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准则》提出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几个关键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这几项制度对于把权力关进笼子,进一步强化权责对应,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决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
二是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明确权力界限,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决不能行使。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我们党是执政党,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掌握大量社会资源,如果缺乏健全完善的用权法规制度,权力失去约束、不受监督,必然导致权力滥用、潜规则盛行,最终导致腐败。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大爱护。
首先要强化党内监督。《准则》提出“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环境,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正确行使权力和廉洁自律情况,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监督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舆论监督。

『贰』 政治生活中的行政监督体系和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两个概念一样吗

总体而言是一样的,但后者要仔细追究起来,含义要更广一些。除了行政权力外,还有审判权、检察权的制约监督。

『叁』 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

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应该做这样几点: 加大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力度,减少滋生腐败的条件和机会。行政审批事项过多过滥不仅增加了腐败发生的机会和条件,也增加了监督的工作量和难度,影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强对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应大力削减审批事项,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从根本上、源头上减少腐败滋生的条件和机会。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依法依规进行。凡是法律法规明令取消的应全部予以取消;凡依靠市场机制能够配制生产要素的,应大刀阔斧地进行削减;凡一个事项多次、多项审批的,应大胆地进行调整、整合,变多项、多次审批为一项、一次审批;凡法律法规允许实施主体既可以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也可以由市、县有关部门实施的,应一律下放到市、县有关部门实施。

『肆』 为什么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

『伍』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进这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答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陆』 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大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力度,减少滋生腐败的条件和机会。削减行政审版批事项既要解放思想又权要依法依规进行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要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搭建多种平台,创办多种载体,让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行政权力有更多的监督机会,不断加大监督的力度。

坚决查办违法违规案件和强化对不正确履行职责人员的投诉处理,实施严格的惩治和责任追究。只有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厉惩治,对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政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实施严格的追究处理,规范施政行为,才能对行政权力监督见到更好的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柒』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强化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观问题,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想、信念、党性原则的具体表现。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权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否处理好“为谁掌握,权为谁用”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干部的权力决不允许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权力的大小,只意味着责任的大小,而决定不了个人角色威望的高低。职位更高,拥有的权力再大,也绝不能认为自己“超凡脱俗”、“高人一等”。为民办事、依法办事、多办事、办好事,责无旁贷。绝不能假借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胡“扬”威风、乱“逞”霸气。 其次要认识到权要为民所用。要做到公私分明,严于律己,权不谋私。权力与金钱的错误联姻,权力就变成了“私利”,必然导致腐败,这不仅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而且给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领导干部在形形色色、纷至沓来的利欲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划清公私界限,分清权与钱的归属,正确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把权力放在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上。否则,权力必将被“钱”所染,也必将毁掉自己。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加强自我道德修养,自觉做到慎始、慎微、慎独,牢筑自己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像郑培民那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把人民群众当成衣食父母,把他们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再者要认识到权力是要接受监督的。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产生腐败。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监督观,正确的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要有“求监若渴”的勇气,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监督。 二、创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权力腐败 第一,权力的配置要科学。用什么样的机制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来掌权,这将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长期以来,权力来源于组织任用。这种用人方式有其合理性,但是容易产生暗箱操作、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给权力的源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就为权力的滥用埋下了隐患,特别是一些通过买官得来的权力,由于其支付的经济成本,一朝拥有,便想大肆捞回成本,并进而谋取更大的私利,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极大危害。近几年来,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逐渐开始在一些地区实行。依靠竞争选人用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民主法制的完善,靠竞争用人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将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干部人事工作之中,实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不仅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且由于其产生过程公开、透明、民主,有利于遏制用人上的腐败,从源头消除权力异化的诱因,为权力的正确行使创造前提和基础。 第二,权力的运行要透明。实践情况证明,权利运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是以权谋私,滋生腐败的温床,权力运行过程越不公开、透明,规范约速越少,自由裁量数越大,就越容易诱发消极腐败行为,而要制约权力,遏制腐败,除了进一步完善权力的分配、控制等措施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贯彻实施透明化原则。把权力运行置于阳光之下,处在人民群众的严格监督之中,让群众了解权力运行规则、程序结果,有效防范和遏制暗箱操作和黑幕交易等消极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监督,防止权力滥用 第一,要加强法律的监督。现行的监督机制比较脆弱,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用于制约权力的法律,已出现台的法规还存在监督盲区和死角,且监督形式单一,渠道不畅。监督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监督者的自觉接受监督意识的强弱。因此,国家应当制定一部专门用于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使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做到有法可依。 第二,要加强纪检监察的监督。我们现行的纪检部门监督手段、监督方式还很不完善,“敢不敢监督”的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监督体制不够顺的问题成为制约监督有效性的瓶颈,必须加以改革。应当建立纪律检查机关垂直领导体制,纪律检查机关在人事权、财物保障、业务工作决定权与地方保持相对独立。完善政府部门的纪检监察双派驻制度,派驻人员的人事权、财物保障以及业务工作 由派驻单位统一领导和管理,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不仅能解决纪检监察监督权受制问题,而且纪检监察力量可以统一调用,既克服人情关系障碍,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权力出现真空,避免权力滥用。 一、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是世界性的普遍规律 二、我国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需要强化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 1、体制转轨容易产生行政权力真空。 2、体制转轨容易引发行政道德失范。 3、体制转轨容易造成行政权力滥用。 4、体制转轨容易导致行政责任缺失。 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权制约和监督机制 就必须全面、彻底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有限权力政府;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的转变,建立遵循正当程序政府和责任政府;就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要建立有限权力政府。 2、要建立遵循正当程序政府。 3、要建立责任政府。 .

『捌』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加强对政复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制要依据:
首先,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人民把权力赋予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政府权力必须受人民的制约和监督。

第二,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权力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第一,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能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

『玖』 怎样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指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这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关于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实践经验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准则》提出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几个关键制度的建设: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不当用权问责机制。这几项制度对于把权力关进笼子,进一步强化权责对应,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要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决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稻草人”,形成“破窗效应”。
二是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自觉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做到这点,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明确权力界限,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不该由自己行使的权力决不能行使。
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我们党是执政党,领导干部手握权力,掌握大量社会资源,如果缺乏健全完善的用权法规制度,权力失去约束、不受监督,必然导致权力滥用、潜规则盛行,最终导致腐败。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最大爱护。
首先要强化党内监督。《准则》提出“营造党内民主监督环境,畅通党内民主监督渠道。”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正确行使权力和廉洁自律情况,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决不能拒绝监督、逃避监督。
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公开是最有效的监督,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公开权力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监督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按照相关规定加强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