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壁垒
A. 哪些国家出台了食品安全贸易壁垒
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进口食品的安全要求也很高,制定了许多高于国际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特别是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的农药残留标准和检验检疫制度。
世界各国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严格禁止或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并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允许的最高限量。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就多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最高残留量(MRL)制定了国际标准。
这些国家的食品贸易壁垒,背后隐藏的用意还有想抵消我国的贸易优势。WTO成员国达成的《WTO协议》,都对贸易中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做出了规定和约束,特别是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下称《TBT协议》)和《SPS协议》里,对TBT/SPS措施的合法目标有明确的界定,并规定了实施原则。供参考。
B. 我国多少食品企业出口技术壁垒影响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很多国家都会基于行业保护原则实行贸易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我国很多食品的确达不到国际食品安全质量标准。
C. 请问严格的食品安全检验、检疫、卫生制度及标准的制定是不是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
基本上,为了保护民众的健康和安全,这些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平成程序,绝大部分是合理的贸易技术措施,而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说白了,绝大部分时候发达国家针对国内国外是一视同仁,技术要求一样,所以算不上歧视。当然,在进口环节,自然是外来商品要多费一些周折,多一点额外成本。
目前,国家层面的措辞都已经改变了,用“措施”而不是壁垒。
发达国家早已解决温饱问题,更注重人文关怀,人的价值、生命和健康得到了更好的而保护,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其政府在保护民众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事实上,如果政府稍有差错,马上就有民众来批评,民众也特别关心健康。
同时,发达国家的科技更为发达,在关注健康时,为食品安全设定的标准自然也更为严格,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牵涉到国际贸易,就遇到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来的食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毕竟发展中国家自己要求较低,或者还在解决温饱等低层次的问题。
不排除,个别国家会有针对性的要求,比如小日本(有点变态的),鼓吹自己的大米好,故意设置一些有利于本国大米的特殊指标,旨在给进口大米施加压力和增加负担,这样提高本国大米的价格和竞争力。以前欧盟针对廉价的打火机的特殊要求,也是典型的歧视。
当技术性贸易措施被乱用,或带有歧视时,可以认为是壁垒。
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可以被用作政府宏观管理和经济调控的手段,不过,用得不好,也未必是好事情。中国其实是把最好的食品都出口了,咱们自己吃的蔬菜啊食品啊,往往才是不合格的,因为政府目前还管不来。
记得一位老兄说过,如果美国政府的政策时,吧一流的食品和产品卖到国外,国内老百姓吃的是勉强合格甚至不合格的食品,用的是一般的产品,美国总统都会下台。
发达国家的严格要求也促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食品安全门槛的额提高。这是一个双刃剑。
D. 企业应该怎样建立食品安全防护措施
步骤一:实施食品安全防护评估;步骤二:制定食品防护计划;步骤三:实施食品安全防护计划,由于其没有固定的模式,各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确保可操作以及有效,同时按照PDCA做到及时更新。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防护
1) 生产区域安全:生产区域未经许可或授权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设置提醒标志或门禁进行管理,对于投料口等重点区域安装监控。
2)化学品安全:严格执行化学品领用、储存、使用管理规定以及包装物管理。
3)水源安全:自备水井、储水设备、水处理设施等设有限制未经许可人员进入的硬件设施,并上锁由专人进行管理,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排查。
4)人员安全:要采取诸如企业文化建设、定期与员工交流等方式,引导和处理员工情绪,同时采取身份确认等方式加强临时聘用人员管理。
5)外来风险管理:一是把好门卫关,二是加强与外界直接相连的窗户、通风口等的管理与防护。
6)可追溯性管理:在物料采购、验收、储存、领用、使用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建立并有效实施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信息管理,保证记录的真实、完整。
7)原材料及与酒直接接触材料的安全管理:如原料管理、瓶盖管理、过滤助剂管理等,可以实施专人管理或电子监控。
8)工装以及个人物品的管理:严格讲啤酒企业的工装应实行严格的管理,保持整洁,必要时只限工作区域使用,同时生产现场限制或严禁出现个人物品。
9)设施安全:优化设备配置,重点是管路设计;配备必要的标识提醒;优化原辅材料的储存环境等。
一些收集来的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一些管理办法,有的也许
并不一定会适用的
目录
1、成立食品防护小组
2、食品防护小组组织架构图
3、食品防护小组人员职责
4、食品防护计划表
5、食品防护计划实施规定
6、季节计划性测试
7、食品防护计划评估和修订
8、紧急联系电话
9、相关程序文件
1、 成立食品防护小组颁布令:
公司各个部门: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出口量逐步上升,食品安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而食品防护是一个防止食品遭到蓄意的污染,这种蓄意的行动通常是不合常理的而且是很难预测的。目前国际贸易壁垒频繁,制定防护计划、确保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食品防护体系更显得迫切、重要。
