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质监食品安全监管
工商所作为工商部门直接面对监管对象的基层单位,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对食品安全负有重大的责任。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买到更多更好的放心食品,我们岑溪工商局各工商所全心全力加强服务与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筑牢了食品安全的一道道屏障,近年来没有发生任何食品安全事故。对于基层工商所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谈我市(岑溪市)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和一些肤浅体会。 一、增加人手——监管队伍有必要足配强。“食品安全无小事”。组织一支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是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基础。今年我们广西工商系统在内部分别增设组建了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科、股,一些精兵强将被抽调到食品安全监管岗位,一支全新的专业监管队伍在广西工商诞生,这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但在基层工商所的人员偏少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我们岑溪市工商局各镇工商所大都只有3-4个人,事务繁多,食品安全工作任务重,常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因此基层工商所有必要增加编制,加派人手,配足配强监管队伍。 二、强装备——仪器装备必须要重点保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强,仪器装备必不可少。几年来,配发至基层工商所的便捷式食品快速检测箱,通过培训、示范讲解、专家指导,迅速投入到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中,使农药残留、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常见食品安全性指标在工商干部操作的检测设备上显了原形。但有的设施科技含量不理想,如食用油等很多食品就无法检测,这些都有待迅速加以解决,保证战时有充足的“武器弹药”。 三、立制度——监管制度一定要建立健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像我们岑溪市,一个基层工商所至少要监管100户以上的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如何监管这些经营主体?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为了确保食品流通许可规范高效,工商系统要大力加强许可窗口规范化建设,统一制度上墙,统一许可条件,统一受理口径,再配以便民设施,方便申请人就近办理证照。为了确保对不同食品经营者的有效监管,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程度不同,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结合实际制定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分类巡查监管”和“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制度措施,进一步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为有效规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岑溪市工商局编制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还组织多次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全系统的实战能力。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该局的如下做法认为值得借鉴: (一)宣传、服务与规范三管齐下。为辖区内食品经营企业依法经营,工商所通过走访、发放告知书等形式,督促食品经营户及时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同时开辟“绿色通道”,郑重承诺资料受理后2个工作日发证。做到辖区食品经营企业有证有照全覆盖。为切实帮助食品经营户增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各基层工商所在加强宣传培训的同时,还向食品经营户发放6个方面20项内容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督促所有食品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一系列服务和规范举措,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二)监管抓重点、明要求。岑溪各镇的食品经营户销售的食品,主要从市内和各镇大的食品经营批发户手中批发获得,所以食品经营批发户的食品安全与否至关重要。各基层工商所把食品经营批发户实行高频度抽样检验,认真做到日日有巡查、天天有检测,从源头上为食品安全上保险。同时,市局里明确要求,每个基层工商所每月对食品经营批发户的食品进行食品抽样检测不少于30个批次、60个品种。 (三)突出问题强化专项整治。岑溪市工商局多举措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1)落实责任,引导履行法定义务。按照食品经营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该局建立起超市、商场食品安全联络员例会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听取建议,提出食品安全要求。(2)明察暗访,监督清理过期食品。今年以来,针对台湾塑化剂事件、垃圾油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各工商所一方面迅速召开辖区超市、商场食品安全联络员会议,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另一方面立即派出监管干部,在超市、商场、集贸市场明察暗访过期食品清理销毁落实情况,责令不规范的业户即行改正。(3)抽样检查,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在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对检验不合格的食品及时采取停止销售、责令整改等措施,有效防控因食品质量引发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这样,使工商的工作会越来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市场上的食品越来越安全。(覃伟东 梁宣之)
❷ 浅谈基层监管人员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求答案
西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杨金富
一、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不少食品生产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股份制企业和个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三)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一是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的矛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预防和杜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批“地方军”熟悉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监管就近、反映及时的优势,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使他们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使质量监管经常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三是要建立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出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惨痛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机制。应建立由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构(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部门协调、信息互通、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四个统一” 即1、统一检测品种。2、统一检测计划。3、统一检测经费。4、统一信息发布。四个统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门各自检验、标准不一、结果不一,各自发布造成相对人无所适从、政府公信力受损的不良后果。在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各部门抽样检验,做到快速检测,快速处置,避免贻误处理时机,保证执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要加强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检验机构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监管的执行与落实。各地要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检验机构能力建设。省、市一级检验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切实将检验机构做大、做全,对食品检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克坚攻难。例如:三鹿奶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省、市检验机构应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将成熟的检验方法及时向县级机构推广。
❸ 浅谈基层监管人员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西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杨金富
