针、原则和办法。它
是依赖国家的各级行政机构来对信息行为进行强制控制和
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
信息法律、法规对信息工作者和信息利用者具有最强
的约束力,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推行
的信息行为规范体系,对触犯法律的信息个人或集体,国
家将依法予以制裁和惩罚。信息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规
定信息社会关系的基本问题;规定信息民主和信息基本人
权问题;规定信息技术规则的问题;规定电子计算机软件
使用问题;规定有关信息污染问题等等。
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规作为两种社会规范、两种社会调
整手段和社会信息环境管理手段,均承担着各自的职能,
对国家信息事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信息政策是信息法律制定的基础,信息法律的制定
往往滞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一项信息政策经过
实践证明在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内是正确和有效的,可能
就会通过立法程序,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信息政策
是一种行政手段,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信息法律、法
规广泛得多,而信息法规是一种法律手段,它所调整的一
般是在信息活动中,对国家、社会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关系
领域。因此,信息法规是信息政策的升华,科学而合理的
信息政策应当受到信息法规的制约。
2 信息政策、法规在网络信息控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网络信息活动比传统方式的信息传播、交流具有更大
的自由度,但是这种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
的。只有那些掌握网络技术,具有相应教育和文化水平的
人,使自身的信息行为符合网络运行与发展的规律,符合
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与发展要求时,才能在网络上获得
最大的真正的自由。对网络技术不熟悉的人是不可能获得
较大的信息自由的,而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进行非
法活动的人,他们追求的绝对的自由也是不存在的。
网络信息问题的控制是存在多种方式方法的,我们应
从多个层面上去理解和把握,具体而言可分为文化道德层
面的控制,法律层面的控制,信息组织管理层面的控制和
信息技术层面的控制。信息评价是网络信息控制的重要手
段,通过信息评价,为人们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质
量可靠的优质信息提供保障。技术因素在网络信息控制的
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与信息评价、道德规范
和法律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控制优势。网络技术掌握在
不同的人手中,其所起的作用是存在很大差别的。但是,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技术的使用
更多地是从预防的角度考虑的,它的实施还要与网络本身
的信息规范和有关法律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网
络伦理道德对人们的信息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它是网
络信息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协调网络法律不健全和
信息技术不足的重要手段。与现实世界的法律相比,网络
道德规范涉及的面要更加广泛,它能够约束法律规范所不
能、不好涉足或者来不及涉足的大量信息行为。互联网作
为人们交流情感,发布、传播信息的场所,自身存在大多
数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具有自律的性质,
其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信息伦理道德往往向着法律规制
的方向发展,是信息法规制定的基础。
信息社会也是法制社会,一切自由的信息行为必须在
法律的保障下依法进行,才能使互联网得到健康有序的发
展。目前,利用法律的规范性功能来预防和抑制网络信息
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法律规范是从外部,用强
制的手段对网络参与者的信息行为进行约束,而网络道德
规范主要是从网络成员内部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互联网
是一个全球性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有自己的组织形式、
价值标准和规则,可以脱离于政府而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力。
由于不同国家和团体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要形成关于网
络的国际公约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建立和健全
国际网络执法机构,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在各国信息法
规的制定中,将地区性原则与国际性原则,一般立法原则
与网络社会的特殊性原则,网络的现实性原则与发展性原
则结合起来,才能为网络空间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3 不同国家信息政策、法规存在的差异
最早的信息法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1776年瑞典的
《出版自由法》是最早的传统意义的信息法。现代意义的与
电子化相联的信息法则兴起于20世纪,主要是欧美等发达
国家为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需要而制定的。但是,
不同国家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基础,文化背景、教育水平
不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程度
存在差异,由此造成信息政策、信息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差
异。
3·1 德 国
它是欧洲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其电子信息和通信
服务已涉及该国所有的经济和生活领域。1997年6月该国
通过了《信息与通信服务法》,并于1997年8月1日,付诸
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对网络空间的行为实施法律规范
的国家专门立法,它确立了一些在电子网络空间最基本的
原则,如“自由进入互联网的原则”、“对传播内容分类负
责的原则”、“保护公民个人数据的原则”等等。德国政府
明确表示,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本性和宣扬新纳粹思想
的场所。
3·2 英 国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儿童身心健康,英国曾经制
定颁布过不少法律条例,如《黄色出版法》、《青少年保护
法》、《数据库保护法》、《禁止泛用电脑法》等,并根据网
络发展的需要修改制定了部分法规,例如, 1994年通过制
定《犯罪制裁和公共秩序法》,对1978年制定的《儿童保
护法》针对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了延伸。1996年9月,英
国颁布了第一个网络监管行业性法规《3R安全规则》。所
谓的“3R”分别代表分级认定、举报告发、承担责任。
1999年,英国政府又公布了《电子通信法案》的征求意见
