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概论教材副主编朱传合
Ⅰ 食品安全社会调查报告3000字,谢谢啦 [email protected]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2011春法学本科 欧永辉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人们在捍卫生命健康权利意识上的不断提高和强化,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重新审视食品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
关键字:食品安全 现状 科学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接连不断。一些知名企业不断爆出食品安全事件丑闻,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阜阳劣质奶粉使用违禁物质“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事件,并且已经出现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10年旬阳县义务教育“蛋奶工程”事件,陕西安康黄冈实验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等等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原料的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各个环节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据统计,2011年,各级公安机关会同各监管部门共侦破食品安全类犯罪案件5200余起,抓获涉案人员7000多名;各级检察机关批捕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嫌疑人1801人,提起公诉1254人;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等案件333件,生效判决421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从食品安全存在风险的各个环节,将食品安全划分为四个监管环节:一是农业部门负责农副产品的生产环节,保证从源头上不出问题;二是质检部门负责食品在生产环节不出问题;三是工商部门负责食品在流通环节不出问题;四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可谓分工明确,职责明晰,从食品安全的源头到大众餐桌实行全程监管。
为了避免各职能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中央到地方各级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陕西渭南市率先成立的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大队,由一个部门实施食品安全“四段”全程监管的管理模式也有可能在全国普遍推广并实施。虽然国家食品安全首脑机关和智囊团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想尽千方百计,各级各个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有些食品原料在农民的田地里生长过程中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让广大消费者提心吊胆。人们不知道该吃什么,什么不该吃。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呈现的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屡禁屡出,从目前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的多样化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奶制品、食品等,在食品原料的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各个环节军出现问题。
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
三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挣黑心钱,在食品中添加违禁物质和非使用物质的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隐蔽性超强,一般的监测方法难以发现。
四是制假售假呈现规模型、连锁型发展趋势,违禁物质来源渠道非常隐蔽,制假售假链条越来越长。
三、产生诸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对农副产品的种养殖方面缺少源头监管,没有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农药肥料,没有深入检查动物养殖饲料,使得食品原料本来存在污染;对生产环节监督不力,没有严格把好准入关,准入门槛低,生产过程中缺少全程监督,产品出厂检验有的走过场;餐饮服务环节量大面广,重点部位监管缺失,这些问题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经营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全面,有些甚至难以操作。比如在《食品安全法》中涉及法律责任的条款,针对一些小型企业轻微违法行为的,在处罚幅度上起点较高,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一些地方操作起来不是很灵活。相应的职能部门出台的管理办法也存在一些不是很明了的地方,相关的法律文书有的地方也不是很配套,比如在餐饮服务监管当中,无《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需要查封扣押经营场所的,是否可以在门上贴封条,是否可以用《查封扣押决定书》,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在《行政处罚法》中对较大数额的罚款数额没有明确规定,职能部门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定义,所以在执法过程当中、在案卷程序处理当中容易出现违法执法、执法不到位现象。另外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监管部门监管手段落后,缺乏最基本的监测设备,仅凭监管经验实施监管,监管方法相对粗糙,监测体系覆盖面较窄,县级以下甚至没有监测机构和检测设备,比如在餐饮服务监管环节,无法鉴别食物的有些成分是否超标。
3、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及执法装备配置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各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段管理。农业部门虽然成立了农业执法大队,但是在农产品的监测环节中只是走形式,因为缺乏专业的监测人员,监测量过大,人员配置不到位。质检部门更是工作量大,人员严重缺乏,有的县级质检局竟然只有一名专职的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更不用说什么检测体系。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是难以开展工作,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之后,将原来卫生部门实施的餐饮监管职能调整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后,大多数没有配备专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能调整了却没有增加相应机构和人员编制,也没有配备最基本的食物中毒监测设施设备,甚至是执法设备和车辆。就拿旬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说,按要求应该配备20人专职从事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而现实只有6个人,并且还从事药品的日常监管,没有最基本的食物中毒检测设备,没有一台执法车辆。上述这些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日常监管的监管质量,执法水平不能与时俱进,执法监管面不能全部到位,甚至出现辖区内监管空白区域。
4、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我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食品安全舆论宣传不到位,社会参与面不够宽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群众对饮食的需求逐步多元化。合理膳食、健康饮食,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但是就如何膳食饮食方面了解的较少。就目前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可能还比较少,各个职能部门的宣传大多数走形式,没有常态化长远规划。
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把破解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反映在经济指标、幸福指数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今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集中治理整顿机制化、长期化,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通过不懈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制,将责任追究到位。食品安全责任制是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和心。只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守土守责,协调一致,使食品安全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加强食品原料源头监管,有效防止农产品污染。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提倡规模化种养植,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程监管,从植物肥料、动物饲料到出厂出售检验,实行全面监测,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管理。实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是食品安全的基石。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都做到知法守法、诚信自律,食品安全就有了基础。因此,既要加强监管执法,更要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食品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环节,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都出现在食品生产环节上,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严把企业准入关,强化的全程质量管理,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坚决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
