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人手记
Ⅰ 《未来笔记》动漫中分别有哪十二个笔记,分别是什么能力,详细追加50!
含剧透 请注意ww
1st 天野雪辉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无差别日记”,把自己身边事物巨细无遗记录下来,是所有日记中情报量最高的。弱点是日记并没有记载关于自己的事。故此跟由乃(2nd)的“雪辉日记”联手可以达致“完全预知”的效果。另外雪辉的日记一大的缺点(也可能是优点,至少秋濑赌博的时候利用此点胜利)是,若他被当前的事物所蒙骗,则日记也会呈现虚假的情报。
2nd 我妻由乃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雪辉日记”,日记以十分钟为单位,记载着雪辉(1st)的行动,内容被稍作“美化”,可以完全预知将会发生在雪辉(1st)身上的事情,故此跟雪辉(1st)的“无差别日记”联手可以达致“完全预知”的效果。
3rd 火山高夫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杀人日记”,记载了他的杀人情况,地点,计划等等。
4th 来须圭悟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搜查日记”,日记记载了他调查案件的未来。
5th 豊穰礼佑
所持有的日记:绘本图画日记“涂鸦日记”,记载小礼的生活,只有每日早午晚三次记录。
6th 春日野椿
所持有的日记:书卷记载的“千里眼日记”,原本书卷是记载着面前教徒说话内容的日记。
7th 战场马克&美神爱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交换日记”,各自记载对方的信息,所以一旦互换就等于是在看自己的未来。
8th 上下夏窗
所持有的日记:持有“租借Blog日记终端机”,原型是一部笔记本电脑。可使其他人成为未来日记的“子持有者”,因为这种特性又被称为“增殖日记”。
9th 雨流美弥音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逃亡日记”,记载安全的逃亡路线,所以追捕她极为困难。 她从8岁便是参与恐怖活动的恐怖主义者。完全没有踌躇和宽恕的残酷人物。在海外辗转乱逃,现在樱见市潜伏著。现年18岁。
10th 月岛猎人
所持有的日记:手机记载的“饲养日记”,记载爱犬的饲养苏维埃。
11th 约翰·巴克斯John bax
所持有的日记:持有“观测者日记”,可以偷窥其他持有者的未来日记。由于他的影响,使“母亲之家”拆卸令得以通过,希望归国可逼出上下夏窗(8th)交出日记。这样他便能以上下夏窗(8th)的日记来收集更多的手下。 (他也是提出“未来日记”计划的人,被神称为“未来日记的创造主”)
12th 平坂黄泉
所持有的日记:录音机记载的“正义日记”,记载着要保护的弱者和要打倒的邪恶。 自称正义的英雄。
Ⅱ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笔记和复习资料
求求你选我吧!!!!!!!!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4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2----
板书设计: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 中国最早的人类 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 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 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
----4----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5----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6----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7----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8----
第3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
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9----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
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
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小组相互合作
三、尧、舜、禹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课堂检测: 课外延伸: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外作业:从你得到的寻找历史的途径中选择一个最有趣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1、 P16页的练一练
2、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 )名称( )思考回答
记录在预习本上要求:课后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精心筛选、整理,记忆,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
板书设计:
尧舜禹
炎黄战蚩尤 华夏族形成
禅让制
黄帝的贡献 人文初祖
夏朝
禹时
----11----
第4课 活动课 寻找历史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中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古代历史任务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要求]
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3、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要讲究辩论的技巧。
[课时]1课时
[课型]活动课
----12----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多媒体资料
[授课过程]
介绍老师去旅游暑假,我们有的同学常外出旅游,旅行社都会为游客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如果老师外出旅游,你们能否设计一条最佳的旅游线路呢?那么,请你们开始行动吧!
【找一找】 利用节假日,搜集自己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的有关资料,设计出“XX地名胜古迹一日游”的线路,带着老师去旅游。
【讲一讲】 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导游”,可一边讲解,一边展示搜集的图片、拍的照片、录制的录像或制作的网页,让老师及全体同学一起来了解家乡或居住地的历史名胜古迹。
【议一议】 让学生就“如何保护好家乡或居住地的名胜古迹”展开讨论,自由发言,提出合理建议。
【评一评】 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家乡一日游”或“X X地一日游” 的最佳设计线路。最后,由教师来评议出最佳线路设计和最佳导游。
----13----
讲 评 课
讲评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学目的]
1、 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矫正错误,查缺补漏,巩固提高;
2、 抓住共性问题进行点评,从实际出发,培养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讲评课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人类主要生产生活、情况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总评:本次测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在作选择题时,个别学生审题不清;
2) 在作填空题时,有少数学生写错别字。
3) 有些学生在回答问答题时,答案不全。
采取补救措施:
1)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
