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经营
A. 汇源果汁退市引发热议,为何如此强大的公司也会倒闭
在我们小时候,那时汇源果汁是当之无愧的饮料巨头,渐渐的汇源果汁不是那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身前,饮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过年时走街串巷也不送汇源果汁了。据报道:国名饮料汇源果汁宣布退市了。看到这个消息,让人感慨万分,曾经的饮料巨头,就这么陨落了。那么为何如此强大的公司也会倒闭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生产规模大于市场需求;二不进行改革;三其他饮品公司的冲击。
一、生产规模大于市场需求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产品的生产需求只有小于市场需求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利润。汇源集团就是盲目的生产,没有做好市场调研,造成生产过量的状况。生产这么多的产品,卖不出去,就只能低价出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亏损的状况了。
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B. 汇源果汁大股东有哪些
我国民族企业都要走向被收购的命运吗?
内部报告详解汇源196亿港元交易
一切都进行得悄无声息。总计196.5亿港元——国际饮料巨头可口可乐正准备以此高价将中国最大的果汁品牌企业汇源收入囊中——这也将成为可口可乐迄今为止在中国金额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9月3日上午,已经停牌两天的汇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宣布,荷银将代表可口可乐全资附属公司Atlantic Instries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
其中,可口可乐提出的每股现金作价为12.2港元,是上周五汇源停牌时的收市价4.14港元的近3倍。
根据双方协议,交易完成后,汇源果汁将成为Atlantic Instries的全资附属公司,并将撤销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乐的此次收购,苏格兰银行是其财务顾问。
朱新礼,这位1992年起创办汇源的山东汉子,对待企业控股权向来持开放的态度。他在2001年、2005年曾分别与德隆、统一合作,都带来了汇源的快速扩张。而今,他终于决定要卖出为之呕心沥血16年且盈利能力尚可的企业。
朱新礼为什么?
可口可乐开出相当于汇源果汁市值3倍的高价,又是为什么?
记者3日获得的一份来自相关方面的交易资料,对于诸多交易细节进行了“解惑”。
“闪电式”并购
“这场交易进行得很隐秘,外界几乎都不知情。”消息公布后当天,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9月1日,汇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与此同时,摩根大通也在当天发布了相关报告,预测汇源的停牌或因为涉及向母公司收购浓缩橙汁的生产线。而两天后汇源的公告着实让外界感到意外。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汇源方面与可口可乐就此项交易的谈判时间仅仅两个月不到,“进行得很快”。而双方的接触则直接源于投行在其中的穿针引线。但目前具体哪家投行担任了“桥梁”的作用,还不得而知。
根据公告,可口可乐已经对汇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购的计划,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购建议均为可能收购建议,须待先决条件达成后方可作出。而共持有汇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东已对该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诺。这三位股东分别是汇源果汁母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集团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华平基金)。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汇源控股与达能在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1.53%、22.98%。
在可口可乐收购消息刺激下,汇源果汁3日开盘即飙升,下午收盘价为10.81港元,涨161%。而有市场人士担心,这样的价位继续上升达到收购价,可能会影响可口可乐的全面收购计划。
但新鸿基金融分析师Fiona Wong表示,股价不会接近于收购价,因为这一交易还受限于一些条件,如股东同意、政府不干预等,因而收购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她指出,如果交易告吹,则股价将会非常迅速地回落。
朱新礼套现
尽管朱新礼仍将担任汇源果汁名誉大大,但根据汇源与可口可乐达成的不竞争承诺,在两年内,朱新礼将促使其任何关联公司不会在中国经营或参与任何与汇源集团核心业务(乳业除外)构成竞争的业务。这意味着,朱新礼彻底套现了其白手起家创建的汇源果汁业务。
