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业经营长达8年的中国平安保险股份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金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发展历程:
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于1988年3月21日以《关于同意成立平安保险公司的批复》(银复[1988]113号)批准成立,并于1988年4月22日取得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深新企字05716号),注册名称为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200万元,公司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2年6月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以《关于你公司更改名称的批复》(银复[1992]189号)批准,公司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公司从一家地区性保险公司发展成全国性保险公司。
1992年11月14日,国务院以《关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业务范围的复函》(国办函[1992]93号)批准公司办理全国性的保险业务和国际再保险业务,中国平安成为全国三大综合性保险公司之一。
1992年11月1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以《关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扩股增加资本金的批复》(银复[1992]505号)批准,公司在5个法人股东基础上开始增资工作。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1993年12月17日以《关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吸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参股方案的批复》(银复[1993]366号)批准公司吸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参股。
由于增资期间清退不合格股东等原因导致股东调整,至1995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关于核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扩股增资的批复》(银复[1995]437号)正式批准了这次扩股结果,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1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5月24日出具的《关于核准的批复》(银复[1996]157号)核准,公司规范为股份有限公司。
经规范登记,国家工商总局于1997年1月16日向公司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10001231-6),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为进一步落实《保险法》关于分业经营的规定,根据中国保监会于2001年12月5日下发的《关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改革的通知》(保监发[2001]197号)、2002年4月2日下发的《关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业经营实施方案的批复》(保监发[2002]32号),公司开始进行分业经营的工作。
2002年10月28日,中国保监会以《关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变更事项的批复》(保监变审[2002]98号)、《关于成立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保监机审[2002]350号)、《关于成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保监机审[2002]351号)批准了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月24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名称变更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人民币2,466,666,667元。
2004年6月,根据中国保监会出具的《关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H股并上市的批复》(保监复[2003]228号)及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关于同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证监国合字[2004]18号),公司获准公开发行H股1,387,892,000股,发行价格为10.33港元/股,其中增量发行1,261,720,000股、国有股存量发行126,172,000股,同时公司H股发行前的1,170,751,698股外资股获准转换为H股。发行结束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6,195,053,334股,其中H股为2,558,643,698股,占比41.30%,内资股为3,636,409,636股,占比58.70%。同年6月24日,公司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证券代码为“2318”。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B. 为什么进行产寿险分业经营

不讲冠冕堂皇的大话,我给你通俗说说:
混业经营其实是保险公司喜欢的,什么业务都可以做,来者不拒,那不是很好。可是财产险和人身险在财务核算和管理上有显著区别。财产险一般一年结束,利润什么的直接出来。人身险尤其是长期人身保险,那属于保险公司的负债,特别对于基层保险公司来说,拼的是费用,根本不关有没利润。这样一来,就有很多保险公司胡乱混淆产陷和寿险的核算方式,该出利润的没利润,不该有费用的编出名目套取费用。偏偏我们的监管部门也是从零起步,一开始懂的还没保险公司多,管不了。
为了便于监管,就分吧,于是上世纪末,金融监管当局一声令下,分业经营。
比较听话的是太平洋,急不可耐地从交通银行保险部摇身一变,变成独立公司,然后又顺应潮流,分开成为产险和寿险两个公司。后来看别的公司没那么起劲,又搞了个太平洋集团,把两个公司放进去。
然后是中国人民保险,到底是家大业大,分出来的财产险现在是人保集团,下辖产险、寿险、健康险公司,分出来的寿险是中国人寿集团,除了主业寿险,也有了国寿财产险公司。
平安是拖得最久的,压根就不肯分业,最终扭扭捏捏搞成了业务最齐全的金融集团,产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资产管理公司、银行、证券、信托一个不少。
所以,今后随着监管能力的提高,混业经营还是大势所趋。

C. 长沙中国平安保险经营集团长沙分公司

保险小编抄帮您解答,更多疑袭问可在线答疑。

简介: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心支公司成立于2006年06月21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企业财产损失保险、家庭财产损失保险、短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机动车辆保险、船舶保险、能源保险、法定责任保险、一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等。
法定代表人:刘铁山
成立时间:2006-06-21
工商注册号:430100000089537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芙蓉中路一段109号华创国际广场3号栋15楼

D. 中国平安的经营分析岗是内勤吗诚求真实答案!

首先平安内勤不需要拉保单,这个放心。经营分析岗是内勤岗位。我也是平安内勤,不过我当时并没有做性向测试,这个好像业务员才做,也许各个分公司不懂吧。另外我赞同楼上的朋友说的:如果自称是什么主任,8成是营业区部的招聘。我再补充些,不是8成,是百分百,还有自称什么总监,高级业务主任啦都是招业务员,百分百。

E. 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及中国平安的问题

确实需要分业,至于平安算是一个特例吧,而且平安现在旗下的子公司是自成体系的,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和平安保险,平安证券,是属于同一个集团下的不同的公司。这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在在国际上,很多课题都是围绕“平安现象”展开的。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不过存在即合理。

F. 中国平安保险分红骗局

一、选择实力强大的公司
分红型保险的利益时变动的。公司每年想客户派发的红利不是固定的一个值,而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成果来进行分发的。客户未来获得红利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公司的能力大小。因此客户在选择保险时,除了考虑产品本身的一些情况外,还应该选择实力强大的公司。首先要看保险公司的实力,实力强大的公司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也自然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再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形象业绩等等。
二、切忌盲目跟风购买
很多消费者在投保时只要一听说有好的回报,就纷纷的投保,其实这是不理性的选择。很多的投资者其实都比较缺乏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因此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首要的还是要考虑他的保障,在医疗和健康的情况下,再选择分红类的产品,否则客户在因为健康问题上而导致收入下降。总之,投保人应该在获得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在选择分红型保险,切忌盲目跟风购买。
三、了解自身需求
朋友们在选择分红型保险时要分析个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以及自己对于保险的需求。分红型保险比较适合收入稳定的认识购买,对于有稳定收入来源,而在短期内有没有投资计划的家庭来说,选择分红型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分红型保险的变现能力较差,所以对于家庭收入较低,又有大笔支出的家庭来说,在选择上要慎重,以免中途需要用钱时无法变现而导致其他损失。

G. 中国银行业不是分业经营吗可我看平安集团,保险,证券,基金,银行什么都做。怎么回事

中国银行业目前是分业经营的,银行主业仍是存贷结算业务,虽然平安集团,保险,证券,基金,银行什么都做,但都是代理这些公司的业务,代理这些业务收取代理费用,并不是主业。

H. 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营业网点哪个北京站最近

在北京站东金龙商务会馆3层305就可以办理业务,那是平安北京分公司东便门营业区,我是那里的员工,张亚辉

I. 平安集团的保险公司

呵呵,这是平安保险常见的一个招聘话术。
平安保险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团不是一个公司,而是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我国的金融行业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保险公司不能兼营其他的金融业务。平安最初是靠人寿保险起家,为了规避分业经营的局限,如今就发展成了一个大的平安金融集团,下面不仅有平安人寿保险,还有平安财产保险,平安银行,平安信托,平安证券,等等诸多的子公司。所以平安保险公司和平安金融集团不是一个公司,而是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
当然你接到的电话也确实如你所担心的,是平安保险打来的。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增员,所以不管你有没有给平安投过简历,只要他们发现你在找工作,肯定会打电话给你让你过去应聘,我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就这样。之所以用平安金融集团的名义,是因为如今大家听到保险公司都比较抗拒,用平安金融集团的名义听上去要好很多。此外,对外招聘的岗位也是五花八门,但绝口不提业绩指标,事实上去了都是业务员的命。
当心哦!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