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我们担负着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确保消费安全的重要职责。
一要加大消费知识宣传力度。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识有限,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辩识食品品质量优劣与真假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低。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力量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采取农村广播、农贸市场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利用赶集、节假日等机会,加强对农村消费者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改变广大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从职能部门的监督到全民的监督,推动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
二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口。针对食品行业的特殊性,结合《食品流通经营许可证》的实施,对已经登记的要认真进行场地环境的实地核查,对违反登记规定的,发出整改通知书;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食品加工、销售经营户,坚决拒之门外。充分利用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换照和档案清查等手段,把好食品经营企业“二次登记”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食品行为。
三要关口前移抓规范批发。食品越往消费终端走越难管理。要大力推行“四制两查”,在商场超市实施商品市场准入制度、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重要商品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通过向供货商索取营业执照、注册商标、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产品合格证明、产品标准等相关证件与证明,监督批发经营户建立台帐,并实施质量管理制度和不合格商品下架与召回制度,可以促使批发经营户自律式监管,从而影响带动其他经营户合法经营。
四要强力整顿规范食品经营秩序。作为基层农村工商所对食品安全整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长期的日常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改变日常巡查“到边不顾面,顾面不到边”的现状,以工商巡查为基础手段,确保地域监管到位。推行片区责任制,确保人员、时间、内容三到位,采用“六查六看”:查经营资格,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办理相关许可和营业执照,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查进货票证,看经营者在进货时是否履行检查验收责任,保证进货渠道正规;查包装标识,看食品标识是否完整,是否标明主要成分和含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内容;查食品质量,看是否存在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销售过期变质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等问题;查商标广告,看食品商标是否侵权,广告内容是否存在虚假和误导消费;查市场开办者责任,看食品市场开办者是否履行了对进场经营者的资格审查义务,经营场所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落实,避免巡而不查、查而不实,在巡查中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点面结合开展食品市场整治,依法查处各种涉及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五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协调机制。一方面要建立起卫生、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包括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检测检查信息的交流机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行政,注重协调与配合,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另一方面要建立城市所与农村所的信息共享机制,尤其对有问题的食品经营批发商,当农村所发现有不合格的批发食品后,及时告知管辖的城市所,作为城市所也一样,对不合格的批发食品经营户要及时告知农村所,只有多渠道掌握信息,城市与农村“双管齐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要积极倡导“诚信兴商”理念。充分发挥个协、私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经营户中利用开会、调研机会开展法制教育、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商品质量意识,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配合工商部门对影响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食品或行为严厉打击的同时,利用消费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一种经营氛围,督促经营户建立自律机制,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为培育农村食品诚信经营和营造消费安全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
❷ 应该如何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你这个题目太大,都够一篇论文了。个人认为有一些措施是可以增强农村食品安全(确保很难):1.加强农村食品监管,包括生产养殖阶段、流通阶段、成品销售阶段等全流程的监管,做到公正执法,执法必严;2.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违法食品安全做法的法律后果;3.科技下乡,帮助农民科学生产,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4.保护环境吧,不光靠政府,人人都有责任义务,现在很多地方水、土地都有问题,种出来养出来的东西还能安全吗??
❸ 如何通过有效监督和管理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充实和完善现有市,县,和乡村三级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形成坚强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决策指挥系统;健全并落实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权责分明,指挥有力,工作到位。对食品安全各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监督监办之外,应赋予其综合执法职能,负责重要行动或重大安全的执法查处工作。建立统筹协作的技术检测系统。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设备,实施食品安全质量抽验工作计划,经费分配,项目安排,部门分工,采样方法和结果分析,资料汇总,要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监制。
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作坊,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
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的力度。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整顿和规范食品广告,重点整治中小城市食品;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农村家庭用的话也可以关注下护食安智能家用食品检测仪,微博关注搜索护食安。
❹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在当前《食品安全法》实施初期,如何加强农村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摆在工商专部门面前的一道新的属难题。一、目前承德县农村集贸市场现状承德县现有24乡(镇)401个行政村,占地3848平方公里,有各类农村集贸市场45个,市场年交易成交额约在5.93亿元左右。从农村集贸市场的经营情况来看,主要呈现“杂、乱、散”特点。(一)市场经营主体“杂”。在农村集贸市场中,市场主体类型多样,有企业、个体工商户……
❺ 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内体系。
(一)是加快农村容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建设。
(二)是建立食品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并完善监管工作机制。
(三)是从建立联合执法体系入手,推进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治理,建立各级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彻底解决各执法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
(四)是做好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资源配置工作,建立食品安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互动平台,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配套、统一的工作机制的形成。
(五)是加大科研技术的财政投入,加快科研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科学技术手段,建立高效快捷的检验检测机制。六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❻ 如何加强基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长效机制 严格依法履职—— □ 师
