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业市场
1. 中国最大的鞋类批发市场在哪里
北京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中联华都红门鞋城正式开业,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鞋类批发集散地。中联华都红门鞋城董事长卢华飞介绍,该鞋城投资2亿多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商户2万多个,有1000多个商铺,其中皮尔卡丹、花花公子、老人头等40多个国际品牌以及上万个国内品牌已经落户。他表示,鞋城专门从事批发业务,开业后将承担北京鞋市供应的60%以上。卢华飞同时透露,无论从经营面积还是鞋类品种该鞋城都是亚洲最大的。
希望点赞
2. 全国鞋类批发大市场有多少分别在哪里
天津市来服装展销中心 天津市南开区一源纬路 300100
大胡同小商品市场 天津市红桥区大胡同 300130
新华集贸中心 石家庄市新华区大桥路60号 050000
石家庄市向阳路鞋类专业批发市场 石家庄市桥东区向阳路 050000
石家庄南三条小商品贸易市场 石家庄市阜康路副一号 050000
河北白沟市场 河北省新城县白沟镇 074000
辽宁省西柳服装市场 辽宁海城市西柳服装市场 114200
佟三堡镇皮茄克市场 辽宁省灯塔县佟二堡镇 111304
沈阳中国鞋城 沈阳市东陵区文化东路 110015
沈阳五爱小商品批发市场 沈阳市沈河区热闹路 110011
辽宁省海城南台箱包市场 辽宁省海城市南台箱包市场 004200
佳木斯市鞋业批发市场 黑龙江佳木斯市向阳区裕民街57号 154002
北安市北方轻工市场 黑龙江黑河地区北安市头道街 164000
上海时装(集团)公司 上海市天津路521号 200001
上海青浦鞋城 上海青浦县鞋城路 201700
3. 中国鞋业发展前景如何
一种观点:
现在鞋业在国内已有自己的民族品牌,福建晋江占据了运动休闲产品,浙江温州占据了皮鞋市场,品牌就这两年,鞋业市场已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但消费已不仅仅是物质消费,更多的是精神消费。现在运动休闲国际品牌处耐克、阿迪以外,其他国际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多,对于目前国内市场消费来说,更多的是选择国内品牌,而且数量有上升趋势,在未来5年。中国鞋业发展不容小窥。
另一种观点:
中国的鞋业发展的确快 但是完全是因为在廉价劳动力 低成本的环境下才得以发展,本身没有什么创造能力 说白了就是些加工厂。而象NIKE ADIDAS等跨国公司本身不设工厂 完全靠设计鞋子来创造大量利润。而把鞋子的生产包给了廉价的中国加工厂。有统计 中国工厂每生产一双NIKE只能拿到1元RMB利润 还上百元的利润给老美拿去了 因为他们有知识产权!!所以中国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原创!!
