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市场
㈠ 中国将主导全球绿色能源市场是真的吗
据报道,澳媒称,如果要对气候变化作出有效的反应,它很可能来自中国。可再生能源越来越不可避免,那些主导这些新技术市场的人可能会对未来的发展模式产生最大的影响。当其他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问题上退缩时,中国很可能会通过成为明日的全球能源领导者来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报道称,这只是一个开始。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20%的初级能源消耗将来自非碳能源。尽管如此,中国的庞大规模意味着,北京对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积极进取不应被忽视。毕竟,主宰这样的市场具有强大的物质利益,而开创一场绿色革命,在国家形象和声望方面都提供了无形的好处。
㈡ 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资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但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㈢ 对当前世界能源、资源形势的基本判断
对当前世界能源、资源的供需形势有3个基本估计。第一,当前世界能源、资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同时,由于全球在20世纪90年代忽视了找矿勘查,整个世界都在“吃老本”,使世界能源、资源储量的增速放缓,这意味着虽然除石油外总体上不会出现资源性短缺,但各国政府仍需要经常关注结构性短缺的形势,并将全球能源、资源的地缘政治放在突出位置。对我国而言,一是国内肯定还有大量待发现矿床,二是目前几乎是利用海外资源的最后时机,越往后准入成本越高,竞争越激烈。第二,世界能源、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尤其是在消费量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生产量增长幅度的亚太地区,供需不平衡更为加剧,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阶段正是中国拯救世界矿业、需要我们在市场上有更大声音的时候。第三,世界能源、资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由于全球化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运输线路的竞争激烈以及现货市场供应量不稳定等复杂原因,导致市场的结构性波动剧烈,能源、资源的市场价格越来越不由基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随着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尽上风,廉价石油时代有可能趋于终结。为应对这种局面,需要我们加强风险管理。实际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短缺,大多数属于结构性短缺,除石油外尚未出现资源性短缺的局面。但是,随着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正在爬坡的国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预计多数战略和关键矿产将在2020~2030年出现资源性短缺的局面,届时我们利用国外资源将面临更加特殊的困难。大体上可以认为,当前是利用国外资源、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最好时机。
4.1.1 当前世界能源、资源总体丰富,但分布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大多数重要能源、资源的储量静态保障年限,按照2003年的消费量衡量,基本上均在50年以上。其中,保障程度在100年以上的矿种有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铬铁矿、钾盐,50~100年的有天然气(67年)、铀、镍,小于50年的只有石油(41年)和铜(47年)。因此,从储量角度看,世界能源、资源仍能维持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受科技进步的推进,世界主要能源、资源的储量仍然在增长。更深、更边远、海域、更复杂和非传统类型的资源不断被探明,更低品位、更难选冶的矿床不断被开发利用。例如,到2003年的20年世界累计产出原油670多亿吨,但是由于勘探和开发技术进步和不断投入,2003年剩余可采储量反而增加了580亿吨,也就是说20年间共探明了1250亿吨。同时,全球仍有大量能源、资源待发现、待探明、待圈定。以保障程度最小的石油和铜为例,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统计,全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为16亿吨,现探明铜储量仅只占其资源量的38%。除西欧和北美外,其他地区地质矿产工作程度仍相对较低,包括资源大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待发现潜力很大。据目前认识水平,世界常规石油、天然气的待探明储量或通过技术进步成为可采储量的分别为1500亿吨和180万亿立方米。此外,非常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全球重油、沥青、油砂等可采储量约4000亿吨,是常规原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的2.7倍;煤层气的储量可能与常规天然气相当;据估计,主要储存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至少是地球上全部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总和的2倍以上。