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扩展监管面,特别要加强食品批发企业、小商店、小食品店、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5、加强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管。大力拓展餐饮服务第三产业的发展,严格准入,有效监管。特别要抓住学校食堂等高风险单位的监管,确保不出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强化中小餐饮单位的日常监管,大力推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科学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6、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相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的危害性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坚持“严”字当头,露头就打、毫不手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立案,并积极主动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严禁罚过放行、以罚代刑,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要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从根本上扭转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频发的势头。
7、切实加快构建“网络化食品安全综合职能管理平台”,实现“食品链全过程监管”的程序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相对于“分段监管”,“食品链全过程监管”模式需要更为规范的程序化操作、更为复杂的信息化管理、更为科学的智能化监管等。因此,必须构建起“网络化食品安全综合职能管理平台”。在功能定位上,可通过建立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判别预警、政府管理决策、部门(日常)监管、企业内部管理、公共服务等功能载体,实行食品安全管理的全主体、全时段、全社会的网格化管理,为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参考资料:
①201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
②《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作者: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副市长 王修林。
③中国期刊网.《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朱新枝。
Ⅱ 谁有西北工业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录
我有,请看地址:http://zhaojian.kaoyantj.com/2011tkzjml/2010/07/31/98A9B438A90ACAEA.html
同学,请先给点赞我这个回答为最佳,我需要一个。
手头还有点西工大的资料,不知道你用的到不?
我西电自动化专业的。
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 参考书 出版社 作者
242 俄语(一外) 《大学俄语》(1—2册全部)
《大学俄语》(3册语法部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外国语大学与莫斯科普希金俄语学院合编
243 日语(一外)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级上1---10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44 德语(一外) 《大学德语教学大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德语》(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书良主编
245 法语(一外) 《法语》(1—3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马晓宏等编
《简明法语教程》(1—42课) 商务印书馆出版 孙辉编
《大学法语》(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志清主编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薛建成主编
246 英语(一外)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教材
《考硕词汇高效速记》 王新国等
360 数学(理学) 《高等数学》 科学出版社,2005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组编
《线性代数》 科学出版社,2006 西北工业大学线性代数编写组编
《高等数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陆全主编
《线性代数辅导讲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徐仲、张凯院主编
361 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 科学出版社,1999 李成章等
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陈记修等
数学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735 英语水平测试(含词汇、阅读、翻译、写作) 《英汉翻译教程》 上外教社,2003.1 (40) 张培基编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外语教研社,2002.2 (1) 申雨平编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丁往道编
《英语高级写作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庾鲜海编
736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自编教材
738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
《物理化学》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
740 艺术史 《美的历程》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著
《中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外国美术简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
741 设计理论 《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尹定邦编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编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编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设计数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讲义 余隋怀等
742 建筑历史及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潘谷西著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以前)》(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陈志华著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罗小未著
《外国城市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沈玉麟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董鉴泓编
743 法学综合 《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文显主编
《宪法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肖蔚云主编
《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振瀛主编
《刑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
745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8 夏书章主编
《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张国庆主编
746 生物综合 《生理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姚泰 主编
《生物化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周爱儒 主编
《医学分子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冯作化 主编
《细胞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翟中和 主编
《现代遗传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赵寿元,乔守怡 主编
《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周德庆 主编
748 物理化学(医学)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傅献彩
《物理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印永嘉、奚正楷等
《物理化学》上、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何玉萼, 袁永明, 薛英编
相关的《物理化学》习题解析
749 德语水平考试 《德语语法专题》 旅游教育出版社 韩万衡
《ABC der schwachen/starken Verben》 Hueber Verlag Mei,Klare u.a.
