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或食安办)是做好食品安全的基础,所面对的对象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因此,基层执法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工作成败的基础。要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加强:
一是增加基层监管所经费投入。要创新,要发展,要提升能力,没有资金保障,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增加投入,房屋、人员、车辆、执法装备、快检设备等都要有所保障,这既是前提,也是必要条件。
二是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增加执法深度与广度。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一些小食品店,小饭店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些地方甚至呈井喷式增长,这就要求执法必须全方位覆盖。但由于种种原因,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有限,严重制约了执法的宽度,因此,增加编制,或者增加协勤,十分有必要。
三是加强学习。硬件可以用资金来保障,但要真正强化监管能力,还是要靠软件,即执法人员的硬实力,也就是业务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必须强化理论水平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同时有必要走出去,多交流,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与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不因领导层的改变而改变。
❷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特别规定
找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北区政发〔2007〕6号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4〕50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甬政发〔2005〕10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区实际,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平安江北”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大力提升我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全区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抓紧抓好,进一步优化我区食品市场环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工作目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以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更加完善,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安全信用体系和信息体系基本建成;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防范水平和监督能力显著提高;食品产业基本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和健康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二、突出重点,强化监管,着力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培育和扶持创建农产品名优名牌;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渔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加强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的监管。
(二)大力整治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业。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并推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HACCP体系认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强化法定代表人作为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开展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安全性评价;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通过整顿,坚决关闭一批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大力扶持一批食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的名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加强农贸市场的整治和改造,有计划地推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建设,全面落实市场巡查、监督抽查和食品卫生例行监测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市场的监管;督促引导食品经销企业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加强菜牛定点屠宰管理。
(四)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把好“入口关”。加快推进餐饮业、学校食堂导入“五常法”管理模式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步伐,完善并加强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加强餐饮单位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加强对餐饮业、学校、建筑工地食堂及集体供餐企业的监管,预防和控制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加强对餐饮垃圾的综合管理。
(五)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食品的监督。将监管重点和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加大对分散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学校(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集中供餐企业、超市、100个餐位以上餐饮企业等单位的监管;有关部门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与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食品的监管,特别要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的行为。
(六)依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建立和健全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领导、各主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安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农村建立一支群众性的消费维权监督员队伍,构筑“群众监督网”;对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大案要案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三、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构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加强食品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调研,制订、修订符合江北实际的食品安全政策性文件,强化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二)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区内现有各类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实施资源合理配置,严格资质审核,逐步面向社会,实行检测资源共享和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检测。
(三)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按照分段监管的要求,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信息互通共享,构建信息汇集和通报网络,尽快建成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
建立食品质量预警机制,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被警告或警示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治,经整治合格后,方可解除警告或警示。
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意识,逐步建成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四)加强行业管理,大力发展专业性食品行业协会。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行业管理工作。大力发展专业性食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推动我区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快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加快改造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向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开设超市,建立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并实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流通领域。
(六)落实监管责任制,划定监管责任区,明确监管责任人,加快构筑“监管责任网”。进一步健全监管责任机制,落实好分段监管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各街道(镇)主要领导是本辖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街道(镇)要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机构,明确相应监管机构和责任人;对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也要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和监管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体系。
(七)广泛发动群众,拓展信息渠道,构筑及时有效的“群众监督网”。完善基层食品安全信息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及基层组织的作用,在农村和社区建立一支群众性的消费维权监督队伍,要做好监管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法制水平和监督能力。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方便、畅通的举报渠道,广辟执法监管部门的信息来源,增强市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结合我区食品安全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由区政府统一领导,各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各自监管环节实行监管,全面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着力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为切实加强对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按照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一领导、协调本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工作,组织相关监管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同时,把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对各街道、慈城镇和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内容,建立食品安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努力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食品安全工作评价和考核办法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制定。