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朱新礼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汇源这样以单品牌和品种销售的企业,相比多品牌的饮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临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大,随着未来竞争的激烈,运营难度将随之加大。
事实上,在上市之前,朱新礼曾有意选择统一进行合作。当时,汇源方面就表示,除了资本支持以外,统一与其在产业链和销售渠道上还有整合的可能与需求。而此次收购之后,可口可乐方面也表示,将会利用其分销网络和原材料采购能力,为汇源带来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梦想着将汇源做大做强的朱新礼还曾一度与当时风头正劲的德隆合作。当时,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资5.1亿元与汇源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拥有合资公司51%股权。而以大部分核心资产入股的汇源只占股49%。这是朱新礼第一次出让汇源控股权。“这至少可以说明朱新礼并不眷恋控股权。”一位熟悉朱新礼的人士说。
“这无论是对汇源还是对朱新礼本人都是个不错的选择。”上述人士说。据他分析,上市之后,不管是汇源果汁还是朱新礼本人都面临新的经营压力和瓶颈,从可口可乐的收购价格而言,溢价已经相当不错。
另外,业内人士推测,接班人问题可能是朱新礼选择转让汇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创立汇源之后,朱新礼已经打拼多年。有消息显示,在面临接班人问题时,他曾明确表示不可能让女儿接班,因为不愿意为女儿选择固定的道路。
据记者查阅公开资料,持有汇源果汁41.53%股权、即6.1亿股的汇源控股为朱新礼全资持有,一旦全部为可口可乐收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币。
记者还了解到,汇源品牌的所有产品都装入了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之外,朱新礼拥有的资产还包括赣南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蓝猫淘气音频营销有限公司和很多果园。
可口可乐为什么
据公告称,可口可乐将计划以每股12.2港元收购汇源全部股份,约为汇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价4.14港元的3倍。据可口可乐自己的估算,整个交易作价将达到24亿美元。
“汇源在中国是一个发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对可口可乐中国业务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总裁穆泰康第一时间就此交易做出评价。
“可口可乐愿意出高价购买汇源果汁的股份,因为汇源果汁的原材料采购与可口可乐的分销可以协同合作,提高运营效率,而汇源在国内的果汁饮料市场处于领导位置,加上果汁饮料市场增长很快,中国对于可口可乐很重要,拿下汇源,就少掉一个竞争对手。”该知情人士透露。同时,此次收购还包括很多生产设备,对可口可乐全面进入果汁饮料领域具有极大的帮助。
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果汁的收购价格,是其近期股价的近三倍。
可口可乐公司将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价,收购汇源果汁至最后交易日已发行的1468816204股汇源股份,总代价约为179.2亿港元。加上于最后交易日,汇源尚未行驶的可换股债券73362份,可换购111658245股股份,这部分的收购价格为每份债券每1000美元面额18577.73港元,总计13.62亿港元。
另外,在最后交易日,汇源还有尚未行使的汇源购股权29960500份,购买购股权与注销IPO前后尚未行使汇源购股权的代价,共计1.74亿港元。三项叠加,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总价为196.5亿港元。
而汇源股份在最后交易日在联交所当日报收4.14港元,但汇源股份在之前的5个交易日(包括当日)的每股平均收市价为4.04港元,之前10个交易日每股平均收市价3.96港元,之前30个交易日则为4.10港元,而之前60个交易日的每股平均价报收4.59港元,若以12.20港元的收购价,溢价近3倍。
基于汤森路透对其2008年利润预期,可口可乐此次收购价约相当于市盈率42.8倍。因此,有分析人士对收购价如此之高感到意外。但Fiona Wong认为汇源似乎是可口可乐在内地的惟一选择,因为汇源在内地果汁批发市场占有率最高,可口可乐可立即获得汇源的所有客户和生产厂,鉴于汇源的客户基础,溢价合理。
“我们认为以196.5亿港元的总价收购汇源果汁是合理的,汇源是一个很成功的品牌,很具市场潜力。”李小筠回应本报记者称,可口可乐未来将继续保留汇源的品牌,甚至包括目前的运营模式。但对于汇源前述上市公司之外的资产是否有收购计划,李小筠称目前尚无法回答。
对于为何可口可乐能顺利购得汇源,李小筠的说法则是,价格合适、双方联手进军中国饮料市场与可口可乐生产能力强等。
就可口可乐在收购成功后短期以现金支付196.5亿港元,现金是否充裕,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公司现金很多,中期可口可乐的盈利为29.9亿美元,经营业务产生的净现金流达31.8亿美元,而截至6月27日,其现金等价物达65.7亿美元。
这位知情人士称,可口可乐能从“感兴趣”的一些买家中购得汇源果汁股份的原因在于,可口可乐在向汇源果汁表示购买意向时,曾经承诺将不改变汇源果汁现行的运行模式。
另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该并购是否也将涉及中国刚刚出台的《反垄断法》相关内容,并相应遭遇相关的反垄断调查?
