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食品安全召回制度,与历史上哪些著名人物推动有关举例说明。

美国食品安全的历史,就是消费者和食品商的斗争历史。重要的是,几乎每一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出台的法律最终都得到了有力执行

历史总在重复。人们不断踏入同一条河流,然后走出来,不同的,是走出来后的故事。也许从此河上有了桥,历史得以跨过拐点螺旋式前进。也许没有桥,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历史的再次原地踏步。

食品安全的历史同样如此。而美国食品安全的历史拐点可以追溯到102年前。那时的美国就像一台刚刚加了煤的蒸汽机,轰隆隆地向前飞驶。正在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美国,当时正经历着自19世纪南北战争后开始的经济狂飙期,这个过程的经济增长长达半个多世纪,并最终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现在看来,这样一个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时代,正是有故事的年代,事实的确如此。当时全美各个地区、各个阶层都在进行着自我完善式的改革运动。于是,产生了“扒粪者”这个专门指代揭发黑幕的新闻记者和小说家的名词,他们不愁无黑可揭,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推动社会进步。

三个人和一段香肠

后来关于美国食品安全历史方面的报道往往会提到一段香肠和这样几个名字。辛克莱(Upton Sinclair)、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维莱(Harvey Washington Wiley)。不错,今天的美国人应该感谢这三个人,正是他们换来了今日美国尚能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现状。一名扒粪作家揭开肉类食品令人作呕的卫生状况,一位国家首脑作出立法决策,一名化学家解决技术问题,这是辛克莱、罗斯福和维莱的完美组合。但一切都离不开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和那截老罗斯福吃了一半扔出窗外的香肠。

达哈姆家族的联合畜产品加工厂位于芝加哥的帕克镇,这是辛克莱的小说《丛林》的故事发生地。这个具备工业现代化高效率的畜产品加工场,一天能够宰杀500头牛。辛克莱在肉类加工厂里呆了一个星期,他描述的场景至今读起来仍让人呕吐——它恶心了美国人100多年。

在那里,从欧洲退货回来的火腿,长了白色霉菌,切碎后填入香肠;仓库存放过久已经变味的牛油,重新融化,添加硼砂、甘油去味后,返回顾客餐桌;在香肠车间,为制服成群结队的老鼠,到处摆放着有毒面包做诱饵,毒死的老鼠和生肉被一起铲进绞肉机;工人在一个水槽里搓洗油污的双手,之后水槽里的水用来配置调料加到香肠里去;人们早已习惯在生肉上走来走去,甚至直接在上面吐痰,而有的工人是结核病人。

《丛林》很快被翻译成17种文字,成为世界范围的热销书。而美国出口欧洲的肉类骤减了50%。时任美国第26届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许多本“丛林”。很多报道都这样说,罗斯福边吃早餐边看《丛林》,然后大叫了一声把手里的香肠扔了出去。然后,他和辛克莱会面,对食品加工业的考察证实报道里描绘的场景并非虚构。

在此之前,美国农业部化学物质局局长维莱已经和那些不择手段的食品和药品制造商斗争了多年。该局于1887到1902年间公布了一系列被称为《食品与食品掺杂物》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美国市场里食品和药品随意添加、更改成分和标签是家常便饭。此时的美国几乎没有对国内生产的食品和医疗产品进行监管的联邦法律,只能拼凑各州法律中的相关规定来对混乱市场进行盲目管理。维莱和他的同伴游说政府创制一部涉及州际贸易的食品与药品统一标准的联邦法律,尽管此时他们并没有监管的权限。

借助《丛林》出版后舆论的压力,罗斯福总统求助于司法程序解决问题。维莱亲手制定并提交的法案,最后成了罗斯福很好的蓝本。1906年6月30 日在参议院,具有历史性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以63票对4票获得通过。而此前的16年里,由于食品加工业的阻挠,维莱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罗斯福之前从没有哪一位美国总统和消费者形成了这样成功的互动。而极力描述肉类加工厂里的悲惨景象原本是为了阐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辛克莱也没有想到最终得到的是这样一个奇妙的结果。

