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措施是什么

一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要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要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形成科研人才和科研辅助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要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观念,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重视企业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要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二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战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要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战略管理和跨文化经营管理能力。要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要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三要创新、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要坚持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完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要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要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❷ 什么是营销的思维模式

1,营销的思维模式是以客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为满足客户需求而设计和开发满足市场的产品或者服务,咨询,制造等相关支持等。
2,满足客户需求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出发点。
3,在市场营销中的,进行了客户需求细分,市场容量的评估和考察
4,营销特点是商品市场化的表现,即市场经济。
其他相关咨询请与
TIME公司
联系

❸ 如何以创新思维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新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实务的思维方法。企业培育创新思维应该尽力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打破思维障碍。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惯性,对环境和企业自身都会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看法,这些看法很可能成为企业开展创新和实现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企业需要培育出出新精神,就要改变固定的思维方式,培育创新思维。第二,让创新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元素。企业要想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中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企业的任何资源和能力本身并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对这些资源和能力进行新的组合,这些独特的组合才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努力形成创新的企业文化,让创新成为企业每个成员的自觉思维方式。第三,培育企业家的创新思维。企业家的思维方法和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家充分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树立创新的榜样,建立创新的支持体系,才能使创新得到真正的落实。 2.是努力培育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当今世界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随之进一步激烈。做强做大企业,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建立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使企业人才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人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协调发展;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协调提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通过人才市场“猎取”等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的比例,全面建立人才选聘工作的竞争机制,逐步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3.是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世界一流的企业都拥有很高的信息化水平,并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起卓越的运营、管控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著名的沃尔玛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戴尔的电脑直销模式,都是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管理创新实现的,信息化使得整个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思科公司的管理信息化已经完全成为国际化经营的基础性支撑,员工在网上办公,公司90%的销售业务在网上完成。台塑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数据一次性输入,全球范围内多次有效使用,10年前就实现了每月一日全球财务结算。可以说,信息化水平高低是企业能否达到世界一流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❹ 沈阳到现在为什么思维还是那么保守

争论的东西并不关键,沈阳的问题在于根本没什么外地人会来旅游。 东北整体凋敝很多年了,每年人口都在净流出。 能保持生命力,吸引外地游客的只有大连,哈尔滨两个城市。

沈阳作为转型中的重工业城市,吸引力根本没法跟大连哈尔滨比。除了沈阳周边的乡村人可能来沈阳看看大城市,其他外地人根本没理由来沈阳旅游。

而且沈阳市政府如果重视旅游,前几年就不会把五里河体育场拆了。 那是中国队唯一一次冲进世界杯的纪念地。 足球文化绝对比什么盛京文化有吸引力多了。

❺ 如何让商业思维服务公益

新湖南客户端12月9日讯(记者罗雅琴)公益与商业如何有机融合,如何让商业思维服务公益?昨天,一场“重新认识公益和商业”研讨会在湖南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举行。湖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叶建之,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徐永光等8位嘉宾以及来自全省14个市州社会组织负责人现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

本次研讨会由湖南省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主办,湖南乐创公益慈善发展中心等十家社会组织承办。徐永光作了《公益商业左右逢源,止于至善》的主题演讲。他呼吁用市场化的思维和原则来运营公益事业,反对用“无私奉献”的传统道德观念绑架公益的模式,也反对慈善成为行政功能的一个分支。相反,他认为公益也是一种“市场”,商业市场对于消费者权益、企业效益、规模化以及成果的重视,同样适用于公益市场。公益是什么?商业是什么?大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胜龙说,两者的本质其实是信用,追求心的健康、事业的健康,才能赢得人生的健康!”

