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督引领
① 如何加强行政执法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要有新提升。“四种形态”是对纪委履职理念的重大创新,是深化“三转”的方向引领。要在监督执纪实践中,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提升。要把纪委的职责回归到党章的要求,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体现纪律检查的特质。衡量纪委履职理念和成效的标准,关键看是否有利于唤醒全体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是否真正做到管党从严、治党有效。我们既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氛围,又要持续探索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纪律建设,强化廉政教育,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当前,要以新《准则》和《条例》的颁布为契机,形成学习宣传党规党纪的浓厚氛围,教育党员干部既要坚持理想信念和宗旨这条“高线”,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干净做事。
二是执纪方式要有新转变。纪律审查是纪委的主要职责,“四种形态”为纪律审查提供了基本规范。要按照“四种形态”的要求,明确执纪重点,规范执纪流程,转变执纪方式,提升执纪效果。在信访举报受理、问题线索管理、纪律审查和案件审理等环节,都要以“四种形态”为标准,进行分类处理。要全面深化廉政谈话提醒制度,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抓早抓小,关口前移。纪律审查既要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也要重视审查轻微违纪行为,逐步加大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比重。要加强纪律审查信息化建设,及时分析“四种形态”结构特点,研判反腐败形势,提出对策举措。还要看到,“四种形态”并不是要在数量层面放缓反腐败的节奏,它凸显的是对违纪行为“零容忍”的理念。只要违纪,动辄则咎,“四种形态”才能从理念变为现实。
三是监督举措要有新拓展。有效的监督,是落实“四种形态”理念的重要保障。只有监督到位、“触角”灵敏,才能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阻断违纪进程,使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成为极极少数。要全面开展专项巡查工作,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舆情反映及明查暗访中发现违规违纪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三转”,进一步改革县纪委、监察局内设机构,确保真正把精力集中到主责主业上来。深入推进派出机构改革,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创新监督方式,把派出机构的权威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要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完善土地出让、工程建设、资金分配、干部选拔任用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用纪律锁紧制度的笼子,让心存侥幸者不敢妄为。
四是“两个责任”要有新突破。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是对纪委监督责任的要求,也是对党委主体责任的要求。要把履行监督责任和主体责任的要求,贯穿于党的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的方方面面。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情形和方式、力度,形成“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对职责范围内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要严肃问责;对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四风”问题突出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失察失管的,也要进行责任追究。问责追究要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措施,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让“四种形态”贯穿于监督执纪问责全过程。
② 如何充分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是制定权力清单,推行权力公开,解决权力取得无据、行使无序等问题。推进全程控权,解决权力滥用问题。二是进一步健全各部门各单位的重大议事规则,完善重大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程序。三是进一步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五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体制机制。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一要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使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科学决策和加强监管中,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二要科学配置权力,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做到权责一致、人事相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动实现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分离,健全直接掌管人财物的高风险部门的内控机制,压缩和规范各种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
加强巡视监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巡视重在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紧紧盯住,防止反弹;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近几年,委党组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出台了巡视工作暂行办法,开展了两轮巡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巡视监督不够深入、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组局将积极协助巡视工作办公室,根据中央精神和委党组要求,调整思路,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一是改变方式,如变年底定期巡视为不定期巡视,将巡视工作与群众信访工作相结合;二是突出巡视工作重点,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三是有针对性地确定巡视对象,对领导班子工作不力、管理混乱、矛盾突出、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及时开展巡视。
坚决反对“四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反对“四风”,关键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经常抓、长期抓,确保作风建设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
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夯实作风建设基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一是聚焦“四风”,狠抓专项整治,扎扎实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对作风建设遇到的新问题、“四风”变换的新花样,尽快建立新的管用的制度,编紧扎严制度的“笼子”。二是盯住重要时间节点,强化预警提醒和监督检查,制止公款消费、印制贺年卡等,积小胜为大胜,以作风建设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完善作风建设评价机制,以群众口碑检验作风建设成效。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机制,努力根治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带头改、带头抓。建立健全干部监督制度,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改进作风,要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一要进一步严明组织纪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民委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二要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和失察问责制度。加强问责和责任追究,把执行力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标准,对中心任务执行不力的严格问责。实行背书制度,对遗漏重大问题的失职行为追责,对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行为严肃处理。
③ 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有哪些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解决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坚持人才为先。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更加注重培养、用好、吸引各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强化激励机制,给予科技人员更多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和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创新作用,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让市场成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手段,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力量,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坚持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④ 加强思想引领长效机制的建设
一、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建设
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良好的文化基础,文化是公路工作的灵魂,是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就是要在公路文化的引领下,把“人和路畅,创新致远”洪泽公路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价值追求,在全站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巩固全系统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注重教育引领