法律的不断修正与执行

为了纪念主要倡导者,《纯净食品和药品法》也被称为“维莱法案”。该法案禁止在州际间运输“掺杂”食品,违者将被处以没收货物的惩罚,这里的“ 掺杂”是指添加了填充剂从而导致“质量或强度”受损的行为、通过着色掩盖产品“破损情况及低劣质量”的行为、加入添加剂从而导致“用户健康受损”的行为和添加“肮脏、腐败或腐臭”物质的行为。该法案也对跨州销售的“掺杂”药物施以类似的处罚。同日通过的还有《肉类检查法案》。

以维莱为首,共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班子形成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前身。它在1927年正式从化学物质局脱离出来成立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监督管理局,三年后名字缩短为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

这个总部位于马里兰州的机构如今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9300名雇员中包括900名化学家和300名微生物学家,每年监控价值1万亿美元的产品,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国民每年消费总额的1/4。在美国,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接受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检查官的监督和检查。肉类加工厂为农业部的检查官提供专用办公室,检察官每天值班检查各个角落,常驻检察官每6个月换一次。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检察官则不定期抽查。除了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负责的肉禽蛋制品的安全之外,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管辖其他所有的食品,并且相当于最高执法机关。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机构还有环境保护署,保护消费者免受农药危害;动植物卫生检验署,主要防止植物和动物带有有害生物和疾病。

一部法律和一个机构的出台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重要的是法律的不断完善和认真执行以及机构不断适应现实需要所做出的改革。而美国几乎每一部关于食品安全法律都是在付出巨大代价的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出台的。

1933年,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建议修正1906年出台的《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原因之一是其中缺乏对药品安全性能的管理。从将第一项议案提交给参议院开始,一场为期五年的立法之战开始了。1937年,美国马森基尔制药公司生产的磺胺酏剂含有有毒溶剂二甘醇导致107人服药后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这一事件适时地说明了新药不经试验即可上市所产生的可怕后果,这种情况当时没有法律限制。对制药公司的罚款上限规定只有200美元,实践中还常常只处以1到2美元。1938年6月25日,另一位罗斯福总统,富兰克林 . 罗斯福签署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在对《纯净食品和药品法》修订后,新条款要求新药上市前必须证明是安全的,授权对食品的特性、质量和容器制定标准;授权对工厂进行检查等等。该法案日后经过了大量修改,至今仍然构成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监管权限的核心基础。

194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共健康服务法》。该法涉及生物制品的监管和传染病控制。1962年,在罐装食品肉中毒事件爆发之后,低酸食品加工规章颁布,保证低酸包装食品有充分的热处理并没有危险。同一年,美国最高法院对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行动表示赞许。“9 .11”之后,为防止恐怖分子污染水源等破坏性行为,2002年《生物恐怖活动法》出台。从制定第一部法律至今,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出台,《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色素添加剂修正案》、《饮食补充剂保健和教育法》等等,它们大多得到严格、认真的执行。

改写历史的书籍

在美国食品安全的历史上,还有两本书和《丛林》一样,也通过舆论推动了美国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并最终使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得到进一步提高。 1962年2月,女生物科学家卡森开始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她的小说《寂静的春天》,10月这本书正式出版。书中描述了一个小镇的春天如何异乎寻常的安静,听不到了鸟鸣,感觉不到任何自然的气息。并且以大量数据和事实严肃地指出人类不加选择的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本日后被誉为“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基石”的书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当时还属于“惊人之语”。卡森主张减少化学合成制剂的使用,直接触及了化工巨头的利益,引来了大量口诛笔伐。