2) 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3、 点评:
分析试卷,按选择、填空、问答的顺序有重点的讲解。
在选择题中,重点讲解第1、3、8 、11、15题
在填空题中重点讲解第1、4、5题。
(其他详见附页---单元测试题)
4、 留出时间让学生改错、巩固
5、 练习(使用微机)
1)元谋人发现的时间_____;地点:_____;地位:_____;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北京人发现的时间______;发现地点_____;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
3)“人文初祖”是_____;___发明了文字。
6、作业:整理试卷,巩固所学内容。
----15----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5—11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夏、商、西周主要制度、兴衰过程。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7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的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6----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 知识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17----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思路]
课前导学
1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
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从此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掌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18----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就“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人民的反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讨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服务,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索,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自我测验
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向学生提供了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处境,加深对讨论问题的理解。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附:板书设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5、禹死后,传位给启,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四、 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Ⅲ 侯卫东官场笔记结局是到哪
官场笔记简介官场笔记是在年出版的一本图书,它是由小桥老树创作的,这本书中包含了三百余位各级别官员,八十余起官场风波,六十多个党政部门,二十多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都混合进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正是通过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公务员的庞大的系统,还可以了解复杂的内部世界,从最基础的行政单位村,逐级上升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慢慢剥开官场的现状,也在逐渐解释官场中存在的秘密。读者读完这本书后,复杂的官场对于大众将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一层一层、一个一个独立的形象与心思,官场的心思各种心思也将公之于众,毫无遗漏。书中所包含的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逐渐清晰。
Ⅳ 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笔记党章学习笔记
中国共产党章程复学习制笔记是党的最高经典。出于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这部《学习笔记》,主要不是记述个人的学习体会,而是抓住党章若干重要思想观点,以经典诠释经典,以经典阐述经典,因而它的主要特色是经典性。
具体体现在理论性。党和党章的力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伟大旗帜。这部《学习笔记》,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集中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六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4)监察人手记扩展阅读
党的基层组织
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党的干部
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二、新形势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三、培养和选拔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
一、党的纪律
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性质、地位
三、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党章规定的经常性工作
四、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
Ⅳ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做一下笔记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
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风,这在明中叶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
韩愈(768-824)
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Ⅵ 农村纪检笔记该怎么记记的内容是什么
要忠于职守,勤于工作。党和人民赋予纪检监察干部反腐倡廉建设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每个纪检干部都应十分珍惜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的人生机缘,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勤奋工作,勤勉做事,甘于奉献,不计得失。要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交给的任务不讲条件,不讲利益,不怕困难,不惧艰辛,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不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有序推进,我们统筹谋划;为了干部廉洁从政,我们开展廉政教育,构建惩防体系;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开展专项治理,维护群众利益;