4. 鞋业的市场
2009年前中国鞋类产品有70%以上出口到全球其它国家。中国鞋类出口经历过一轮高速增长后,增速从-2008年出现放缓迹象,主要原因是两大鞋类进口地区美国及欧盟需求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对比美国和欧盟年进口总额增长趋势,在外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同期中国鞋类出口仍保持7%以上的增速,远高于欧美地区鞋类进口单位数的增长,主要原因除对欧美出口市场占比持续提升外,对其它出口市场增长亦加快。
中国占市场份额最高,主要集中在低档产品。对美国出口产品档次有所提升,在稳固中低端市场的同时,亦逐步开拓中高档市场。对欧盟出口,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但产品组合升级进程未能赶上竞争对手。 根据统计局对中国鞋类市场的分析,2003年中国城镇、农村消费鞋类产品分别为13.4亿双和7.7亿双,到2008年则分别达到17.2亿双和8.6亿双,总量达25.8亿双,超过美国同年鞋类产品消费的24亿双,占全球消费总量的13%左右。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产品消费国。
虽然在消费总量上中国已经超越美国这个消费大国,但是人均消费情况对比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中国人均鞋类产品年平均消费只有1.9双,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分别为7.3双、4.8双、4.9双;同时亦低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鞋类产品消费水平。随着中国人民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鞋类产品零售量在中国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5. 中国比较全的鞋子批发市场在哪里
广州鞋内批发市场推荐:
高档选择:财富天地广场
中档选择:天和鞋城、国际鞋城、欧陆鞋城、金羊鞋城
低档选择:天富鞋城、大都市鞋城、胜其路鞋城
6. 求中国皮鞋市场的现状
歌德席勒,很不错。
7. 中国制鞋业的现状
我国制鞋业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制鞋业中,中国制鞋业可谓异军突起。短短的十多年,中国一跃升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鞋业更呈现强大的发展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距离的日益缩小,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强,制鞋业也应该开始了新的思考。
我国有悠久的制鞋历史,鞋类作为中国出口创汇前三位商品,出口已占总产量的30%至40%,是鞋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而且还呈逐年增长趋势。2003年,我国共出口皮面皮鞋10.4亿双,出口金额5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11%。其中,美国仍是我国皮面皮鞋的最大出口市场,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60.6%。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1至9月份,我国鞋出口总量为369729万双,出口总额达917942.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0.1%和18.1%。
从产品层次来看,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今年上半年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鞋业出口85%仍是中低档品种,价格较低,一般在10-30美元之间,很多甚至低于10美元。例如,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的“焚鞋”事件中被烧掉的鞋平均单价只有5欧元;作为世界制鞋第一大国,我国的7200多个制鞋企业,目前已在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等地形成了五大鞋类生产集散地。仅广东东莞及其周边地区,就多达2000家鞋厂。从我国鞋类生产基地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厂商盲目扩大产量、许多民营小厂纷纷扩充生产线的现象都十分严重。我国鞋的产量仍以高出消费量3至5倍的比例猛增,供过于求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目前全国皮鞋积压已达3亿双。
另外,全国知名的温州制鞋业近几年却出现了技工荒现象。目前,温州缺少大批技术人才,尤其是高中级技术人才。而去年以来民工短缺的时间跨度和严重程度凸显,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据统计,2004年浙江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约134万人,求职人数约88.1万人,缺口为45.9万人,缺口比例达到了34.25%。高技术人员的缺乏,导致不少中小企业在没有新品种开发的前提下,只能勉强度日,部分家庭型小企业也被迫不得不关门大吉。那都是由于,近年来制鞋业的飞速扩增,导致不少中小企业间无序竞争,加上制鞋业对熟练技工需求较大,高技术人才不足,以及政府出台一系列扶农措施,促使不少农民重返土地,导致劳动力供给萎缩。
同时,仔细解析我国出口鞋类结构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出口的大部分鞋都属于来料加工,多是替中国台湾、香港及韩国等一些企业做单,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品牌很少,价格也很低。尽管国内一些品牌已经达到国际市场中档甚至偏上的水平,但是并未得到外界的认可。在我们这个年产60亿双鞋的国度里,制鞋行业至今没有一个能与国际同行进行鞋技术、鞋时尚、鞋品牌交流的平台。我国制鞋企业的先进设备和优秀的产品质量,使得众多国际品牌将中国定为了自己的品牌鞋加工车间,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极少,对业界流行咨询、品牌经营了解甚微。中国制鞋产业培养时代需要的鞋商品专业买家,打造中国的鞋时尚文化等问题更加无从谈起。而且出口鞋高档及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小,且出口产品多以贴牌生产(OEM)方式进行。例如,我国生产的鞋类产品大都在美国的低档鞋店销售,虽然在美国的中、高档鞋店中也可觅到中国鞋的影子,但价位明显低于意大利、西班牙、巴西等国的产品,而且所有中国制造的皮鞋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均使用国外商标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