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都目前有哪些联合办公空间walnut和侠客岛哪个好

谢谢题主的问题:
成都目前有多家联合办公空间,大多都是北京上海那边的公司过来的,成都本土的话目前就只有walnut和侠客岛,这两家空间我都去体验过,我说一下我的感受吧:
1.从环境感受来说,walnut更像是一家艺术,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办公空间,当你进入空间,你就不想离开这里了,整个空间充满了设计感与科技感。侠客岛相对来说更中规中矩,它更注重工位的最大限度利用,跟成都普通的写字楼没什么区别,但环境也不算差。
2.工作氛围:walnut年轻团队和自由职业者比较多,因为环境舒适嘛,所以自由职业普遍会考虑这边。侠客岛人群比较杂,我不是很清楚它的定位。
3.价格因素:目前成都联合办公比较便宜的就是这两家吧,其他北京上海过来的都很贵,而且装修设计并不见得好,可能是水土不服吧。
4.地理位置:侠客岛目前点位要多几个,选择性比较多,但相应地价格也水涨船高。walnut主要分为pro与mini两种点位,价格相对稳定,pro的数量相对较少,可能因为他们追求质量,所以没有那么大刀阔斧的去追求数量。但mini空间好像是它们独有的吧,这个就多了,在很多书店咖啡厅都能看到。
总的来说,如果你家的位置离两家店距离相近,我建议选择walnut,毕竟享受办公是每个上班族的梦想 。

⑵ 联合办公、共享办公是未来的办公潮流吗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疑问了。2015年被誉为“联合办公元年”。在“双创”运动的感召下,全国掀起了创业热潮,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联合办公迎来了井喷的一年。2016年,市场快速爆发,激增70%,虽然有地库、Mad Space的出局,但大环境依然向好,各家都在喊“规模为王”。2017年,市场遇冷,资本谨慎,空间之间的“战略合作”更加频繁。2018年,联合办公领域依然在经历整合与调整,既有WeWork这样的“外来客”任性烧钱,攻占消费者心智;也有以优客工场为代表的国内玩家极力圈地,大肆并购;亦不乏FUNWORK这样以运营见长的笃定派玩家独树一帜,稳中求进。结论:潮流已经形成,如何投身其中,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⑶ 联合办公有什么优势

  • 办公形态方面的优势:在共享办公空间里也是这样的,公共的休闲娱乐区、沙发、宠物、书屋、餐吧、咖啡厅,正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区域将新型办公模式与传统的写字楼、格子间区分开,也是这些区域增加了方糖小镇联合办公的意义,让人们开始思考并向新的办公模式靠拢。

⑷ 为什么联合办公很受创意行业,比如说广告设计类的公司青睐

对于许多在创意产业工作的人士来说,工作和娱 乐好像很难有明确的区分。
这里可能会从某样休闲活动中就获得灵感,一个永远不出办公室的人是很难有无尽的创意的。
联合办公就提供这样的工作环境,空 间 设计 通常独具风格,灵动时尚,而除了传统的办公区以外,还有休 息区,娱 乐区,洽谈 区……像中海 商业的 Officezip还配备了精 神IP、文化DNA、书吧、智慧农场等空间特色内容,这些都是创新的催化剂。

⑸ 联合办公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相比于传统写字楼,联合办公高颜值办公空间、高效智能的办公体系以及高灵活度的办公形式更好的匹配了这类企业的办公需求,同时可以在减少现金流占用、提升办公灵活度、降低办公成本等多个维度助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联合办公行业商业模式与招商引资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底,中国联合办公平台数超过300家,布局网点数超6000多个,总体运营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提供工位数达200万个;预计到2018年中国联合办公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市场规模呈增长态势。
在地区发展方面,北京、上海、广东、深圳联合办公空间数量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然后是浙江、江苏、四川、天津地区。当前,联合办公空间发展以一线城市所在省市为主,逐渐往二线城市所在区域辐射。
上海之前的联合办公空间大多集中在乙级写字楼或创意园区内,而目前联合办公场所都在寻求高品质的楼宇,特别是甲级写字楼。过去几个季度,联合办公已经成为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重要的租赁需求来源。