稿。这一草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
为社会各界树立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提供法律保证。与此同
时,英国广播电视的主管机构———独立电视委员会,依照
英国广播法,它有权对互联网上的电视节目以及包含静止
或活动图像的广告进行管理,但它没有直接行使对互联网
的管理权利,而是致力于指导和协助网络行业建立一种自
我管理的机制。
3·3 加拿大
为了促进网络产业的快速发展,加拿大出于国家整体
发展战略的需要,其广播电信委员会认为网络不在《国家
广播法案》的管理权限之内,由传统的广播公司制作的网
络广播也同样不在该法案的管理之内,网络产业的发展主
要依靠行业内的自我调节,防火墙、加密技术等信息技术
的运用以及国家的犯罪条例的实施。
3·4 美 国
在美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原有的诸多法律远远不
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国会已经和即将制定修改的涉及到互
联网的法律达100多种。在美国,其电子媒体,如广播电
视和电影较多地受到法律的限制,尤其是不道德和有伤风
化的内容是绝对不合法的,会受到有关法律的惩罚;而印
刷媒体,如报纸、杂志的出版发行则受到言论自由的保护。
现在,对于电子报纸应该定义为印刷媒体还是电子媒体,
法律界尚无一致的意见。将“言论自由”及“宪法第一修
正案”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国,将无线电波认为是公共财产,
它们只能承载有限的频道,却面对众多的观众,因而政府
有权对这种有限的资源进行管理。
1996年2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1996电信
法》,其中的第五部分《传播净化法案》(Communication De-
cency Act)是为了保护未成年儿童专门制定的。这项法案
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欢迎。但大多数的学者和网络从业人
员认为这项法案是对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权
的限制,于是向费城法院提出诉讼。1996年12月,费城法
院的联邦法官否决了《传播净化法案》。同时,美国众院司
法委员会要求,本性邮件须加标注,使用户可以不打开邮
件直接将其删除。1998年《儿童网上保护法》经国会批准,
并在克林顿签署后成为法律。该法要求商业网站的运营者
在允许互联网用户浏览对未成年人有害的内容之前,先使
用电子年龄验证系统对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进行鉴别。但是,
这条法律从未正式实施过。它一经颁布,就遭到来自美国
民权联盟以及包括杂志出版商和书商在内的17个组织和企
业的强烈反对。很多商业网络公司对这项法案不置可否,
他们认为应该由网络公司保留删除淫秽、仇恨以及任何冒
犯性内容的权利。但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华尔街
日报》、CNN等一些已上网的美国主流新闻媒体表示愿意接
受内容评级。
在美国图书馆中,安装因特网信息过滤软件,使用户
能够安全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保护少年儿童的身
心健康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因特网信息过滤涉
及到有害信息的消除与言论自由保护的双重压力。一种观
点认为:“……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和纳税人的权利,我们
不应该让本性信息从电子后门中进入政府资助的图书馆
中。”与此相反的观点认为:因特网享有最高级别的宪法保
护,在学校或图书馆中安装过滤软件实际上是一种审查,
是与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相违背的。有关调查表明,在美
国有16·8%的图书馆安装了过滤软件, 83·2%的图书馆没
有安装过滤软件。目前,反对图书馆安装过滤软件的力量
已经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他们展开了多方面的工作试
图取消图书馆的因特网过滤政策。
3·5 新加坡
1996年7月,新加坡广播管理局颁布了有关管理条例,
并宣布对互联网实施分类许可证管理制度,要求提供互联
网服务的公司对进入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监督,以防止色
情和容易引发宗教和政治动荡的信息传播。目的是鼓励人
们正当使用互联网,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确保青少年
的成长免受不良信息的干扰。
3·6 中 国
我国的信息化起步虽然比较晚,传统的信息法律大约
自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相继颁布,如《专利法》、《商
标法》、《著作权法》等。但是,我国互联网的法制管理进
展较好,目前已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如1994
年2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 1996年2月1日发布,并于1997年5月20日
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
行规定》, 2002年8月1日颁布了《中国互联网网络域名管
理办法》等。2000年9月20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
信条例》第五章五十七条中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
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
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
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
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
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本性、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
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的、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2000年11
月7日,我国发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
行规定》。该规定第十四条指出:互联网站链接镜外新闻网
站,登载境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站发布的新闻,必须另行
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由此表明,对互联网信息的分
类管理,在我国既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严格的。
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对
网络信息实现社会控制的认识是存在分歧的,具体的管理
政策、法规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国家已认识到
对互联网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已经
认识到网上不良信息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危害,并且不再
将网络空间视为一个特殊的无法控制的领域,现实生活中
的许多法律只要经过修改完善,同样适用于网络世界。
⑹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监管机制研究 论文提纲怎么写
可以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 》
⑺ 写一份关于网络管理方面的论文