《德汉同义词》 外研社 庄慧丽
《德汉翻译基础教程》 外研社 张建琪
《汉译德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钱文彩
德语专业3-4年级教材
802 水声学原理 《水声学原理》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93 刘伯胜,雷家煜主编
《水声学基础》 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1981 顾金海,叶学千编著
803 设施规划与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编
《现代生产物流及仿真》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张晓萍、颜永年、吴耀华、荆明编
804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场与电磁波》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主编丁君
805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戴树桂主编
《环境化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王晓蓉编著
806 工业设计 《机械产品艺术造型基础》 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编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编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设计数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讲义 余隋怀等
807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4,9 史仪凯主编
《电子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
《电工电子应用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1 史仪凯主编
808 电气工程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王兆安、黄俊编
《电力电子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林辉、王辉编
《电力电子技术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吴小华、李玉忍等编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ory and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1 Jai P.Agrawal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发海 王岩 编著
航空电机学 国防工业出版 刘迪吉
电机学(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辜承林
电机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朱东起 李发海
809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王惠岩主编
《政治学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浦劬主编
810 交通工程导论 《交通工程总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徐吉谦编
《交通工程学》 人民交通出版社 李作敏、杜颖主编
《道路交通控制工程》 人民交通出版社 荆便顺主编
811 管理学 《管理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张德,徐国华,赵平编
《管理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 戴淑芬编
812 现代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高鸿业
813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1994年 李侃,李时岳等编
《20世纪中国史》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李云峰,陈舜卿主编
814 运筹学 《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运筹学教材编写组
815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耀南、李树涛、毛建旭
《数字图像处理导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赵荣椿
《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Kenneth.R.Castleman
816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俞卞章编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丁玉美、高西全编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程佩青编
817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西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
《理论力学》(第六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习题集》 西北工业大学2007 西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3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支希哲
8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徐志宏、秦宣主编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主编
819 动力装置原理 《鱼雷活塞发动机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赵连锋编
820 艺术专业综合理论 《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尹定邦主编
《美学与艺术鉴赏》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凌继尧 张燕
821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胡寿松主编
824 计算机辅助制造 《计算机辅助制造》 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卜昆等
《数控加工理论与编程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刘雄伟等编
825 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樊昌信等编
《信息传输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欧阳长月等编
《通信系统原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沈振元等编
826 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周世勋编
《量子力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曾谨言
827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5 范世贵等编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0 吴大正主编
《信号与系统》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段哲民等编
828 光学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建林编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赵凯华编
《光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永康编
《光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蔡履中等
829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 史仪凯主编
《电工学》下册 电子技术(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秦曾煌主编
《电子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华光主编
《电子基础(数字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康华光主编
830
结构力学(土建)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龙驭球(清华大学)编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弗康(湖南大学)编
《结构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天祥(天津大学)编
831 噪声与振动控制 《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1 盛美萍等编著
832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刘智恩
《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胡庚祥,蔡珣
《材料科学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石德珂
《材料科学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潘金生,仝健民
833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 苏克和,胡小玲主编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印永嘉等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傅献彩等编
834 飞机总体设计原理 《现代飞机总体设计》(中英对照)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王和平编
“Aircraft Design: A Conceptual Approach”
《现代飞机设计》 AIAA Ecation Series,1992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D.P.Raymer,
中译本:[美]雷曼尔著、钟定逵等译
《飞机总体设计》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 杨景佐等编
《现代飞机总体综合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李为吉等编
835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导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高鸿宾主编
《有机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王芹珠编
《有机化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
《有机化学简明教程》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高鸿宾主编
836 航天器与导弹控制原理 《航天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0 周军编
《导弹控制系统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杨军编
837 气体动力学 《气体动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王新月
《流体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张兆源、毛根旺编
《气体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何洪庆、毛根旺编
838 经济法 《经济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紫煊主编
《商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范健主编
《劳动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郭婕等主编
839 飞行器飞行力学 《战术导弹轨迹与姿态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曾颖超、吕学富等编
《飞行器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6 吕学富编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3 周慧钟、李忠应、王瑾编
《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李新国,方群
840 机械振动基础 《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 程耀东编
《机械振动学》(测试与分析)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 孙月明编
《航空发动机振动与测试系统》 西工大讲义,2002 贺尔铭编
84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I)、(II)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苟文选主编
《材料力学》,上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单辉祖主编
842 飞行力学与结构力学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 李新国、方群
《战术导弹轨迹与姿态动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曾颖超、吕学富等,
飞行器飞行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6 吕学富
《有翼导弹飞行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 周彗钟、李忠应、王瑾
《飞行器结构力学》 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 梁立学、刘石泉、齐辉
《有限元法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李人宪
843 火箭发动机原理 《固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1 李宜敏等编
《火箭发动机原理》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讲义 狄联顺等编
《液体火箭发动机原理》 宇航出版社(导弹与航天丛书),1993 刘国球主编
844 自动化检测技术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王仲生主编
《自动检测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王绍纯主编
《微机检测与转换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王煜东主编
845 电路基础 《电路》(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邱关源主编
《电路基础》(第二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8 范世贵等编
《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王淑敏等编