对此,李小筠认为,果汁饮料市场很大,即使可口可乐联手汇源之后,其在这个领域仍不会有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她也表示,将会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以配合收购的批准。
据记者了解,此项收购可能会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此前,包括双汇和大宝的外资并购案在审批方面都耗时很长。双汇方面曾告诉记者,这期间经历的大规模的反垄断调查会议就有好几次。而大宝的审批更是长达一年半。
PE或为汇源卖出诱因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得知,可口可乐公司与汇源果汁的收购洽谈仅有两三个月时间,而汇源出售其股份的原因或许在于,参股汇源的PE到了退出之时,获利了结是PE的本性。
在汇源将股份转让给可口可乐公司之前,汇源的三大股东分别为汇源控股,持股比例为41.53%,达能公司,持股比例为22.98%,以及“其他”,持股比例为35.49%。
从公告中,看不出持股比例为35.49%的“其他”是由哪些部分组成,但从公告中的不可撤回承诺中,一家根据英属处女群岛法律注册的名叫Gourmet Gr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浮出水面,这家公司由一个叫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 IX,LP的公司全资拥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华平基金)。
Gourmet Grace持有汇源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6.37%。另外,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汇源控股与Gourmet Grace还持有汇源的可换股债券,经兑换为股份,荷兰银行香港分行持有占已发行汇源股份的6.14%,汇源控股持0.57%,Gourmet Grace持0.22%,总计占已发行股份的6.93%。
而PE退出或将是汇源转让股份的诱因,也可以从另外一方面印证,汇源果汁的盈利很好,没有转让自己股份的理由。
汇源果汁于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距今仅一年零6个月。而从2007年汇源果汁的年报中可以看出,汇源果汁上市以来的业绩不错。截至2007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收入达26.563亿元,较2006年增长28.6%,股东应占溢利较2006年增长188.9%,达6.40亿,按照汇源果汁的说法,2007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果汁市场的持续增长,百分百果汁产品系列占市场领导地位,导致营业额稳定上升。
从汇源的股份结构(被收购前)可以看出,汇源控股的持股比例为41.53%,而达能公司与“其他”的持股比例共为58.47%(分别为22.98%与35.49%),达能公司是一家根据新加坡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是Group Danone S.A的全资附属公司。
如果达能公司与“其他”联合退出汇源的股份,那么他们将占据一半以上的股份,但“其他”是如何组成的,未得到披露,有一部分是小股民的流通股是可以肯定的,但都可以从市场买到。而如果依据知情人士所言,PE的退出是诱因,PE的性格是只要受让方开价合适,就愿意出售变现,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可口可乐公司愿意以汇源股价近3倍的价格收购汇源。
另一个退出者达能
伴随朱新礼一起退出的还有达能,它的撒手同样值得探究。“按理说,如果朱新礼退出,达能应该是最合适的接盘者。”有业内人士指出。
众所周知,对国内饮料龙头企业均有控制欲望的达能是在经历长达五、六年的追逐之后,才得以牵手汇源的。2006年7月,赶在汇源上市之前,达能同美国华平基金、荷兰发展银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2007年2月,距达能参股汇源仅半年时间,达能就在汇源IPO时行使优先认购权,以1.223亿美元的代价,将所持汇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随后遭遇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摊薄至21.3%。不过,达能在汇源果汁的第二大股东身份却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认为,一旦有机会,达能将会继续增持汇源的股权。
而此次达能选择了一同退出。对此,达能方面给出的说法是,达能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身份,在可口可乐全面收购后,没有理由再继续持有汇源的股权。同时,可口可乐的身份还是达能的行业竞争方。
据记者估算,达能在此次交易中也将套现41亿港币。而此前达能获得这部分股权的总投入应该在2.6亿美元左右。
但据熟悉达能的人士透露,达能的退出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娃哈哈事件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战略发生了变化,在达娃事件结果明朗之前,达能在中国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事实上,自达娃事件爆发之后,达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一直处于淡出的状态。去年10月,达能从光明的股东行列中退出,到去年年底,因为合资批复的原因,达能再度与蒙牛分手。此次撒手汇源,达能对中国饮料市场的控制已越来越小。
达能方面表示,将利用此次投资收益发展主营业务,其中包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目前,达能已将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作为四大业务板块。据悉,目前达能在中国独资经营的乳制品业务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C. 汇源果汁现在经营怎么样啊
举步维艰,没多大希望了
D. 汇源果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1)如何进行细分,那要根据汇圆的目标市场是怎么样的,他是想占领某一区域市场,还是较大的市场比如某一省市,假如是这样就比较复杂,要根据当地人的消费水平,合理定价,根据当地人的口味设计适合他们的饮料,还有....
