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2013
㈠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哪些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
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 、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
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 、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等。
拓展资料: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谣言:
涂蜡蛇果:蛇果表面全部是蜡,并且可被打火机点燃。文章还配有图片,图片中,一名所谓的“消费者”一手拿着红色蛇果,另一手握着小刀置于蛇果表面,而在蛇果的表皮上则是满满一层白色蜡状物质。文章还这样告诫读者:“记住吃苹果削皮,否则您吃到肚子里的不是营养,而是满嘴的蜡!”
辟谣:这是一个2012年的“陈年”谣言。苹果外面涂的是食用果蜡,涂蜡本来就是为了保持水果新鲜度而采用的常用方法,不仅从外国进口的蛇果会被打蜡,那些非本地出产需长途运输的也都会被打蜡。据悉,这类蜡是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出来的,对人体无害,其作用主要是保鲜,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长时间储存中腐烂变质。
“胭脂虫”染色饮料:这则谣言最早出现于2012年,近日又被这篇文章“旧饭重炒”。文中声称星巴克咖啡店被爆出使用压碎的“胭脂虫”尸体作为添加色素为其草莓口味星冰乐染色。文章还将星巴克饮料与胭脂虫尸体的图片放在一起,引人猜想。
辟谣:星巴克的确使用过一段时间胭脂虫红,在被指出后已改用番茄红素,但星巴克停止使用这类天然色素并不是因为其安全问题。胭脂虫红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也是我国认可的食品添加剂。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为稀少,该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因此相对昂贵,价格在每千克2600元左右。
“毒饮料”果粒橙:“果粒橙也出事了”,看到这类标题,您是否感到眼熟?文中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承认旗下果粒橙饮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浓度虽未超标,但专家指出多菌灵可致脑麻痹、肝肿瘤。原文甚至搬出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香港中文大学等行政部门与高校名称吸引大众眼球。
辟谣:这依然是一个“陈年”谣言。可口可乐曾主动向FDA报告旗下产品果粒橙的巴西产地原材料检测出多菌灵,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与美国环境保护局的评估,确认其使用产自巴西橙汁的饮料是安全的。多菌灵在欧盟和橙汁原料产地巴西是允许使用的,欧盟限量200ppb,这次检出浓度为35ppb,对人体是完全无害的。在中国,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为多菌灵成分“未检出”,因此消费者无需对市场上的果粒橙产品担心。
兰州“砷”拉面:“兰州拉面”也未能在此文中逃过“被黑”的命运,并且一“黑”则黑一片。文章称:“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让面粉更有弹性的拉面剂,其主要成分是蓬灰,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
辟谣:该谣言最早出现在2013年。兰州牛肉面传统工艺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灰”就指蓬灰,加入后可使拉出来的面条爽滑透黄、筋道有劲。后来,该工艺被拉面剂替代,就是对蓬灰进行提纯,摒除有害物质。目前兰州市场使用的是由兰大、交大及相关企业研制的拉面剂,已通过有关安全认证。
黄瓜“避孕”:“绝育黄瓜:被涂避孕药吃了会绝育”,称市场上卖的头顶鲜花的黄瓜都是用避孕药、雌激素涂抹的黄瓜,人吃后会出现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后果。
辟谣:这个“陈年”谣言可以追溯到2011年。人们常说的避孕药主要成分为动物激素,对植物性的黄瓜生长发育没有任何作用。黄瓜上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黄瓜生长发育,具有激素作用,而避孕药中也含有激素,经过不实传播,就产生了黄瓜使用避孕药的谣言。
警惕这些重出江湖的陈年谣言——人民网
㈡ 食品安全事例有哪些
1、豆腐中的“吊白块”。个别不良商家为了让豆腐颜色好看提高韧性,会在豆腐中加入吊白块,导致二氧化硫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很低。
2、水饺中的“毒青菜”。“毒青菜”时候含甲胺磷的青菜一般看不出,也闻不出味道,但人吃了后极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3、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每周质量报告》揭露,拥有1200年历史的浙江金华火腿在生产过程中,个别企业不但毫不注意卫生把关,专门有人收死猪、母猪、公猪来做火腿,特别是为了驱赶苍蝇,防止火腿生虫生蛆,金华火腿在泡制过程中竟大面积使用敌敌畏。
4、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故)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
5、水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水产品经甲醛浸泡后,不但膨胀定型、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而且潜伏在水产品里的甲醛是健康的隐形杀手,其浓度虽低不太可能造成急性损害,但却会产生潜在性的毒作用。
(2)食品安全事件2013扩展阅读: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4日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致癌物,具很强致癌性。
2、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3、对于食品特别是乳制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已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强制应用于相关行业并相继制定了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作为法律依据。
㈢ 近年重大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
事件关键词 发生时间 情况梗概
有毒大米 2000 2000年开始,惨有有害工业原料石蜡油的有毒大米,先后见于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市场。石蜡油对人体肠胃有刺激作用,服用后会导致上吐下泻,甚至头晕。