“本次研讨会使得更多的公益人提高了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意识,也让企业了解了社会组织,改变了与会人员对社会企业的偏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公益、慈善更紧密的结合。”叶建之表示,希望更多企业家、投资人参与慈善投资,引导更多的力量做更多的公益善事,同时促成更大的社会效益,创造了经济行动的公民参与、创新价值、社会公益。

[责编:李慧]

❻ 教育和医疗为什么不能市场化

关系你我的健康:医疗市场化的后果和私有化的恐怖

功德菌(全球功德网)发现最近刷屏的一则新闻,非常有助于分析医患冲突为什么愈演愈烈。
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的6家大型医院,揭开了这个秘密。央视的调查表明,回扣竟占药品价格40%,医药代表的提成占10%。药品的回扣一般至少要在中标价的20%以上,才能保证有一定的销量。医生一般只开回扣比例高、金额大的药品。而且,他们发现,一些常用药品,上海市药品中标价一般是市场批发价的5倍左右,最高的超过了10倍。

看病贵一直被社会诟病,药品贵是一个重要原因。药品回扣虽然不能说是药品价格高的唯一原因,但肯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不能说每家医院每个医生,都有拿回扣的行为,但要是说药品回扣是一种医疗系统非常普遍的现象,应该并不为过,央视记者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现在的医患冲突很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不信任很常见。有时候冲突发展到暴力的程度,酿成恶性事件的也不时见诸媒体。

医患冲突频发,可能每个个案的是非对错都有其特殊性,但大量的事件出现,至少说明一个事实,患方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信任度的下降,又会因为一些因素,演变为患方对医方的对立情绪,加上患者自身的一些因素,就容易导致暴力冲突事件。

这种不信任是从什么时候成为一种现象的呢?在公费医疗的时代,医患之间的关系还是整体和谐的,医患之间也不能说就绝对没有矛盾,但整体而言是很少的。那个时候,“救死扶伤”不只是医院墙上的标语,大多数医生也是自觉这么做的。

那个时候医疗体系是纯公益性质,开药和检查费用和医生个人的利益并不挂钩。医生的职业定位是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医生和患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为医生的职业行为和医生的个人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联系关系,医患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单纯。

虽然现在中国的公立医院还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但不可否认,市场化已经注入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了。医生的个人薪酬激励跟病人的治疗费用直接挂钩,有些公立医院医生开药、做手术个人都有提成,医院的这种激励机制固然提高了医生的积极性,单着容易导致过度治疗问题的原因。疗效差不多的药,医生就可能选择贵的那种。一些可手术可不手术的,医生会建议手术。

这种患方对医生的不信任情绪是会积累的,还会经过人际关系的传递和媒体的报道渲染,迅速演变为一种社会的普遍心理。当治疗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不信任就会发展成为患方对院方和医生的怀疑。患者认为是医院出现了医疗事故,而院方极力辩白否认,谁也说服不了谁。患者家属在悲痛的心情下,情绪会更加容易失去控制,对医生的怀疑,又会进一步演变成针对医生个人的仇恨。加上患者自己的性格因素,这样就容易酿成暴力冲突事件。

理论上医生的定位就是白衣天使,但是市场化因素的导入,让医生的现实定位出现了多重的异变。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让一些医生还伴有商人的角色,和医药代表成为共谋。我相信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但部分医生存在这些现象,却容易让医生整体的社会评价降低,让社会产生对医生整体的不信任。让那些洁身自好的医生,也笼罩在医患不信任的氛围里。

现在中国有几千家药企,药企之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不同药企生产的同类药品疗效都差不多,但要用谁的药品,医院有很大的话语权。央视调查的结论是医生收取的回扣占药品价格的30%到40%,但回扣只是利益输送的一部分,而且是摆不上台面的那部分,还有一种公开的利益输送方式——“学术推广”活动

从公开的资料看,药企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主要生产抗肿瘤药物的汇恒制药,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38.51%,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市场费用、差旅费及车辆使用费。因为庞大的销售费用,药企的毛利率必须维持在惊人的水平。而患者拿到的药品价格,经过流通环节之后,又变成药厂出品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所有的成本费用最后都是由患者来承担的。