(2)原因是多方面的1.竞争的加剧,2外企对它的狂轰烂炸,3人门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然而汇圆却没有觉察到,总是一意孤行,从而落得倒退
(3)一开始汇圆的目标就有问题,汇圆果汁,果汁是什么 呢?就是水加浓缩果汁,那么消费者会认为那很健康吗?刚开始的广告轰炸,很明显是将汇圆拖向绝境,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它总是强调的是果汁。
那么如何占领市场呢,那么自己的思维一定要有高度,那就是根据消费者的心里设计最适合的产品,大大强调其健康功能,而不是好喝和...
果粒橙为什么能快速占领市场,仔细揣摩那几句广告词,一针见血,直达消费者内心深处。(揉取阳光粒橙,新鲜的就有果粒橙)就这一句话强调了三个概念,1纯天然橙子2健康营养的橙子,经过精跳细选得到的3就是对这个品牌的强调加强记忆与认知,还有这各品牌的名字,更是一针见血,因此关于汇圆如何占领市场果粒橙更值得借鉴
还有那就是既然要走专业化路线,那就没有必要搞什么多元化,比如可口可乐
它们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E. 汇源果汁为什么卖给可口可乐
商业世界,真是没有什么不可能。
比如,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今天宣布,它也要嫁入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对这个事情出乎意料。我说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啊,君不见,“汇源”的企业口号就是“汇入大海,源自中国”嘛,这说明它这个计划是早有伏笔的。而且,朱新礼早就说过一句话,他曾把汇源比作待嫁的姑娘,“太早出嫁还不够成熟,太晚了年龄又大了,只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去合作,对于汇源来说才是最合适的。”
可以说,嫁掉汇源,是朱新礼脑海中一直存在的憧憬。
只不过在此之前,汇源曾经嫁过两次,一次是德隆,一次先是统一,后是达能,这中间的“恋爱、结婚”过程曾经让朱新礼精疲力竭,过程苦不堪言。
因此,从朱新礼的个人选择来看,这次选择可以用“功成名就,激流勇进”8个字来概括。作为创业家,他从山东走到北京,再从北京把企业带到香港,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人生如此,对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来说,足矣。民族也好,爱国也好,这种情绪有时候并不能当饭吃的,毕竟江湖规则是以实力、以成败论英雄的。在这个时候封刀,也一样值得我们尊敬;跟行业的大佬宗庆后的选择相比,我相信朱的选择也不会更被人垢病!