为保证食品防护计划顺利建立、保持和运行,现决定成立以 为组长的食品防护小组
各个部门主管、各位公司员工要认真学习食品防护体系要点,结合本公司特点,制订好出口速冻蔬菜的食品防护计划。本人承诺,全力支持食品防护小组的工作,提供食品防护计划全套文件中的培训和资源。
作为食品防护小组组长,具体负责:
1.确保食品防护体系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维持;
2.向总经理报告食品防护体系的运行情况包括改进的需求;
3.就食品防护体系有关事宜的对外联络。
本任命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董事长:
年 月 日
2、食品防护小组架构图
3、 食品防护小组人员职责 姓名 厂内职务 组内 职务 职 责 A 总经理 组长 领导整个食品防护计划的运行 B 厂长 副组长 负责食品防护计划的审核 C 品管课课长 组员 负责食品防护计划的实施 D 厂长助理 组员 检查、验证食品防护计划的实施 E 文员 组员 负责食品防护体系文件的管理 F 生产课课长 组员 检查、验证食品防护计划的实施 4、食品防护计划表 区域 确定存在的薄弱环节 相应计划使用的防护手段 4.1外部安全 紧急出口门锁死 紧急出口门更改为活动锁 员工、参观者/客人的车辆没有使用小牌、贴花或是其他一些形式的可视标识进行区分 制定员工、参观者/客人的车辆的食品防护程序;在工厂入口进出检查厂牌;参观者和客人则由工厂人员陪同进入;其他人员进行登记,领用临时出入证; 4.2内部安全 有些受限区域没有明显标识哪些员工可以进入 针对每个区域进行评估并标识人员进出标志;在车间入口进行人员进出登记; 当地执法机构(包括消防部门)没有工厂的布局图/设计图最新版本 提供各机构最新版本布局图;后面规定如有更新版本及时更新并提供 工厂没有监视安全的摄像机(闭路电视) 工厂设专员定期对工厂进行每天巡视 没有适当的检查厕所、维修室、个人储物柜和储存区域以排除可疑包裹的程序 制定检查可疑包裹程序 没有定期盘点工厂中安全/敏感区域的钥匙的数量 每月盘点工厂入口、实验室、仓库、原料库、化学品仓库的钥匙数量 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没有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 制定各个系统人员进入规定;在压缩房定期设定人员24小时巡视 实验室没有适当的程序控制从其他企业接收到的样品 制定实验室从其他企业接收到样品的程序;非本集团的公司样品必须上报。 4.3加工安全 配糖室存在引入危险试剂 设置专员进行培训调查,非本岗位员工不得接近操作;每日校正糖度计; 参观者、客户人员的出入 设置专门参观通道(该通道为车间外部通过透明玻璃参观);规定参观者、客户人员的出入必须由工厂管理人员陪同并经过登记方能进入车间; 工厂内分析实验室的不安全出入 规定实验室人员的出入,不在规定内的不得出入; 4.4储藏安全 原料仓库、内包材仓库、辅料仓库、成品仓库 在原料仓库、内包材仓库、辅料仓库、成品仓库门口设置出入库检查记录;对各个库的门进行上锁并登记记录;每月检查库存内是否混入其它不明物质;每月检查库存,并且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化学品消毒试剂危险引入 对化学品仓库进行专人管理,明确标示。化学品暂储间由卫控专人管理,并登记化学品领用记录,车间对消毒水进行上锁有品管专管。 4.5运送/接收安全 原料运输车有的没有用箱式车并上锁 通过原料运输单,标明运输车牌号、重量、编码等信息,没有随车单不予接收;没有用箱式车的进行押车; 辅料、包材、标签在选择供应商时没有考虑供应商的食品防护体系 在供应商评估选择时对供应商进行食品防护体系评估,确认是否实施食品防护体系。 码头的卡车司机接近工厂 司机进入工厂虽然有进行登记,规定在工厂里装货管理人员进行全程陪同。 4.6水/冰的安全 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管道的检查 每月对饮用水和非饮用水管道进行检查有无遭到蓄意破坏 饮用水公司协议 在与饮用水公司协议中加入"如饮用水出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 4.7人员安全 关键岗位操作工的背景调查 对关键岗位操作工(仓库管理员、化学品管理员、金探操作工、电工、机房)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记录在案 4.8邮件处理安全 处理邮件工作的人员 对处理邮件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规定,不得随意泄露公司商业机密、人身攻击、诽谤诬陷、传播不法信息等 5、食品防护计划实施规定
5.1食品防护人员培训:食品防护人员在食品防护体系建立时统一进行培训,之后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
5.2食品防护演练:每年进行2次演练
5.3食品防护审核:有以下情况食品防护体系需要进行审核
1)食品防护体系建立时
2)食品防护体系出现重大问题时
3)食品防护体系组长更换时
4)每年演练不少于1次
5.4食品防护体系评估:食品防护体系由食品防护小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进行保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评估结果。
5.5产品污染威胁的反映程序:见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
6、季节计划性测试
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以验证计划的有效性。检查那些将要上锁的入口的状态;通过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域的方法来核实是否存在员工管理失控;检查是否保存有毒物质库存记录等等。将结果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列出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7、食品防护计划评估和修订:有以下情况对计划进行审核并进行修订:
1) 至少每年一次
2) 当工艺有所改变的时候
3) 某些条件的改变如添加新的生产线、更换供应商、将生产过程外包、使用新工艺等等
将变更的原因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8、紧急联系电话 个人、组织和机构 工厂紧急联络人 警署 卫生 卫生 检验检疫 区质监局 疾控中心 环保局 供应商 客户 9、相关程序文件
9.1废弃物管理程序
9.2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9.3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废弃物的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
防止废弃物对食品的污染。
2适用范围
公司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加工区废弃物的处理。
