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苏秦和张仪是同一时期拜与鬼谷门下吗他们是师兄弟吗,还是跨时代的人

希望帮得上忙

苏秦比张仪整整晚一代人。两人并不是什么师兄弟。两人的活动轨迹也全无交错之处。
张仪活动于秦惠文王时期,他在国际上的对手是公孙衍(号犀首)。公孙衍也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是魏国人。他曾在秦国为大良造,伐魏斩首8万。张仪至秦得为相邦(这一职位当时大致相当于外交部长,后来演化为丞相),公孙衍受到排挤,就跑回魏国去作了大将。张仪的外交政策是连横韩魏,使秦韩魏三国互相支持对方称王,秦惠文君也升级为秦王了。公孙衍的对策是韩魏赵燕和中山国,五国合纵,互相支持称王,史称“五国相王”。有一些书上有关于他们之间的故事,但多是古人对士贤的一种高尚品德的美好思想。望点赞。
  • 苏秦(前337-前284),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中国纵横家鼻祖的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台河

② 张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张仪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开创了一个局面,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③ 苏秦和张仪如何靠两张嘴就把7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中

要说中国历史上的“最佳合伙人”,不得不提到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他们二人都师从鬼谷子,毕业后一个侍奉六国,一个侍奉秦国,一个主张合纵,一个主张连横,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将7个国家玩弄于鼓掌之中。直到秦惠文王去世的16年间,秦国与六国都没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而苏秦、张仪则封侯列相,享尽富贵。草根出生的苏秦和张仪纵横天下,达到成功的颠峰,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偶像和后人膜拜的“超级演说家”。

横纵连横

苏秦的招牌是“合纵”,所谓“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因为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所以称为合纵。张仪的招牌是“连横”,所谓“连横”,就是秦国联合一个强国,从而进攻其他的弱国,达到各个击破,一统天下的目的。

关于合纵连横局面的形成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话说刚从鬼谷子门下毕业的苏秦,为了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在外游历多年,每承想却四处碰壁,最后弄得穷困潦倒回家。家人看到苏秦这样的落魄,私下讥笑他不思劳作,只会搬弄口舌,对他十分冷淡。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便拿出鬼谷子的《阴符》一书,昼夜苦读,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

一年后,苏秦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认为凭此可以游说当世君王了。苏秦先后游说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苏奏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其说辞均被六国点赞,最终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再说说张仪,原来这位与苏秦同一届毕业的老同学混得并不好。为了能够确保合纵计划持续成功,就必须要稳住秦国。于是,苏秦想到了张仪,就写信邀请张仪来赵国找他,并成功智激张仪游说秦国,还暗中派保镖一路护送。张仪后来顺利地见到了秦惠王,以连横之计说服秦惠王。

后来,张仪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苏秦的安排,对苏秦又是佩服,又是感激,于是决定帮苏秦,维护其合纵计划。接下来,六国合纵的局面大致维护了有十几年,秦与东方六国保持着大致的平衡。

纵横家鼻祖鬼谷子

既然学生怎么厉害,作为苏秦和张仪的老师的鬼谷子自然智慧超群,才识过人,所谓合纵连横也不出于《鬼谷子》一书。鬼谷子是战国纵横家的鼻祖,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相传庞涓、孙膑等影响历史进程的名将也出自其门下。《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融汇了鬼谷子毕生学术研究的精华,被历代成为旷世奇书。时至今日,研究鬼谷子的热度依然不减。

《翟杰论说鬼谷子》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鬼谷子的智慧谋略,并紧密结合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当今从政经商者、提升口才者、外交谈判者、销售管理者都大有裨益。书中采用“纵论”“横论”“纵横论”的体例结构,并与古今中外的经典案例相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鬼谷子的超人智慧。书中还特别设置了智力测试题目,在案例情景中给读者以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书作者翟杰是中国教育艺术泰斗、国学大师李燕杰教授的大弟子。

④ 苏秦和张仪的简介

苏秦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说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到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为定局,故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如《战国策》就把秦和六国对立起来,并总以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

张 仪
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有用望点赞。

⑤ 靠一人之力将一国耍得团团转,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大忽悠鼻祖”是谁

我们国家的历史很久远,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特色,也出现了很多的谋士,为了自己的国家献计献策,忽悠他国,在大家心中,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不一致,我觉得张仪算得上其中一个大忽悠家吧,那么他忽悠了谁?又是怎么忽悠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当然,除了张仪,还有很多的大忽悠,他们比起张仪来,段位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仪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君,而其他人的忽悠,都是在忽悠自己的国君,从而为自己谋利益,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好的结局呢?比如袁崇焕。所以说,我们可以当一个忽悠他人的人,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为了什么而忽悠。

⑥ 张仪的骗局是什么

在公孙衍发动的“五国伐秦”战争中,齐、楚两国都参加了,它们属于同盟国。秦国垂涎于楚国的土地,却又碍于齐、楚联盟,不敢贸然与楚国动武。于是,张仪跑到楚国进行活动,设法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可说是战国游说之士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传说他年轻时曾投在楚国令尹(楚国的相)昭阳的门下做门客。一天,昭阳大会宾客,拿出楚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给大家欣赏。正当宾客们争相传看、一饱眼福时,“和氏璧”忽然不翼而飞。此时正巧张仪在场,昭阳就怀疑是他偷的,令手下的人痛打他一顿。张仪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被抬送回家。张仪一进家门,就要妻子掰开他的嘴,看看他的舌头是否还在。他说,只要舌头在就不怕,还可以靠此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谋取官禄。

