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监督医学
❶ 如何对继续医学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管理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管理,
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
谢萍 张辉(中华医学会 北京)
【摘要】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于近期颁布了《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该管理办法充分结合实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情况,以落实十一五规划为核心,在保证继教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具体的规定。涉及继教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对项目评审、抽查及相关监督管理费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一并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监督;抽查;财务管理
1有关背景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
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的关键时期。
继续医学教育是继毕业后医学教育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缓解医患关系,以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居民对卫生服务的要求。继续医学教育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因此,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要求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实现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勇于改革创新,针对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深入调查研
究,积极探索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继续医学教育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注重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具体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定期对各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每年都要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数不低于10%自9总体目标。并针对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监督管理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纲领性措施。
2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内容
为适应2l世纪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加强中华医学会对所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切实解决目前继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继教工作情况,于近日制定颁布了《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于公布之日起试行。管理办法的内容围绕继教项目全面管理展开,对于项目申报、审批、执行中的管理、评估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给予相应规定。特别在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方面提出较为具体的工作措施。管理办法的实施使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学会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前提和条件。
百事管为先,规范管理是一切的基础,管理环节薄弱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管理办法紧扣“十一五”规划的主要措施,重点在于如何监督管理好项目,具体体现在相应的条款上。
2.1根据规划中“面向基层、注重实效,积极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有关规定,本管理办法在项目内容须符合的条件中,除了体现先进性的内容,还加入面向基层(如社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适用知识和适宜技术以及涉及医学法律法规、指南规范的相关内容。
2.2明确学会项目的申报时间,符合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从时间上较好地配合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时间为每年两次,每年12月底之前和每年6月底之前。具体时间和申报事宜以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发布的申报通知为准。
2.3收取一定的评审和监督管理费用。凡申报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且通过形式审查的需交纳项目评审费,作为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审批和监督管理费用。收费标准为每个单次项目1000元(包括备案项目)。费用将完全用于项目的管理,包括评审和监督的各项工作。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提升项目质量,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实现继续医学教育从数量向质量,从形式向内容的转变。有关该费用的财务管理情况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2.4充分发挥医学会专家的优势和作用。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科专家组由学会领导和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其职能包括: (1)根据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制定相关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2)评审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评审结果作为批准项目的依据; (3)对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评估,即参与实际的项目抽查工作。
2.5规划要求加快继续医学教育信启、化建设,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信息,构建多功能、高效率、方便适用的信启、管理体系。要建立省级继续医学教育数据管理中心,实时了解、掌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情况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完成情况,建立统计报告制度,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数据是检查监督的依据,也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管理办法注重收集翔实数据,并逐步加以利用,使之更好的服务于项目管理。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将建立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数据库,以便实时了解、掌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各项目主办单位在项目活动结束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须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提供项目有关资料,包括:项目总结、项目活动正式通知、实际执行的日程表(课程表)、培训教材(讲义文本及幻灯片、授课录像录晋、网络继续教育课程的课件等)、学员通讯录、试题、授课专家名单(包括专家姓名、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所在单位、联系方式)、赞助单位名单等。文本文件须装订成册,电子文件须按指定方式提交。所有资料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主办单位存档,至少保存五年,以备审查和查询。如拒绝提交上述资料,或逾期未交者,将影响该项目的备案或该主办单位其他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
2.6规划中提出的措施之一为检查监督、定期评估。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继续医学教育监督制度,强化约束机制,定期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本管理办法做出有关项目抽查的具体规定,规定被批准项目应接受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的监管。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每年不定期对批准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可以指派专人实地抽检。抽查项目数不低于举办项目数的10%。抽查到的项目主办单位应积极配合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做好检查评估工作,主动提交自评报告和项目有关资料,不得存在任何欺瞒行为。检查评估工作人员有权进入会场考查,并向学员、主讲人进行情况了解和调查。各项目主办单位须将确定的项目举办时间提前两个月报送到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将于项目举办前二十个工作曰内通知项目主办单位对该项目进行抽查。
管理办法颁布以后,应加强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并进一步细化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应的标准、模板和SOP,重视相关收费及费用的财务管理。在一段时期内试行,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规定。
