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政府
A. 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必定要改变其职能,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继续深入进行企业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是经济生活的微观组织,是现代社会商品与劳务的提供者,是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有权利和能力运用企业所有的全部财产,依据市场信号为动力源,无需其他主体的参与和干预,独立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决策。〔2 〕政府的职能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为企业竞争提供服务。前苏联对传统的中央高度计划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是集中于政治改革,改革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兼容的问题;而且从行政分权入手,没有明确改革的方向是发挥竞争性市场机制在有效配置资源方面的功能,只是把本来隶属于联盟共和国的企业不放给地方;结果并没有改变行政直接控制的弊端,反而打乱了原有的经济格局,加剧地方主义而使经济出现混乱,最终导致其政府跨台。因此,笔者从结构性观点分析政治、经济问题或现象时,必须特别重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协同改革,因为“政治体制已变成一种经济化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权威与权力的系统;而经济体制已变成一个权力系统,也是一种经济化的过程”〔3〕,可见政府与企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两者目标统一, 都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但职能都是分离的,具有冲突及合作的特征。从组织行为来看也有所不同,政府是非赢利机构,而企业是赢利机构。
一、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起源与演变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政府与企业力量对比的变化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弱小企业阶段、国内互应阶段和跨国协调阶段。
1、弱小企业阶段
在中世纪末期,正当商人、银行家、技术人员在欧洲的城市创建出今天公司的雏型时,他们面对着是教会及国家的阻挠。难怪有位历史学家认为当时所要面对的是一群贪得无厌之人。〔4〕事实上就整个社会的接受程度而言,当时,封建时代企业的目的只是为教士及武士提供服务而已。
2、国内互应阶段
当启蒙运动及工业革命来临时,企业在整个西方社会风起云涌,并随着工业革命的热情,企业提出并要求自由经营,而不愿继续成为教会及政府的附庸。企业变成了经济上三驾马车的先锋,即除了企业自己的努力之外,尚有政府的激励及保护,宗教上的对于上帝合法化及其支配权,以及新的观念的更新。〔5〕随着企业地位的提高和实力的增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演变成在国内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制定各种法规来制约和调控企业行为;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府决策。例如在美国,政府的政策深受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就是说美国国内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将其利益反映给政府,同时将政府的决策反馈给其成员。利益集团扮演着双向沟通的角色,成为当今美国实施“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在日本,由各大企业集团(财团)的领导人组成一个委员会,政府作出决策之前要先征求委员们的意见,作出决策之后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日本向来没有强大的政府,只有强大的企业。在德国,企业与工会有着法定的权力参与政府的决策。政府与企业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不管政企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美国),还是在共同意识的基础上(日本),或者是在分享权力基础上(德国),政府常常成为特定企业利益的代表者,而忘了公共利益。
3、国际协调阶段
自从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企业从国内到国际,从国际发展成跨国企业,最终成为全球企业,因此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如日本、德国、韩国和美国等都创造出惊人的绩效。随着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企业都在向国际化与全球化方向发展,这样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也由国内延伸至国际。因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必须有政府的支持方能成功。但是政府对企业的跨国经营忧喜参半,一方面它可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来增强国家实力;另一方面它可能导致优势的丧失。企业或许是为了利润而转移技术和设备;而政府为了维持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坚持指导和控制企业行为,确保某些技术上的领先地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企业全球化的竞争,政府和企业都是不安的。国家之间的国家主权的观念已经从以前狭窄的主权转变为政府间的相互交流,如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协定,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广阔、更公平的竞争环境。现在在欧洲大陆正形成一个超国家经济组织——欧洲统一大市场。它不仅相互取消关税、边境检查,实现人员、商品、资本和劳务的自由流通,还准备逐步达成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欧洲观念”将逐步产生,“欧洲企业”的特征将进一步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已形成。这种区域集团的建立,一方面为的是本国、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政府间的合作也是为了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
除了政府间签订协定或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外,跨国公司以及多国公司联盟对民族国家有着直接挑战,事实上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cl Portcr)所说,将这些遗失在世界市场的民族国家,当作是多国籍企业的扮演月台(路过财神),多国企业只是在探测那些国家的长处及短处,作综合的经营而已。
二、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研究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可以发现,在不同国家,政府与企业的行为是有差异的,所以,首先要弄清各种不同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和结构,才能了解两者相互作用的关系。
1、政府的角色与结构
①不同的政府角色
世界上有两种典型的意识形态与政府角色密切相关:一种是强调个人主义,个人的重要性超过社区性;另一种恰好相反,重视“社区互通性”。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政府的角色是有限的。政府的基本目的是保障财产、执行契约、及保持市场的开放,以利于竞争。公司尽可能自由地发展,政府和企业基本上是分离的,只在企业的环境遭到破坏时,政府才会介入。诸如有污染、经济危机、发生战争时,政府暂时会采取行动。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对政府基本上是持怀疑的看法。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协调企业的行为,政府无需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
在社区互通性社会中,政府的角色与前一种是不同的,政府是受信任而有权威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调控社区的长期及短期需求,并使这些需求达到互通,满足大众的需要。政府要保证社区成员的权力及责任,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建立一致的共识,决定社区发展方向。共识的形成,往往需要彼此相互配合。
B. 如何理解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毛概)
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删去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定语。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看出,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逐步增强。这些重要论断为此次《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思想和理论上作了准备。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但一些行政部门不断扩权、行政审批过多过长、对微观经济直接干预过多等,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市场成长空间,导致信号失真、资源错配和效率不高,并造成政府该管的事没有管好。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因为,市场因其天然缺陷,存在着失灵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导致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二是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三是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四是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容易导致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五是区域发展不协调。正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缺陷,才凸显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不可替代性。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总的来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不偏离正确轨道,既需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强有力政府作后盾。两者之间是矛盾统一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其一:全靠市场自发调节会导致市场失灵,需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纠偏补充。而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想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必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C. 如何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把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割裂地看待二者关系,既不能不讲求市场规律束缚生产力发展,也不能只讲市场偏废政府的管理职能。只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才能更好地激发经济活力。