为了无愧于忠诚卫士的称号,我们严格自律,率先垂范;面对上访者,我们不厌其烦;面对腐败者,我们正义凛然。我们虽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但我们心中有的是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的真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和对人生的完美追求。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还要有真情实感,刚柔兼备。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站在所有干部群众的对立面,而是站在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的对立面。纪检监察工作实行监督,执行纪律,确实有其特殊性,但这种特殊不是不讲感情,没有人情。恰恰相反,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也是血肉之躯,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所以要最懂感情、最讲情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做广大干部群众的贴心朋友。我们致力于维护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和维护党的根本宗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让群众满意,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三可”形象。
只要我们设身处地为群众利益考虑,充分相信广大群众,依靠广大群众,耐心倾听群众的困难和疾苦,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履行好职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抓好反腐倡廉建设。
Ⅶ 求有关经济、政治、法律等著作(不要名著)方面的读书笔记,只须写其中一方面的就行,1500字左右
《政治学》读书笔记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分为八部份,主要涉及城邦的目的、起源、变更和保全;政体的分类、变更和保全;理想的城邦及其构建;最后论述了公民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另外,这本书还涉及领导者素质和领导艺术的问题;他还阐述了他的法律的思想和司法的思想。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城邦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共同体是为了某种善的目的。家庭是从男人和女人以及主人和奴隶这两种共同体中形成的,人们组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当多个家庭为了获得比生活必须品更多东西而联合起来时,就形成了村落。随着人们对善的不断追求,多个村落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而完全结合成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越来越大,直到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于自足时,就产生了城邦。
第二部分初步讨论了政体的问题以及政体和法律关系的问题
他认为,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以一致性为本质和根本的城邦必然会走向自我否定和毁灭。高度一致性的城邦是人丧失两种美德:一是男人对女人的情欲;二是慷慨施与财物的美德。
在论及法律与城邦的关系时,他认为,一个优良的城邦中不仅应该通过法律实现财产的均衡和适中,还应该致力于人们的别的方面的平等和均衡,如教育、名誉等。另外,他认为应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因为法律的变革可能会引起政治动乱—因为法律的实施和效果最终取决于人们顺从法律的习惯而不是内容,而习惯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频繁的变更法律会降低法律的威信。
另外,他还对希波达莫斯政体、斯巴达政体、迦太基政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自己对这些政体的看法。
第三部分论述了公民、政体理论以及法律三方面的问题
他在对各种关于“公民”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批判后提出了公民的概念。他认为,公民是参加法庭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其中,参加行政统治的人包括官员、陪审员以及公民大会成员。他还说到,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对共同生活的追求是天生的必然的;人一定会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聚集起来,在共同体中享有自己应得的美好生活。但他同时指出,公民是具有相对性的,因为这种观念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人们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时所做出的判断总是容易出错的。
他还讨论的政体的问题。他认为政体负责对城邦的各种官职特别是最高官职的某种设置或安排,简单的说,政体就是政府。此外,他还指出,城邦这种共同体不仅仅是维持人们的生活和分享财富,它还要以优良的生活为目的。他还提出了政体的分类。他认为政体有正确的政体和蜕变的政体。以利益和最高权力的归属划分,正确的政体可分为君主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贵族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的少数人手里)、共和政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权力掌握的大多数人手里)。蜕变的政体分为僭主政体(以私人利益为依据,是蜕变了的君主政体)、寡头政体(以富人的利益为目标,是蜕变了的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据,是蜕变了的共和政体)。
他在这部分也论述了法律的问题。他认为法律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他认为,城邦应该委任那些能够公正裁决法律没有做出规定的事例的人为官员;除此之外,城邦还应随着时间推移,根据城邦和公民的新经验来修改和补充新的法律,使法律的统治能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而且,他还认为,能用法律统治的地方尽量用法律来实施法律统治,法律无规定的地方和时候就必须用人来裁决,并且参与裁决的人应该是多人。
第四部分首先再次提及法律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政体多样性的原因,再分别对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和贵族政体进行细分,并提出“中庸政体”是最好的政体的观点和阐述了政体的三要素。
在这部分的开始,亚里士多德再次强调法律的思想。他说,法律是根据政体制定的,是对政体诸多要素的内容的规定和确认。各个当权者必须依照法律来进行统治,并有义务防止别人违反法律;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必须了解政体的类别和这些政体类型之间的差异。
紧接着,他分析了政体多样性的原因。他认为,每一个城邦都是由不同的要素和部分构成,这些要素和部分在不同的城邦结构和分布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城邦是由不同的家庭构成;城邦的人群有不同的阶层;城邦中人的财富、出身、德性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然后,他对平民政体、寡头政体、贵族政体分别进行了更细的分类。
接着,他提到了“中庸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的观点。所谓“中庸政体”是中间阶级人数占主导,并由中间阶层掌权的政体。因为,中间阶层既不会掠夺富人的财富,也不会剥夺穷人,更不会由党争。他进一步说到,任何一个城邦在构建上都包含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所谓性质是指自由、财富、教育和门第;而数量指认可的数量。他进一步指出,在任何一个城邦中,没有任何阶层同时在数量和性质上占双重优势。所以,要保持一个相对政体的稳定,就要使其支撑者力量大于反对者力量;各个阶层在制定法律时,要使中间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顾及。