本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产业的制造、服务类企业、以及与社会信息化有关的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用的网络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网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能顺利地进入IT领域相应岗位就业,从事与计算机网络的组建与维护、独立完成规划中、小型局域网和配置网络设备能力、参与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相关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网管专业主要课程介绍
1、网络技术基础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OSI分层网络模型以及RM/OSI的数据流程;局域网的基本知识,数据链路层协议IEEE802,以及CSMA/CD和TOKEN RING协议,以太网组网技术,交换与虚拟局域,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IP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和IP数据报,路由器与路由选择,TCP和UDP,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域名系统,电子邮件系统,WWW服务,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接入技术。网络综合布线。
2.网站构设与网页制作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系统学习网站构建、维护和管理技术。学习网站构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何用Dreamweaver建立站点和编辑网页,如何在网页中使用图像,如何用 Fireworks 进行图像处理,如何在网页中使用多媒体对象,Flash 在网页制作中的应用,学习动态主页制作的一般方法。如何设计页面版式、使用表单和行为、使用样式和模板以及实例分析,学习构建IIS网站等。并对网站进行维护与管理。
3. 局域网组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局域网的安装与管理,广域网与骨干概论、网络互连技术及其设备,调制解调器和ISDN在网络上的应用、IP网络以及网络系统集成与设备配置的相关技术;网络设备的分类、不同厂商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以及连接控制方法;并详细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路由技术与路由协议,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网络设备工作原理,掌握网络设备的典型应用,特别是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故障诊断技能。
4、网络操作系统初级管理:
该课程为系统管理基础课,网络和系统管理人才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Windows 2000/2003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基本操作。具体学习Windows 2003 SERVER的系统管理与维护、具体涉及到用户的管理,权限的分配,打印机的配置使用。磁盘的配置管理;DHCP、DNS、WINS、Web等服务器配置。加强DHCP 中继代理部分的内容,加强多WINS复制内容。实现DHCP,DNS,WINS的交互操作。
5、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介绍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使用,其中包括SQL语言的基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语句。学习使用创建和管理数据库、表、数据类型,实现数据完整性及索引、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管理方法。
6、系统安全技术及入侵检测与防范
本课程通过对加密和认证,虚拟专用网的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安全方面的技术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各种安全漏洞、不同类型的黑客活动、黑客的攻击范围和防止与控制黑客侵入的方法,熟悉加密和身份验证方法及过程、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和与Internet服务的结合、安全审核的不同阶段,审计及日志分析的方法和基于主机及网络的入侵检测的方法及软件的使用。
7.网络环境高级管理
本门课将全面系统地讨论了网络结构、管理、诊断和维护的理论和应用技巧。主要介绍常用的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流程及工具;物理层的组成、网络介质、物理层设备维护;数据链路层的作用、组成、以太帧、以太网交换机、网络监视器和协议分析仪、以太帧的捕获等;网络层和传输层的作用、组成、几种重要协议的维护以及路由器的维护;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的作用及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维护的问题,以及网络文档的编制;网络测试、故障排除和监测工具的使用。掌握至少一种网管工具。
重点学习配置和管理 Windows 2000/2003 的活动目录服务,实现组策略来管理用户环境及配置软件。使用微软操作系统实现VPN ,网络安全证书的使用,IPSEC的使用,全面应用组策略。
8、网络维护
本课程包括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故障检修工具,排除网络故障的必备知识,网络设备故障检修,网络中的电气问题以及网络故障的事例分析等,并涉及覆盖了当今主要的LAN和WAN技术,包括帧中继与ISDN、串行线路、X.25 、TCP/IP(EIGRP、OSPF、BGP)、Novell网络、AppleTalk网络以及IBM网络等技术。在简单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基础上,本书着重讲解了Cisco路由器上的配置、故障诊断命令和工具。在每一部分的末尾还包含了大量富有挑战性的故障诊断示例。本课程覆盖面广、结构清晰,包含了当前网络工程师迫切需要掌握的技术;同时,本课程还包含了故障诊断与排除工具、方法以及示例研究,展示了如何从设计、配置和故障诊断等方面有效地管理网络,故障诊断示例分析以确保获得平稳的路由器性能从而改善网络可靠性。
9 LINUX 网络操作系统使用
Linux操作系统中的用户的管理,磁盘的管理,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目录结构等,实现LINXU下WEB服务器的安装、配置(Apache)、邮件服务器的安装、配置(send mail)、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wu-ftpd)、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named)、网络安全及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使用Linux系统的系统配置、管理维护的基本能力。
⑻ 计算机网络管理论文
一、网络管理分类及功能
1、网管软件划分为三代
事实上,网络管理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二者相辅相成。从网络管理范畴来分类,可分为对网“路”的管理。即针对交换机、路由器等主干网络进行管理;对接入设备的管理,即对内部PC、服务器、交换机等进行管理;对行为的管理。即针对用户的使用进行管理;对资产的管理,即统计IT软硬件的信息等。根据网管软件的发展历史,可以将网管软件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网管软件就是最常用的命令行方式,并结合一些简单的网络监测工具,它不仅要求使用者精通网络的原理及概念,还要求使用者了解不同厂商的不同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第二代网管软件有着良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无须过多了解设备的配置方法,就能图形化地对多台设备同时进行配置和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然存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功能使用不全面或不正确的问题数增大,容易引发误操作。