1、强化道德教育。道德是一个人言行的总闸口、总开关,有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就有什么样的言行表现。全系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 “争当道德楷模,建设诚信公路”主题教育活动;二是邀请道德楷模进行道德讲座;三是参观传统教育基地。通过活动激励、典型示范、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
2、强化廉政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积极开展思廉日、“算好廉政账”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筑拒腐防变之堤。在教育方式上,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施教,既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营造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又要抓好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廉政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采用党员干部易于接受、乐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载体,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在教育内容上,切实加强五种意识,守住五道防线:强化宗旨意识,守住思想防线;强化责任意识,守住权力界限;强化干净意识,守住利益禁线;强化自律意识,守住社交底线;强化监督意识,守住廉政红线。
3、强化文化教育。始终坚持以“人和路畅,创新致远”的公路文化育人的理念,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工地,工程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齐推进,采用廉政横幅、廉政传单、廉政板报等多种形式,确保廉政文化在工程建设中的深入化,把公路工程建设成廉洁工程。全站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以观看廉政电教片、上廉政党课、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进行廉政承诺宣誓等形式,通过文化的导向、示范和教化作用,强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努力营造“廉洁诚实公路、服务服从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推进制度建设
1、推行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制度。坚持“三个结合”,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和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先锋作用;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和公路工作实际相结合,全面锤炼人民信任的公路队伍,铸就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公开承诺与奖惩相结合,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全站每一位领导干部作出的道德操守公开承诺,都要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2、建立党员干部道德操守评议制度。将党员干部道德操守情况列入组织生活会、年终述职述廉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对照每一位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公开承诺,组织开展民主评议,由县效能办、服务对象和行风监督员,对其践诺情况进行评议打分,实行零距离监督。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强化对党员干部道德操守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3、完善党员干部道德操守预警谈话制度。今年是我县公路行业大建设、大发展的一年,公路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为防止公路行业腐败的发生,必须做好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行预防在先,关口前移,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必要时进行预警谈话,防微杜渐。
(三)强化监督和惩处
1、强化对党员干部道德操守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把领导干部道德操守和践诺守信情况纳入述职述廉范畴。一要重视思想领域,切实搞好政治监督,用讲政治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二要瞄准工作领域,切实搞好权力监督,重点督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使权力的情况;三要把握生活、社交领域,切实搞好纪律监督,对党员干部工作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加强监督,通过发放评议表、召开家属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真实情况,形成内监外管的强大合力。
2、严肃惩处失德行为。在选人和用人过程中,重视对个人操守的考察。对党员干部在道德操守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做到有案必查,有错必纠。
二、加强公路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诚信制度、诚信信息平台、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诚信档案和信用诚信系统,营造公平、有序的公路环境。加强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管理,倡导诚实守信的公路建设市场氛围,进一步提高公路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树立诚信公路的良好形象。
(一)开展行业诚信教育
全面加强工作人员规范服务的宣传教育,在全站广泛开展劳动保障、安全生产、遵守规范的法纪知识学习活动,切实提高全行业从业者遵章守法的自觉水平。要以洪泽公路文化中的“人和”理念,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诚信守法、文明服务,以诚信和文明打造具有灌南公路特色的服务品牌,凝聚公路行业的良好信誉。全站开展好以下三项活动:
一是开展以“公路连万家”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明确讨论内容,形成书面讨论结果。
二是开展以“诚信服务,满意公路”为主题的承诺活动。各部门要填写满意服务承诺表,承诺表将向全社会公示。
三是开展以“诚信服务,满意公路”为主题的“五星”评比活动。
(二)加强行业诚信制度建设
推进相关领域的诚信制度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设,健全公路诚信信息平台、诚信监督和惩戒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诚信责任机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监督、政务监督、行政监督、财务审计、行政承诺督办考核制度。以“机关效能革命”为抓手,以路政服务窗口为平台,全面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
在公路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积极推广和完善联签确认制度、随机抽检制度、专项检查制度、集体讨论制度和履约考核制度,确保公路建设行业的诚信、公开、公平。
(三)完善诚信考评体系
加强对路桥安全、执法行为、服务质量、社会责任、路政管理等方面的考核,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促进各部门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诚信执法、优质服务;对各部门人员素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环境保护、遵章守纪和路政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努力提升“公路连万家”品牌质量,确保全年投诉受理率达100%,消费者满意率达到98%以上;站成立信誉考核小组,负责全站各部门的信誉考核工作,保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各部门的信誉考核结果,由考核小组定期公布,考核结果将成为评先评优、提拔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今年是公路系统两大体系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深入推进具有灌南公路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为根本,充分认识到两大体系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结合“人和路畅,创新致远”的公路文化核心理念,全面加强两大体系建设,推动灌南公路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⑤ 如何理解财务的"管理,引领,服务,监督"作用,如何贯彻执行到位
(一)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经营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追求价值的最大化,而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通过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价值分析与管理控制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如果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联系得不够密切,科研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生产要素、成本费用、经营风险、市场变化等信息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则资源就不能进行高效的配置和运用,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控制职能就很难充分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不太现实的,尤其在我国多数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加强,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是财务更好地为业务工作服务保障的需要
现代的经营管理对财务工作的服务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需要树立以优质服务保科研生产、促经营发展的意识,以良好的态度、有效的方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但是,财务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前提就是应非常了解科研生产经营对财务管理的需求。如果财务不了解业务工作的实际,只是就数字论数字,而看不到数字背后需要解读的业务内容,要很好地服务只能是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业务部门也需要了解财务可以提供什么服务以及对业务工作有什么协作要求。可见,只有相互更好地沟通与了解,知己知彼,财务才能真正为业务工作做好服务保障。
