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食品安全
① 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生产者生产的糕点有螺丝怎么看
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生产的糕点有螺丝需不需要到当地的食品卫生局举报的
② 港荣蒸蛋糕食品安全不合格,还有哪些知名食品品牌被爆过质量问题
港荣蒸蛋糕最近爆出了质量问题,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超标,如果长期服用或大剂量的服用会引起肾脏障碍。虽然港荣蒸蛋糕做出了解释,说他们是原料购进的时候,可能是原料厂商出了问题,那一批的产品已经召回销毁。都是食品安全的问题,成为了当代食品重要的问题。
食品安全成为了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怎么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要靠监察部门的努力,第二个作为消费者,还是努力的在家吃饭吧!
③ 蛋糕生产制作中可能存在哪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蛋糕用油、蛋糕用甜味剂、发泡剂,这都是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地方。
④ 糕点店能用食品安全法处罚吗
糕点店就是食品加工单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有关部门是可以处罚。
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糕点的定义。
⑥ 食品安全法糕点重量误差要求
国家标准!其中的——烘烤糕点——蛋糕类-蛋白质规定要求是≥4.0%
⑦ 港荣蒸蛋糕食品安全不合格,长期食用会给人健康带来哪些影响
蛋糕的知名企业,港荣蒸蛋糕,被曝出了食品添加剂超标。其中一款抹茶蛋糕,丙二醇的含量超标登上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这也给广大的消费者提了一个醒,就是要在当代的工业化生产的食品里,要追求食品的多样化,避免过量的食用某一类型的单一产品,而导致其中的化学自己过量引发中毒或者影响身体!
⑧ 糕点制作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哪些
举几个这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
A) 滴入“一滴香”,清水变高汤;有了“火锅飘香剂”,既麻又辣更出味。
B) 黄瓜添加激素,刷一点避孕药,才会花开不落。”“刷过避孕药的黄瓜个头大,花朵鲜艳,看上去也很新鲜,而且一个个直挺挺的。吃着苦,光好看不好吃。”不吃猪不吃鸡会安全点,没想到现在又出现了避孕黄瓜,吃这样的黄瓜不是让我们断子绝孙吗?
C) 今年3月25日,重庆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某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罗丹明B。罗丹明B为非食品原料,红色粉末状,俗称“大红粉“毒花椒”。,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性。
D) 血旺是鸭血或猪血凝固而成的血块,其制作方法是将干净的血接入盆内搅透,让血冷却凝固成稀稠适当的血块。生血旺混合备好的各种肉料切成碎片炒熟,再加入各类调料即可食用。血旺是重庆人吃火锅的必备食材,而毛血旺更是巴蜀名菜之一。浸泡过甲醛的血旺外观好看,吃起来也更筋道;再加上甲醛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食品中禁止添加。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E) 毒生姜是用硫磺熏制的生姜它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轻易对人的肠胃造成一定的刺激,若常常食用这类食物,将会大大有害人体健康。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峻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F) 红薯粉条用墨汁做
4月22日新华网报道,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主要销往批发市场。制作1吨“墨汁粉条”的成本是3000元出头,而用真正的红薯粉成本则为5000多元,无良厂家利欲熏心。这家作坊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一应俱全。一边是墨汁粉条,一边是三证齐全,监管缺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公式化情节”。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⑨ 结合面包、糕点等很多产品,(任选一种)分析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防止措施。
德国是世界上食用面包最多的国家之一,年消费量为692万吨,人均84公斤。早在1957年,德国就制定了面包国家标准。各个面包厂都驻有食品评定机构派出的技术人员,他们对面包的整个制作过程跟踪检查。首先,严把原料关,认真检查工厂使用的麦子,看是否有农药等有害物质。对面粉的要求也很高,必须未经漂白,不含防腐剂,不掺油脂,蛋白质的含量只能在9%至15%。在生产过程中,只许用盐和酵母进行发酵和烘焙。对烤制好的面包也有统一的规定,无论小面包还是大面包,都要外皮松脆,内里醇香。其中小面包为50克,热量不得超过140千卡;大面包重1公斤,有将近20个品种。
在德国,《食品法》、《食品和日用品管理法》、《HACCP方案》和《指导性政策》构建起食品安全监管的四大法律支柱。其中《食品法》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涵盖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等每一环节。根据《食品法》,无论是国产或进口食品,其包装标签都要注明商标、食品成分、有效期和质量认可的显著标志。除此,德国还设有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检验检测机构和体系,大体上分为企业自我检测、中介检测机构、政府检验检测三个层次,而中介检测机构独立于企业和监管部门之外,有利于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在石荷州,去年一家土耳其烤肉店用大量没有产地证明的变质肉为原料制作烤肉。这种违法行为被曝光后,店主被临时拘留。在此之前,2004年10月,有消费者向德国亨特格尔奶制品公司投诉,反映一些婴儿在食用该公司的豆粉后健康出了问题。在德国“食品召回委员会”的监督下,亨特格尔公司组织科技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公司生产的孕产妇奶粉和婴儿豆粉中有“坂歧氏肠杆菌”。这种细菌可以导致任何年龄层的人群患病,其中对婴儿(一岁以内)的威胁最大。随后,该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了针对这些有问题产品的“召回令”。此事件发生后,亨特格尔公司的所有商品几乎全部从柜台上撤下,损失多达1000万欧元,另外还向消费者支付1000万欧元的赔偿金。
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是最直接、最终端的手段,要用法律筑起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德国人循规蹈矩,办事踏实,遵守纪律。及时应对和公开信息,是他们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的不二法门。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在对标准和法律充满敬畏的基础上,这点对我们不无启示。的确,人生天地间,敬畏感是阻止人们滑向浅薄、野蛮、无所顾忌的坚实护栏。
此外,德国人之所以在确保食品质量方面卓有成效,可贵之处在于狠抓细节,从而保证了各项标准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超市里,蔬菜洗得干干净净,包装得整整齐齐,大都和水果摆在一起。人们到收银台付钱时,收银员会用购物袋将蔬菜装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透明薄膜购物袋,它上面印有表格,详细地列举了市场上出售的各类水果和蔬菜内所含的营养成分,顾客看后一目了然,可从本人的身体状况、摄入需求等,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
在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许多标准和法律早已颁布实施,遗憾的是缺乏巨大的威慑力,也就是说违法所付出的“成本”(如罚款或判刑)不足以让违法者止步。因此,我们当中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依然把食品安全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屡罚屡犯。近年来,劣质奶粉、毛发酱油、“苏丹红”辣酱、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等“问题食品”接二连三。尤其是不久前爆发出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更是骇人听闻。笔者以为,德国在食品安全上的做法值得借鉴。要想惩罚得到最大的效果,一是惩罚要及时,二是惩罚的成本应大于违法所得。我们要从根本上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立一套防范与惩处食品案件犯罪的常态机制,将以身试法者判得永世不得翻身,罚得倾家荡产。对于屡次违规犯法者,更要用重典。只有这样,许多老大难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