今天的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演变成一个高资金投入的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原料基地的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一直到销售通路主要在KA和商超,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额度,因而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是非常绷紧的。去年今年的成本和费用的上升,更可能让朱新礼有了深重的危机感,退,未必不是进。
这之前,当他拔剑四顾时,他会发现他的强敌背后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康师傅、比如统一、比如娃哈哈,大凡跟他差不多一个阵营的企业,都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企业,并没有纯粹同属本土企业、民营企业的同行者。
这之后,他无须孤独了。可口可乐一直企图在非碳酸饮料市场的增长上发力,但一直以来绝对份额并不成正比,这下,用钱,他们节省了大把的时间,甚至不需要再去试水和犯错。按道理,可口可乐会重视汇源这个干儿子的,因为它已经成人,可以在财报上让大家更好看,而且进一步垄断自己在饮料业的霸主地位。
当然,从一家本土企业蜕变为可乐旗下的附庸,对汇源接下来的经营班子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考验。它必须去掉自己身上的土味,中国味,而变得更为洋气和国际化。从产品线,到代言人,到品牌诉求,汇源的转身之舞才刚刚开始,未必轻松。
当然,在很大程度上,这已跟朱新礼无关。
今夜无眠的,当是可口可乐和汇源的共同的竞争对手们,包括百事,包括其它饮料巨头。
让我们举杯,既为朱新礼同志的选择,也为汇源的新生、可口可乐的新宠;
同时,也请为又一个民族品牌消失默哀。
F. 汇源集团在果汁行业如何
其成立于1992年。如今已在全国建立了140多个经营实体,链接了1000多万亩优质果蔬茶粮等种植基地,在新品研发和王牌产品维护方面都很好。
G. 汇源果汁的 分销渠道
本报讯记者蒋杰升报道:当绝大多数饮料产品为抢占超市终端无果而终之时,新近惊闻汇源果汁却逆势而上——另创饮料分销新型渠道,计划在全国开设1500家果汁专卖店。如果汇源果汁贸然全面铺开专卖店计划,汇源以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无疑是如何摆平专卖店新贵与分销商老大之间的关系?业内更多的质疑是汇源果汁抛出如此豪气干云的专卖店计划就能颠覆现行几乎固若金汤的饮料分销主流渠道?
汇源专卖店计划浮出水平
有关媒体日前披露,汇源果汁今年计划在全国开设1500家专卖店,主营汇源系列产品。旨在提高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进一步提升汇源品牌,扩展地县级城市的市场网络。
消息显示,汇源专卖店将主要建在地县级市场,单店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大卖场附近。总投资额不是很大,经销商打款后,可以获得其货款6%的市场支持,经销商只需交纳5万元的经营权(5年)即可,和开一个超市差不多。
昨天,汇源集团一位张姓助理向记者表示,汇源果汁专卖店计划从去年10月开始启动,专卖店主要在区县布点,以专卖店为主线,开发周边市场,目前只是处于初期阶段,暂时还没有就该计划在全国的实施做一个东西出来,暂时不作宣传,等过一段时间再作传达。
开1500家专卖店可能吗?
据这位张姓助理透露,不少专卖店店长是来自公司过往的分销商,在整个汇源的渠道规划之中,加盟专卖店将与以往分销商平行发展。当记者提到如何平衡专卖店渠道体系与曾经为汇源果汁分销立下赫赫战功的传统分销体系之间关系时,张姓助理以自己并不直接管理市场销售这块为由搪塞记者了事。
鉴于饮料这类快速消费品以专卖店渠道体系过往鲜见个案,业内人士无以具体评价。不过,值得反思的个案则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娃哈哈2000家童装专卖店计划。2002年8月,娃哈哈宣称当年在全国的专卖店开到2000家。结果听说娃哈哈童装专卖店最终只开了800家,不仅市场对此漫不经心,即便经销商也显得心猿意马。
资料显示,这家早年从山东移师京城的汇源果汁集团1998年才面向全国市场发展。在过去的将近12年中,汇源果汁虽在全国开办了24处工厂,并设立了270个销售公司,可是汇源果汁中心专卖店在全国仅发展了500多个。张姓助理昨天对记者坦陈,确实有经销商对此持不同看法,该计划需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不过如何完善这一渠道体系记者不得而知,汇源专卖店计划会有什么独门秘技吗?
专卖店渠道适合饮料行业吗?