第三代网管软件相对来说比较智能,是真正将网络和管理进行有机结合的软件系统,具有“自动配置”和“自动调整”功能。对网管人员来说,只要把用户情况、设备情况以及用户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分配关系输入网管系统,系统就能自动地建立图形化的人员与网络的配置关系,并自动鉴别用户身份,分配用户所需的资源(如电子邮件、Web、文档服务等)。2、网络管理五大功能
(1)配置管理:
自动发现网络拓扑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系统的配置。监测网络被管对象的状态,完成网络关键设备配置的语法检查,配置自动生成和自动配置备份系统,对于配置的一致性进行严格的检验。
(2)故障管理:
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3)性能管理:
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线路质量进行分析。同时,统计网络运行状态信息,对网络的使用发展作出评测、估计,为网络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提供依据。
⑼ 论文 : 美国网络银行监管策略研究 要如何写主要要从那些方面下手
相关范文: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随着金融网络化,网络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本文着重研究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试着通过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寻找加强我国处于起步时期的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特点,启示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或者在线银行,是在世纪之交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金融服务方式。它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利用店堂前台提供金融服务的模式,利用国际互联网,设立面向客户的虚拟银行柜台,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服务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的银行业务,如:转账、查询、外汇交易、咨询、金融分析等。网络银行有着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将会引领网络金融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何选取方向,把握机遇,运用整合资源,迎接新的挑战,发展壮大我国的网络银行事业,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995年10月18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First Network Bank,以下简称SFNB)在美国打开了它的虚拟之门,它标志着一种新的银行模式诞生。[1]最初SFNB通过S1数据处理和客户服务中心只能提供基本的互联网对账服务,后来又增加了利息核对储蓄账户、存款凭证、货币市场账户和信用卡功能。在推销网上银行服务时,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是消费者对安全性问题的忧虑,对此,SFNB实施了一系列策略,赢得了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信心。
1.资金的安全性。SFNB向存款人保证其资金的安全性,承诺对于未经授权的资金转移、银行错误或安全性破坏,它将提供100%的赔偿。
2.网络安全系统。SFNB提供了一个三个层次的网络安全系统,以保护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首先,对通过公共网络传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当通过互联网在客户和银行之间传送数据时,加密可以阻止其他人浏览或修改信息。其次,防火墙和过滤器构成了该体系结构的第二层。此外,可信的操作系统通过“隔离客户账号”为储存在银行(即保管库)的信息提供了保护。由于SFNB不必维持成百上千的物理营业网点,所以它能够在客户服务和支持方面作出更多的投入。通过安全的上网设备,客户能够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登录该金融机构并访问自己的账户,完成电子账单支付、购买存款凭证、查询账单和对账单、跟踪特定的股票等。
3.提供财务管理工具。SFNB的另一个优点是,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界面来获取个人财务管理工具。比如,SFNB自动更新账户信息;为客户提供工具,以管理预算、对账单进行分类、生成客户化的消费报告单;以及为客户提供最新的、个人财务的在线评估。正因为这些便利措施吸引了很多存款和客户,SFNB一年后总共开设了大约7000个账户,总存款额超过2000万美元,增长速度极快。
为了将网上银行的优点传达给消费者,SFNB把“旗标广告”放在了各种流行的Web站点上,其中包括Web搜索引擎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的主页。[2]它使用有趣的形象设计、激励性的口号、提供各式奖品的产品知识竞赛以及其他娱乐项目来突出互联网银行的便利性和技术优势。作为对在线宣传战略的补充,SFNB还利用其他的机制来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其中包括有关收费和利率的在线调查、对服务的贝塔测试以及用来确定客户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收入水平、上网时间等)的在线注册簿。这样,SFNB不仅使客户了解到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且提高了美国网络银行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局限性
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1996年2月,中国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首先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1998年3月,中国银行网上银行服务系统成功办理了第一笔国际互联网间的电子交易,从而拉开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序幕。目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已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网站。国内最为成功的网络银行服务,目前应属招商银行的“一网通”。招商银行自1996年底就开始在网上开发一些在线服务系统,已形成了由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大众版、网上个人银行专业版、网上支付系统、网上商城、网上证券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体系结构。