(三)是加强财务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的需要
伴随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面临的传统和新型风险将不断增长并最终体现在财务上,因此加强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是财务工作的重要职能。财务要对科研生产经营主要环节实施完整、闭合、严格、有效的控制监督,找出关系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就应该延伸到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如资金、采购、销售等业务环节中。因此,这必然要求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协同运作,以保证正常运营和控制到位,从而实现其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的目标。
(四)是财务实现对经营决策进行支持的需要
财务工作的重心从核算反映逐步向决策支持转型,发挥财务专业特长,积极研究重大问题,当好领导的参谋,为实现科学民主的决策提供财务支持,这是对财务提出的更高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工作的决策参谋作用往往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不够:一方面,大量的财务会计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另一方面,的各项决策和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又迫切需要准确的会计信息和可靠的财务分析作支持。因此,只有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不断彼此融合,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的决策支持作用。
⑥ 四,加强家庭的监督和引导作用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四不放过
翻译成英文是:Four does not let off
相关词组学习:
let off 英[let ?f] 美[l?t ?f]
[词典] 让…下车[下船]; 引发,引回爆; 放掉答[过]; 免除;
[例句]The theatre management kindly let me off a couple of performances to go to Yorkshire
⑦ 如何加强纪律监督,促进作风转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⑧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解读李雪勤
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其运行是否科学有效,是判断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在此基础上,《决定》再次强调,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进一步表明了权力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
第一,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是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由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具有决策效率高、着眼于长期发展、立足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随着党和国家各项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的日益完备,党和国家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也日益健全和成熟,能够比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够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是权力配置还不尽科学;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一把手出问题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权力运行还不够透明;对权力的监督还不够有力。因此,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既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根本保证。当然,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与深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逐步完善。
第二,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决策、执行、监督是权力结构“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也是权力运行机制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在权力运行体系中,决策是核心,执行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应当说,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长期实践,我国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已经基本定型,这在国家长期发展规划、重大战略决策的形成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决策机制也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加以改进。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重大决策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的形成机制和程序,加强决策的协商、论证、听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后评估和纠错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凡是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都必须实行集体决策,绝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要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决定了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有始有终,说到做到。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更好发挥党内外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真正做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按照制约和协调原则科学配置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就是要使权力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不仅做到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给权力套上一个“制度的笼子”,还要做到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相互协调、运行顺畅,使权力切实发挥作用,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更好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代会、全委会和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党代会和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党委常委会行使执行权和一般问题决定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民主集中制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领导班子行使权力的根本工作制度。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保证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广泛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又尊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与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和保证它们依法有效地履行职能。
第四,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要吸收近几年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的经验,按照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职责权限,合理划分、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健全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体系,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人事相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按照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行使的原则,尽量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分离,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高风险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进行限制,压缩和规范各种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降低权力失控乃至腐败发生的几率。按照同一件事情或同一项工作任务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加大机构和职责整合力度,最大限度地解决部门众多、职责分散和交叉扯皮问题。
如何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一直是党内外议论比较多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反腐败成效的关键问题。大家的主要意见,一是现在的反腐败机构职能分散,形不成合力;二是查办案件受地方和部门牵涉太多,有些案件难以坚决查办,腐败案件频发却责任追究不够。《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这是为了更好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而提出的重大改革。
