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监督实质
1. “大监督”的内涵、外延界定,如何建立行政机关的“大监督”格局
要把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行风评议工作更深入、持久、扎实、有序地开展下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行风评议工作成果,防止出现反复、出现新的不正之风,就要根据工作实际,逐步建立完善行风评议工作长效机制。其中,责任机制是基础,教育培训机制是手段,制度保障机制是根本,监督机制是关键。
一、目标落实、责任到人,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齐抓共管责任网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科室协同抓。专门成立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确保领导到位和机构正常运行。推进“一岗双责”,既抓好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又抓好行风评议工作。
(二)层层分解,落实行风评议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横向纵向一齐抓”的压力传递机制,使行风评议工作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结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把行风评议活动的内容和标准硬化、细化、量化。同时,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的咨询、办事、来访,第一位承办事务的干警能够当场解决和答复的,要给予当场解决和答复,一律不准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或不做处理;不属于自己份内事务或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要热情引导办事群众到相关职能科室或具体讲清不予受理的理由,告知其应该去哪个部门解决。如不履行职责或因工作作风等问题引起群众投诉的要通报批评。
(三)自上而下,签定行风评议责任书。分管区长与“一把手”局长,“一把手”局长与分管局长,分管局长与科长,科长与科员(办事员),逐级签定行风评议责任书。将行风建设状况与年底考核、职务晋升、争先评优挂钩。要把抓行风建设的实绩作为考核评价局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重要依据,实行季度初评,半年一评,年终总评。凡行风评议不合格的科室或个人,坚决严肃查处。
二、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行风建设常抓不懈,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要立足基层,通过开展各种行风评议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干警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提高遵纪守法和抵制不正之风的自觉性,为源头治本提供政治保障。以学习为主线,形成人人爱学、时时在学、处处皆学的浓厚学习氛围。做到“三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行风评议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教育与多种形式活动相结合。
(一)扎实开展行风评议理念教育。不断深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内涵,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行风评议教育深入人心。多管齐下,深入基层第一线,采取举办行风评议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开通网页以及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同时,辅以开展政治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每年定期对每名干警进行考试。让广大干警职工认清自己的地位、身份、价值和作用,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纪律,强化公德观念和敬业精神,提高道德素质和服务意识,从而对行风评议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正反典型教育。正面典型教育,通过发挥行风评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感召和影响作用,如龙潭司法所所长包明昌,引导干警的行为,营造人人争创行评佳绩的良好氛围。反面典型教育,要选好案例,深入剖析,努力挖掘深层次思想内容,使干警受到启发和教训,认识到不正之风带来的严重危害和后果。通过观看录像、图片展览、先进事迹报告会以及让罪犯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组织干警学习交流。
(三)切实加强行风评议培训力度。整合学习培训资源,以高校、党校等为学习阵地,针对在基层司法行政行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症下药,开办各种行风评议培训班,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干警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通过培训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强修养,内强业务本领,外树良好形象,切实增强干警搞好行风评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参加行风评议活动的自觉性。
(四)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行风评议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工作,它与基层司法行政日常工作、党建工作等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因此,要继续做好“18”法律广场咨询活动等服务品牌,结合开展“最佳党日”活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警示教育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廉洁下关”主题教育活动、“关爱民生、服务和谐“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对标找差、全市争先”活动等,寓教于评,寓教于乐,从抽象到具体,从枯燥到生动,在活动中,极大地激发全体干警的工作学习热情,奠定行风评议工作坚实的思想基础,力求在工作作风和整体形象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三、用制度管人办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建立
2. 人大监督权和公民监督权的区别
性质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其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而政协监督专是民主监督。 对象属不同:人大监督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政协监督是政协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发表意见进行协商,以及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方式不同:人大监督通过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工作评议和执法评议和行使质询权等方式进行监督;而政协监督是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3. 电大政治学原理什么是监督的本质所在
统治来模式的基本特征:
政治色彩浓自厚;
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治理方法单一。
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神权论大行其道,最高统治者——君主或教皇被认为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政府权力来源于神,来源于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在欺压愚弄人
在古代社会,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界限是模糊的,国家和社会高度融合。国家可以随时侵入社会,但社会力量对于政府的参与也往往缺乏制度化的渠道。国家与社会的界限不明导致国家权力的分化程度也比较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统揽于政府。政府职能一方面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专业化程度低,这使得治理的效率非常低下;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治理主要运用酷刑和宣传教化的手段。统治者一方面用残酷的刑罚威慑民众,另一方面用教化的手段用宗教或宗教化的思想禁锢民众。治理方法的单一从根本上说是古代治理中缺乏平等协商精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