在这部分的最后,亚里士多德阐述了政体的三要素。他认为,政体应该包括议事、行政、司法三个要素。议事要素负责战争与和平、结盟与解盟等公共事务以及法律、死刑、官员选举和审查等方面事务。这个机构可以由全体公民或部分公民担任。行政要素则负责各种官职的安排和配置。司法要素主要指法庭的审判等职能;而司法方式的区分标准包括:法庭成员、审理对象、成员任用方式、法庭形式等。
第五部分重要论述了政体的变更和保全的问题。
他认为,政体变更的共同原因有: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为了避免财产和名誉受到损失;遭到轻蔑或感到恐惧;城邦某部分不成比例地增长;选举舞弊;城邦之间的失调和战争;城邦的地形、位置等。紧接着,他分别详细论述了平民政体、寡头政体、贵族政体变更的原因。
接下来,他论述了政体保全的问题。他认为政体保全的共同方式有:让城邦所有人都严格奉公守法;通过法律防止权贵阶层之间的敌对和私斗;巧妙地利用政体所面临的威胁;通过法律防止任何人拥有过多、过大的权力;官员们奉公守法、严格自律;通过法律使愿意并有能力维持现政体的人比不愿意、没能力维持现政体的人要多;对公民实施教育等等。接下来,他论述了君主政体和寡头政体的保全问题。他认为僭主制政体的保全的方法有:抑制公民的心志并在公民之间制造不信任感;使公民无力量有所作为;僭主不露严厉只显尊贵,要人看到他的人尊敬他;避免暴政;向公民表明呀自己的统治是为了公共利益等等。
在这部分的最后,他分析了苏格拉底政体变革思想的不足。
第六部分主要论述了政体的构建问题。在论述政体构建问题之前,亚里士多德说明了平民政体的原则和特征。
他认为,平民政体的原则是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人能够随心所欲的生活、每个人轮流地进行统治和被统治。另外,他认为平民政体的特征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官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官员通过抽签产生;全体公民统治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又统治全体公民;就职的官员没有财产要求或者只要很低的要求;一个人不能两次担任同一官职;官员的任期是短暂的;所有的公民都有审判权,一切案件都由公民选出的人来审理;公民大会对一切事情,至少是重要的事情有最后的决定权。
他认为在进行政体的构建时,要着眼于长远。部队的组成方面,要根据城邦的地理环境来决定兵种和数量。最后他着重论述了官员的设置问题。他认为,官员的应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商业管理的官员;负责城镇建设的官员;负责乡村建筑的官员;负责公共收入的官员;负责登记各种契约和法庭判决的官员;负责执行司法判决、罚款和监督犯人的官员;经手公共款项的官员;负责宗教事务的官员;负责公民教化的官员等等。
第七部分主要论述了理想城邦应该具备的条件。
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个人的幸福和城邦的幸福应该是一致的;人口合理、地理环境优越,军事力量强大;人民的生命力旺盛而且富有思想。除此之外,阶层划分应该合理;城邦选址合理;婚配及生育合理。最后是注重儿童的教育。
第八部分主要论述了青少年的培养问题。
他认为,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城邦共同的责任。在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内容要适当而且要全面。他还主张通过读写、体育、音乐、绘画等对青少年进行培养。
亚里士多德这本书,论述了多方面的内容,开创了政治学研究之先河,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但他的思想也有不足之处。他认为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如他认为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奴隶,有的人天生就适合做自由民,有的人天生适合做统治者。
另外他的思想又有自相违背的地方。他在论述平民政体的原则时,官员应该有全体公民产生,但在后面他又说官员应该通过抽签产生。到底是哪个,我们不知道。
《政治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卷一 论家庭
一,简要论述城邦的目的。
共同体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城邦是最崇高,最有权威,并包含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
所以,城邦追求的是至善。
二,论述城邦形成的过程,得出城邦的形成是自然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首先,世间有着必须存在的结合体,他们一旦分离便不可能存在。即男人与女人,是为着繁衍、类的延续而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天生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也是为了保存而建立了联合体(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天生就适于作统治者和主人,那些能够用身体去劳作的人是被统治者,而且是天生的奴隶,所以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这样两种结合体在一起,首先必然形成家庭。由此得出家庭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接着,一个家庭通过繁衍,就形成村落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最早的城邦由国王治理。而高级的村落就是由多个家庭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形成的。最后,多个村落为了美好生活联合形成大到足以自足或近乎自足时,城邦就形成了。如果早期的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那么城邦也是自然的,因为这就是它们的目的。事物的本性(自然)就是目的;每一个事物是什么,只有当其完全生成时,我们才能说出他们每一个的本性,比如人的,马的以及家庭的本性。终极因和目的是至善,自足便是目的和至善。和其他动物比起来,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具有善和恶,公正与不公正以及诸如此类的感觉。
三,进一步论证城邦作为整体必然优先于家庭和个人。当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的,就像部分之于整体一样。人类天生就注入了社会本能,最先缔造城邦的人乃是给人们最大恩泽的人。智能和德性可能为人们最邪恶的目的所用。(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到处充满了德性的城邦来规范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实施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四,由构成城邦的基本单位论述开始——家庭管理,以便比较各种统治。家庭:是由自由人和奴隶组成的。其中包括主奴关系,夫妻(配偶关系),父子(亲嗣关系)以及一种“致富术”。关于主奴关系的论述:首先提出两种观点:1、主任如何管理家奴是学问,家政,训奴。2、主人对奴隶的统治背离了自然,主奴差别是法规所定,强制,所以不公正。由物质交换的原始产生了作为中介的货币。由货币的流通,社会发展了商业和放债这类致富技术。货币原非生活所需的真正财富;不同于为家庭获得必须的有限产业,经商和放债,无限度的聚集金钱,不合自然。
凭治产技术,获得了家庭所需之后,家务管理就在安排这些供应作适当消费,全家可以得适当生活。遵循营生的目的,家住应以呵护自然的经营、即农牧为重。为财货而财货,放债取息乃是社会最恶劣的经营活动。
获取财产各种方式的类别及其实际的研究。垄断获取暴利的若干实例。
论夫妇和父子,并通论治家要道:以国喻家,夫妇关系类似政治家的治理其自由人民,父子关系类似君王的统治其臣民。
家务管理善在培养善德,其目的在使全家的人都达成善德。主从的道德标准相异,为主为父为夫同为奴为妻为子女各有其所善。努力虽无理智,却异乎于畜而能感应理智,主任业应该以善德教导奴隶;至于自由从属如妇孺的教育问题当待以后另论。
卷二 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
评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参加政治团体的人们必须有所共通。柏拉图主张废弃家庭和私产,使一切财务和妻子完全归公。