第一,要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1996年,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在党委领导下成立有纪检、法院、检察、监察、审计等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反腐败协调小组。之后,全国县级以上各级党委基本上都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主要承担查办腐败案件的协调工作。但在实践中,反腐败协调小组往往不定期、不经常召开协调会议,形成的意见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有的甚至只是沟通情况,组织协调反腐败的作用发挥得很不够。当前,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总的原则是更加充分地体现党的领导作用和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充实与反腐败工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应当履行的具体职责,形成健全规范有序的工作模式,以更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反腐败力量。
第二,要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决定》把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决定》明确规定:“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掌握案件线索和查办腐败案件是反腐败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原来的习惯性程序中,不少地方纪委如果发现本地重大案件线索或者查办重大腐败案件,都必须向同级党委主要领导报告,在得到首肯后才能进行初核或查处。这样就给压案不报和瞒案不查提供了可能和机会。如果案件线索处置和查办必须同时向上级纪委报告,那么就对同级党委主要领导形成制约,这样就有利于更深入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打击腐败犯罪。二是《决定》明确规定“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这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重要举措。纪委书记、副书记是一级纪委的主要领导,承担着一个单位纪律检查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他们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有利于强化他们同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他们更加负责地发挥职能作用,为各级纪委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更好行使党内监督权,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同时,上级纪委要及时听取下级纪委的汇报,下级纪委要定期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以更好体现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第三,要强化纪委的派驻监督。根据党章规定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要求,《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这是党内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派驻。原来中央纪委主要在政府部门设置派驻机构,在党务部门除个别的以外没有设派驻机构。今后,按照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的原则,中央纪委向中央和国家机关都要派驻纪检机构。二是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派驻纪检组长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组成员,只履行监督职责,不参与驻在部门业务分工,不从驻在部门产生。三是各项工作保障由驻在部门负责,工作经费应列入驻在部门预算。
第四,要强化纪委的巡视监督。《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这也是党内监督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全面覆盖。对所有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都应当进行巡视,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二是抓好重点。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中心进行,无论是谁,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地方党委书记的同志在内,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三是发现问题。要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违纪违法、违反八项规定、违反政治纪律、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等问题,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发生。
如何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决定》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明确提出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展现了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巩固转变作风成果的坚定决心,对人民群众期盼优良党风政风长期保持下去的呼声进行了积极回应。
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种种问题,往往是积弊和顽疾,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得不紧、不实就等于白抓。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关键是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坚持经常抓、长期抓,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作风建设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实现改进作风常态化,关键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带头改、带头抓。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制,督促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自觉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按照群众意愿改进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干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
第二,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会风文风是党的工作作风的集中反映。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坚决杜绝文山会海。要完善会议管理制度,执行财政部等三部门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严格会议审批,切实减少会议活动,控制会议规模、时间、经费,提高会议效率。要改进公文制度,控制发文规格,压缩文件数量,倡导清新文风。要通过改进会风文风,引导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讲求工作实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会、办文和办事效率上来,不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第三,健全严格公开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三公”问题和楼堂馆所建设,管住经费是源头、是关键。要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管理,加强“三公”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加强对楼堂馆所建设资金的财政财务管理,严格预算审核、资金使用监督和决算审批,把好楼堂馆所建设的资金关。要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经费使用和支出结构、数额、比例的监管,督促被审计单位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切实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
第四,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改进作风,首先要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进一步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实行选人用人严重违纪问题专项检查制度,加大对违规用人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跑官要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建立“倒查”机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及相关规定,对违规失职者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显规则,遏制潜规则,打破关系网,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五,改革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培养好作风,凝聚正能量,要注重用好政绩考核这个“指挥棒”。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考核导向,引导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推动作风转变。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破除唯生产总值的政绩导向,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作风转变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从“德、能、勤、绩、廉”全方位考评领导干部,既看能力又看作风,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要健全民主考评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实行“问绩于民”。同时要真正用好问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造成恶劣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的,必须坚决追究责任。
满意您点赞~
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哪些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回体系和治理能力答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