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对王财贵读经教育的态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既不在幼儿园、学校等这些教育机构大力提倡宣扬,也没有采取措施对其发展进行限制。总体看来,王财贵教授的读经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得到了民间教育力量的大力支持。

② 漫智本小漫老师讲经典读经是不是传销

答:漫智本小漫老师讲经典读经事实应该是传销。

③ 一些国学读经群为什么拉人进群

其实我也一直有这个困惑!你说他们图财吧,也不会像传销似的强迫我们买什么;你说他们做公益吧,他们也要付出时间、精力这些起码的成本,有的还提供免费读经的场地,他们也要吃饭的,也要住房的,他们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你说他们都是乐于做慈善的富豪吧,似乎也不全是,我很困惑!难道就没有记者什么的有兴趣调查一下吗?

④ 育心经典是传销吗

【传销的三种行为特征】:
1、参加者通过缴纳“人头费”专或“资格费”或者以认属购商品(含服务)等形式变相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取得加入、介绍他人加入的资格;
2、通过介绍他人参加发展下线人员,并由此建立具有上下层级内部财富再分配关系的组织体系;
3、组织者利用参加者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参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发展人员数量决定。。

⑤ 赖国全育心东方红国学经典是不是传销典

1.单纯凭上述描述抄无法确定其是否属于传销范畴,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2.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之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⑥ 传统文化讲座是传销么

近日,广西破获了某特大传销组织,涉案人数高达7300余人,而在警察侦破之前,竟无一人报案。他们注重文化教育,要求参与者爱国,甚至每天早上开早课,齐声朗诵《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国学热已经从殿堂普及到了传销分子,可见已经热过头了。近年来,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课堂到幼儿读经,从电视讲坛到签名售书,所谓的“国学”现象在我国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一些诸如《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也成为传销者们的“洗脑”新利器。为什么传销的喜欢国学呢?为什么中国的老板也喜欢国学呢?今天壹读君就来扒一拔“国学”的事。【备受推崇的《弟子规》是本什么书?】国学热兴起,最热的书除了于丹老师的著作之外,莫过于《弟子规》。有党校教授专门写了《大家都学弟子规》,各级干部都组织学习;许多企业老板爱读,也推荐给员工读;各种国学少年班,它也是必读经典。现在,传销组织也在推崇它。到底《弟子规》是本什么书,这么有魅力呢?《弟子规》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其作者李毓秀是一名山西的私塾老师,一辈子没考上举人,就是个秀才。他还写过不少关于“国学”的著作,比如《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这些书由于水平相当凑合,基本上没怎么传世。不过李老师在写儿童读本上还是有一套的。因为当时清朝的幼儿教育读本,语言大多艰涩难懂,于是李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精神,在借鉴前人所著蒙书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编撰出了这本《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此书因为语言较为活泼简洁,也备受当时老师和学生们的青睐,成为私塾和义学的童蒙德育课本,设于《小学》、《孝经》、《论语》等蒙书之先学习。如梁家园的《习字馆义学条规》中规定:“初学幼童,读《弟子规》后,即读《小学》、《孝经》,再读《四书》。《四书》概读朱注,以为将来上进地步。”也就是说,这就是一本清代的“幼童行为规范”,给没上小学的孩子看的。由于作者本身水平相当有限,加上所处时代是专制集权最为鼎盛、精神压迫最为空前的时代,《弟子规》里有很多对儒家经典的曲解。比如“号泣随,挞无怨”,只强调子女对于父母的顺从,与健康人格相逆,更无独立意识可言。而儒家真正的经典《论语》里,孔子说的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是,如果父母做错事,孩子要和颜悦色地劝说,即便劝不了,也得恭恭敬敬,不要抱怨。孔子从来没有说,挨爸妈打就是活该。【“上下尊卑”适合传销洗脑】人们通常把传销术称做“洗脑”。对“一夜致富”的神话,从一无所知再到深信不疑,甚至不到最后绝不死心,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这个得从传销组织的整体架构上来看。传销组织实质上是一个层次分明、等级森严、行为有序的群体组织。而有权威也就会有顺从者。社会心理学认为,权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作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而在传销组织中,对于权威的尊重会演变成必须“听话”。同样,在单位、企业之中,中国的领导和企业家也特别喜欢“听话”的下属。这就《弟子规》让他们特别喜欢的地方。表面上读《弟子规》是为了学会感恩,实际上是为了灌输“听话”。正因为如此,《弟子规》中被传播最广的,就是那几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总而言之,就是上面说的话,你一定要听,要积极,不然就是不懂得尊卑上下。而对中国的家长来说,这种教育“听话小孩”的“国学”,正好迎合了他们的传统观念。于是近年来,诸如国学夏令营、国学速成班之类的讲座等遍地开花。国学越来越被国人当做了一种精神信仰,成为了企业主提升企业文化,提升凝聚力,乃至家长管教小孩的法宝。大家统一穿上唐装,跟着“国学大师”,读读《弟子规》、《三字经》,就成了国学修行,洗涤心灵。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很多幼儿园专门开设国学班,根据课程设置不同,学费从600元至2000元不等。至于这些“国学大师”的成色,壹读君只好说“呵呵”了。那几位经四处招摇,讲授“国学应用”、“国学管理”的“大师”,壹读君就不一一点名了,不服来辩。【是“国学”,还是“鸡汤”?】其实,要揭开“国学热”的画皮,最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国学。上世纪初,国学大师章太炎给国学下了一个定义:“国学即国故,就是本国固有学术的意思。”晚清民初,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为了跟西学对抗,维护传统的学者于是祭出了“国学”概念。章太炎指出,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内容博大庞杂。而今天读过《弟子规》、《三字经》这些给小孩看的读物,就胆敢妄称国学,实在让先贤笑(lei)掉(liu)大(man)牙(mian)。钱穆曾经推荐七本国学经典