2.我国网络银行的优势。一是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我国网络银行形式都是分支型网络银行,其交易网络和机构网点多,而且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能够延伸和提高传统银行业务。二是业务方式演变迅速。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几乎一开始就进入了动态、交互式信息检索阶段,在这一阶段停留的时间很短,然后进入在线业务信息查询阶段,并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迅速完成从一般网站向网络银行的转变,既节省了客户办理时间,也提高了操作效率。三是逐步性成长发展。国外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到网络银行,一般由银行办公自动化直接发展到网络银行阶段。而我国网络银行根据我国特点逐步经历了银行办公自动化、内部网络电子银行和网络银行三个阶段,结合国内顾客实际需要,积累了一定网络操作经验。[3]
3.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一是缺乏具备网络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法律法规滞后。虽然我国为了适应网络银行发展需要,颁布了不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而言,仍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三是产品服务种类匮乏。目前我国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是简单的支付业务,没有发挥网上银行应有的功能。产品主要是账务查询、转账服务、代理交费、银证转账等,没有推出具有网上银行特色的新产品。四是顾客群体面窄。我国个人上网客户集中在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20—35岁的青年,但网上交易的人数屈指可数。五是安全风险难以控制。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网站均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但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存在,使用户对网络银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持怀疑态度。六是监管难以到位。由于网络银行没有了地域的限定,可以提供足不出户的服务,银行业监管部门传统的监管模式与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银行,需要针对网络实际情况提出新的监管模式。
三、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网络银行业的启示
1.加强人才培养。网络银行业务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完备的金融知识,更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在网络银行网站建设和维护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知识的人才;在网络银行网页和网络金融新产品开发方面,要有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和银行业务知识的人才。这是网络银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提高网络银行应对风险的手段。我国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网络尖英界的人才;其次要加大对网络高校的投入,加强网络高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再次通过选派优秀人才到高等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或到国外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最后通过岗位考核进行优胜劣汰,建立起人才储备档案。
2.完善法律法规。为了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避免限制性的政策或立法,规范和引导国内商业银行有序开展网络银行业务,我国金融机构必须对现有的相关金融法律规章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制订和修改网络银行相应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商家、银行和清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制定网络安全标准,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等。
3.创新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可以推进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应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方式,真正做到“一网通”、“金融e通道”和“互联通”,扩大账户管理、投资服务、消费信贷等各个方面的产品服务,并相应增加产品服务方式和种类。
4.扩大消费群体。如何增加网络消费群体,扩大消费群体面,对于快速提高网络银行收入尤为重要。在区域性上,不仅要在发达城市,而且要在山区农村挖掘消费群体;在个体上,既要面向白领阶层,又要面向学生和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增加产品服务种类,按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消费群体面越广,需求种类就会越多,银行赚取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5.降低安全风险。为促进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我国既要加大对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又要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将网络银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建立风险承诺赔偿机制,这样才能消除客户对网络银行的顾虑,赢得客户的信任。
6.增强监管合作。网络银行资金日趋庞大和资金流动速度加快,且无国界之分,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金融管理机构既要对网络银行自然的跨洲、跨国界的业务和客户延伸所引发的监管规则冲突进行协商与调整,更要与国外金融监管当局在信息分享、跨境执法协助和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情况交流,切磋网络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合作。
参考文献:
[1] 耳铃.网络银行规范与监管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文章数据管理系统,2002-10-11.
[2] 佚名.国外网上银行发展经验及借鉴[J].ozhao.com网络银行.
[3] 田世宏.中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05.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⑽ 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论文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1、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监管;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作用以及意义;3、当今互联网金融监管形式内容及可能的变化;4、以后的发展走势;5、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漏洞、意见及可能性补救(自己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