但是,世界资源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除找矿难度增加这一原因外,关键原因是,由于冷战后原苏联向西方国家增加供应,20世纪90年代能源、资源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幅度很大。同时,受全球地质工作由资源向环境转移呼声的影响,全球忽视了找矿,再加上1997年的金价下跌与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能源和资源公司的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能源、资源的储量增长幅度在放缓。例如,铁矿石、铀、钾盐、煤炭等几种保障年限较长的矿产,几十年间基本上全球没有投入勘查(为数不多的一些投入主要围绕现营矿山周边),全球在“吃老本”。
更令人遗憾的是,世界能源、资源地域分布极不平衡,由于复杂的长达数十亿年的地质作用的结果,大多数矿种的已探明储量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中东地区6国占了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的63.3%,委内瑞拉占6.8%,俄罗斯占6.0%,我国仅占2.1%。俄罗斯是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最大的国家,占世界的26.7%,中东地区占40.8%,其中伊朗和卡塔尔分别占15.2%和14.7%。煤炭储量前10的国家占总量的90.0%以上。在目前探明可采储量中,铁矿以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质量最佳。铜矿主要分布于美洲的安第斯—落基山脉和中亚—俄罗斯地区。近年来,蒙古境内新发现的奥尤陶勒盖铜矿(1600万吨)和俄罗斯的乌多坎铜矿(2000万吨)均未开发利用。铝土矿储量71.0%分布在几内亚、巴西、澳大利亚和牙买加。越南的铝土矿资源潜力很大,探明储量近80亿吨,多为优质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开发利用前景好。钾盐储量更是高度集中,近75.0%的储量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罗斯。泰国、老挝也具有丰富的钾盐资源,与我国互补性很好。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南部非洲和原苏联国家。镍主要分布于古巴、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锰矿储量中,南非和乌克兰占世界的80.0%以上。
总体上我们认为,除石油外,世界范围内在中期不会出现资源性短缺,但市场的结构性短缺将有可能是经常会发生的,需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同时,还可以认定,当前几乎是利用国外能源、资源的最好机会,如果再犹豫不决,将会丧失好时机,或者出现资源性短缺而竞争更加激烈,或准入成本大幅度提高难以承受。
4.1.2 世界能源、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
世界能源、资源产量继续增长。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5%。油价上升推动一些资源丰富的主要产油国产量迅速增加。1993~2003年天然气世界产量年均增长2.3%,远高于同期石油生产增长率。1995年来世界铁矿石产量一直稳定在10.0亿吨左右,2002年首次突破11.0亿吨,2003年为11.2亿吨。近年来全球铜产量也在持续增长。
但是,未来世界能源、资源产能的继续增长将面临诸多障碍,可以认为多数矿产目前的生产能力已接近极限。特别是目前全球能源、资源的生产成本总体上有所增加;大多数能源、资源的剩余(闲置)产能大幅度减少,连大量以前已关闭的矿山又重新开发,增加产量的调控空间已经不大,如欧佩克的剩余生产能力,一直作为世界石油市场供应安全性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比5年前下降70.0%;并且由于周期性作用影响,近期发现的不少矿床的开发利用尚有待时日。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世界能源、资源的消费量以更大速度增长。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为36.97亿吨,消费量为36.37亿吨。1993~2003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6%,10年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2.3%,煤炭0.9%。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大多数能源、资源的消费量增长缓慢,但仍在增长;主要新增需求量集中在正在爬坡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其中亚太发展中国家增长幅度最大,在亚太地区,中国的需求量增长幅度又是最高的。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持续上升,且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在6.0%以上。
尽管如此,世界能源、资源供需仍能保持基本平衡。1993~2003年,世界原油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都在1.5%左右,石油产量基本能够满足消费量的增长。2003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6185亿立方米,消费量为25910亿立方米,基本维持平衡。但是同时总体上仍然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是世界能源供需有从基本平衡向供应趋紧变化的趋势;二是出现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变化的趋势。
在总体基本平衡的同时局部地区供需极不均衡。以亚太地区最为突出,2003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占全球的4.2%,而产量占10.2%,消费量却占28.8%,反映亚太地区处于高强度开采和消费,可谓“小马拉大车”,资源基础严重不足。由于世界能源、资源产量增长接近极限,消费持续增长,虽然总体上仍处于平衡状态,但这种平衡是一种“亚”平衡。一有风吹草动,这种平衡将被打破。例如,据分析,如果智利铜产量削减50万吨,世界铜价格将增长50.0%左右。
总体看,未来竞争将加剧,尤其是对产能的竞争,对市场的竞争。
4.1.3 世界能源、资源市场大体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