846 机电控制元件与系统 《机电控制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钟毓,王永梁编
847 计算机原理及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蔡皖东编
《计算机局域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 胡道元编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史新福、金翊等主编
《IBM-PC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刘甘娜,马瑞芳,冯刚主编
《 80X86微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接口》 机械工业出版社 顾滨 编
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USA, PRENTICE HALL William Stallings
848 惯性导航原理 《惯性导航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87 以光衢等编
《惯性导航系统》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2 崔中兴编
849 腐蚀防护 《金属腐蚀理论及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 魏宝明编
《金属腐蚀学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刘永辉、张佩芬编
《材料腐蚀与防护》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张秋霞编
《金属腐蚀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梁成浩编
《金属腐蚀学》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朱日彰等编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刘道新主编
850 模拟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康华光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孙肖子等编
851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32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冯萍等编
《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导教.导学.导考》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史新福、秦晓红等编
852 武器运筹学 《航空武器系统分析导论》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张安编
《运筹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钱颂迪编
853 电机学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发海、王岩编
《航空电机学》 国防工业出版社 刘迪吉编
《电机学》(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许实章编
《电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汪国梁编
《电机学》(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朱东起、李发海编
854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硕鸿
《电动力学》 西安交大出版社 罗春荣等
855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潘祖仁
《高分子化学》 科学出版社,1998 林尚安等
《高分子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周其凤等
《高分子化学》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潘才元
856 综合知识测试 《现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
《语言学教程》(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 胡壮麟主编
《英美文化基础教程》(第十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朱永涛编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一 、二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吴伟仁编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一 、二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 吴伟仁编
857 生物医学工程综合 力
学 《材料力学I ,材料力学 II》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苟文选
《材料力学,上 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刘鸿文
《材料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单辉祖
材料科学与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科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刘智恩
《金属学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胡德林
《金属学原理》 航空工业出版社,1989 谢希文,路若英
《物理冶金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曹明盛
机电与计算机科学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严蔚敏,吴伟民
《数据结构¬¬习题集(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严蔚敏,吴伟民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电子工业出版社 徐福培主编
《C程序设计(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著
《C程序设计教程》(美) 机械工业出版社 H.M.Deitel/P.J.Deitel著,薛万鹏等译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印永嘉等编
《物理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傅献彩等编
858 信号检测与估计 《信号检测与估值》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田婉逸,张效民编
《随机信号处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陈炳和编
《信号检测与估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1989 刘有恒编
859 道面工程 《机场道面设计》 人民交通出版社 冷培义等编
《道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人民交通出版社 邓学钧、黄晓明等编
860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杨歧生编
《现代分子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玉贤、李毅编
《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魏群主编
861
工程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邢宗文主编
《气体动力学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王新月主编
《流体力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张也影主编
862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物理》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蓝立文编
《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 化学工业出版社 焦剑,雷渭媛
863 机械加工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荆长生主编
《现代制造工艺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阎光明主编
864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 科学出版社,2008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代数编写组编
《高等代数考研教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编
《高等代数导教、导学、导考》(第3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徐仲等编
865 空气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基础》 国防工业出版社 徐华舫编
《Fundamentals of Aerodynamics》 John D. Anderson
《Foundations of Aerodynamics》 A.M.Kuethe, Chuen_Yen Chow
866 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
867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 华自强等编
《工程热力学(修订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第二版 欧阳鞭等编
《工程热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7,第一版 朱明善等编
《工程热力学》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冯青等编
869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 《新航行系统概论》 中国民航出版社,1998 新航行系统概论委员会编
《国际空中交通管制-世界空域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 李春锦等译
《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 民航总局令第86号,第99号,2001
870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李德华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周俭
《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王建国
871 建筑设计原理及城市规划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张文忠编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朱昌廉编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同济大学主编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工出版社 彭一刚,天津大学等编
《建筑初步》 建工出版社 田学哲编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建工出版社 夏葵、施燕编
872 化工原理 《化工原理》(第三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王志魁编
《化工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柴城敬主编
《化工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蒋维钧,戴猷元,顾惠君编
873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 《结构分析中有限元素法》 西北工业大学教科书,1994.12 刘新顺、葛守廉编
《有限元结构分析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教科书,1999.9 赵美英编
874 电路与模拟电子学 《电路基础》(第2版)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1.8 范世贵等编
电路基础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出版社,2000.10[1] 王淑敏等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 孙肖子等编
《模拟电子线路常见题型解析及模拟题》(第2版)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0 张畴先等编
875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修订本) 国防工业出版社 许维德编
《流体力学》(上册)(第一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宏俊编
《流体力学》(上册)(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吴望一编
《流体力学》(第一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钱汝鼎编
《流体力学》(第一版)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景思睿编
876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1-3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
《大学物理学》(上、中、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百诗主编
《新编大学物理》(上、下) 科学出版社,2004 王济民,罗春荣,陈长乐主编
《工科物理教程》(第三版上、下)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宋士贤,文喜星,吴平主编
《大学物理学》(第二版1-5册)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张三慧主编
《大学物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卢德磬编著
878 机械设计 机械设计考生参考书目 《机械设计》(第八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李育锡主编
《机械设计学习指南》(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工业设计考生参考书目 《机械产品艺术造型基础》 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10 高敏编著
《工业设计概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程能林主编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 张立群
《工业设计方法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 简召全主编
《设计数学基础》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1 余隋怀等编
Ⅲ 在哪可以找到《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著,苏大版)自考的最新考纲啊或者是笔记也可以!