冠生园陈陷做月饼 2001-9 2001年9月3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披露:南京冠生园使用陈陷做月饼。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漏洞,使这一事件陷于争议。冠生园公司公开回应:使用回收月饼,在全国范围是一种普遍现象。
海城学生豆奶中毒 2003-3 3月19日,辽宁海城三千多名小学生同时饮用了一种“高乳营养学生豆奶”,部分学生先后出现了腹痛、恶心头晕等症状,并致人死亡。卫生部及辽宁省的13名专家在连续调查6天后宣布:“中毒病因是豆粉中未彻底灭活的抗营养因子”。
金华火腿农药浸泡 2003-1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揭露了个别金华火腿生产厂家为生产“反季节火腿”,使用农药敌敌畏浸泡猪腿防止蚊苍和生蛆的内幕。业内人士称:金华市此前的一次调查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有25家之多。
重庆石蜡火锅底料 2004-2 重庆市一些火锅底料生产企业以石蜡加入火锅底料,在高温下裂解后会产生致癌的多环烃类化合物。“林峰”、“刘鑫”、“家厨”、“嘉乐得”、“新世纪”、“志国”等食品厂被央视曝光。重庆市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称,这是继罂粟壳、福尔马林浸泡毛肚、潲水油事件后,重庆火锅面临的又一信誉危机。
阜阳劣质奶粉 2004-4 轰动一时的食品公共事件。劣质婴儿奶粉中蛋白含量不足2%,远远低于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12%的要求,造成患儿头大身子小,身体虚弱,反应迟钝,并伴有大面积皮肤溃烂、内脏发育肿大,十余名患儿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广州假酒中毒 2004-5 2004年5月11日晚,湖南衡阳籍民工饮假酒后死于广州市白云区一医院,由此揭开饮酒导致甲醛中毒致人死命的序幕。后证实的假酒链条是:工业酒精通过不法商人之手转至散装米酒地下生产窝点,后者将工业酒精勾兑成散装米酒在周边市场销售。在食品加工中使用致命的原料,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公众对食品生产体系的总体信任。与此同时,地下或半地下灰色食品作坊、添加剂和原料的无序交易、低端市场的监管乏力,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陈化粮 2004-7 7月16日长沙市查获80吨来自湖北的陈化粮。陈化粮黄曲霉菌超标,而黄曲霉菌产生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可导致肝癌。按照规定,陈化粮属于饲料用粮,只是饲料生产加工或工业酒精加工过程上的中间产品,不是最终产品。对于陈化粮的处理国家有严格的规定,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有特定资格的饲料加工和工业酒精加工企业定向销售,而不能直接流入市场。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出现在全国十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上的陈化粮,价格比一般大米便宜三分之一左右,因主要销往工地而得名“民工粮”。
光明回收奶事件 2005-6 6月5日报道郑州光明山盟乳业回收奶事件,撤柜之后的光明纯牛奶都返厂了。但那些返厂牛奶没有被销毁,都露天放着,很多都被太阳晒坏了,然后这些变质牛奶又重新拿去生产了。”,“划开奶袋,把牛奶倒进大桶,为回奶工序准备奶原料。很多奶袋子上沾着腐烂物和蠕动的蛆,划奶时这些脏东西经常会掉进奶桶,一些乱飞的苍蝇也淹死在牛奶桶里。对于是否可以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目前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根据了解,在国外这是不被允许的。但这种做法已经成了行业的不成文的秘密。这一事件凸显过期食品监管隐患。
PVC保鲜膜可能致癌风波 2005-10 10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以《全球禁用日韩致癌保鲜膜转道中国》为题报道称,聚氯乙烯(PVC)保鲜膜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男性生殖障碍甚至精神疾病等,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装材料,而我国一些超市的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却大量采用PVC保鲜膜,LG、三菱、三荣这3大品牌占据了国内市场近80%的份额,它们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产品。这次PVC保鲜膜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的一个软肋——标准滞后,食品安全标准应与国际接轨。
苏丹红 2005-3
2006-11 肯德基烤翅、红心鸭蛋先后分别成为事件中的焦点产品。人们对于食品生产前端化学添加物的警惕,在苏丹红事件中加深为“红色心里恐慌”。食品安全事件在区域性、局部性、食品门类的特定性,转向普遍性、广泛向、涉及食品门类的多样性。
雀巢奶粉碘超标 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福寿螺 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瘦肉精中毒 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多宝鱼“嗑药” 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三氯氰胺 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海南毒豇豆 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2006年,国务院就明确禁用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毒豇豆”事件使人们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效果生出质疑。如何加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链条的基础环节,成为一个沉甸甸的课题。
地沟油风波 2010-3 在中国数百个城市中,但凡有餐饮业的地方就有地沟油回收业务。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脏肿大以及脂肪肝等病变。研究和报料者称:中国人每年吃掉两三百万吨地沟油。媒体做出这样的标题—“你一定吃过地沟油!”
㈣ 中国发生过那些食品安全事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吃的安全,食的放心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健康的保证。然而,在人类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吃”的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存在和不断出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是每一个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职责,也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食品安全的现状