世界能源、资源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但结构性波动剧烈。主要原因,一是局部地区供需不均衡;二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垄断加剧;三是运输线路的竞争日益加剧;四是在生产者联盟与消费者联盟的博弈中,前者占了上风,特别是大多数矿山的产能是按照长期供货合同来生产的,现货市场上的量很少,而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的胃口太大,现货市场不可能满足,加剧了市场的“亚”稳定性。
2003年全球石油贸易量为22.60亿吨,为产量的61.1%;其中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5.61亿吨,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1/4,欧洲石油净进口量占22.0%,日本占11.6%。中东仍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地,2003年出口石油9.40亿吨,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1.4%,其次为原苏联、西非、中南美和北非地区。受运送条件限制,世界天然气国际贸易量不到产量的1/4。2003年贸易量为6237.10亿立方米,其中管道贸易占72.9%。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欧洲,加拿大天然气全部出口美国。
石油价格增长幅度快,廉价石油时代趋于终结。石油价格并不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国际油价经过1973~1983年的高涨期后,由于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发现,非欧佩克产量大幅提高,欧佩克对世界石油生产的控制力下降。20世纪末,国际石油需求稳步上升,再次形成了石油供应方的寡头垄断格局,世界石油市场重新出现由供应方控制价格的局面。欧佩克已重新成为确定国际油价的主要支配力量。其他石油出口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与欧佩克密切合作,共同推高油价。
美国对伊战争和单方面反恐行动,直接引起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挤压。伊拉克、伊朗的石油生产能力受到破坏和限制,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投资风险增加,导致中东的石油供应补充能力明显降低,引发石油市场的多次震荡。由于需求持续上升,而供应方又有意维持高价态势,加上伊拉克战争等非市场因素,使突发性事件对石油供需平衡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突发因素的不可预见性,为对冲基金炒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创造了条件。各种套利基金进入油市进行投机加剧了油价的波动。美元的贬值对油价走高也起了重大作用。
世界矿产资源国际化趋势加快,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攀升。垄断程度提高促使价格上升。铁矿石价格大幅度增长,并未反映真正供求关系。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比2004年增长了71.5%,从巴西、澳大利亚到我国的铁矿石运费近两年分别上涨了190.0%和160.0%,对未来中国铁矿石进口快速增长具有重大影响。目前高价位有一部分是属于恢复性上涨,另一方面是我们内部存在的机制性和体制性障碍造成的,主要包括政府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国内与国外不协调、企业之间不协调以及部门之间不协调,导致我们作为“上帝”却未能享受到“上帝”待遇。铜、镍、铬铁矿等其他矿产的价格仍有巨大上涨空间。这也是“亚”平衡市场的必然结果。
㈣ 主导全球绿色能源市场有什么好处
首先,由于空气、食物和水污染等问题,中国对环境恶化的担忧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出于利他的环境原因,还是出于对其普遍合法性的担忧,北京都不希望食物和水的匮乏或满是雾霾的天空。
报道称,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加上其经济规模已使其成为全球变化的中心,通过由中国主导的多边框架进行的大规模融资可能会看到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新能源体系,这将大大扩大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力。
㈤ 能否给我关于近几年世界能源数量表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㈥ 世界能源市场新变化
随着油气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新型能源资源被开发的可能性不断扩大,新型的能源品种不断增多,致使世界能源市场产生了许多的变革。
1.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出现了“蝴蝶效应”
在美国的“油气独立”、“自给自足,摆脱依赖,摆脱石油的桎梏”宗旨指导下,美国的煤电、气电装机容量规划富余量大,致使能源供应一直处于低价位形式:同时构建了一个有效的价格互补系统。即气价下降时,大力使用天然气发电,使得气电价下降;气价上升时,使用煤发电,煤电价提高来弥补下降时的利润空缺。同时,为了甩掉能源进口的包袱,早在19世纪20年代(1821年)就已经研发、开采页岩气,直到今天其开采和实用技术不断成熟。因此才有了今天的革命的实现,出现今天为国家安全、利益起到保护贡献这个局面。
2005年至2010年间,美国页岩气的生产量以年均约47.7%的速度递增。2007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例为12%。E I A预测,到2030年,美国的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将占天然气总产量的55%。2012年美国的油气年产量达到200×104桶,实现了页岩气、页岩油产量占其五分之一的量。其中,页岩气的产量约为2320×108m3的生产量,约占美国全年天然气产量的34%,推动了美国油气能源自给自足的进程。预计,2013年可能会达到50%以上。由此使得美国的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降到了53%,成本降低了约80%,价格优势尤其明显,这使得美国的制造业等成本下降。也导致了全球能源格局供给向西转移,需求向东转移的局面。