你好!我是南京自考新闻专业的,专科我已拿到毕业证了,本科还有一门就全部考完了。《大众传播学导论》(陈龙著,苏大版)我去年考的,书还是挺枯燥的,试卷的难度还是有些的,书要多看,切忌!下面是大纲,对照着看吧,个人觉得书还是要吃透,不能完完全全照大纲来!
00642传播学概论大纲
2007-06-09
苏州大学编(高纲0890)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传播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它是本专业应考者在学习了《新闻采编》、《新闻事业史》、《广播电视学概论》等有关基础课后,进行理论升华、提高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理论的思辨色彩较浓。
学习这门课,可以拓宽新闻思维视野,活跃思路,改变我们旧有的新闻观念,从而获得一种分析新闻传播现象、问题的新角度、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在掌握大众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能够灵活地运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新闻现象和传播问题,并能从事报刊、广播、电视的受众调查和效果分析。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现代传播学研究的对象、历史、方法与现状
一、课程内容
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导消息,接受新闻及知识,怎样受教及教人,怎样消遣及娱人。”(施拉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从传播的社会功能出发,利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以社会信息交流尤其以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
传播学30—40年代发端于美国,尔后逐步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阶段,后一阶段在“新三论”的影响下,发展较快,出现了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以及施拉姆等著名学者。产生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流派。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亚洲,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个发展阶段。传播学理论最早来源于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等其他学科,50年代以后开始逐步形成自身的体系。特别是后一阶段,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三论”的影响下,传播学有了较快的发展。传播学传统上涉及五个方面内容,即: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作为传播主题的受众、传播的内容与信息、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拉斯维尔的这一5W研究体系被推翻了,人们发现,传播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既包含原有拉斯维尔的5W的内容,也包含了传播的控制,传播与社会发展、国际传播等问题,近年来又涉及到全球化等议题。可以说传播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断丰富。
传播学的研究流派有: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将传播定位为一种行为,从广义看,它是运用经验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学派。具体地说,经验学派是运用实证方法,即运用可以量化、可以观察、可以测定的材料来对有关现象或传播行为进行考察,总结和发现其中规律的研究流派。该流派研究程序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批判学派是近代欧洲兴起的一个研究流派。该流派注重将实证方法与思辨性方法相结合,研究领域集中在:传播制度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大众传播功能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受众与传播效果的关系。代表性的流派有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派、政治经济学派、多伦多学派等。
传播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发现范式、阐释范式、批判范式。
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大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借鉴来的,大体分为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传播学的传统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80 年代初,由开始的介绍西方理论到建立本国的理论体系,其历史还不算长,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播学的研究工作日益重要,一股传播学研究的潮流正在到来。
二、考核要求
(一)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识记:传播学的基本内涵
领会:传播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二) 传播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历史与现状
识记:传播学研究对象、任务、历史形成,研究的中外现状
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先驱: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卢因、施拉姆。
领会:传播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三)传播学的研究流派
识记:传播学的几种流派
领会:经验学派的特点
批判学派的特点
(四) 传播学的研究范式
领会:传播学各种研究范式的特点
(五) 传播学研究方法
识记:传播学研究的几种方法
领会:传播实证研究的8个主要步骤
内容分析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实地调查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控制实验法的主要内容、特点
应用:掌握几种方法进行受众调查、效果研究
(六)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比较
识记: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新闻学研究的特点
领会:二者的不同
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播是什么
传播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从地球上刚刚出现人类,到目前人类向太空的探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传播活动。传播是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没有不传播的世界。传播是人类世界存在的物质基础,传播维持着人们的生活,并活跃人们的生活。人类离开了传播将一无所成。正如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是人类有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标志。传播学产生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关于传播的定义有一百二十余种,有所谓“共享说”、“劝服说”、“反映说”、“交流说”、“互动说”等。
第二节 传播与语义学、符号学研究
传播中的信号与符号。信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其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较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表示某种意思。符号不仅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索绪尔的符号观与皮尔斯的符号观有很大的不同。索绪尔认为符号系统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的符号,二元对立的副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象符号、标志符号和指征符号三种类型。