同样的情景再次出现。该书得到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 . 肯尼迪的重视,并在国会上加以讨论,随后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对杀虫剂问题展开了专门调查。一些企业和官僚由此被起诉。在土壤和食物中残留性非常强的合成化学农药DDT被禁止在美国国内再生产和使用,虽然这种剧毒农药在海外仍然可以销售。这本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案,成立了美国环境保护署并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处接管了设置杀虫剂耐受性的项目。

另一本书《快餐王国》发表于2001年。它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转基因食品、荷尔蒙和其他各种添加剂纷纷出现,食物变得越来越漂亮诱人,吃起来也越来越便捷,但它们安全吗?目前美国人平均将90%以上的食品开支花在购买加工过的食品上,然而一个事实不容忽略,美国三分之一的成人和儿童超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比例在急速增加。食品加工业自《丛林》发表的年代过去了近百年,但其工业化的程度有增无减。快餐企业巨头的高额利润建立在牺牲公共健康的基础之上。作者艾 瑞克在书中建议:美国国会应该成立一个新机构,赋予它足够的权威,全权负责和统领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捍卫公众健康,因为转基因食品等新领域已经落入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署的“三不管地带”。《快餐王国》发表后的几年之中,美国人纷纷转向了有机食品。

要绝对安全只有自己种地

然而有机食品就安全吗?2006年,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自然选择”食品公司投放市场的袋装菠菜,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导致数人死亡,近百人肾脏受损住院。全美各地封杀菠菜。从加州传播到全美,这块大陆成了“大力水手”的伤心地。餐厅、快餐店、糕饼店里广泛使用的氢化植物油证实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自2006年起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纽约市甚至全面禁止使用氢化植物油,而这一过程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调查取证。此外,乔治亚州生产的花生酱中被发现含有沙门氏菌。2007年5月,美国15个州还发现了受大肠埃希菌污染的牛肉。

目前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在扩大它的管理范围。为了加强进口食品的管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将进驻中国,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设立办事处,2009年有望正常运转。有人认为这和2007年3月从中国进口的宠物饲料查处含有三聚氰胺有关。不过,中国只是它的第一个试点,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发言人说,他们还将在印度、南美、中东、欧洲四地开设办事处,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样都有大量食品出口美国。

纽约大学营养学家教授奈斯特尔写作了《我们吃什么》一书,他说:“如果你想要百分之百的安全食品,你必须停止食用任何食物。除非你自己种植食品,这样你才清楚土壤质量,饲养动物的食物,否则你不可能完全安全。”事实上,只要人类需要食物,消费者和食品商关于嘴巴的斗争就会存在。加之可能存在的轻微失察、人为错误以及个人私利,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只是迟早和多少的问题。

美国100多年关于食品安全的每一场斗争,都是相对弱势而分散的消费者和食品生产商,代表着大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而无一例外,美国政府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最终站在哪一边,决定了事件的结果和后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食品生产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本性,这导致基于降低成本考虑而产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而其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其解决的办法就是依靠政府的强制改正和处罚来使其弥补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并最终消除这种不经济。关键的问题还是,政府最终站在了哪一边。

Ⅱ 网上都有哪些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

网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有:

1.豆制品含有大量植物性雌激素,会提高乳腺癌的患病几率;

而实际上:豆浆里面的大豆异黄酮能起到对雌性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反而还能够预防乳腺癌。

2.儿童牛奶饮品中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

肉毒杆菌喜欢存在于蛋白质含量高的地方,牛奶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而且企业生产时会经过高温杀菌,不可能有肉毒杆菌滋生。

3.吃菠菜和用铁锅炒菜都可以帮助补铁;