1.1全球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疯牛病
疯牛病即牛海绵状脑病,最早于1985年在英国发现,到目前为止,西欧(主要是英国)已出现了18万多个病例,受累国家超过100个。人食用被疯牛病因子污染的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新型克雅氏病。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目前全世界发现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
O-157事件
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O-157”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不仅在日本,而且在美国以及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
禽流感
目前亚洲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最早于1997年在中国香港出现。2003年12月,禽流感迅速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禽传染给人,人一旦感染禽流感,死亡率非常高,约占患病者的72%。全世界已有123人感染禽流感,63人死亡。禽流感疫情2004年1月在我国广西隆安发生,到2005年,我国先后发生53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2、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1987年12 月至1988年2 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1万市民染上甲肝。
2001 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 H7 食物中毒,造成177 人死亡, 中毒人数超过2 万人。
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
2004年4月,新闻媒体披露在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8年9月,婴幼儿食用人工添加三聚氰胺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致结石事件被媒体披露,短短一个星期,各地报告临床诊断结石患儿6244例,死亡3例。抽检发现有20%的乳制品企业的个别批次产品含三聚氰胺。
1.3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
1.3.1 影响国际贸易 食品安全是国与国进行食品贸易的重要条件,也是引起贸易纠纷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出口食品因食品污染、农药残留、添加剂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问题而被查扣。
1.3.2 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食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食品安全是食品品牌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食品企业的生命,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位的永恒主题。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企业便会立即陷入困境,难以为继。
1.3.3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在任何社会的经济中,食品无疑都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可以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因大量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引发生产力水平下降、经济效益减少、医疗费用增加、国家财政支出上升,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受阻,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影响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因素
2.1 食品自身携带 一方面,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有的天然成分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河豚鱼含河豚毒素,毒蘑菇中含有有毒成分,有些贝类含有神经毒,一些青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等。另一方面,由于畜、禽自身存在感染,使其肉制品携带病原体,如感染绦虫病的牛肉、猪肉,带有华枝睾吸虫的鱼,患有疯牛病、炭疽的牛肉,感染禽流感病毒、沙门氏菌的鸡、鸭等。
2.2 食品污染 人们吃进的各种食品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都有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般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三大类。食品的生物性污染是食品被有害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污染所致。据估计,世界上90%以上的食源性疾病是由20~30种微生物污染所致。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来源复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杀虫剂、除莠剂及灭鼠药的滥用,含有铅、镉、汞、砷等有害物质的“工业三废”污染,烘烤、熏制、腊制及高温烹调不当等产生的致癌物。食品放射性污染主要是食品吸收或吸附了外来放射性元素,以及核意外泄漏或核试验等。
2.3 人工添加 一方面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添加剂,其种类和数量繁多,存在滥用现象。另一方面一些不法之徒利益熏心,为牟取暴利,恶意掺杂使假。再者,错加、投毒、误食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2.4 非法生产经营 主要是中小城市、乡镇、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的一些无照企业、个体商贩及家庭式作坊,具有规模小、隐蔽性强、分散、流动、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往往未经卫生许可,躲避卫生监管。由于大多生产条件简陋,难以达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要求,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