论妻子公育:柏拉图所持的目的在去私尚公,力求城邦的划一。但自然万物因分化二发展;城邦中不同分子个作不同贡献,因而能够彼此趋于自足,过分划一的城邦将无以自给。
柏拉图用以达成这种统一的目的的手段亦属谬论。人类的私心不会应废除了私产制度就跟着消失,共产团体将发生更多的财务纠纷。至于妻子公育使人人都成为公父和公子,并无正真的亲人。人各取其所需,政治法度终究不能毁灭自然本性。
妻子公育的理想在实践的细节上更可引起种种困难;如果父子兄弟互不相认,则人情将淡薄如水,而悖论的罪行也将无异别于其他罪行。柏拉图所拟阶级转换等手续都是不切实际的。
论财产公有:财产的管理和应用两都归公不如私有而共同拥有合适;财产私管可以得到比较认真的经营,而物质互济可以培养人们博施善心。人间因财务而起的罪行,起根源在于人类的恶性;公产既不能消除人的恶性,也不能整齐群众的意志,唯有凭教育消除人的恶性,然后城邦可以统一。
评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政治理想:这里所拟的理想城邦比较接近实际而地域较大。他不再提倡财务和妻子公有,但仍有所谬论:他所拟的均产条例,忽略了各家财务的定额和人口增值的限制。他所拟的共和体制,对于城邦各要素没有实适当调整;所拟选举的当时含有寡头的倾向。
评发勒亚的法制:法勒亚法制的要旨在平均地产。均产需限制人口的增长,并先制订适当的资产额。要使人民去恶向善,以法制维持财产的定额,毋宁以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准。发勒亚法制过度重视物质因素。
评希朴达摩的法制:希朴达摩的法制一切尚“三“,人民分三级,土地分三级,律例分三科。希氏另外还拟有若干新律,如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势将促进变革。过时而失效的律例应当废止,但礼法都有本源,不易轻率的更张。
论斯巴达政体:从事公务的人们需要有闲暇,奴隶制度所以保证公民的闲暇:斯巴达由赫卢太从事耕作,所以大家都能参加公务,致力征战。斯巴达妇女 纵,财富集于少数人手中。监察院、长老院、二王制、会餐规定,也各有疵瑕之处。斯巴达以尚武为立法宗旨,后果不良。财政亦陷于困乏。
论克里特式政体:克里特岛各城邦的政体同斯巴达相似,而较斯巴达较为原始。会餐制度优于斯巴达,检查制度较差。克里特统治集团狭隘而多党派,常常起内抗;惟该岛孤悬大海,自古少外患,应此长时间中时期能免于大难。
论迦太基政体:迦太基政体同斯巴达相似而有很多有优点。其制基于贵族政体而兼有平民和寡头因素。其缺点之大者则在过重财富;名位可以 求,官吏史贪污成风,而且多兼职。常常迁移平民到拓殖地区,使能致富,所以国内颇为平安。
在前代立法家中,为雅典创制的梭伦可称惠达,他怀有民主报复,完成一代新政,而能保全旧德,不弃良规。
卷三 公民和政治理论
城邦为公民的集体,我们就应该先了解公民的本质。居住权利和诉讼权利,或公民的后裔,都不足于构成公民身份;政治权利才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在贫民政体中,“凡属公民就终生具有参加议事、司法和行政权机构的权利。”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可以参加议司法和议事机构。
依照常例,双亲都是公民的后裔方可成为公民。在一般改革以后,许多人能够入籍为新公民,这些新公民虽非世族,但照上述定义,他即获得了政治权利,就在实际上以是一位公民了。
有人说革命政府这种籍法而成为新公民的人不能算是城邦的真正公民。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城邦的统一性。
另一个应该辩证的问题是:“好公民的品德是否同于善人的品德?”不同政体各有不同宗旨,各各需要与其宗旨相符的好公民。虽在理想国城邦中,相异的政治机能也得具有不同的善德,而举世的善人,其善德却是相同。所以好公民不必都是善人。唯有理想城邦而其所拟政治又属轮番为治的体系,其中公民必须兼具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品德,人人都要具备四善德:在这里好公民便同于善人。
艺匠和劳工虽为城邦所必须,他们却并不具备好公民所应得的善德,不应登籍而为公民。但不同的政体佳佳作不同的登籍法,贵族政体照例不许工匠为公民,寡头政体则富有的工匠可以登籍。至于平民城邦要素户口减少而国家需要兵士,往往放宽登籍法,收纳工匠。
政体凭其所立的宗旨及其政权的形态而分类。就宗旨而言,凡顾及全邦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为之图谋优良生活者列为正宗政体;反之,仅图统治阶级的变态政体。
就政权的形态而言,正宗政体可依统治者的为一人,为少数人或多数人而分作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三类型,变态政体则相应的分做债主、寡头、平民三类型。
可是政权分类的实际不仅在执政者的人数,由资产多少分化的社会阶级才是政权的基础:寡头政体实在是富室的统治而平民政体则为穷人的统治,其人数的多少只是阶级区别的属性,不是阶级区别的本质。
各种争议持有不同的正义观念:平民主义者认为人们出生相等,变应一切权利都相等。寡头政体则认为人们财富不等,并一切权利不相等。城邦的目的不仅求人类的生存,而且要实现共同的优良生活,不许多这一种目的有所贡献,依照所贡献的轻重,分配相应的权利。
城邦的最高统治权究应寄托平民群众或少数富室或少数国足或最优胜的一人或债主,特难确定。如果说最高权利不应寄托于任何人或若干人而只应寄托于法律,这也难以定论。
政治道德特重正义。正义依”公平“原则,把等量的食物分配给等量的人们。政治权利的分配标准当以对该集团的贡献为衡:每一个人尽多少义务就分配多少权利。
王制有五种:斯巴达式,野蛮民族的王,民选总裁,史诗时代的王制,全权君主。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政治学研究理想整体,兼及现实问题,例如:在现实条件下什么式可依做到的最优良的政体;什么式多数城邦可施行的最优良政体;怎样保全现实个政体;个政体中较重要的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又有那些区别。政治学研究整体也研究法律。
除君主制和贵族政体而外,我们应当继续论列正宗的共和政体和变态平民、寡头、债主四类型,说明其种类并分析怎样的公民团体适应怎样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怎样可以构成和怎样而坠毁,又怎样可依保全。
各政体类型分别起因于出城城邦的各部分,例如平民群众和贵族的差异。各城邦中政治职司可作若干不同安排,也就可依又若干不同的政体。有人说各政体只有平民和寡头两类型,其余都是两类型的间体,这个说法很概括但不确切。
平民整体为多数穷人的统治,寡头政体为少数富有者的统治。动物各种器官的差异及组成方式的分析而为之类别,我们也应该城邦的社会组成以及各该政体的所有形式。由这样的分析,可见平民整体可以分为五类。相似的,寡头政体有四类,最恶劣的一种是“门阀政体”,执政党派极狭隘,名位竟由世袭,而且权利超越法律,它也类似债政。
贵族政体的纯种应该是以德才兼备为主的政体;其余三种混有其它因素,亦接近于共和政体。
为政善中庸,以中产者为主的共和政体介于平民之间,可以协调两阶级的争端,较为严重而适宜于一般城邦。但自古以来,中产者既为数不多,又不奔竟于政治权利,而斯巴达和雅典两大城邦分别鼓励其连国各趋于贫民和寡头两个极端,于是共和之制在希腊就少见了。
混合政体要求质量之间的平衡。要是国内的尚数的平民已强于尚质的富室,则势必树立平民政体,反之,则树立寡头政权。
寡头政体欺骗平民群众的方式有五种。平民整体也有相应欺骗富室的方法。但欺骗不如诚实,偏胜不如协调。一国团体的编组相似于武装部队的编组。欺骗方式总是不能使人为国宣劳,献身效命。
城邦都有议事、行政、审判三机能。构成议事机能的方式,全体公民和议一切事情,部分公民和议一切事情,全体公民和议部分事情和部分公民和议部分事情。在实施时三种方式又可以有若干不同安排以适应各类型政体的各个品种。
就行政机构而言,各职司的种类为数或多或少,权限或轻或重,任期或长或短,受任方式或为选举或为抓阄,各有若干不同方式,各种政体应当各自选择与其建国宗旨相符合的安排。审判机构,即法庭,以案件性质合审判程序而为区别,分列八类。
卷五 政变和改革
一般的城邦都已一偏争正义与平等观念作为建政原则,邦内有相异的各部分就企图推翻这种政权,这是引起政变和改革的一般原因。政变优势把旧政体完全颠覆,有时只作为某些局部的改革。
平民主义以数量论平等,各有所偏,都不能免于内抗,但贫民整体常常较寡头政体为稳定。从三个方面分析变革的一般原因:一般的心里状况,革命者的企图,以及事变发生的动机。
平民政体常常因群众领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而引起变革,或激成富室的反动,或群众趁机而自立为债主。政治活动家每每竟求扩大群众权利以取媚平民,于是平民政体由温和的旧政体,转变为近代的极端类型了。寡头政体的变革常常起因于政府政体虐待平民,或统治者的内部前向。有时社会财富的增值,具有任官资格的人数日增,统治集团的组成即以变更,跟着也发生了政体的变更。
平民、寡头、贵族、共和政体所由维持和保全的方式:整顿法纪,防微杜渐;讲求中信,协和整邦;时常警惕寇敌,团结人民,赏罚有节,注意帮内不成之徒,勿让某一部分人兴旺。