按照汇源集团的设想,开设专卖店是为了提高果汁的市场份额,张姓助理表示,发展专卖店体系比原有渠道有优势,因为他们有经验有资金有市场。
业内人士透露,饮料80%的销售份额来自传统渠道,20%来自直营渠道,对食品饮料类快速消费品而言,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超市、便利店、士多店几乎是饮料同行说一不二的共同终端,虽然也有小部分知名饮料厂商在一线城市开了展示品牌形象的旗舰店,但是相对而言汇源的做法无疑留下一连串的悬念——汇源期待专卖店渠道分销的收入占年度销售收入多大比例?专卖店分销价格与超市、便利店分销价格会有不同吗?对此,张姓助理没有正面解答记者的疑问。
业内人士分析,关键在于汇源的超市、便利店终端与专卖店终端价格体系是否取得动态平衡,如果专卖店价格高于超市和便利店,加上其购物的非便利性,专卖店的分销规模无法得以扩大;相反,如果专卖店价格低于超市、便利店,那么汇源的主流终端体系可能面临瓦解的危险。因此,汇源庞大的开店计划能否全面铺开仍然存疑。
(2004年的)
H. 汇源果汁是如何进行市场细分的
汇源果汁市场细分策略优劣分析营销大师科特勒曾说:“现代战略营销的中心,可定义为STP市场营销――就是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的起点,其是对拟进入或希望通过评估来决策是否进入的单一体市场,从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影响购买决策的外在行为和内在考虑因素进行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和论证,运用数理统计、实验等方法将单一的市场按照不同的标准和特性(从表象的二维变量到层级性的多维变量)划分成多个具有某一或几种相似特质性的子市场(各子市场之间有时会有交叉)。 企业则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外部竞争情况从中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或认为更具有投资价值的子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企业的一切营销战略,都必需从市场细分出发。没有市场细分,企业在经营时就如同“瞎子摸象、大海捞针”,根本无法锁定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企业也就无法规划和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并赋予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当然就更无法针对性地去设计独特的产品去满足市场了。只有进行市场细分,才有营销战略的差异化。因此,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台。 在碳酸饮料横行的90年代初期,汇源公司就开始专注于各种果蔬汁饮料市场的开发。虽然当时国内已经有一些小型企业开始零星生产和销售果汁饮料,但大部分由于起点低、规模小而难有起色;而汇源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进入果汁饮料行业的企业,其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是其他小作坊式的果汁饮料厂所无法比拟的。“汇源”果汁充分满足了人们当时对于营养健康的需求,凭借其100%纯果汁专业化的“大品牌”战略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开发速度,在短短几年时间就跃升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其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利润率等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而成为果汁饮料市场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其产品线也先后从鲜桃汁、鲜橙汁、猕猴桃汁、苹果汁扩展到野酸枣汁、野山楂汁、果肉型鲜桃汁、葡萄汁、木瓜汁、蓝莓汁、酸梅汤等,并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包装。应该说这种对果汁饮料行业进行广度市场细分的做法是汇源公司能得以在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初期取得领导地位的关键成功要素。 但当1999年统一集团涉足橙汁产品后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在2001年统一仅“鲜橙多”一项产品销售收入就近10亿,在第四季度,其销量已超过“汇源”。巨大的潜力和统一“鲜橙多”的成功先例吸引了众多国际和国内饮料企业的加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娃哈哈、农夫山泉、健力宝等纷纷杀入果汁饮料市场,一时间群雄并起、硝烟弥漫。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02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统计显示,“汇源”的销量同样排在鲜橙多之后,除了西北区外,华东、华南、华中等六大区都被鲜橙多和康师傅的“每日C”抢得领先地位,可口可乐的“酷儿”也表现优异,显然“汇源”的处境已是大大不利。尽管汇源公司把这种失利归咎于可能是因为“PET包装线的缺失”和“广告投入的不足”等原因造成,但在随后花费巨资引入数条PET生产线并在广告方面投入重金加以市场反击后,其市场份额仍在下滑。显然,问题的症结并非如此简单。 在市场的导入初期,由于客户的需求较为简单直接,市场细分一般是围绕着市场的地理分布、人口及经济因素(如年龄,性别,家庭收入等)等广度范围展开的,与行业分类方法有点相似(注:行业细分一般只是把业已存在(哪怕很小)或潜在的市场用容易区分或识别的标准(如年龄、性别、性能、原料、产地等单一要素,最多为二维变量)来划分成更小的子行业,以便于统计、分析和归纳其特性。各细分的子行业由于有易于识别的有形标准,相互间往往不交叉,且这种分类标准一经确定后往往多年不变。