3 项目管理中涉及的财务管理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所需的经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的办法解决。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增加投入,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资金筹集使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中华医学会作为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是其一项具体而又重要的社会使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对相关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亦是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有效使用经费,节约成本,提高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使用效益,使之发挥真正作用,顺利展开对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监督抽查工作,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质量,从而促进整个继续医学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逐步落实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
3.1依法对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进行科学管理
首先,相关领导要重视财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继教项目监管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要按照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科学、完善和自律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在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明确管理岗位和人员职责,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严格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审批程序;同时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结合财务管理上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财务计划、成本费用管理、支出管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再次,与相关的价格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办理好有关收费的各项审批手续,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现合法收费。
3.2强化预算管理,做好财务预测
应以继教项目管理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特点紧密结合,科学合理地编制详细预算,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性,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坚持以收定支,不准随意变更预算,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事后考核和分析。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3.3编制财务计划,从严控制支出
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使用计划,加强成本核算,参照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制定适合自身的内部成本核算管理。认真测算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开支情况,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最大限度地将经费用于项目的评审和监督管理,对于容易出现问题和漏洞的薄弱环节实行重点管理和控制,真正做到取之于项目,用之于项目。
继教评审和监管费用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 (1)工作人员、专家劳务费; (2)工作人员、专家的往返交通费,评审及监督抽查期间必要用车的费用; (3)工作人员、专家评审及监督抽查期间的食宿费用; (4)工作人员、专家的邮电通讯补贴; (5)有关文件及证件的印刷费和制作费; (6)有关办公用品费用,办公设备和会议场所租金; (7)工作人员、专家因监督抽查工作而产生的医疗费用; (8)其他必需的支出。
3.4建立财务审批制度,杜绝浪费现象
DDI虽,财务风险意识,建立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对于继教项目在评审和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笔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经过审批后予以报销。制定规范的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的单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签字,主管领导审批,财务人员审核后才能给予报销。加强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坚持按制度办事,抵制不合理开支,杜绝浪费现象。
3.5加强票据管理,合法使用票据
税务发票是收费的合法票据,应由各财会部门统一领购和管理,其他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购买,严禁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有关经费支出应取得真实、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据,否则应拒绝报销。
3.6强化对于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的控制和监督
严格遵守财经法规,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建立相应的管控体系,配齐专职财务人员,规范收支行为。对继教项目评审和监管经费定期地进行财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或解决,并制定防范措施。定期公开财务,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完善有关考评办法,科学考核评估财务管理状况及经费使用效果的各项财务指标,通过制度化的考评促进中华医学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效率与社会公信度的提高。
3.7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对一定时期的继教经费财务活动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可以客观地揭示财务工作中的问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通过财务活动分析,让有关领导及时了解费用的支出情况和管理状况,不断地改进和加强财务管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和问题,还要不定期地开展专题分析,及时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3.8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财会人员由传统的“核算型”向 “管理型”和“经营型”会计转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较高素质。要结合单位具体情况,对财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内部考核,以各种形式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财会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促使其严格履行职责,增强责任心。把好用人关,是实施良好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条件。
4 小结
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卫生人才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切实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领导和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提高对继续医学教育在卫生事业改革以至构建和谐社会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以此管理办法为契机,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医学教育有效运行机制,不断地完善和落实,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法制化建设。严格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要求,强化各个工作环节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逐步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生教育,才能终生执业”的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十一五”规划,卫科教发[2006] 349号,2006.9.
[2] 中华医学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7 .4.
[3] 孟群各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八制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8.
[41 李朝0军,胡巧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审计与理财,2006.(4):56.
[5] 赵佩荣,姜青梅.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做法[J].中国农业会计,2004.(6):22.
[6] 刘玉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1999,[5]:59—61.