(二)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责任。其中,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初级水产品和初级可食林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贸易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的行业管理,肉类定点屠宰、肉禽蛋统一索证索票和菜市场集中销售、集中宰杀监管;城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占道经营的流动无证无照食品商贩的查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负责对各街道(镇)和有关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评价和考核、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的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的发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查处取缔和几种特殊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工作按照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意见》(甬食安委〔2006〕5号)明确的职责分工执行。
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能、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能造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三)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财政投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基础和重点,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能否落到实处。要加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队伍建设,充实食品安全基层工作力量。财政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经费的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设施;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考核奖励、综合监督抽查、信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等费用。
(四)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各街道(镇)、有关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做到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与宣传、教育等部门和新闻单位的密切联系,相互配合,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要及时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要正面报道食品安全工作成果以及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典型案件,营造人人关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二○○七年四月二日
❸ 如何有效进行食品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经济论文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江波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❹ 监管“食品安全”政府有哪些措施
网友“龙年吉吉”:姜省长,我想提一个比较尖锐的话题,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地沟油、瘦肉精、违规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现在的食品安全让人担忧,老百姓不再是吃得饱的阶段,而是追求如何能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在这方面,有人认为是企业家、商贩道德滑坡,没有安全底线,也有人认为是政府监管不力导致问题泛滥,当然这是个全国问题。我希望咱们山东能够率先破题,尽快拿出一个解决方案,保证全民饮食健康。 姜大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群众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山东是食品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出口大省,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对山东来说特别重要。去年我们省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单独设立了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市、县两级地方政府也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明确办事机构。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每年都开展集中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监管制度和工作规范,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强化食品安全基层工作队伍,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省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客观地讲,目前山东大多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养植(殖)户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经营的,但也有个别不法分子,唯利是图,无视道德法律,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对于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我们态度坚决,严惩重罚,露头就打。今年山东省将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进一步深化治理整顿,强化监督执法,健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❺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江波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❻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有何重大意义
当前,劣质食品坑害消费者的事件时有发生,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现象屡禁不止。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商机关应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新“三定”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规范食品交易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交易。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因此,各级工商机关要扎扎实实开展包括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内的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交易行为,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规范食品经营,依法查处食品经营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人民群众食品消费或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畅通消费者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申诉、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协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纠纷,妥善处理消费争议,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目前,市场巡查、市场预警、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等是工商机关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主要方式。各地工商机关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做到规则明确、程序合法、步骤完备,针对不同情况,组合应用,形成整体监管合力。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是整顿食品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加强食品市场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工商机关还应加强对专项整治行动的全面规划部署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把整治与规范、当前与长远、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除专项整治行动外,逐步将“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十一”以及“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期间的专项检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各级工商机关在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同时,还应通过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开展消费教育等方式,倡导健康文明食品消费方式,引导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❼ 如何加强基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
关,成为
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
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
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
和
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
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
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
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
。通过建设
示范基地,推广
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
,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
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
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
和包装管理。四是
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❽ 分析《食品安全法》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是怎样进行改革的。
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