其一般应用在政府、行业协会及社会研究机构等,主要目的是为了从行业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健康发展。)。其特征表现在目标细分市场的形象化。也就是说,通过市场的广度细分,其目标细分市场可以直接形象地描写出来。比如说,当企业把市场分割为中老年人,青年人以及儿童等几个目标细分市场时,人们都能形象地知道这些细分市场的基本特征。由于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费用低,大部分企业都可掌握且也乐于采用。但只有在市场启动和成长期的恰当时机率先进行广度市场细分的企业才有机会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时候品牌竞争往往表现得不够明显,竞争一般会表现在产品、质量、价格、渠道等方面,有人称之为产品竞争时代,汇源果汁就是在此期间脱颖而出的一个专业品牌,并成为数年来果汁业的领跑者。 但当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情感性因素在购买中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时候,此时市场竞争已经由地域及经济层次的广度覆盖向需求结构的纵深发展了,市场也从有形细分向无形细分(目标市场抽象化)转化,即细分后的目标市场,无法通过形象的描述来说明。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市场的深度细分,找到“追求时尚”这一目标细分市场。但这个目标细分市场在哪里?它是由哪些顾客组成?这些顾客是否有着共同的地理、人口及经济因素特征?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这个目标细分市场人群沟通?显然,这时的目标细分市场已经复杂化和抽象化了,企业对消费者的关注也已从外在因素进入心理层面因素。同时,企业也无法用传统的方法去接近所选择的目标细分市场,这时运用科学的市场研究方法来正确地细分市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而这时仍然运用市场竞争初期的浅度市场细分方法甚或“行业细分”的方法对市场进行细分已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以统一“鲜橙多”为例,其通过深度市场细分的方法,选择了追求健康、美丽、个性的年轻时尚女性作为目标市场,首先选择的是500ML、300ML等外观精制适合随身携带的PET瓶,而卖点则直接指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统一鲜橙多,多喝多漂亮”。其所有的广告、公关活动及推广宣传也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如在一些城市开展的“统一鲜橙多TV-GIRL选拔赛”、“统一鲜橙多阳光女孩”及“阳光频率统一鲜橙多闪亮DJ大挑战”等,无一不是直接针对以上群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再看可口可乐专门针对儿童市场推出的果汁饮料“酷儿”,“酷儿”卡通形象的打造再次验证了可口可乐公司对品牌运作的专业性,相信没有哪一个儿童能抗拒“扮酷”的魔力,年轻的父母也对小“酷儿”的可爱形象大加赞赏。而“汇源”果汁饮料从市场初期的“营养、健康”诉求到现在仍然沿袭原有的功能性诉求,其包装也仍以家庭装的为主,根本没有具有明显个性特征的目标群体市场。只是运用广度(也是浅度)市场细分的方法切出“喝木瓜汁的人群”、“喝野酸枣汁的人群”、“喝野山楂汁的人群”、“喝果肉型鲜桃汁的人群”、“喝葡萄汁的人群”、“喝蓝莓汁的人群”等一大堆在果汁市场竞争中后期对企业而言已不再具有细分价值的市场。即使其在后期推出了500ML的PET瓶装的“真”系列橙汁和卡通造型瓶装系列,但也仅是简单的包装模仿,形似而神不似。(汇源近期推出的“他她水”功能饮料颇有新意,自是另当别论) 至此,我们已能看出在这场果汁饮料市场大战中,汇源公司领导地位如此轻易被动摇真正原因。我们说“汇源”与统一、可口可乐公司比较,他们间的经营出发点、市场细分方法的差异才是导致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汇源”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以静态的广度市场细分方法来看待和经营果汁饮料市场;而统一、可口可乐等公司却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动态市场细分的原则(随着市场竞争结构的变化而调整其市场细分的重心)来切人和经营市场。同样是“细分”,但在市场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生命周期却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 由于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并加以应用。但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市场细分”理论体系本身尚未完善,加之市场细分方法的实际应用在国内也鲜有流传,故许多企业在运用时往往容易陷入认识的误区,即不管市场所处的竞争结构和环境只对市场进行静态的浅度市场细分,而当市场的竞争结构发生变化时仍然使用原有的市场细分方法从而丧失了很多市场机会,甚或丢失已有的市场份额。 动态的深度市场细分是市场竞争中、后期企业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锁定自己的目标市场群体,集中有限资源,运用差异化的深度沟通策略并辅以多种手段赢得其“芳心”并不断培养其忠诚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阻隔竞争对手的目的。而使用静态的浅度市场细分的企业,由于与客户建立的是一种“不痛不痒”的关系,其客户忠诚度极低,当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抢夺市场时,企业能采用的市场竞争手段也就是价格战和增加广告投入等常规方法了,其实这是众多企业对市场细分认识不足的一种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