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持续经营假设
『壹』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什么属于持续经营的假设,而选择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企业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
持续经营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况。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投资者需要通过其现在的财务状况与过去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来预测其未来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据以作出投资决策。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贰』 如果企业进入清算期,持续经营假设仍然可以适用吗
已经不适用了,企业进入清产,则所有的会计假设都已不存在,因为会计假设是对一般财务会计的,而企业清算属于高级或者特殊财务会计,有专门的清算程序和财务流程
『叁』 为什么会计确认要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
持续经营就是好比一个人,假设会一直活着
例如一个人贷款买房,银行让他分20年归还房贷,银行就是假设他至少会活20年以上(持续经营)
如果企业开个一个月就打算跑路了,有认真做会计,做账簿的必要吗。
『肆』 如不遵循持续性经营假设,有可能会对计核算产生什么影响
不遵循持续性经营假设的话,现实的情况只能是清算或停业了。
1、固定资产折旧不用按期计提了,可以1次提完了
2、待摊费用不用按期摊销了,可以1次摊完了
3、出报表不必按月、年了,啥时间出随你意了
4、不用划分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了,
……
等等,也就是说有些会计政策无法制定了,会计核算对某些业务无法操作
『伍』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使会计核算的各项 原则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非清算基础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复使会计核算的各制项 原则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非清算基础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非清算基础:意思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营,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陆』 对于非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单项资产的评估,应遵循什么原则
价值评估中应用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各有哪些假设前提
价值评估通常采用的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资产基础法)。按照《资产评估准则-价值》,评估需根据评估目的、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方法。
评估假设 一般假设: 1.交易假设:假定所有待评估资产已经处在交易过程中,评估师根据待评估资产的交易条件等模拟市场进行估价。 2.公开市场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是对资产拟进入的市场的条件以及资产在这样的市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他服从资产评估中将利求本的思路,即采用资本化和折现的途径及其方法来判断和估算资产价值。
收益法是依据资产未来预期收关键参数的确定 1 预测及确定参数的步骤 工作步骤: 获得被评估的财务预测,并进行分析---计算用于折现的未来预期收益--计算折现率--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现以计算待估价值--评估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
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运用成本法评估出的价值是有区别的:
(1)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各个单项资产的评估,应按贡献原则评估。
(2)非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各个单项资产的评估,应按变现原则评估。
运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三个:
一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的表外项目价值,如管理效率、自创商誉、销售网络等,对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
三是者购置一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若选择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
一是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
二是目标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的进行估算,也就是说目标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
三是被评估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
采用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公开市场指的是有多个交易主体自愿参与且他们之间进行平等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交易资产的行情,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
二是在这个市场上要有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或者交易案例;
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柒』 持续经营能力的含义是什么与持续经营假设有什么区别急!!!
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是否有能力继续经营,包括人力、财务、物力等各项资源;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是假设企业能够持续经营,而采用的会计政策。如果已经能够确定企业不能够持续经营,那么经采用另一套财务核算办法(高级财务会计中有基于非持续经营的财务会计核算)。
目前,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基于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作出的规定,不适用于非持续经营的企业。
『捌』 为什么会计确认要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
会计确认要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原因如下:
『玖』 不遵循持续经营假设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 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六条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 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 会计报表;
(二) 会计报表附注;
(三) 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二)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三)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第十条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应当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二)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第十一条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项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二)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三)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第十二条 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应当按照利润分配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三条 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十四条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二)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四)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五) 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六) 企业合并、分立;
(七) 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八) 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九) 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一) 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 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三) 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 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拾』 会计假设的持续经营假设
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现行的持续经营假设其运用一直是不充分的。20世纪初,迪克西就指出资产按
照持续经营假设估价时,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不严加区分会引起原则性错误,流动资产应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后来,哈特菲尔德也对持续经营进行了全面剖析,得出:如果持续经营是资产估价的关键,由于固定资产不是为销售而购进,其售价是不相关的,可以按历史成本计价;存货的存在是为了销售,则应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其售价;1981年佩顿更发展了持续经营的含义,主张按资产的市价而不是成本记录。总之,理论上持续经营假设仅仅排斥了清算价格,要求按使用目的对资产计价,即对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对流动资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而现行的持续经营假设强调对所有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这种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国家通货膨胀已很明显,稳健主义阻止了对流动资产按变现净值计价的做法,那里开始占支配地位的收益实现原则又为历史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任何较高的计价会产生未实现的收益。最后,政府的所得税法等强化了保守的资产计价观点,使得持续经营假设被不完整地应用于会计实务中。而今天清算前提被频繁运用,不断发生的公司合并、重组,使任何环境下的企业必须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才能迅速改变其产品和业务经营,不仅流动资产应该按变现价值反映,固定资产变现价值也决非不相关的。尤其是20世纪后期以来,全球正进入各种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产生的网上虚拟公司,由于知识以思维的速度更新、扩散,网上公司的经营活动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并呈现短暂性,而不是永久经营。因此,以持续经营为假设的传统会计的主流地位渐渐受到了非持续经营为假设的清算会计的挑战
网络环境
在IT环境下,网络公司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间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变化多端的种种市场机会。网络公司的组合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各个独立企业可以在网络公司开展业务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企业合并、重组、破产、解散的情况屡见不鲜,持续经营假设有时就不再适用。据此,一些学者提出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或变持续经营假设为破产清算假设。这些观点就有探讨的必要。因为,持续经营假设设定会计主体是一个“健康肌体”,会计核算就要以企业持续的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这样,企业才能够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过去和现实承诺的条件去清偿各种债务。从表面上看,持续经营是要解决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有多长的问题,实际上它主要是要解决资本性支出的摊销期限有多长的问题,从而相应解决会计期间的损益确认问题。这实质上是一个企业经济利益在相关时期如何在各社会经济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的问题。这里既涉及投资人的利益,又涉及国家的税收问题,网上公司也好,虚拟企业也好,都要同其他企业一样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规范。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将破坏不同经济利益体的相互制衡的均势,是不能为不同的经济利益体所共同接受的。
此外,持续经营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描述,是一个无限的时间段概念,而破产清算是对某一时刻企业经营状况的描述,意味着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终止。虚拟企业虽然也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破产清算只是例外情况。更何况虚拟企业也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联合组成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虚拟企业与实体企业本质上并无多大区别,虚拟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遵循持续经营假设,这有利于实施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因此在IT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是必须遵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