3.2企管部负责办公区废弃物的处理。
4程序
4.1废弃物的分类
加工车间废弃物、生活垃圾(员工日常生活垃圾)、其他垃圾(设备、工器具废弃物)。
4.2废弃物的处理
4.2.1废弃物的处理按照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生产车间的废弃物必须每天清运。
4.2.2废弃物存放点每星期进行清理、消毒和杀虫灭鼠。
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潜在的食品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预防紧急情况发生,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影响。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工厂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3、职责
3.1 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报HACCP小组组长确认,并对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3.2各相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预防控制管理及相关信息的交流。
4、工作程序
4.1确定应急情况
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可能造成食品安全影响的严重程度确定应急情况,作成《可能发生的意外和紧急情况一览表》,并发送至各有关部门。
4.2应急计划与响应
意外和紧急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对其相应的意外、紧急情况制定控制管理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程序中应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应急方案应包括:
应急工作的组织及相应职责、关键人员名单、应急措施、应急场所配备的资材及标识与检查、维修、应急服务信息、内、外部联系方式、有关人员培训、有效性试验。
各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响应的文件。
4.3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各部门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状况(损害程度、影响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责任部门填写《紧急情况处理报告》,上报办公室及环境管理者代表,由 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应的程序进行评审、修订,以完善程序,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文件修订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事故现场清理的废物,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程序》要求进行处理。
产品召回管理程序
1 目的
当产品受到污染或存在食品安全、卫生等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因素时进行有效的追溯、召回,确保相关受污染的产品安全、顺利撤回及有效处理。
2 范围
已离开本公司的存在潜在显著危害的产品。
3 定义
3.1一般不合格品: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不形成伤害,但产品存在一般品质问题,对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或从长远的观点看会影响产品销售的不合格产品。
3.2严重不合格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伤害的不合格产品。
4 职责
4.1行销部负责产品召回信息的反馈处理。
4.2品管部负责产品召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4.3产品召回小组负责产品召回的具体实施。
5 工作程序
5.1产品召回种类
5.1.1第一类产品召回:产品极有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或导致死亡。
5.1.2第二类产品召回:能引发短暂性或可逆性食物中毒的食品。
5.1.3第三类产品召回:存在价格欺诈行为的食品,或含不会导致食物中毒的不良微生物的食品。
5.2建立和保存产品去向记录
产品去向记录《出货单》的保存时间至少要超过产品的保质期,要设计和保持适宜的记录,以利于一旦产品召回时的查找,要随时能提供记录。
5.3建立产品投诉档案
所有投诉应记录在《顾客投诉一览表》中并注明投诉类别:一般品质、安全卫生。
5.4规定涉及产品召回程序的人员
产品召回小组人员包括:高层主管、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对每个成员应制定因故中途缺席的替代人。
5.5实施召回时采取的程序
5.5.1针对受污染及遭到投诉的产品,根据相关的记录找出直接受污染的的同批产品的方向和范围,确定
召回种类;并分析评估已经受污染和可能受污染的产品以及生产中的同类产品、投诉的评估,最终确定
召回的广度和深度。
5.5.2产品召回小组人员负责执行召回方案,召回过程中要定期与销售商或相涉机构沟通,掌握产品的召回进度,确保工厂受污染的产品有效召回。
5.5.3当发生第一类、第二类产品召回种类而进行召回时,须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5.6利用传媒向消费者传达召回信息
利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体,把召回程序中的信息:如标签信息、规格和产品代码,食物图象以及公司召回的方式等尽快地传达给消费者。
5.7建立对已召回产品的控制措施
已经退回的产品或存放于库存中尚未发出的产品进行的有效隔离并由品管部评估后作出相应的处理。
5.8建立模拟召回程序
每年一次执行模拟召回程序,以演练、评估和验证召回程序的有效性。
产品模拟召回工作流程图
E. 求高人把《从食品安全的视角分析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翻译成英语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od safety, technical barriers to food exports to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希望对你有用!
F. 食品安全措施有哪些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食源性疾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防范措施,供大家参考。
食品安全:三大措施防控“毒大米”