2009年2月28日,历时三年,跨越两届,社会各界广泛建言的《食品安全法》终于出台,该法共十章104条,今年6月1日起施行,届时《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食品卫生法》,对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食品检验不够规范、责任不够明确,以及食品监管方面存在空白等问题,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
该法从“卫生”到“安全”,不只是两个字的改变,更是监管观念上的转变,即从注重食品干净、卫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外在为主,转变为深入到食品生产经营的内部进行监管,这个转变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机制,人们笑称“五龙治水,等于无龙治水”。为何该法律最终仍确定几个部门分段监管的模式?我国的监管模式原来是食品卫生部门一家负责,但是由于食品生产的链条比较长,从农田到餐桌,一个部门管力不从心,所以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监管体制,但多部门管理易出现管理空白等问题。三鹿奶粉事件就充分暴露了监管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食品安全法》重新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确立了分段监管体制,主要是卫生、农业、质检、工商和食药监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食品标准的制定,对初期农产品,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即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餐饮的全程监管,在此基础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各个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协调和指导。该法明确了工商部门的监管职责是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二、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和问题
分宜县,地处赣西中部,面积1392平方公里,人口30.87万,10个乡镇,其中农业人口22.97万,占总人口74.4%。根据笔者在分宜从事工商工作多年以来的积累和掌握,结合其他各地方的情况分析,在食品流通环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的一些个体经营户,因经营规模小,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肤浅,日常进货只论价格不重质量,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特点,将一些过期、变质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给农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带来较大隐患。特别是农村食品店,其特点:一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经营场地和经营设施比较简陋,经不起经营责任风险或赔偿责任风险;二是经营者年龄偏大,农村小食品店的经营者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文化偏低,小学文化的占半数以上,文盲也占了相当比例。由于受年龄、文化的影响,经营者们的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经营责任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卫生知识等严重缺乏;三是经营投资少、规模小,经营品种仅限于农村村民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大部分小食品店,整个店的商品价值超不过千元;四是进货、配货渠道随便、自由,由于农村小食品店进货配货品种少,数量小,档次低,基本以就近、就便为主,因此,为一些非法食品加工企业和违法食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了条件;五是经营环境和经营监督缺失,首先是消费者的监督,农村小食品店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农民、是本乡本土的熟人,同时,农民消费维权的意识比城镇要薄弱的多,加之乡里乡亲的,很难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六是农村面广量大,基层工商所限于人力物力,也难以做到经常监督,由于人员少,事务多,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也仅仅限于对镇政府所在地、集贸市场、交通比较方便的村组的食品经营户进行监管,而对于一部分散见于各村小组的食品经营户却很难纳入监管范围,鞭长莫及。
三、工商部门如何做好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在总结分析分宜县工商局历年来的工作情况,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今年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办企业、搞农民合作社和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其中就有一些是经营食品的),对于《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实施条例也正在制定中,届时工商部门该如何做好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我有以下陋见:
(一)把好准入关,全面推行食品准入制度
要做好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必须把好食品准入关。分宜县工商局在全县各食品经营批零门店和农贸市场全面推行市场食品准入制度、建立商品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在对各类上市食品实施准入管理过程中,把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和饮料作为重点准入管理品种确保在市场中流通的食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建立食品经营户经济户口和档案,全面详细地掌握食品经营户的信息。
1、分类实施标准准入管理。对国家、地方和行业已经制定强制性生产加工标准的食品,凭有效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入市经流通;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以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2、严格实施检测检疫准入管理。对国家法津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测检疫的食品(如肉食),凭检测检疫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经营户凭有效检测检疫证明才能入市经营相关产品。
3、全面实施食品备案制度。要求各农贸市场、超市、学校食堂和小型食品经营户对采购的各类食品必须索证、索票,重要食品要建立详细的购销台帐,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既可以向上溯源追究生产者的责任,又可以向下追查购买者,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强化监管网络化的建设,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1、充分发挥12315层级网站和涉农维权站(点)的作用,建立农村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农村监督员,充分发挥他们向村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当好义务宣传员的作用,由监督员掌握本村食品消费信息,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食品消费信息,使其真正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的“前哨”,农村维权的“民兵”,从而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引向深入。
2、经常性巡查结合重点检查,大力整顿农村食品市场。落实管片人员和职责,在巡查中努力做到“四清”即管辖户数清,业户字号清,业主姓名清,经营地址清。在“四清”的基础上做到“三勤”,对片内范围的食品店,做到嘴勤,多向业户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有关法规政策;腿勤,就是坚持经常性的巡查,把食品安全监管巡查融入日常监管当中,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手勤,就是认真检查各类食品经营情况,发现过期、变质食品督促业户及时下架,手把手帮助业户做好登记台帐,做到有据可查。对性质严重的要严肃查处,并将案件曝光。
3、对农村食品店的监管要树立检查服务的理念,改变检查处罚的做法。在农村对一些普遍的违法经营行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经营者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恶意或单纯地为了逃避监管而违法经营,大部分都为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卫生知识、食品安全意识的缺乏而发生的。因此需要基层工商分局,在经常检查的同时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帮助、督促,使其走上我们职能部门所要求的守法、规范的经营道路。
4、加强对农村食品经营业主的培训。实行定人、定时、定期、分人、分片经常地组织培训,利用小型会议等组织农村经营者、经营示范户进行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经营者的自身素质和改进工商部门的监管方式,达到监管目的。
(三)强化与卫生、农业、质检和食药监部门的相互配合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涉及部门多。在监管工作链条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需要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依法行政,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互推诿等现象,确保工商部门在流通环节的监管坚强有力,成为监管工作链条最坚固的环节之一。
(四)依法行政,全面落实
有了法律的出台实施,和健全的制度、有效的措施,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措施的落实、制度的落实。只有落实到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狠抓落实,以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工作作风,搞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五)强化宣传、增强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积极担当宣传教育责任。进一步增强经营户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专门制度,采取“五进”(即进乡村、进市场、进超市、进学校、进企业)方式,当好“三员”,努力当好食品安全的宣传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和食品安全纠纷的调解员。开展口头、板报、广播、资料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增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深入人心,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大力宣传实施农村食品安全放心店工程和开展农村食品放心店的重要意义,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食品的安全常识,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保护能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消费的安全感,激活农村的市场竞争,促进农村流通领域的现代化和规范化,增进农村农民增长见识、学习消费知识,以改善农村的经营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是监管体制的一个很大的进步,是对分段监管的肯定,当然,具体操作性、具体措施还需要实施细则加以细化。我相信,工商部门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实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合作,一定能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到位。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就一定能确保农村食品流通的监管坚强有力,保障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
李冬生
❾ 如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就是贯彻“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