继续叙述保全各政体的方法:执政人员应当忠诚而且具有才德,并守法不拘。任何政体都应当球的大多数任的拥护,才能稳定。一切措施都不可趋于极端,唯有中庸之道始能持久。教育人民使其生活思想和日常行为符合于宪法要旨;世人对公民教育往往疏忽,极端平民政体尤其轻率,鼓励随心所欲的自由。
保全王室有赖于谦恭温和。保全债主有两种政策,其一采取和极端平民政体相类似的高压政策,以严刑摧残人民的意志,以重客耗竭他们的余资,并散布不和的种子使人民互相猜疑。另一种政策为伪装王制,免资克制,粉饰为仁政,由此稍延其命运。
但专制是无法持久的,古来债主都命运短暂。评述柏拉图《理想国》中若干有关的论说。
卷六 建立平民政体的方法
平民政体的各品种由:性质不同的人民及各民主机能和职司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
平民政体以自由为宗旨,对于正事应轮番参加,对生活要求“随心所欲”。行政、司法、议事三种机能的安排,就需各各符合这种自由宗旨。议事和审判职权公开与全体公民、选任多用抽签、开会应给予津贴和官吏任期时间。都是平民政体机构的特征。
平民主义以最高权利依托于人数,寡头主义则依托于财富。依这些原则所建立的最高权利尚使凌驾法律之上,都可能实施不以。良好的机构应该包含两个原则,使执掌最高治权的团体,既多余人数,又富于资财。
由四种性质不同的人民所建成的平民政体,以农业式为最佳,在这种平民政体中,资产较多和较少阶级的利益可保持平衡。这种政体自当采取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其次为牧业式;第三为工商式,最后还有全体式的极端平民制度。
最好的一种寡头政体相应于农业平民政体,任官的财产资格不高。挨次至末一种寡头政体,财产资格订的特别高,相应于极端平民政体的完全依仗人数,这就单独着种财富,其为治必难稳定。军事组成对于寡头机构影响特别大,骑兵利于寡头。反之轻装步兵和海军利于平民政体。
一般政体都有应谨慎重建立各种职司。列叙一切城邦所应设置的重要职司,以及某些城邦所应特设的职司。
卷七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卷八青年训练
假定最优良的生活对于个人或城邦共同体而言,是具备了足够的需用的德性以至于能够拥有适合于德性的行为的生活。最优秀的政体必然是这样一种体制,遵从它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在此,亚里士多德承认大多数城邦的目标是谋求强权)立法者应以闲暇与和平作为法制目的。
《政治学》中得到的启示:
1、做人、做事不能太偏激,不能走极端,要适度中庸。
2、善政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重要范畴,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其经济社会前提是私有公用的财产制度与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结构,其制度安排是法治之上的混合政体,其人文基础是城邦主导的德性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善政理论,为现代政治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启示。
3、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对和谐而稳定的理想社会进行了诸多设计和论述.为了维护充满危机的古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提出构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法治社会,强调公平和正义在保持城邦稳定与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主张社会组成的多样化,重视教育和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理论上对构建城邦的和谐稳定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和规划.其中的许多闪光点对于当今我们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启发与借鉴作用.
4、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错误观点,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思想。
Ⅷ 死亡笔记里的那个弯腰走路的那个人叫什么
松山健一在死亡笔记里饰演L。这是他的详细资料 姓名:松山健一 / 松山研一 日文:松山ケンイチ英文:Matsuyama Kenichi 生日:1985.3.5 出生:日本青森县 血型:B 身高:180cm 体重:60kg B)86cm W)73cm H)83cm S)28cm 特长:撑竿跳(中学时东北大会第4名),轮椅篮球 兴趣:制作服饰,电视游戏,漫画 喜欢的名言:需求是发明之母 喜欢的女性类型:会照顾人的女性,不撒谎(达到完美好像更好),不到忍无可忍不生气的人 讨厌的女性类型:没来由对谁都笑的女人 觉得做男人真好的时候:不化妆也可以 喜欢的电影:马特·迪龙主演的《Drugstore Cowboy》 喜欢的演员:加里·奥德曼 喜欢的东西:剧本,电影 不喜欢的食物:甜食(在饰演L的时候,却吃了许多甜食 【电影】 [光明的未来]「アカルイミライ」 黒沢清监督(2003年) [禁室培欲4:秘密地下室]「完全なる饲育 秘密の地下室」 水谷俊之监督(2003年) [偶遇极恶少年]「偶然にも最悪な少年」 グスーヨン监督(2003年) [KAMACHI]望月六郎监督(2004年) [涩谷怪谈2 ]「渋谷怪谈2」 堀江庆监督(2004年) [茶之味]「茶の味」 石井克人监督(2004年) [ウィニングパス] 初主演 中田新一监督(2004年) [琳达琳达]「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 山下敦弘监督(2005年) [娜娜]「NANA」 ベーシスト シン役 大谷健太郎监督(2005年) [不良少年的梦]「不良少年(ヤンキー)の梦」 花堂纯次监督(2005年) [定制10.30 ]「カスタムメイド10.30」ANIKI监督(2005年) [男人们的大和]「男たちの大和 YAMATO」 佐藤纯弥监督(2005年) [セクシーボイスアンドロボ(SEXY VOICE AND ROBO)]河野英裕 制作 佐藤东弥 导演(2007年) [椿三十郎] 森田芳光导演 (2007年) [L改变世界]「 L Change the World 」 中田秀夫监督(2008年) [不要嘲笑我们的性] 井口奈己导演 (2008年) [重金摇滚双面人]饰演根岸崇一(2008年08月23日) 【CM】 01年《New style Audition》中获得最高奖。PARCO 2001年《Looking for a new “new”》活动中正式出道。首次出演电影是02年《光明的未来》(黑泽清监督)。03年《Winning Bus》(中田新一监督)中初次主演。陆续在05年《NANA》(大谷健太郎监督)《男人们的大和/YAMATO》(佐藤纯弥监督)等大作中演出。高中生、蓬克音乐人、海军士兵等,无论什么角色都能很顺利地自然地融入。更是在《男人们的大和/YAMATO》中,出演代表战争时期年轻人生活的葛藤,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被提名东スポ电影大奖新人奖。 02年第一次出演电影《光明未来》(黑泽清导演),03年主演了电影《winning pass》,05年参加《NANA》电影版的拍摄。他出演的电视剧《一公升的眼泪》相信被很多国内观众所熟悉。通观松山这几年所参加的演出,从高中生到音乐人再到海军士兵,角色形形色色,尤其是在《男人们的大和/YAMATO》中出演的角色,更是跟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自己也因此而获得了新人奖的提名。 《死亡笔记》的出色表演 备受好评 在一次采访中,因为是第一次参加综艺节目很紧张,主持人说他很稳重,问他为什么。他说其实是因为紧张。好像是一个不大喜欢表达的人。一看就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人。 《重金摇滚双面人》的原作是在双周刊《YOUNG ANIMAL》连载的热门漫画作品,该作出自日本著名漫画家若杉公德之手,以广为人知的美国摇滚乐队KISS为原型。松山本人曾表示,自己比较喜欢涩谷系的流行歌曲,而他在《重金摇滚双面人》中将扮演重金属摇滚乐队的吉他手兼主唱约翰·克劳萨II世,以及淳朴青年根岸。 日本当红年轻演员松山健一主演的漫画《重金摇滚双面人》(又译:《DMC》、《底特律金属城市》、《暴粗BAND友》)真人版电影(复习请看:L变双面人?爆笑摇滚[DMC]真人化!),目前正在在热拍中,松山在片中一人饰两角,扮演重金属摇滚的领袖人物以及淳朴的青年。另外,秋山龙次、松雪泰子两位演员也确定加盟《重金摇滚双面人》。从天才少年L,到现在的重金属摇滚乐队的主唱,松山健一完全大变身了,甚至被称为“变色龙男星”。
Ⅸ 谁能帮我提供一份电大监督学的读书笔记!!