作为基层质监部门的一员,如何严格履行职责,把好
关,成为
人员目前面临的头等难事、头等急事、头等要事。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与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层
工作。 严格依法履职。监管人员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依法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将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食品
既不交叉,又不脱节。 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基层监管部门要把全面建立
和
制度作为重点,建立工业品和食品两个全过程监管链条,建立
和责任追究体系,实现从源头抓质量。要引导和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质量承诺和协议准入制度。对于流通环节中有缺陷、不合格的产品,要实行货源回溯及缺陷
制度,确保产品质量。食品经营者必须要有具体的承诺,保证承担食品质量
人的责任。其次,要大力推行
。通过建设
示范基地,推广
模式,从产品的产前环境质量检测、产中生产技术操作达标到产品出厂检验,全过程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与管理,从源头上提供质量保证。 健全完善检测体系。要实现全过程、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和食品
,基层监管部门应该大力借鉴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配齐配强检验人员,购置添加先进的检测设备,运用高科技检测手段,严把产品质量关。 建立健全监督网络。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建设两个监管网络。一是加速建设科技监管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电子手段,把食品、药品、农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纳入监管网络。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管网络。不仅要充分调动
和干部的监管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居(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 大力开展
工作。一是结合整治目标,进一步摸清底数。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对象。三是强化商品
和包装管理。四是
活动中要突出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❼ 急求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与“国计民生”息息相连,关系重大。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食品安全监管防线,是每个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当倾心思考的问题。由于农村群众住地分散、偏远,经营、消费主体素质低下等特殊情况,当前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难点尤其复杂,导致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工作格外棘手。近期,笔者对达县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作了较为细致的调查与研究,现作如下分析,共同探讨。
农村食品消费市场的特点
早在200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对农村消费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已经成为继种子和农药之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如今在城市里,对假冒伪劣商品可以说是人人喊打,为寻求“出路”,一些无证无照生产的食品、不合格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上山下乡”流入广大农村,严重扰乱了农村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总体来看,农村食品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营主体分散,消费群体安全意识差。农村的食品经营主体成规模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小卖部、小吃店、果蔬小贩、流动货郎等,呈现分布范围广、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农村食品经营者及消费者由于文化层次偏低,接受食品安全、卫生宣传少,大都食品安全意识欠缺,对正规食品的商标、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行业标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分不清产品质量的好坏。当前,在农民朋友的消费过程中,消费取向主要还是“价格优先”。价格低廉、销路较好的食品,通常会成为农村小卖店的常备商品。
二是法制观念淡薄,消费主体维权意识弱。由于农村消费群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较弱。在购买到不合格食品,自身的身体健康或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主动维权的意识不强,维权的途径路子了解不多,对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握不准。加之在农村地区的小食品经营户做的大都是“熟人生意”,消费者一旦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在没有引起生命安全的情况,大都会碍于“熟人”的情面放弃维权。
三是监管网络不全,消费安全监管缺口大。近些年,工商12315及消费者维权组织的网络建设开始延伸到农村地区的场镇、大的居民点及人口稠密地区,但在一些偏远山村、人口稀少地区还缺少消费维权网络的“触角”。农村食品经营主体点多面广,在监管网络不能覆盖的地区,职能部门难以有效地实施监管,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监管缺口。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难点
农村食品市场因经营主体流动大、消费群体维权意识差、监管维权网络建设不全等特殊原因,给工商、卫生、质检等职能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诸多难点。
一是因经营主体流动大,导致农村市场日常监管难。大部分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的食品有的是自己加工生产,有的是从一些证照不全的食品生产作坊进的劣质食品,有的是城里批发商倾销到农村地区的“问题”食品,大都在卫生、质量等方面得不到保障。经营场所多是自家住房或在乡村公路边搭建的临时经营点,加之一些“货郎”式的小商小贩流动销售,打一枪换一个地区,出了问题也不易找到责任人,给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带来了较大空档,导致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难。
二是因农民维权意识淡,导致职能部门监管担子重。由于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守法观念、法律保护意识和依法监督思想都相对淡化。多数人认为,只要吃了不生病,就没有多大关系。再加上食品经营户素质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大都没有固定的进货渠道,不重质量,只求经济利益。从而形成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差、经营者的营销理念差和供求双方的维权意识差三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在无形中加重了工商等职能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担子。
三是因检测设备性能差,导致监管手段落后档次低。对派驻农村地区的基层工商所而言,食品安全检测,说起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虽然有上级配发的“简易式食品检测箱”,但受其功能单一、检测性能差等局限,对部分假冒伪劣食品不能有效检测。日常监管中,执法人员判断“问题”食品大都还是用“一看、二闻、三触摸”等传统原始手段,加之人力、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工商部门对农村地区流通领域“问题”食品很难做到令其销声匿迹。
四是因工业标准差异大,导致职能部门查处介定难。当前,有关食品工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性标准、企业标准等食品标准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甚至出现空白等问题。加之受经营主体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薄、安全意识差以及食品批发商缺少责任感等因素的影响,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建立进货台帐、进货索证索票等制度在农村食品消费市场也很难得到贯彻落实。还有基层监管部门检测技术设备少,检测手段落后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问题”食品的查处介定难。
❽ 食品安全监管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食品安全监管的话,别人在食物里面要添加一些添加剂,会对人体的伤害,所以说食品安全监管当然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❾ 食品安全管理的农村监管
一、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影响,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农民属于低水平消费群体,购买能力有限,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因而为成本低、价格低的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