市场化最彻底的就是私立医院,莆田系是这方面的代表。和公立医院不同的是,私立医院是整体都绑在市场化的利益链条上。医院变成了纯粹的企业,既然是企业,利润是第一位的,其他的考虑,包括为患者看病,都是从属于资本对利润的追逐的,为了经济利益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要减少医患矛盾,还是要医疗回归公益性。中国不应该学习西方的那套医疗体系设计,应该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的医疗保障体系。古巴在这方面,就是中国学习的榜样。古巴是全民免费医疗,医疗水平世界闻名,人均寿命高于美国。中国现在经济发达了,按说已经有实力为全民提供免费医疗。古巴经济不如中国发达,都可以做到。市场化医疗的导致的医患互相不信任,只有在免费医疗体系中得到比较完全的解决。

央视曝光的红包事件,卫生部门仅仅处理几个医生,并没有多大作用。一旦引入市场化机制,那么医疗的功能定位势必要被经济利益链条绑架,医生就容易不由自主不可抗拒的为利益分配而做出有悖医德的事情。医疗市场化是药商和医生利益输送的温床。只要那个利益链还在运转,大量的医生就很难洁身自好。当务之急,是面对问题,找出原因,让医疗回归公益性。泛市场化思维,以为市场化一抓就零,是一种新式教条,也应该借助这个事件进行彻底反思了。