❷ 自我监督包括哪两个方面 非常疲劳时,身体会出现哪些状况
自我监督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习惯;二是对自己的动机、行为、心理定势、道德品质的自我评价。
疲劳的症状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自我感觉方面:如全向疲倦、头重、嗜睡、无力等;
二是精神方面:如精神不集中、焦躁不安、没有耐性、情绪低落、无热心、经常出差错;
三是全身方面:面色苍白、眩晕、肌肉抽搐呼吸困难、口舌干燥、声音嘶哑、腰酸腿疼等。
❸ 医学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001年2月28日颁布
2.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000年1月4日颁布专
3.药品属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00年颁布
4.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5.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管理办法
6.医疗器械产品质量考核办法
7.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分等办法
8.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9.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1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2002年2月20日颁布
11.进口药品管理办法
12.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办法 1999年颁布
13.仿制药品审批办法 1999年颁布
14.新药审批办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颁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1993年10月31日颁布
❹ 老年人运动健身时如何进行自我医务监督
在确定了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并开始实施锻炼计划后,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现原定的锻炼计划不适应当前的身体状况。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健身后,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现有的运动负荷加载不能使机体达到健身时需要达到的强度。这时就需要通过自我医务监督来调整计划,通过增大或减小运动负荷使运动健身与机能状态相适应。
老年人在运动健身时进行自我医务监督,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观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情况来观察实际的运动强度和适宜强度的差异。最简单的方法是用“170-年龄”来估计适宜运动强度,对于身体状况稍差的老年人用“160一年龄”来评估。例如,一个60岁且身体状况良好的老年人,他在运动中的适宜强度应是心率达到170-60(年龄)=110次/分,如果运动时心率低于110次/分,说明强度不够;如果运动时心率超出110次/分太多,说明强度过大。“170-年龄”这样的方法简单实用,但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还是应该严格地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来评估潜在风险和确定运动强度,以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观察晨脉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老年人可以在早晨起床前测量自己的安静心率,与前一天的晨起安静心率对比,如果心率基本一致或稍低,则表明一切正常;如果超过许多则表示前一天的运动健身强度过大,应当适当降低当天的运动强度。
一般来说,刚开始进行锻炼的时候,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发生酸痛,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这种现象就会消失。老年人需要注意一些常用的健康指标,包括睡眠质量、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大小便状况、身体疼痛情况。如果这些健康指标发生异常,应当减小运动强度。对于老年人来说,定期进行医学检查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应向医生请教运动健身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保证运动健身科学、安全、有效地进行。
经常保持同一运动负荷水平健身的老年人,经过自我监督发现一切正常,没有不良反应且比较轻松时,表明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个运动负荷。这时,可在医生或健身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适当地增加运动强度,提高运动负荷,通过运动使自己的身体机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❺ 医学中NSAID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
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特别是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NSAIDs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这使NSAIDs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5)自监督医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非甾体类消炎药最常见的损害及胃肠道不适及溃疡。这种情况可能突然出现,对于65岁以上的患者风险更大。使用的剂量及时间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患者应该要知道胃肠道出血的警示。
过敏反应罕见,但一旦发生则非常严重。若是有阿司匹林过敏史则不应该再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治疗。
由于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在肾脏代谢消除,因此应该考虑到其肾毒性。在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之前以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当监测肾功能。
非甾体类消炎药中被划定为妊娠B类的药物包括优洛芬,甲氧萘丙酸、甲芬那酸、美洛昔康、萘普酮、恶丙嗪、甲苯酰吡啶乙酸、吡罗昔康、罗非考昔及塞来考昔被划分为C类。在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的时候不推荐母乳喂养。
非甾体类消炎药还有许多其他的罕见但潜在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患者使用前应该咨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甾体抗炎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甾体类消炎药
❻ 医务监督的意义,阅读教材总结出如何进行自我医务监督
1、医务监督的意义:通过医务监督,能更有效地运用体育的手段,促进体育活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能培养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避免与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保证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顺利进行,使人们从中受益,获得更大成效。
2. 自我医务监督是指参加运动时依据简易的医学检验方法和运动后自己的主观感觉,对自身的生理机能和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评定的一种方法。
自我医务监督主要包括:主观感觉和客观感觉。
具体操作时,锻炼者将运动后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和所测定的有关数据,在医务监督表所属栏目内记录下来,在客观检查各栏中,还要填写上具体的测定数据,以此类推。
❼ 如何进行自我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指通过医学和生物学手段,对从事运动训练的人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观察,评价其水平和状态,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是保证训练正常进行并取得好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运动员要承担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这就必须运用医学和生物学手段和技术对于运动员进行监测。及时了解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情况和运动员对于训练的适应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又不会造成运动性疾病而影响到训练。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1、运动员自我监督
主要是通过运动员自我监督表,运动员自己记录身体的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自身的一些问题,提示教练员注意。
2、体格检查
包括对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进行检查和评价。建立起运动员评价模型的基础。
3、运动性疾病诊断
主要是对于一些因为运动引起的疾病的诊断、急救、治疗处理和康复等。
4、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督
这是医务监督中重要的组成不分。对于运动员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让教练员准确了解运动员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同时,运动员了解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处于机能良好水平。
5、合理的消除疲劳措施
消除运动性疲劳是医务监督中重要的组成不分。保证运动员处于良好身体和机能状态,保证运动员训练水平。
6、合理的营养措施
合理的营养措施有利于保证和提高运动员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