二是经营主体的素质相对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往往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不让自己亏本,甚至是有利可图,经营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商品销售出去。
三是在农村,小卖部、食品商店等零散食品经销商大量存在,他们经营规模小,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这些状况满足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但不利于监管。
四是农民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权,多是自认倒霉。还有的是碍于同乡的情面,不主张自己的权益,因而使违法经营长期得以生存。
五是维权成本较高。为几元钱的食品,费钱投诉很不合算。
六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以我局半壁山工商所为例,辖区5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食品经销单位近200户,而执法人员仅有6人,辖区面积大,经营主体多且分散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很难监管到位。同时,工商所还承担着大量的收费任务,在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时,难免出现监管盲点、盲区。
二、加强我县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利用村镇广播、发放宣传册(单)、张贴宣传画、“一会两站”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不仅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让经营者了解进行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引导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改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识假辨假的能力。同时还要强化经营者守法经营观念,使食品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扶持国家商务部倡导的“千乡万村工程”进文章来源719绿色食品网入农村,规范食品市场,形成连锁经营,这既有利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又利于我们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三是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恶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经营者从严从重处罚,起到杀一儆百、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❿ 如何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改革创新监管方式
西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杨金富 一、目前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消费者对法律的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在购买食品时,缺乏查看所购食品的生产日期、合格证、认证标志的意识。一些食品经营业主法律意识淡薄,素质偏低。不少食品生产从业人员既使签定了承诺书,在利润的驱动下,无视肩头所担负的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依然说一套做一套,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二)自律意识偏低 按现有几乎都是股份制和个人,员工大都是自家人及亲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户,个别小作坊业主甚至连台帐都记不了,更谈不上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 (三)责任意识不强 尤其小作坊生产的产品,有一定市场。因为小作坊规模小、设备简陋,造成成本较低,价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区、城郊、农村、偏远地区,有就近优势,能方便一部分群众生活需要,始终占有一定市场。如果改善环境卫生、提高规模和设备,必将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将丧失低价优势难以运作、经营。因此不管质监部门如何三令五申,少数小作坊业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击战。大多数在日常监管和巡查时,赶紧搞卫生,记台帐,偶尔抽查时就会发现,卫生条件不好、台帐记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现象发生,要求的索证索票、添加剂备案等都不完善。 一是要转变监管理念,建立建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经验教训,都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原有监管模式。要从过去侧重于事前审批、许可,事中进行抽检、检验,发现问题进行处罚、处置转变到以食品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主,并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一个全过程监管体系上来。各级监管部门应按照科学监管,关口前移,打防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地方特色产业、块状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加强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评估和预警等技术能力。通过对产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实施风险安全预测预报,做到对质量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及时预防区域性、行业性质量问题的发生,切实提高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由以往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转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内在隐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国络体系,不断拓展监管能力。 当前质量监管的主要矛盾是监管职能的不断深化与监管工作人员缺乏的矛盾。由于人员少,监管地域广,造成对产品质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动态监管。为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预防和杜绝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充分利用乡镇质监员、农村公共安全员这批“地方军”熟悉当地自然和社会条件、监管就近、反映及时的优势,建立由乡镇质监员、食品安全专管人员、农村公共安全员组成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中国络体系。使他们在食品质量安全、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中国络体系的建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行政村,实现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使质量监管经常化,日常化,以解决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务重的难题。” 三是要建立快速灵敏的应中国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出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带给我们惨痛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响应机制。应建立由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综合协调(如食品安全委员会),以加强部门协调、信息互通、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切实做到“四个统一” 即1、统一检测品种。2、统一检测计划。3、统一检测经费。4、统一信息发布。四个统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门各自检验、标准不一、结果不一,各自发布造成相对人无所适从、公信力受损的不良后果。在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协调各部门抽样检验,做到快速检测,快速处置,避免贻误处理时机,保证执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要加强检验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检验检验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监管的执行与落实。各地要在原有检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检验能力建设。省、市一级检验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优势,切实将检验做大、做全,对食品检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要组织精干力量及时克坚攻难。例如:三鹿奶三聚氰胺危机爆发时,省、市检验应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三聚氰胺的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将成熟的检验方法及时向县级推广。县一级检验则要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块状产业情况,将检验能力做专、做精,切实为当地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