汗颜!
Ⅹ 请大家帮我写一下一篇名家散文的读书笔记和一篇关于改写《使至塞上》的想象作文
记得看过一本《周氏三兄弟》,印象颇为深刻,从头至尾细细读下来,兄弟三人传奇的一生和那些未能解释缘由的错综往事萦绕心头,久久不得释怀。现在想起那本书,很有回肠荡气的感觉,还是有很多话在心中,忙不迭的表达。
三人同为兄弟,命运却不尽相同,尤其是老二作人,非议最多。我想这非议肯定不是他想得到的吧,青年时代的周作人又何偿愿意去做什么伪差,留下个汉奸的污名呢。历史的结论,容不得任何理由,他说在北京“苦住”是因为有“家累”,说他自己的十口之家不好轻易抛下不管,还要照顾母亲和鲁迅的遗孀。事情的真相笔者不得而知,这些话也只能和那段历史一般苍白罢。
我想世人的评说还是太绝对了,历史上的人和事往往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英雄,或者,就是贼子了,对他们的评价往往也都是一句话,没有中间者,而我想,周作人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中间者吧。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要为他正名的意思,只是笔者有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喜好皆大欢喜结尾的完美主义思想,总想让知堂先生的名份真能如其文章一样供人欣赏,至少,不被人唾弃罢了。历史的问题不便深究,也究不明了,只能越辩越混,越辩越缠绕的紧,只是尝试着找到一些慰藉,哪怕是理由。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不错,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匆匆》读后感
我很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很抒情,很有人生哲学……
记得有一篇《匆匆》,包含着他对时间的看法: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在他的散文里,可以从抒情到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很美,在人们看散文的同时,更学会一个道理……
《匆匆》一文,虽然不长,但让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了时间的价值,这一切也许只有在他的散文中能领悟出来吧。
正如他所说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日子竟是从我们的手中溜走的。不错,仔细回想一下过去,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也许,我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确是一辈子的幸福……多么可怕,为什么当时的我竟全然不知,还在享受那一时的快感,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因为无数个日子已从我的手中溜走,不知不觉的溜走……
现在我该怎么办,依旧如过去那样,不行;开始珍惜时间吧!我在徘徊……
他告诉了我,他说:过去的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懂得珍惜时间。
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时间是会匆匆得走,也会匆匆得来,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不要虚度年华!
前几天,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最令我佩服的是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提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他的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清澈流畅、朴素无华。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老渔夫桑地亚哥,他是一位孤独、失败,而又英勇无畏、热爱生活、渴望胜利的老人。小说一开始,就奠定了其失败与孤独的命运基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倒霉到了极点”。他的打了补丁的船帆,“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他曾有妻子,但已去世的妻子只成了画像,映照着他的孤独。他也有过年轻时的辉煌,并曾在角力中荣获过人人羡慕的“冠军”。但是现在,他却成了一面古老破败、伤痕累累的旗。“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伟迹,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搏斗,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仿佛他已一无所有。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一条大鱼上了钩,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他充分利用自己捕鱼的技巧,慢慢浪费大鱼的体力,当鱼不再够力气拉着渔船向前时,它开始绕着船转,它越游越近,最后被渔夫用渔叉一下刺死了。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与一条又一条的鲨鱼搏斗,但是无奈武器都被鲨鱼破坏掉,鱼被吃掉了一大半,只剩下鱼头和鱼骨,渔夫此时亦筋疲力尽,无力继续保护鱼了,但他还是把残骸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最后,小说以一个少年看到老渔夫在度量足有十八英尺长的大马林鱼,再次描写了这条鱼的巨大,说明老渔夫所克服的困难之大,非比寻常。