符号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但共有的是符号,是能够有共同的指说对象,而不是全部含义。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
符号的外延意义:指符号透过概念与客体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
符号的内涵意义: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符号与信号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甚至可以看作是人和动物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了此时此地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一经约定俗成便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
符号和信号的另一个区别是符号可以表达信号所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
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
1、意义的象征性理论:认为符号象征着客观事物的形状,符号意义的研究都在阐释符号如何在人们的心目中用以描述事物。
2、意义的经验理论:认为意义最重要层面是在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关系。
3、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实际使用,提供了其意义是什么的回答。
第三节 传播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传者,信息与通道,制码与译码,噪音,能力和行动,经验范围,反馈,传播效果。
传播方式:口语传播;文字传播;非语言传播。
第四节 传播的主要模式
1、亚里斯多德模式
2、拉斯韦尔模式
3、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
4、格伯纳模式
5、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6、韦斯特利——麦克林的传播模式
7、赖利夫妇的社会学模式
8、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二、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传播
识记:传播的基本概念
领会:各种不同定义
(二) 传播与语言符号学研究
识记:符号的内涵、外延;意义的象征性理论、意义的经验理论、语言的使用意义理论;语言的一般特性
领会:信号与符号的本质区别;
(三)传播的基本要素及传播方式
识记:传播的情境,传播者与受众,信息与渠道,制码与译码、噪音、反馈、经验范围、传播效果等要素。
领会:各种传播方式及其异同
(四) 传播的主要模式
识记: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丹斯模式、格伯纳模式
领会: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互向模式。
(五)传播过程与传播技巧
识记:传播过程要素;传播过程技巧要求
领会:传播技巧及其作用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主要类型
一、课程内容
内在传播(亲身传播):指信息作用下,人的自身神经思维运动所作的各种反应。人的内在传播,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其情形往往十分复杂,探讨人的内在传播行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人的其他传播行为。
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狭义人际传播特指面对面传播。特点:传播具体直接性;获得反馈的机会多;传播的规模小;传播的范围容易控制。
组织传播:一定组织中的成员与成员,组织与组织,组织与环境之间进行的信息、情感交流,如宣传部门的文件传达。特点:具有很强的组织性;联系着管理科学、联系着公共关系学。主要形式与技巧:会谈、会议和文件。
公众传播:个体对群体进行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与受传者常常是面对面的单向传播,如剧场。在公众传播活动中,最具有特色的传播方式就是演讲。公众传播的效果流程:吸引注意、保持兴趣、加强印象、建立信仰、指挥行动。
大众传播:只借助媒介来实施的传播行为。其特点:有专门的传播机构,受众众多而分散,大规模信息传播。特点:有媒介、受众多而无组织性、不易获得反馈、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传播者有组织机构。大众传播的功能:认识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商业化功能。
二、考核要求
(一) 内在传播
识记:内在传播的基本概念
领会:内在传播的特点
(二)人际传播
识记: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
领会:人际传播的特点
(三)公众传播
识记:公众传播的基本概念
领会:公众传播的效果流程
(四)组织传播
识记:组织传播的定义
领会:组织传播的特点
(五)大众传播
识记:大众传播的定义
领会:大众传播的特点
第三章 传播与信息
一、课程内容
传播内容是位于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客观存在物,是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传播内容是由信息所包含的意义和承载信息的符号两部分所组成的。无论是意义还是
符号,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客观世界的存在状态这两种因素构成的。
第一节 信息的内涵
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的一种反映。信息是客观的,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关于信息目前学术界有多种定义,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维纳认为:“信息是我们用于适应外部世界并且在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内容的名称。”还有人给信息下定义,认为信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如有属性、组织性、时空与能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差异性。事实上,想给信息下一个包罗万象而又具有实用意义的一元化定义,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但信息有两个层次的原则性定义。第一个层次是哲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多样性,它不依赖于是否被谁接受、反映而存在。第二个层次是行为科学范畴的定义:信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于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被人类感知的信息才是信息。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
1、信息传播中的信号和符号
卡西尔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信号(signal)活动只能局限在固定的时空场合,而符号(symbol)则是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符号,就没有历史。另外,信号所处理的是个别的、不关联的、零星的表像或感觉,而符号所处理的是成系统的彼此相关的表像、感觉我概念。符号的抽象程度远比信号高得多,符号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信息传播中的编码和译码
传播系统是把信息从一个系统传播到另一个系统的一种复杂设施。将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传送和接收。我们把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专题片有机的组合经表达一定的思想、意思的工作叫做编码。与编码相反,把信道传来的信号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这个过程就称为译码或解码。一般说来传播与接受两个系统必须具有共同的编码和译码机制与程序,有共同使用的符码系统才能进行传播。