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格局已初步建立,一般商品劳务的价格基本上已由市场决定,但是关键的要素价格还不是市场供求决定。政府手上掌握资源过多,过度介入微观经济活动。而行政权力过大,导致发展关键不是争夺市场,而是争取政府手中掌控的资源。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要求政府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
三、更好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应注意加强二者的有机协调和配合。既要防止出现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倾向,又要防止只讲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的倾向。经济发展不是静态上的配臵和按计划行事,还得靠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应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同时要培育政府的作用,因为市场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既需要政府为市场提供规则和环境,又需要政府为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保障,转型期还需要政府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推动。因此,必须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二是资本供给,三是企业活力。所以,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要重点推进三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金融改革和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
D.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并日趋完善的阶段。当前还存在典型的“三位”现版象:(1)政府职能“权越位”,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不分,政府做了不该做的事和管了不该管的事,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事业组织不分;(2)政府职能“错位”,政府职能分工定位上存在交叉和混淆的情况;(3)政府职能“缺位”,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真空”。今后我国的政府行政改革将朝向于解决上述“三位”问题。
E. 我国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我国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政府与市场问题上,迄今有两种极端的理念和实践:一个是市场至上和市场万能论,结果导致市场失灵;另一个是政府至上和政府全能主义,结果导致政府失灵。这两方面经验使当代各国政府都努力寻求政府职能的恰当定位,既避免市场垄断和市场失灵,也避免政府垄断和政府失灵。一般而论,政府的职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弥补市场不足,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进入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并日趋完善,政府职能也开始转变。但由于行政理念的转变、宏观经济体制转型以及政府白身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我国政府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存在典型的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巫待克服。
F.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什么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下:
1、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转变政府版职能,这是社权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政府可以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
3、政府的作用是超越市场、引导市场。
此外,政府对企业还负有相当的责任:
(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解除沉重的社会负担;
(2)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
(3)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和信息。
(6)市场和政府扩展阅读:
政府职能的作用:
(1)政府职能规定了国家行政活动的基本方向。
(2)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和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最基本依据。
(3)行政职能的变化必然带来行政机构、人员编制以及运作方式的调整或改造。
G. 什么是政府与市场
本书是第一部从历史变迁过程和全球经济视角来考察政府经济职能的文献。它回答了政府应当做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说明了政府在过去和近期的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本书还对政府未来的经济职能进行了构想。最近一个时期,也有其他经济学著作考察了规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著作能够如此广泛而深入地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本书作者通晓几国语言,这使他可以综合借鉴前人的诸多研究成果。本书包含了大量统计信息,可以对那些致力于探讨政府最优经济职能的学者提供帮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体如何操作,本书给出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和市场都是历史和社会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它们的性质、地位和相互关系是不相同的,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早已超出“守夜人”的范围,广泛介入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政府的强弱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理想早已成为历史遗迹。
从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维度看,政府无疑是裁判员和服务员而不是运动员,但若从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维度看,政府则绝不仅仅是裁判员和服务员,而是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参与者,是主导性的力量。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围绕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增强市场活力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提高政府效率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
政府和市场都是历史和社会的范畴,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制度下,其性质、地位和相互关系是不一样的,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大国不同于小国。
即使同样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存在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日本的法人垄断市场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瑞典福利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模式。当然,这些不同的市场经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和一般的属性,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握三个主要的维度:
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核心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但是,即使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
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包括法律体系、竞争规则、宏观环境、社会保障等,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垄断、外部性、公用品和信息不对称等所谓的市场失灵问题,政府的作用对于弥补市场失灵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是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发展落后,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政府的作用不能仅局限于维护市场秩序,更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统筹安排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我国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一方面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另一方面要求发挥社会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统筹兼顾、独立自主、共同富裕等制度的要求。
这些制度性要求,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中自发得到实现,必须依靠党的领导、政府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的集体行动。
只有把这三个维度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正确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裁判员,服务员,而不是运动员,所以,除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外,不应当承担更多的职能。
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很有迷惑性。从市场交易和市场竞争的维度看,政府无疑是裁判员和服务员而不能是运动员,但若从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维度看,政府则绝不仅仅是裁判员,而是重要组织者、发动者和参与者,是主导性的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计划统筹。政府从社会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经济运行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代替自发的市场调节。
宏观调节。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供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保持基本平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
市场监管。政府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为经济运行提供正常的市场环境。
制度创新。政府通过自觉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弥补市场失灵。