出现这个结果和局面,有人认为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能源独立的指导思想推动了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发展;二是国家税收制度的倾斜;三是依据法律体系保护发展壮大市场,包括技术开发体系、投资体系。这些作用实现了国家战略通道的贯通。
2.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使得油气能源产品竞争格局发生改变
由于环境保护的需求,阻止全球气温的上升,尤其是近年的目标之一,把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那么必须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因此天然气将会成为许多国家的动力能源首选的产品。这可能会动摇持续了近100年的石油时代的地位。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页岩气的技术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一种丰富、廉价的天然气产品。
BP公司的2013年度能源展望报告认为,到2035年,欧盟的石油消费量将降至196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天然气将超过石油而成为经合组织国家的主要能源,进口依赖度由目前的66%升至84%。这将使欧洲更加依赖从俄罗斯的进口,通过输气管道进入欧洲的天然气比例将从目前的37%升至51%。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相对便宜的页岩气生产过剩引发的。那时页岩气将占全球天然气产量的23%,页岩气产量的持续飙升使得天然气消费增加的预期成为可能[46]。
3.油气资源生产供应主要国家的国际战略取向在发生新的变化
由于近年来世界围绕资源的获取而使得许多国家内外部摩擦不断出现,资源的供给安全问题越发显得重要。因此,无论是油气输出国,还是油气输入国都更加关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除了长期受此困扰的欧佩克成员国以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国也因此更加关注本国利益的最大化问题。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目前仍居世界前列,油气开采已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它的经济组成中,石油经济占了较大部分,在人民生活中的比例也很大。俄罗斯的油气品种多样化,并积极参与世界油气市场活动规则的制定等。
俄罗斯政府认为,对油气行业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诸多的。例如虚拟经济、新能源的开发等对油气经济的冲击比较大。但是虚拟经济的发展,无论如何是无法完全摆脱油气资源的。从长远看,新能源开发会对传统的油气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但目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转换率欧洲约为22%,这远没有达到尤其是油气发电电站的转换率。
新能源生产大国的出现将会对俄罗斯在世界油气市场上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俄罗斯在世界的话语权。例如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认为对此“不能高枕无忧”;加拿大在北美的天然气开发与生产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征。这些都会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在世界市场的地位造成挑战。
因此,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油气市场发展战略,包括近期发展、中长期发展和远期发展。不仅关注国内油气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在不断地追求国际油气市场的拓展。在俄罗斯国内,能源市场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同时也注意供应商、购买者和政府间的协商联动机制对其价格的稳定作用;同时注意对待国际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例如,利用包括油气投资、油气勘探和开采智能技术的使用、出口油气勘探开采或冶炼成套设备等;并注重扩大油气资源的加工业,利用税收改革等刺激油气工业和贸易等,以保证目前俄罗斯目前油气出口发展趋势。
加拿大长期以来都是美国的天然气供应国。其价格低廉的天然气供应、满足了美国的需求。目前亚洲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亚洲能源市场需求看涨,因此密切关注并对此产生了抓住市场机遇、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欲望,尤其是中国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矛盾问题,引起了加拿大油气公司的看好。
土库曼斯坦一直是将天然气以约90美元/km3的价格卖给俄罗斯,俄罗斯再以250~300美元/km3价格卖给欧洲。所以贸易摩擦不断。中国要想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就要以不高于俄罗斯的价格,而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也不想高于从土库曼斯坦的价格。但是俄罗斯卖给欧洲的价格又很高,这就是价格问题十几年来没有解决的根源。
卡塔尔是世界天然气生产大国,由过去的年产量1000×104t发展到目前的7000×104t,并拥有22×104m3的运输船,向美国出口减量,而向欧洲出口在增加。
4.国际能源市场的“去全球化”形势初见端倪