3、信息的提取
首先是要判断你所得到的是一份包含什么内容的讯息;
其次要找出解译这份信息的密码;
最后是信息的还原。
第三节 信息源与信息量
信息源:信码的集合在信息论中被称为信息源
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称为信息量。用公式表示,即I = - log2P
第四节 信息与新闻
信息与新闻的异同:新闻是公开发表的,信息有些是不公开的;确定了的事实不能算信息,但可以是新闻;新闻要求让一般人能看懂,信息有时则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新闻传递必须依靠大众传媒,而信息可以通过任何途径传递。
信息量大的事件往往具有新闻价值。信息量小的事件往往不具备新闻价值。
二、考核要求 :
(一)信息的定义
识记:信息、信息量等概念
领会:信息与物质存在的关系
(二)信息的获取和传递
识记:编码、译码等信息传递的概念
领会:信息与讯息的本质差异,获取信息的途径,信息传递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三)信息与信息源
识记:信息与信息源的概念
领会:信息源的特点
(四)信息和新闻的异同
识记:信息和新闻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四章 职业传播者与传播伦理
一、课程内容
传播者是传播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一个因素。它相对于受传者而存在,主要指传播活动中传播人员或机构。传播者是组织机构中的人,是组织化的个人。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中职业传播者的特点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决定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传播者对于讯息有制作上的自主权;二、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合作;三、传播活动常常受到来自媒介组织等的控制;四、职业传播者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 职业传播者的任务
卢因最早把传播者比喻成“守门人”(gate keeper)。守门人对传播的信息具有把关、筛选的作用。
传播者的任务:搜集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取舍;加工、制作信息;对传播内容和过程进行控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第三节 职业传播者的权利和责任
职业传播者的权利主要有:采访权、编辑权、知识产权、消息来源保密权、安全保护权。
职业传播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满足公众知情权、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政党利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节 职业传播者的素养
1、传播者首先要有对传播事业的敬业精神;
2、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3、要有渊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业务能力;
4、要有信息敏感性。
第五节 “守门人”理论
“守门人”理论1958年由卢因提出,他在研究美国家庭主妇决定选购什么样的家用食品这一社会行为有何特点时发现,信息总是顺着一些有门的通道而流通。而这些门欲守门人个人决定。卢因的想法被怀特取来用于对传播着的研究上。
“守门人”理论的核心内容:强调受门人把关行为的主观性,“守门人”的把关工作对于媒介的社会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第六节 传播者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
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包括:
1、 对新闻真实原则的维护2、 公平与公正报道
3、 媒介活动的社会责任伦理:新闻报道内容取向的量与质;媒体的为与不为;对受众反应的关注。
二、考核要求
(一) 职业传播者的特点
识记:传播者的含义
领会:职业传播者构成特点,哪些可算作是职业传播者
(二) 职业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的任务和作用
识记:职业传播者的任务、职业传播者的作用
领会:职业传播者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三)职业传播者的素养
识记:职业传播者的基本素养
领会:如何培养传播者的素质
(四)“守门人”理论
识记:“守门人”理论的基本内涵
领会:“守门人”理论主要内容
(五)职业传播者的伦理规范
识记:职业传播者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
领会: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 大众传播的媒介一、课程内容
传播媒介是传播过程赖以实现的中介,它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作为一种中介因素,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类使用传播媒介的历史。媒介的发展过程,则勾画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各个阶段。从人类原始时代到现代社会,媒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媒介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1、印刷媒介的发展
历史上的印刷媒介主要指报纸、杂志、书籍三种。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昌曾发挥过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思想教育、知识传播等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2、电子媒介的发展
电子技术在传播方面的应用,包括电报、电话、广播、电影、电视、传真等,而计算机、电讯、控制技术的使用又把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推向新的阶段。
“新媒介”80年代在西方出现,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第二节 大众传播旧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媒的旧媒介指的是传统的印刷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以及旧的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
1、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的特点有:
一是读者可自由控制阅读;
二是可重复阅读;
三是可充分提供某一问题的相关信息;
四是能满足读者的特殊举和需要;2、电影的主要特点是视觉性和逼真性。
3、广播的特点:
首先是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
其次,广播传递信息还有声情并茂的特点;
再次,广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电视媒介的特点:
第一、电视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视听兼备;
第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第三、电视媒介更能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5、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各种传统媒介的特点:
第一、时间与空间;
第二、参与程度;
第三、速度;
第四、延续时间的长短;
第五、权威性。
第三节 大众传播新媒介的特点
大众传播新媒介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运用于传播事业的结果。
特点有:(1)受众的自主性高;(2)服务条件现成;(3)传播手段科学;(4)传播速度快捷;(5)互动性强;(6)虚拟性影响大。
新闻媒介中的网络媒介特点:(1)网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2)网络媒介消除了地理疆域的界限;(3)多媒体传输使使得信息量更大,更具有吸引力;(4)网络能够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5)网络媒介具有成本较低的特点。