保障民生。政府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国有资产管理。政府作为国有经济的所有者,代表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管,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促进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收入分配调节。政府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实现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这些职能既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要求。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充分履行好政府的这些职能,对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也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
2、政府和市场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在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目前比较多的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认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就必须弱化甚至取消政府的作用,政府管得越少越好,强调大市场、小政府、私有化,认为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弥补市场失灵、为资本的自由运动和利润最大化服务。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和有害的。
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看,政府与市场似乎是对立的,政府管得过多,必然会压抑市场活力。但若从宏观社会的角度看,就会发现,政府与市场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政府提供的基本条件,同时以私人利益为动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如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以及寡头垄断、经济危机、贫富分化、金钱政治、生态破坏等。
因此,即使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作为资产阶级总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得不出面对经济进行直接和间接的干预,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维护资本的整体利益。
事实上,从早期资本主义到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所承担的经济职能是多了而不是少了,政府的规模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早已超出“守夜人”的范围,广泛介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政府的强弱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理想早已成为历史遗迹。
当然也要看到,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因而始终面临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如果国家干预程度过轻,则难以解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国家干预程度过重,则会破坏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损害资本主义经济的活力。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解决危机的种种手段,往往会使这些危机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市场的缺陷与政府的失败,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与此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不仅来源于国家外在的行政干预,而且源自于生产关系内在的要求。
即政府不仅能够以调节者的身份进行宏观调控,而且可以凭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按照社会共同利益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克服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经过30多年的深入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此相适应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还不成熟、不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目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管得过多、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够充分。如,政府行政审批的范围过大、权力过分集中,一些重要资源的价格还未理顺,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行政化倾向严重,城乡体制分割,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善等。
二是一些该管的事情没管好、政府的作用还需要有更好的发挥。如,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待提高,环境污染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突出。
市场监管不到位,对贫富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调节乏力,民生建设和社会保障不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巩固,腐败现象严重等。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很突出,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因此,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围绕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增强市场的活力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健全市场体系;
另一方面,要围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和提高政府效率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提高宏观调控的计划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归根结底,是要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8)市场和政府扩展阅读:
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其正常运转中,市场机制在庞大的市场中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及灵敏的价格反应自如地支配经济运行,即自由、灵活、有效、合理地决定着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发展的产物。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出现。
但是,该市场是以产品的消费为特征的消费品市场,它不是一个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制,也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运行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制度,因此无力决定资源配置方式。
只是到了工业经济成长时代,产业逐步成长、市场不仅有了产品市场,而且出现了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
这些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构成了完整、庞大与统一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的活动(或运行)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包括各种要素价格),竞争机制、信用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共同作用。
其中由竞争机制引起供求机制发生作用,决定资源合理配置方向;价格机制决定资源配置于诸产业、诸地区、诸企业的流量及在产业内部进行资源组合;
竞争机制则决定已配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即竞争机制促使有效利用资源,生产出最优最大最具有效应、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欲望的产品,劳务或科技产品。信用机制规范市场运行规则并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利率机制决定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资源使用效率;工资机制决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因此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历史前提,市场经济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地位是从该时期确立的。
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变动最终实现的,价格信号的变动是价格机制对供求机制的变动,即资源流向及潜在流向、资源需求量与潜在供给量的变动的灵敏反应,是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
同时,价格机制的运作直接决定资源配置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并决定这些产业、地区、企业的资源实际配置量,即决定资源配置的合理组织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资源流量配置,加剧了不同产业、地区、企业间的生产竞争,即供求与价格机制的运行结果加剧了竞争运行强度,促进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优质率,改善产业、地区、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地位、提高竞争能力与优势,改变资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讲,在某一资源配置环境中,某些产业部门(或地区。或企业)由于处于较有利的竞争优势,在市场运行机制中赢得了有利的资源流向及合理的资源配置量,并在竞争中又取得了资源的最优利用与最优产出,无疑在下一轮资源再配置中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后,不能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配置优势,有效使用资源,将会受到市场机制的惩罚,相反,如果在上一轮资源配置分配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或地区、或企业)依靠市场机制。
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引进科技、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改变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强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认同力,使其产品在市场中获得满意的竞争价格或市场价格。
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在一下轮资源配置的竞争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资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机制运行发生偏好位移,使后者超过前者,出现了资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
总之,供求机制作用决定了资源配置流向选择;价格机制运行决定了资源配置流量;竞争机制决定资源利用率,反过来,竞争关系的展开,调整了供求关系,形成了新的资源配置格局,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运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