《老人与海》的叙事艺术无疑是相当杰出的。一方面,它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又一次极为成功的体现。他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但他“总是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在它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深藏着我们前面所阐述的那样丰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它像诗篇,像是一曲交织着沉郁、苦难、昂扬与庄严,甚至也不无明丽与柔情的气魄宏伟的交响曲。它从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开始写起,依次书写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扬帆出海、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他的失败的返航,最后复归于他庄严的梦境。他的语言丰富多彩,不仅雅致冷峻、简洁有力,而且色彩鲜明,具有庄严伟岸的艺术风格。
《 骆驼祥子》读后心得 生活在富足的现代,人人摇着利己主义的旗帜,追逐着享乐,就算在新闻中或在街头偶而瞥见街头的流浪汉,仿佛也是司空见惯而不以为意,但是《骆驼祥子》里头,那个由满怀希望与年轻健壮,到不仁不义骗吃骗喝、带着「脏病」的颓废车夫—祥子—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实在感叹命运的磨人,实在心疼穷人的苦难,感叹对于每天为了温饱与生活抗战、所挣来的一切也可能随时丧去的苦人而言,「希望」与「道德」真的是奢侈品,因为坚持与要强并不能为他们担保什么,幸福与美满永远离他们好远。 祥子是一个只身在北京奋斗的年轻人,他身强体壮,以拉车为业,心底梦想着存钱买上一部自己的车,晋身高等车夫阶级,再也不必向人贷车,所赚的钱全归自己,再存上几年的钱,他或许可以再买上一部、又一部,自己当上老板!就这么省吃俭用,祥子连碗好茶都舍不得喝,好不容易攒下族够的钱买下一部车,他颤抖的手递过钱拿回车子,达成梦想的初步。但天不从人愿,一场战乱中祥子失去了车—被兵抢了,只慌乱中从兵营里牵出几只骆驼,卖了些钱,得来了「骆驼祥子」的封号。 他重回刘老板的车厂想重新存钱买上一部车,但先是遭车厂老板女儿虎妞引诱,后来钱又受拉包月的曹老爷官案牵累而被侦探给夺了,因而纵使心理一千一百个不愿意,还是被迫屈服在又胖又老的男人婆虎妞的淫威下,答应娶她为妻,但由于两人得不到富有的老丈人的认可,只得与穷人们共居在大杂院里,在这里虎妞成日享乐吃食,贪恋与祥子燕好,而祥子一心只想藉由拉车来逃离家里让他毫无自主权与尊严的「母老虎」、「吸人血妖精」,没想到婚后造成的体虚让他竟在一场大雨中害了大病,病愈后逞强又犯了痢疾,几乎耗尽了虎妞带过来的积蓄,还有祥子的健康。虎妞临盆难产而亡,祥子卖了车,于是复归于一无所有… 到了这里祥子已经有点觉悟了,他拒绝了同住在宅子里同事天涯苦命人的小福子的委身,小福子为了养活两个幼弟跟醉鬼父亲而沦为妓女,虎妞生前曾提供她「地方」赚取几毛费用,祥子心底即使喜欢小福子,但是「痴情种只存在富贵人家中」,他实在没法负起养活小福子一家的责任,因此他狠心地拒绝了小福子的相许,撇下她泪汪汪地,绝望地… 及至祥子历尽沧桑猛然想回头时回时已晚,小福子受不了为娼受人凌虐已吊死树林中。这时祥子完全绝望了,他体会到那些欺侮他的人「并不能因为他的咒骂就得了恶报;他自己,也不能因为要强就得了好处。自己,专仗着自己,就像老人所说的,就是被小孩子用线拴上的蚂蚱,有翅膀又怎样呢?」何苦要强呢?何必拼命存钱买车呢?买了还是被抢了,再买,卖了,和不得乐且乐呢?就算买上了车,还不保老了冻死在街头呢!他不再有希望,「就这么迷迷忽忽地往下坠」,「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摘了去……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 《骆驼祥子》实在是道尽了穷人的无奈,穷人的辛酸,穷人的末路。 或许我们会说为什么要放弃希望呢?会什么不继续奋斗呢?但我想有时对生来困苦的人们这实在是不容易,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要拼命换一口饭吃,温饱就是他们的理想,成家立业甚至遥不可及—因为一个拉车的没有办法再养活一家子,婚姻的美好对一个穷拉车的身子却是一种残害!老舍极深刻地刻画了这些画面,其中有一段说祥子在酒馆看到一老一小,老的哆嗦着,一进客栈不久就晕了,他已经在无数凛冽的冬夜里拉着辆破车、为了几个子儿挨饿受寒,天气太冷、因为不得不拉车,所赚的几个子儿都买了酒喝好取暖,老爷爷从年轻拉车到老,不知哪一天会突然一倒死在路上!但是为了养着没爹没娘的小孙子,还是得拼了老命!客栈里同是拉车的人们都动了慈心,出钱出力帮助他们,老小两个猛啃着祥子送的包子…走时,小孙子还抱怨爷爷没能多拉回车—他们没有煤炭好取火了。多么的早熟,这是命运虽逼的早熟,可不令人鼻酸呢?。小市民的生活是如此卑微,他们没有开通的思想,只能一昧地听天由命,没办法再困顿中开出一条新路来…命运又何须扎争呢?到头来不都一样?落得相同下场! 祥子最后没法再骗后,成了个送殡的,但就连送殡他也不肯吃亏,他跟老人、小孩、甚至妇女都要去争,他只为自己,是个彻底的「个人主义者」,但,他也为自己完成了死亡。「他等着吸纳最后的一口气,他是个还有口气的死鬼」。往日那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祥子已不复可求,剩下的是「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陌路鬼」! 感叹之余,还是要有希望,人生不是这样的!只要能坚持,只要能忍过,生命的这一切灰暗总会拨云见日,总会柳暗花明。「坚持、乐观、谨慎、充实」,「信、望、爱」,人生,就会是多彩的,明媚的—即使外在是阴霾雨霏霏。
改写《使至塞上》
我离开了故乡,踏上了去边塞的路。
我乘着马车,带上少许的随从准备去慰问边塞将军,实质上和被流放没什么区别。我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来到了居延,飘飞的蓬草被吹出了边塞,北归的大雁悄然地飞进了胡地的天空,我也像它们一般悄无声息地来到了边疆。
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只有一缕孤独而笔直的烽烟。傍晚,遥望黄河的尽头西落的夕阳是如此的圆。我望着那夕阳,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想起了朋友。
到了萧关,只听见随从说了声“有人!”,我探出头去看,只见远方有一个人骑着马向这边奔来,那人举着我们的旗帜,便知道是我们的侦察兵。我向他询问道:“都护在何处?”“正在边防前线指挥作战。”来人答道。我说:“那没什么事了,去做你的吧。”他鞠了一躬,便策马离开了。
而我又孤独地向着边防前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