❼ 什么是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基础

公司构建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是在公司内部引入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在各部门、事业部、班组之间进行市场化利益链接,使外部市场(价格)的变化实时传递到公司内部、外部市场的竞争风险与各级员工工资挂钩。通过内部市场化建设,将企业纵向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模向的业务职能分工进行协调统一,让每一个公司内部单位都转变成经济单元,充分体现人的经济属性和经济价值,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一、原有管理模式的不足
××公司之前采用的是全面预算目标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有目标,有推进措施,有绩效考评,有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但该体系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一)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外部市场的竟争风险无人承担,还没有真正做到全员面向市场;(二)上下流程、上下工序没有形成相互咬合的链条,目标指标纵向分解后,横向联系较弱;(三)管理体系主要靠行政关系来推动,自主性较差,实现公司整体绩效目标的驱动力不够。
二、建立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公司开始了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并提出了以下目标:(一)拆墙。拆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墙,拆企业内各个职能部门、事业部、各工序之间的墙;(二)建立市场链。在企业内的部门、工段、班组、岗位之间建立契约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自主调节运行的业务链;(三)改变评价模式。将主要用行政指令进行资源配置和绩效考评的管理体系,建设成为主要通过市场协调资源,市场考评绩效和上下流程、上下工序相互考评绩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四)孵化内部企业。将部门、工段、班组从劳动者变为经营体,各内部经营体进行绩效经营,通过各经营体实现绩效目标,来推动公司总体绩效目标的实现。
为确保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建设,公司确定了两项原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分级设置市场主体,先试点后普及,逐步推进的方式。(二)可计量、可测量的原则。即在便于计量和测量的价值增值环节设置内部市场主体、确定内部交易价格。
三、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内部市场主体
通过细分内部市场,确定三个级次的市场和三个层次的市场主体。
1、一级市场,与外部市场相联系的各事业部、职能部门为一级市场主体,分别设立独立的内部帐户,发行内部电子货币,经济往来按内部价格结算。
2、二级市场,各事业部内的工序、班组为二级市场主体,分别设立经营考核帐户,模拟会计核算,采用内部电子发票进行收支结算,使各班组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岗位之间、也形成买卖关系,并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差提取工资和费用。
3、三级市场,班组内部可再建立三级市场直到岗位,最终人人都是一个市场。
(二)内部产品
一级市场的产品或服务,指在一级市场之间流转的产品;二级市场产品,指在二级市场内部流转的产品;
(三)建立两级价格目录
通过外部市场价格的比算,内部价格的测算,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内部市场价格。公司财务部建立一级市场产品价格目录,各事业部建立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产品价格目录。这是内部市场建设的核心,收集整理了大量公司历吏数据和外部数据,对公司从原料投入到产品销售(货款回笼)这一价值链及其子链条的各环节的合理价值进行了测算,制定出内部结算价格。
(四)内部市场的渠道
渠道一般没有选择性,上下(事业部)流程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分别形成对应的供销渠道,但各事业部可以通过外部渠道对比价格,并要求供应方按低价结算。树立“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用户”的质量观念,以促进各班组、部门贯彻落实以用户为关注点的质量原则,让用户满意,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模式,使员工自觉地把公司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每个工序、每个班组、每位员工找准自己的市场和用户,要认识到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有价值的产品。
四、内部市场的推进
把市场机制引进公司内部管理,通过构建三级市场和系统完善的价格体系,把各单位之间行政隶属关系变成为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往来关系,并借助价值规律和价格杠杆,把经营体制真正转变过来。
(一)准备阶段:
1、成立内部市场建设项目组。实行以公司总经理为核心,各事业部部长,各工序、班组组长参与的多层次管理体制。落实部门分工,成立各类专业测算及基础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及奖罚。
2、进行学习培训,选派项目组成员到内部市场运行成功的企业学习,并在内部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外部经验,总结推广内部典型,确立试点单位,先点后面。
3、上下反复沟通确定各级市场主体。构建企业内部市场主体,也就是模拟法人运转,变大锅饭为分灶吃饭。
4、进行数据测算,摸清各级产品的成本构成数据,制定合理的内部产品价格。一级市场产品价格数据由公司财务部负责,管理标准部和相关部门配合。二级及二级以下市场产品数据由事业部负责。
5、选择便于测量、便于考核的各级产品或内部订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做到以销定产。
(二)实施阶段:
1、一级市场的建立和运行
一级市场,分为生产链市场和支持链市场。生产链指与销售订单直接联系的内部市场链,支持链指与外部订单无直接联系的支持性部门形成的内部市场链。首先,建生产链市场,于2005年7月至9月在动力事业部试点运行;b)2005年10月至12月出台内部市场管理办法;c)2006年1月在营运(采购与仓储部分)、生产性事业部、营销中心全面运行。其次,建立支持链市场,2006年7月支持链市场开始运行。
2、二级及以下市场的建立和运行
2006年,一级市场运行良好,于2007年1月开始在各事业部内运行二级市场,并由事业部展开运行各班组为主体的三级市场。
五、内部市场化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建立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新的管理模式,在建设中我们克服了以下难点:
(一)、观念转变。
在项目建设的调研阶段,员工普遍的观点是市场风险与生产工人无关,原料涨价、产品销价降低与生产人员工资无关,我们通过反复培训、多次沟通才统一了认识。
(二)、资料收集。
数据资料的准确与否是搞好内部市场化建设的基础。一级市场还有部分参考的数据、记录,二级、三级市场数据非常欠缺,二级级市场所需计量器具要相当完备,因为内部市场的着力点在二级、三级市场。中间产品既是内部市场中上一工序的产品、又是下一工序的原料,一般都是作为单位内部使用,外部市场基本没有供应,所以没有可参考的价格比较,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价格信息收集难度较大,历史数据并不一定经济合理。
(三)、工资分配。
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是工资分配,也是内部市场化建设工作的主线。要构建能够激活生产要素的市场运作体制,主要是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激励体制。只有充分把握政策,正确处理职工个人利益和公司整体利益的关系,通过市场化运转,将市场链完成的效果转化成每个人的收入,搞好科学分配,及时兑现,发挥好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才能保证市场化运作的长盛不衰,才能保证内部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在外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对原有管理模式的冲击。
建成的内部市场将是一个全新的绩效评价系统,能将市场链完成的效果转化成每个人的收入,技术上需要大量运用信息化工具。由于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已运行多年,形成了管理定式和管理习惯,要打破原有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绩效目标管理模式,公司高层要有创新思维和决心、各级管理者要能有强有力的执行。
总之,内部市场化管理是企业实施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总称。在不改变公司集中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以模拟核算的方式采用市场价格为核算参数,让二级单位及全体职工直接感受到市场的冲击和压力,可以激发职工群众的市场意识和成本效益观念,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❽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网络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在网络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像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

❾ 如何摒弃行政化惯性思维,树立市场化意识,在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有哪些

本性无法改,心态和认知可以随年龄和经历变化,本性即我,无法改,我都改变了,还存在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