⑦ 当传销遭遇一群血气方刚的人,现场气氛到底会有多激烈

传教和传销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从自己身边人下手。传销骗的是钱,传教骗的是精神,但结果都有一个,就是让人部分或全部地失去理性。基督教在美国有一个群体叫原教旨主义,这个群体坚信经文上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与此相悖的全是魔鬼或谬论。这一个群体在美国影响到了教育,非要在官方学校课堂上教授神创论的就是这伙人。因为这伙人惯于以谎言传播教义,其谎言非常系统、完整,极具扇动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诱惑力极强。中国的基督教中相当一部分就传承了这一特点,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几年基督徒比例骤然上升的原因。前两年,我曾让我妈去信基督教,当然我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老妈找一群说话聊天的,结果发现问题比较严重,我妈好象真的中毒了,还买回了赞美诗和圣经。然后我给我妈念了全篇的约伯记和出埃及记,边读边分析边批驳,指出耶和华不过是一个流氓恶棍。老妈当时就放弃了。以后那帮老太太再让她去,她也很不积极,而且一看到那些人读经读到放声痛哭,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再往后就说啥也不去了。最后两个老太太亲自登门来请,正赶上我在家,用同样的方法指着经文质疑她们,她们无话可讲,最后只能硬着嘴说我们都不懂云云。以后这帮老太太再也不敢来家忽悠了。所以,在未被洗脑之前解决,相对要容易一些,但是一旦陷进去,你就需要更加努力了,硬性的解决效果不会很好,甚至更大的可能是相反的效果,只会坚定她的信念。因此,我建议,你首先要与令堂同步,也就是说,了解她信仰的内容,心理状态,至少在表面上要做的比你母亲还要懂,然后潜移默化地引导。有条件的话,找几个美国老外当托儿,驳一驳关于发达国家是因为信教才发达的谎言。另外,无论母亲有多么的迷信,也不要表现出强硬的姿态,因势利导比围追堵截要有效得多。毕竟有一个信仰对于老人来说,是一种精神的慰籍,同时再想想,母亲能从宗教中寻求慰籍,是不是自己有做的不足的地方呢?最后一点,就是远离教会,哪怕是正规的教会也要远离,一个环境是很容易让人不自觉地进入角色的。远离原有的宗教环境,多接触正常人,同样会慢慢影响她的。就说这么多吧,希望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