针对近年来发生的“毒大米”等粮食安全事件,中国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卢景波26日在北京介绍说,官方将从分类收购处置、检测关口前移、强化食品安全三方面严加防控。
近年来,镉超标大米和真菌超标小麦先后曝光,4月份国家临储还组织过真菌超标小麦的竞价交易。如何防止这些粮食进入中国公众的口粮市场引发关注。 “粮食污染成因复杂,与环境污染、高本底土壤、异常气候、品种选育、化肥农药使用不当等各方面因素有关”,卢景波强调,这部分粮食的收购直接关系到农民利益和公众食品安全,官方高度重视,严肃认真对待。
就防控的具体措施,卢景波介绍说,首先将做好分类收购的处置。对于收购环节污染的粮食,将按照定点收购、专仓储存、定价销售、全程监管的原则进行收购处置,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要严格限定用途,不得流入口粮市场。
此外,监测关口将前移。政府部门将提前掌握污染粮食状况,加大检验监测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样品,检验监测结果将与有关部门实行信息共享,加强污染粮食管控。
“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卢景波强调,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均已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形成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史上最严”的新修订食品安全法也已通过。
“随着国家对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土壤整治,探索实行轮作休耕等制度,重金属严重超标的粮食会越来越少,‘舌尖上的安全’会得到保障”,卢景波说。
春节食品卫生安全预防措施
注意保质期 春节期间,想要吃到安全的食品,首先要在选购时候就避开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尤其是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生产日期,对于保质期过了一半的要少量购买哦,最好是购买最近日期的为好,这样就从源头上解决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哦。
注意新鲜度 注意食品的新鲜度,譬如春节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新鲜的畜肉,牛肉吧。
4注意吃生冷食品 春节期间我们也会选择一些熟食来切盘之类的,这时候一定要禁忌生肉与熟食在一个案板上哦。
注意食物相克 春节期间不要只顾着大吃大喝,一定要要注意食物的相克性哦。
春节购买食品注意事项
一、看外
G. 食品安全有哪些方面
食品生产关系国计民生,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对农药、化肥和其它有害物质在食品中允许的残留量制定限制标准(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技术标准之一,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食品安全的技术壁垒
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是保护人体健康、保证食品安全的“技术壁垒”。残留物最高限量的确定是以“食品中相关物质的残留量对保证人体健康安全毫无疑虑”为前提。农产品的高产丰收往往和食品的安全保障呈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资料表明,农产品的增产因素中,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贡献率占全部收成的70%,对保障食品的安全供给功不可没,但农药和肥料的错误使用会危害人和动物健康、危害生态系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除了可带来直接危害外,还可通过生物富集在体内形成较高残留,再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残留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增长了29.4%,畸形儿数量增加。因此,制定严格的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健康,建设“放心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举措,明确的技术标准可从市场准入着手公平地守卫食品安全关。
二、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是国际贸易中新贸易保守主义的“绿色壁垒”。虽然WTO的一个重要宗旨是“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但各国在实际操作中,在遵守WTO的各种协议的情况下,都从维护本国的利益出发把协议条款用好用足。由于食品中“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和相关的“取样程序和检测方法标准”等属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根据WTO乌拉圭回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各国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有权采取此类措施,以保护本国人民和动植物的健康,保护环境。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在削减关税和其它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同时,常采用非关税的高要求的技术标准。从某种意义说,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壁垒已演变成以“环境标准”和“食品标准”为主导的“绿色壁垒”(也称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这是贸易保守主义的死灰复燃,是以“绿色壁垒”为主要手段的新贸易保守主义的抬头。“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和相关的“取样程序和检测方法标准”是最常用的“绿色壁垒”标准,发达国家经常利用这类标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市场免受外来冲击。