这一回,张仪以秦相的身份来到楚国,其感觉当然与从前穷困潦倒时完全不一样了。他受到楚王很高的礼遇。张仪也虚情假意地与楚怀王周旋,笼络感情。一日,张仪对楚怀王说:“我们秦王最憎恨的是齐国,最尊敬的是大王您,我张仪也是如此。大王您如能闭关绝齐,秦愿以商於之地600里相赠,并将美丽的秦妇嫁予您为妻。这样,秦、楚就是兄弟之国,以后永远不动干戈。”

楚怀王一听,既能得地,又能求太平,末了还捎带上可人的秦国美女,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便欣然应允。群臣也都向怀王祝贺,可是惟独大臣陈轸不高兴。怀王很生气,质问陈轸,陈轸回答说:“依我看,商於之地得不到。不仅如此,齐、秦还会就此联合起来。到那时,楚国就要大难临头了。”怀王问这是为什么,陈轸进一步分析道:“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是因为齐与楚有联盟。今闭关绝齐,则楚国孤立。如此,秦国岂会再重视你这孤立的国家,而给你商於之地600里?张仪回到秦国后,势必食言,这样楚国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两国之兵必定来相攻。所以,现在倒不如暗中与齐相好而表面上绝交,同时派人跟随张仪入秦。若给予土地,到时再与齐断绝关系;若不给土地,就与齐联合对付秦国。”

楚怀王早已被张仪的花言巧语所蒙蔽,哪里听得进陈轸的建议。他以相印授予张仪,又送上丰厚的财礼。同时,下令关闭与齐国的交通,断绝关系。然后,派一位将军随同张仪去秦国接受土地。

果然不出陈轸所料,张仪回到秦国后立即变了卦。他假装从车上摔下来受伤,3个月不露面。楚怀王闻知此事,还误以为这是张仪嫌他与齐国断交的态度不够坚决,就又派人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与楚绝交,并放低姿态去与秦国结好。张仪见破坏齐、楚联盟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出来接见楚国的使臣,他说:“我有奉邑6里,愿献给你们大王。”楚国使臣听后发觉不对,就回答:“我受命于王,是接受商於之地600里,从没听说是6里。”

怀王始知上当受骗。恼羞成怒的他,要立即出兵讨伐秦国。大臣陈轸向怀王建议,不如割一块地送给秦国,让秦和楚一起进攻齐国。那样的话,楚虽失地于秦,可还能从齐国夺取土地得到补偿。

刚愎自用的怀王偏偏不听。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十七年),怀王以屈匄(音丐)为将,起兵攻秦。秦将魏章率军与屈匄战于丹阳(今河南丹水之北)。楚军大败。秦斩杀楚军达8万人,主将屈匄及裨将逢侯丑等70多人被俘。秦国进而夺得楚国的汉中。

楚怀王气急败坏,决心倾全国军力,孤注一掷,与秦决一死战。楚军狠命进攻,北上深入秦地至蓝田(今陕西蓝田县)。秦军在蓝田迎战楚军,结果楚军又大败。无奈之下,怀王只得又割两城与秦讲和。

秦国得寸进尺,又想攫取楚国的黔中地。秦王派来使者对楚国说,愿以秦国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外的地区相交换。楚怀王憎恨张仪,说不愿换地,愿得张仪的头而献黔中地给秦。

张仪得知,竟也不惧怕掉脑袋,表示愿意前往。楚怀王拿住张仪,准备将他处死,以解心头之恨。张仪却是胸有成竹,买通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向怀王夫人郑袖说情。靳尚对郑袖说:秦王甚爱张仪,打算用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地区的6个县和美女换回张仪。楚王爱土地、爱美女,必听从秦国。秦女一到,夫人你就会被疏远了。你应劝王将张仪放掉,郑袖怕失宠,就日日夜夜缠住怀王,说服怀王放走张仪。她还以带着儿子出走江南要挟怀王。怀王被哭哭啼啼的夫人闹得没办法,最后就放了张仪。

张仪获释,马上又是利诱又是威胁地劝楚怀王与秦和好。怀王仍然经不住张仪伶牙俐齿的一番言辞,以两国太子互相作“人质”为条件,与秦缔结了婚姻之好,而黔中地却拱手给了秦国。

⑦ 历史上“大忽悠鼻祖”是谁,居然靠一人之力将一国耍得团团转

中国历史上的这个大忽悠的鼻祖,他是战国时期的张仪。张仪他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以连横之术闻名于天下,并且张仪他当年游说六国之后而入秦,更是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被封为了相国。


其实张仪他这个大忽悠,其实不仅仅忽悠了一个楚国。当时的山东六国没有哪个国家未曾不被张仪所忽悠过。张仪他也是凭着他自己的那一张嘴游走天下,最终成功的。

⑧ 张仪人物评价啊!跪求大神。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中国纵横家鼻祖的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两次为魏国国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开封市东郊宴台河村。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纵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连盟,使其力量削弱。但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百家讲坛的张仪在整个秦惠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说他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张仪不讲信义,在外交场上运用欺骗伎俩,为人们所不齿,但仅从一个使者的角度来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务。而且作为纵横家的一代鼻祖,他开创了一个局面,为后世的外交家们在辞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种范式。
(望点赞,谢谢)

⑨ 张仪是什么人

张仪(?~前309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作为我国纵横家鼻祖的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

张仪曾两次为秦相,也曾两次为魏国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