在世界经济稳步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势力抬头,世界市场的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联盟活动更加自由,致使“去全球化”形势初见端倪。拉美地区的油气供应地位提高已经凸显,打破了近20年前中东地区独霸的局面。
有人预计,生产格局由“一超多强”向“两超并立”方向发展。“一超”为中东地区,多强是指除中东国家以外还有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家。“两超”即为中东海湾和北美地区。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进一步对常规油气市场产生影响。地缘政治由单极霸权向准多极时代转变,向多级制衡发展。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因低碳经济发展思潮,旧的能源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战略指导思想正在成为世界的主流,低碳经济发展峰会影响面越加广泛。2003年2月24日英国贸工部发布了《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即《能源白皮书》)指出,我们需要处理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必须解决由于英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量减少所带来的问题。今后的20年中更替或更新大部分的能源基础设施,将使英国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到2020年总体基础能源需求的四分之三都将依赖进口能源。将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领先开发出无损于环境的、可持续的、可靠的、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这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
㈦ 当今世界能源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97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97.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97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97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97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由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丰富、开采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97%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4. 世界能源资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97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㈧ 中国政府该怎样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经济
1.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利用各种国际平台提出中国方
2.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
3.强化国家顶层设计,明确各方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角色分工
4.持续推进能源转型,与世界各国交流和分享技术成果
5.加强人才培养和风险防控,增强中国在国际能源治理领域的软实力
6.继续加强国内能源改革,为对外开放合作提供动力和保障
㈨ 全球能源需求是什么
虽然从广义上讲每种终端利用的能源需求代表着经济活动的水平指经济部门和生产水平。,但就燃料替代而言,不同部门(领域)对能源最终利用的易受伤害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交通部门等一些领域的易受伤害程度就要低一些,因为与石油市场相比,它们对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然而,美国无疑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用户,主要是其庞大的汽油消费所致(美国人消费了全球22%的能源)。中国也是世界耗能大户,主要用于该国庞大人口的交通运输、发电和热量生产。许多与能源相关而稳定的市场可以很容易就使燃料之间发生转化,尤其是天然气、煤炭和石油之间的转换。所以,它们的短期价格波动幅度极大。区域性能源需求可由部门与产品组合共同制约。
在部门的组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所以在产品组合之间亦存在这种差别。OECD成员所拥有的成熟的经济体中已经为其他种类的燃料(具低燃料强度)开发出营销渠道,健全了基础结构(如运输、动力供给、通信、教育等设施),具备了服务导向经济体制,而且拥有可以支持较高的私人汽车拥有量的高标准生活质量。汽油、航空燃料和馏分油是能源需求量的主要部分,其余的油料份额仅占10%。在发展中国家,其他油料的份额依然是该水平的一倍以上。美国人对汽车的喜爱已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美国汽车的体型庞大,加之美国能源市场上燃油的贬值,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油需求者(美国的汽油需求量约占美国石油需求量和全球汽油需求量的43%)。取暖用油、丙烷和柴油是北半球重要的产热燃料,这就使得全球的燃油需求具有季节性,在冬季达到用油高峰。虽然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燃油在每年第四季度用量较第二季度高350万桶/日左右,这就导致了全球燃油价格在秋冬季最高,在春季最低的走势。在美国,汽油是“老K”(大王),而且用油品加热使用得并不普遍,所以美国的石油需求高峰在夏季而不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