面临“人世”(WTO)的新条件,我国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权,在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研究和掌握国际农产品主要市场的食品安全标准十分重要。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地组织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地的食品安全标准,如近年来我国茶叶对欧盟的出口大量滑坡,主要原因是氰戊菊酯(Fenvalerat和Es—fenvalerat)严重超标,欧盟现行标准中其残留最高限量值为0.05mg/kg,比较发现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的残留最高限量值较高,分别为5.00mg/kg和0.50mg/kg,以这两种农药取代氰戊菊脂的使用,既能达到同样的植物保护效果,又易通过欧盟标准,此办法已成为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食品安全的国际标准可作为制定和完善我国相关标准的借鉴,通过对贸易伙伴和我国常用农药的比较,对“他有我无”、“他多我少”、“他重我次”的农药从高从严地确定符合国际标准的残留最高限量和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把超标农产品拒于国门之外,保护和发展我国的农业。
三、不断增高的绿色壁垒
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等已成为新的“贸易战争”的主要手段。
国际贸易竞争中可操作性强的环保和食品卫生标准日趋严格,而且实用的技术壁垒越筑越高。现在,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不仅检测相关物质的残留量,而且生态环境标准和生产条件标准也已成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因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合格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受挫,与茶叶进口地更严格的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有关,欧盟自2000年7月1日起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检查项目由20世纪80年代的6种扩大为现在的62种,严重限制了我国茶叶对欧盟的出口。
四、不断完善的技术壁垒
残留物最高限量标准在贸易需求和社会需求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已发展成为“买方市场”,为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符合WTO原则的技术标准越来越严。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新要求,对残留危害的新研究、新认识都迫使技术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与时俱进,以保证残留物限制种类和限制量值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主要关注农产品数量增长,农产品质量问题一直未放在重要位置,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近10多年来关于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等标准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已颁布了与水果有关的50种农药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使用准则,农药合理使用准则,79种农药在32种(类)农副产品中197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等。但我国的残留物测定方法标准和最高限量标准不够协调和系统,与水果有关的50种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中,尚有21种农药未提供检验程序和方法,无法检测残留量,也就无法评价是否超过最高限量标准。所以,在修订和完善我国技术标准时,要注意“测定方法标准”和“最高限量标准”的配套协调和可操作性;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我国的环境战略,系统地建立健全能够真正保护和发展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技术标准体系;要尽快缩短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标准的差距,尽快和国际接轨。
H. 我国加入wto以后,针对国际食品安全控制和冲破技术壁垒的挑战,食品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相应的应对
目前中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原本是为了保护国家经济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防止经济欺诈行为而制定的。但长期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被一些实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所利用,使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恶化。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保护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
实际上,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卫生安全标准存在差异、政府多头管理、企业资质欠佳才是制约我国食品出口的深层次因素。
国内外市场卫生安全标准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标准低于国外标准,另一方面是部分商品标准缺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食品加工生产质量要求不高。如国内蜂产品氯霉素的含量标准和酱油中氯丙醇的含量标准均为欧盟标准的50倍。同时,我国部分商品尚未制定统一标准,缺乏质量认证体系。如我国对冻鸡等禽肉产品标准缺失,在动物检疫方面也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
标准差异导致管理差异。目前我国对内销食品和出口食品采用两种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张炳政举例说,今年 4月,广东某烤鳗企业将内销产品混装在出口产品的货柜上,结果货物到日本后被查出恩诺沙星超标。受其牵连,广东全省企业对日本烤鳗出口暂停1个月。
政府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目前我国对食品加工业和出口进行管理的部门繁多,农业部、检验检疫局、质量监督局、工商管理局等均有行政管理权,各部门管理侧重点不同,出台的管理规定也不尽相同。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的后果有:一是使得各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分散、不能共享,给风险因素分析和调查等工作带来困难;二是多部门管理、检查,使得 企业应接不暇,分散精力;三是政出多门,有时甚至出现相互抵触的情形,使得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无所适从。