真相是:植物性食物在补铁方面都是欠缺的,菠菜也不例外,含量低,吸收差。至于铁锅,含量是够了,可它是无机铁,基本不会被人体吸收。


Ⅲ 你对重庆食品安全工作示范城市创建活动的意见或建议

建议针对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1.落实政府监督责任。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定期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食品安全所占权重不低于3%,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2.
加强食安队伍建设。机构改革中,各区(市)县要合理设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食安队伍,公开招录专业背景人员,完善基层监管队伍。
3.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体系。建议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编撰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材,加大委托专业高校培训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每人每年参加食品安全专业培训不少于40小时。
4.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食品安全监管经费要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全面推广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村公资金的做法;加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机构仪器、人员配置到位,检验经费至少支持4份/千人的检测样本量;建议市、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时,确保减少一般公务车,配足食安执法车。
5.
加强食品安全地方规章制度建设。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和法制部门要结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修订情况,逐步建立完善成都市食品地方立法体系框架,逐步探索完善《食品溯源信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办法》、《“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大型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等。
6.
加强食安工作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宣传联络员制度和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初步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库,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备案信息库和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库。
(二)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力度
1.
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力度。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计划,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强化抽验结果分析、运用,及时发现行政区域内的问题食品。建立高效的风险监测信息通报、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报告和处置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案件协查、产销衔接等联动机制。
2.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制定依法行政有关制度,促进规范执法、科学执法、文明执法。建议市公安局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侦查大队,可长期派驻工作人员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执法工作。
3.
重典治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和引导规划,综合治理“四小”,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大力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注水猪肉、私宰肉、病害猪肉行为,开展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等专项整治。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食品生产、流通企业100%依法持有有效许可证,“四小”企业100%实施备案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出厂检验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
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符合现代消费发展趋势的食品安全溯源模式,建立充分发挥种养殖基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优势的食品流通追溯体系,并出台食品溯源相关管理办法。
3.
加强产业人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
(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
1.
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课堂教育。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使公众获知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政府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和监管成效,指导和引导食品消费行为。
3.
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制度,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健全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有效实施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

Ⅳ 为全面保障出口食品安全,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加大对出口食品企业检查力度。2008年3月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

(1)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专,提供符合质属量标准的使用价值,有利于实现价值和生产目的。②出口食品质量高,信誉好,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形象,以增强我国出口食品的国际竞争力。?
(2)国家质检总局和各省的质检部门必须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

Ⅳ 关于食品安全的的案例

个别不良商家为了让豆腐颜色好看提高韧性,会在豆腐中加入吊白块,导致二氧化硫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出现概率很低。

Ⅵ 食品安全法规定奶精可食用吗

奶精就是一种水解蛋白。偶尔吃一两次没有关系,长期吃对人体有危害的,而且奶精是没有任何营养的。

Ⅶ 食品安全“十大谣言”,你“中招”了吗

网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有: 1.豆制品含有大量植物性雌激素,会提高乳腺癌的患病几率; 而实际上:豆浆里面的大豆异黄酮能起到对雌性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反而还能够预防乳腺癌。 2.儿童牛奶饮品中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 肉毒杆菌喜欢存在于蛋白质含量高的地方,牛奶饮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而且企业生产时会经过高温杀菌,不可能有肉毒杆菌滋生。 3.吃菠菜和用铁锅炒菜都可以帮助补铁; 真相是:植物性食物在补铁方面都是欠缺的,菠菜也不例外,含量低,吸收差。至于铁锅,含量是够了,可它是无机铁,基本不会被人体吸收。 4.吃鸡鸭会感染H7N9致死; 危言耸听。而事实上,禽流感病毒不耐热,煮熟烧透的食物可以放心吃。 5.紫菜和粉丝是塑料做的,一点就着; 严重不实,“撕不断、嚼不碎、有腥臭味”本就是紫菜的特点,凭此说紫菜是塑料做的非常武断。而粉丝以淀粉为主要原料,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易燃是正常现象。 6.面条洗出“胶”,不能吃; 假得离谱。面条洗出的“无法溶解”的胶状物质是面筋。小麦粉在水和揉搓的作用下会结合成网状,并且不溶于水,和塑化剂扯不上关系。 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不胫而走。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4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举行通气会,邀请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和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平台从业人员,就如何“多方联动,有效治理食品谣言”展开座谈。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处罚、追责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使谣言无处遁形。