3、食品卫生管理
3.1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加强自身的食品卫生管理,对食品安全及消费者健康负责。要健全本单位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查工作。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包括:①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标准,组织实施企业内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②对企业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③对食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管理、检验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2 食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和专用于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及其它用具,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销售。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3.3 生产经营的定型包装食品必须在包装标识或者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的产品说明书或者商品标志,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
3.4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原料,要向供应方索取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或者检验报告;在采购保健食品、进口保健食品、辐照食品、新资源食品时,应同时索取卫生部相关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在采购鲜(冻)肉类时,应当索取畜产品检疫证,或者查看胴体上是否加盖有效的验讫印章,采购进口鲜(冻)肉类及其制品时,应索取出入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健全食品采购进仓验收制度,确定专人严格把好进货验收关,在食品购销台帐上详细登记产品名称、供销单位、购销数量、产品批次、保质期限和相关证件,相关证件证明应当保存一年以上备查。对相关证件不符合要求或者证件与产品不相符的产品,不得采购进仓。食品及其原料生产者或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按卫生标准卫生要求规定项目检验合格后出具的食品检验合格或化验单均属有效证件。食品采购索证,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堵塞不合格食品及其原料漏洞,确保货源质量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3.5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商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不得超出许可范围进行生产经营。
3.6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品的基本要求
㈤ 食品安全的安全事件有哪些
食品安全事件,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指的是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广义指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种新闻事件。
1.“染色馒头”
2011年4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2.“牛肉膏”
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2011年4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牛肉膏”疯卖。
3.“毒生姜”
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4.“瘦肉精”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例如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及克伦特罗(Clenbuterol)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㈥ (26分)材料一:2013年,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德芙巧克力吃出活蛆,费列罗巧克力也曾频现“活蛆虫”,
(1)①落实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机制方式,以更好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4分)②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4分)③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经济法规、政策的执行,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4分)④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2分) (2)①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4分)②运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推动修订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4分)③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使修订工作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过程符合法定程序。(4分) ㈦ 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哪些 1.双汇瘦肉精 ㈧ 食品安全事件的2013年食品安全十大新闻事件 刚刚过去的2013年可谓“精彩”之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深化改革开放的诸多新决定、新政策、新措施不断出台,精彩纷呈。而在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上,新浪微博、腾讯微薄等等新媒体上,网友关于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十大新闻事件的评论,也同样给力,同样精彩。 ㈨ 中国出现了那些食品安全事件
广东最大的食品金属探测器和安检门生产厂家提供资料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