第四节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早在20世纪40年代,拉斯韦尔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对整个社会的功能,认为主要有几大功能:侦察环境、协调反应、传衍经验,他将这些功能解释为所 环境的瞭望者、政策的维护者、知识的传授者、精神的调剂者。
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五大功能:守门人功能、决策功能、教师功能、娱乐功能和商业功能。
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促进时代潮流的发展;赋予价值和地位;维护社会规范;激励和麻醉精神。
第五节 大众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为主要传播手段,以社会大众为传播对象,以文化时尚为传播内容的文化样式。
西方学术界对大众文化的定义归纳为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尔逊认为大众文化是集新旧传播媒介于一身,集中体现通俗化、大众化和流行化的文化样式。豪塞认为大众文化包括通俗艺术和大众艺术两部分,前者包括“通俗小说”、“轻音乐”等文化形式,后者指电影、广播和电视的传播物。莱恩则认为大众文化是20世纪较为新型产业的文化样式,即“文化工业”。
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差异:大众文化的背后是很强的商业动机,产生的文化具有商品性而不具备“艺术作品”的特性;其次,大众文化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情感必然带有虚假色彩;再次,大众文化是以受众为中心的文化,具有模仿性,模式化的特点。
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第一,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得以产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第二,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文化的复制与传播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第三,大众文化在客观上影响着大众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大众文化的正负功能随着社会情境变迁而改变。大众文化的社会条件是政治民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大众文化与高级文化格格不入;大众文化商业活动的产物,消费者选择是有限的;大众文化由于是标准化和规格化的,所以是肤浅的文化。第六节 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
1、麦克卢汉与他的媒介“三论”
a媒介即信息
传播媒介真正传递的是媒介本身的特性,而同具体内容无关,就功能意义说,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与信息的广泛流通对社会的影响是相等的。
b“冷”、“热”媒介说
“热媒介”:能够提供“高清晰度”信息,不需要人的思维作过多的补充,即受传者参与程度低的媒介。
“冷媒介”:指的是那些提供信息不完备,留有许多供想象、思考、回味空间的媒介,即受传者参与程度高的媒介。
c 媒介——人体的延伸;
面对面交流是五官的延伸,文字和印刷是人的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的眼睛的延伸。
2、英尼斯的“偏向说”
偏倚时间的媒介:在时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长久保存,但却不便于携带的媒介。如羊皮纸、石头等。
偏倚空间的媒介:在空间上控制较为便利的媒介。可以跨区域传播和运送的媒介,如印刷媒介,电话,广播和电视等。
3、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
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又决定了众的行为。他认为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它削弱了自然场所与社会“场所”之间素来紧密的联系,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
二、考核要求
(一) 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历程
识记:媒介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媒介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发明,重要任务,如蔡伦造纸,戈登堡发明机械印刷术,贝尔电话,爱迪生与电影等。
领会:媒介发展的趋势(二) 大众传播旧媒介的特点
识记:旧媒介的范围、各自的特点
领会:传统媒介的特点
(三) 大众传播新媒介的特点
识记:新媒介的范围,新媒介总体特点
领会:网络媒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四)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识记:大众传媒的五大功能
领会: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
(五) 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
识记: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高雅文化的差异,大众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领会:大众文化的各种影响
(六) 几种主要的媒介理论
识记:麦克卢汉的几个著名观点,英尼斯的媒介观点,梅罗维茨的媒介观点
领会:各自媒介理论的借鉴之处与缺陷。
第六章 传播的对象——受众分析
一、课程内容
受众是传播过程中讯息的接收者,是读者、听众和观众的统称。受众是信息传播的对象或“目的地”,是传播活动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时又是大众媒介的积极主动的接近者和反馈信源,因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受众内涵受众是传播对象——受传者的集体概念,它是传播过程的五要素之一。包括:潜在公众、有效公众、特定公众。
受众内涵: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产品的消费者,它是传播活动的目的地,是传播内容的归宿,同时它又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就不完整。
受众外延:包括报纸、杂志、图书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新传媒的观众(读者)等。
受众观念的发展历程:靶子论、缓冲体论、使用与满足论、亚文化群体论、受众商品论。
霍尔的文本解码方式假说。
文化研究派的“民族志的受众研究”
第二节 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构成特点
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的特点:
1、大众传播的受众在数量上难以统计;
2、大众传播的受众构成万分复杂;
3、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富有个性的单个人,这就决定了受众的“无组织性”;
4、大众传播受众的接受活动通常是闲暇时在家庭中进行;
5、受众在接受活动中其态度是积极的。
第三节 关于受众的理论
个人差异论 由美国学者霍夫兰于1946年率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核心认为,媒介信息包含了特定的刺激性,这些刺激性与受传者的个性特征有着特定的相互作用。个人差异的存在,造成受众对同样的信息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德福勒把这些差异归为五种:(1)个人心理结构方面的;(2)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的;(3)认知态度价值标准方面的;(4)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或主张方面的;(5)文化素质方面的。(输不了了,有字数要求,到时你联系我吧)
五是能够形成一定的权威性。
Ⅳ 想了解朱98年改革的具体方针方法,有什么书推荐么
《朱XX上海讲话实录》《朱XX讲话实录》《朱XX系列(套装共6册)》《朱XX答记者问》
敏感词打不出来
Ⅳ 请问:2013年,河北省专接本考试,专业课考试用参考教材目录在哪查询
考试教材目录是在2013年招生简章发布的时候才有,和各学校的招生人数一起发布,现在还没有。你可以参考往年的教材目录,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