Ⅷ 你对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及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意见或建议

建议针对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食品安全组织管理体系
1.落实政府监督责任。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规划,定期专题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食品安全所占权重不低于3%,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2.
加强食安队伍建设。机构改革中,各区(市)县要合理设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按照国家标准,配齐食安队伍,公开招录专业背景人员,完善基层监管队伍。
3.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体系。建议与相关专业院校合作编撰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培训教材,加大委托专业高校培训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特别是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每人每年参加食品安全专业培训不少于40小时。
4.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食品安全监管经费要纳入市、县财政预算,全面推广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纳入村公资金的做法;加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机构仪器、人员配置到位,检验经费至少支持4份/千人的检测样本量;建议市、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在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时,确保减少一般公务车,配足食安执法车。
5.
加强食品安全地方规章制度建设。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和法制部门要结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制修订情况,逐步建立完善成都市食品地方立法体系框架,逐步探索完善《食品溯源信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办法》、《“四小”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大型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管理办法》等。
6.
加强食安工作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宣传联络员制度和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各级食品安全信息网,初步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库,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备案信息库和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库。
(二)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力度
1.
加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力度。制定科学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计划,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强化抽验结果分析、运用,及时发现行政区域内的问题食品。建立高效的风险监测信息通报、食品安全问题隐患报告和处置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案件协查、产销衔接等联动机制。
2.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制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制度。制定依法行政有关制度,促进规范执法、科学执法、文明执法。建议市公安局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侦查大队,可长期派驻工作人员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执法工作。
3.
重典治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建议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和引导规划,综合治理“四小”,不断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大力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注水猪肉、私宰肉、病害猪肉行为,开展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广告虚假宣传等专项整治。
(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1.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食品生产、流通企业100%依法持有有效许可证,“四小”企业100%实施备案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出厂检验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等。
2.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符合现代消费发展趋势的食品安全溯源模式,建立充分发挥种养殖基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优势的食品流通追溯体系,并出台食品溯源相关管理办法。
3.
加强产业人员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集中培训不少于40小时。
(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
1.
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课堂教育。建议将食品安全纳入公民法制普及、科普常识、职业技能和学生课堂教育,将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和企业。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等多种形式,使公众获知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全面的食品安全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政府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和监管成效,指导和引导食品消费行为。
3.
营造社会共治良好氛围。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制度,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健全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有效实施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

Ⅸ 食品安全最新成果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杨晓红)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与有关部门协商,将进出口PVC食品保鲜膜列入法定检验《目录》,实行强制检验,细化与食品接触的PVC塑料制品的HS编码(国际通用海关编码),并增加安全卫生检验要求。

国家质检总局法新闻发言人刘兆彬25日说,对检出含有DEHA增塑剂以及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口和出口。

国家质检总局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进口和国产食品保鲜膜的专项检查结果。质检总局此次共对44种PVC食品保鲜膜进行了专项国家监督抽查,抽查发现,一些主要用于外包装的PVC保鲜膜含有不被国家相关标准允许使用的二(2-乙基己基)己二酸酯(DEHA)增塑剂。含有DEHA的保鲜膜遇上油脂或高温时(超过摄氏100度),增塑剂容易释放出来,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健康带来影响。

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种类。PE和PVDC是安全的。

PVC被广泛地用于食品、蔬菜外包装,它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中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氯乙烯对人体的安全限量标准为小于1mg/kg),二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加工助剂的种类及含量。现行国际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允许限量使用己二酸二辛酯(即DOA)作为增塑剂(不超过35%)。

国内生产食品保鲜膜的企业共47家,其中生产PE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41家,生产PVC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6家。PVC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外合资或外国独资企业,PVC食品保鲜膜年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10%出口,90%在国内各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