一、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不少食品生产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企业几乎都是股份制企业和个人企业,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三)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企业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一是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的矛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预防和杜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批“地方军”熟悉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监管就近、反映及时的优势,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使他们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使质量监管经常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三是要建立快速灵敏的应急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出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惨痛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机制。应建立由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机构(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部门协调、信息互通、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四个统一” 即1、统一检测品种。2、统一检测计划。3、统一检测经费。4、统一信息发布。四个统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门各自检验、标准不一、结果不一,各自发布造成相对人无所适从、政府公信力受损的不良后果。在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各部门抽样检验,做到快速检测,快速处置,避免贻误处理时机,保证执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要加强检验机构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检验机构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监管的执行与落实。各地要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检验机构能力建设。省、市一级检验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切实将检验机构做大、做全,对食品检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克坚攻难。例如:三鹿奶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省、市检验机构应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将成熟的检验方法及时向县级机构推广。县一级检验机构则要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块状产业情况,将检验能力做专、做精,切实为当地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❹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江波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食品安全监管关,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索证索票和台账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四是专项整治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❺ 如何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或食安办)是做好食品安全的基础,所面对的对象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因此,基层执法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工作成败的基础。要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加强:
一是增加基层监管所经费投入。要创新,要发展,要提升能力,没有资金保障,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增加投入,房屋、人员、车辆、执法装备、快检设备等都要有所保障,这既是前提,也是必要条件。
二是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增加执法深度与广度。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一些小食品店,小饭店日益增多,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有些地方甚至呈井喷式增长,这就要求执法必须全方位覆盖。但由于种种原因,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有限,严重制约了执法的宽度,因此,增加编制,或者增加协勤,十分有必要。
三是加强学习。硬件可以用资金来保障,但要真正强化监管能力,还是要靠软件,即执法人员的硬实力,也就是业务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必须强化理论水平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同时有必要走出去,多交流,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好做法。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与良好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不因领导层的改变而改变。
❻ 基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有哪些
问题以1.作业人员卫生和专业能力不足 2.机具不规范和保养不善 3.材料来源不规范和弄虚作假 4.生产方法不规范和未经实验就上市5.作业和储存环境不规范和草率;
❼ 当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多头监管责任不明。根据国务院分工,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是农业部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质检部门,流通环节是工商部门,消费环节由卫生部门监管。一个食品安全问题,牵扯到多个部门和多部法规,光靠一头监管难见成效。
二是监管制度较难落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特别规定》,食品经营户必须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和购货台帐制度。在工商人员的日常巡查中,工商部门也将检查两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点,但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三是部分法规不易操作。根据国家规定,食品类商品属国家强制质量认证产品,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允许在市场销售,但在执法中经常遇到豆制品包装上没有QS标志,豆制品是否应按照农产品进行管理?如何界定此类商品很难操作。
四是食品检测效率不高。按照《食品安全法》草案规定,工商部门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实施部门,分局今年先后有三个工商所在抽检中发现了检测结果超标,但在送质检部门检测后却全部合格,既影响了快速检测的权威,也降低了工商部门的威信。
❽ 如何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加大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抓好贯彻落实,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源头防范、全程监管、社会共治,依法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汪洋指出,近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全程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堵塞漏洞盲区,消除风险隐患。加快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食品质量追溯体系。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队伍建设。
保障食品安全,法治是根本。要抓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快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各方面都要尊法用法守法,企业要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监管责任,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切实加强社会共治,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❾ 如何加强基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
关,成为
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
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
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
和
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
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
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
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
。通过建设
示范基地,推广
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
,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
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
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
和包装管理。四是
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