企业资质欠佳,缺乏自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出口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够。据了解,尽管目前日本对进口烤鳗的理化检测项目达19项,但对允许使用的药物也做了明确规定。只要养鳗企业主动运用这些信息,出口日本鳗鱼药残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二是企业以国际标准自律的意识不足。
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将有上百亿元的出口产品受到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除了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等部门的作用外,作为生产企业也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减少产生贸易摩擦的诱因。
一是要善于化解产生摩擦的原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对竞争对手情况、出口国的市场状况做深入了解,积极搜集市场信息、相关产品市场动态,并遵守当地的市场规则、法律和民俗等。同时,企业还要注意产品种类多元化和出口渠道多元化,保持出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均衡发展。企业要按照国际化、规范化的思路管理,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制度。
二是要推进国际标准认证。企业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认证,可以有效跨越技术壁垒障碍,避免入关时被抽检不合格而遭到扣留、销毁、纳入黑名单等严厉的处罚。通过检测认证,还可对照国际标准,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是要追求物美价适中。价格因素是各国确定是否构成倾销的重要因素。我国出口企业应认真关注进口国相关产品的市场变化,加强企业自律,减少过度竞争。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一直强调价廉物美,殊不知,物美价就应该高。低了,就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出口企业的价格制度应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是要积极联合应诉。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惟一能够拯救自己的就是要勇于面对。企业联合起来奋起应诉,才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加强与进口商联系。反倾销也会影响进口国的进口商利益,因此企业应对反倾销时应充分与进口商合作。他们对于本国的法律更为熟悉,争取他们的支持,消除和化解反倾销调查就多了一份力量。
专家强调,企业在搞好生产的同时,注重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摩擦,才能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拓宽国际市场。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国内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管理上确实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要扭转这种不利的状况,应着手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改革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有效的食物安全控制系统。通过行政部门、监督检验部门和分析实验室,对食物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的安全性进 行监督、检查、管理、执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其次,建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以及配套法规的起草,制定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消费政策。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论证体系、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 第四,建立和完善食品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对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烟草等出口产品的卫生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发布供出口企业参考的国际标准。 第五,针对目前中国食品出口中存在的经营分散、规模小、低价、无序竞争严重等问题,抓紧建立和完善出口行业商会、协会与中介组织,进行协调管理,加强自律。 第六,加大谈判力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WTO机制,要求主要进口国取消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新规则,约束发达国家越来越泛滥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应该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生产加工体系的前提下,积极采取多种渠道来突破壁垒。首先可采取产品升级战略。目前中国出口的食品主要以生鲜产品为主,深受进口国检疫措施的影响。一些企业尝试把生鲜产品改为熟制品,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避开了苛刻的检疫限制。其次是市场多元化战略。由于各国对进口产品的检测标准不一,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可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第三是“走出去”战略。企业还应考虑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加工产品,变销地为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