⑹ 联合办公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如何

各地基本上实现了“联合办公”,每个县区都设置了“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等等,县区各主要部门,都在里面设置有办事窗口。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务。

⑺ 联合办公行业,问题都有哪些

成本收支不平衡


成本构成的问题始终制约着这个行业,联合办公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弹性成本,固定成本我们定义为空间正常运转最低的成本投入,主要是物业成本和基础运营成本,这块几乎占到了总成本的100%;而可变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入住客户所会增加的成本,这块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这样的成本结构导致了空间如果不能快速招商,用收益去覆盖每日必须发生的成本,就容易导致空间长期入不敷出。现在世面上很多空间在入住率都不高的情况下,仍然靠着投资人的继续扩张,占领市场。


以某知名联合办公品牌为列,该品牌项目位于北京CBD核心地段,体量2万㎡,工位数量3300个,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个项目成本收支情况。


物业成本=租金成本+物业管理费用=420万/月 (内部调查得知:租金6元/㎡/天,该租金远低于之前市场价格;物业费30元/㎡/月)


基础运营成本=人力+网络+推广+水电+税费+日常维修等 (基础运营成本在无法拿到具体数据,我们极限思考为0)


如果我们按照每个工位收益2500元/月(该项目办公室工位收益),因此计算收益将会是最大收益计算的,那么要覆盖掉确认的420万的物业成本,需要出租至少1680个工位,但从开业到现在快半年出租工位数量800不到,如果要覆盖基本运营成本那么对招租工位数量又会提高不少。


而近期该品牌将工位租售给了一个大客户,采取了租一送一的形式,降价幅度之大,令人咂舌,但为了覆盖高昂固定成本采取这样的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低收益


联合办公行业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是一个赚钱的买卖,现在的收益主要集中在租金上,而租金溢价又没有想的那么高。按照一个工位普遍收益1500元计算(剔除渠道费),人均工位占建筑面积6㎡,那么每天收益是1500元/月÷6㎡÷30天=8.3元/天,基础运营成本大概占到收益1/4计算,最后收益6.2元/天,如果按照5元/㎡普遍租金计算,最后实际利润是1.2元/天,但是这1.2元/天是要求在满租情况下的理想利润,想拿到1.2元/天的收益难度可想而知。


而另一方面,联合办公企业都想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创收,但 we-work虽然在增值服务上不断努力,但对营收增加也不过个位数,租金收益占到总收益90%以上。未来想在增值服务上面挣钱,我们现在还是持保留态度。

招商难


品牌建立之初,只有1-2个空间,创始团队往往依靠自身人脉就能实现空间较高的招租率,但随着扩张,创始团队人脉资源的消耗殆尽,挖掘市场客户成为了重点。各大众创空间与中介渠道合作、服务商合作、开发众包系统、老客户激励推介等多种手段去挖掘市场客户,但我们在实际招商中发现,众多手段当中没有一个渠道能够持续稳定的带来客户。


另一方面目前有办公需求的客户仍然习惯使用传统写字楼或商住两用楼办公,到联合办公空间办公还需要一段的教育过程。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联合办公。


与此同时,对某些团队而言该模式并没有起到真正节省成本的作用,最后相对高成本也使得部分创业团队放弃该办公模式。

问社群运营难


几乎每一个做联合办公都会想着做社群,希望用户在空间内部产生交流,创造价值,形成对空间的归属感,但结果往往是内部客户不交流。不交流原因之一是客户之间有竞争关系,如某文创类园区的联合办公空间,客户高度同质化,存在生意上的竞争,交流分享是有可能会被创意盗用。第二个就是客户属性差异过大,例如互联网创业团队和传统地产营销团队,两个团队从年龄、思维、生活方式差异化都很大,两者很难形成共同话题点,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会相互“鄙视”。

提供自嗨型服务,对创业者帮助不大


现在所有联合办公基本上还不具备服务能力,能做多的服务都是依靠外界资源来服务内部创业团队。


对接投融资: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拿着创业者BP扔给外面投资机构,或是请一些投资机构来搞路演,到底创业者能不能融到资,只有创业者自己清楚。


导师服务:空间合作导师基本上就是墙上的照片而已,偶尔参加一下空间活动,不会体系性地对创业者进行指导,当然这就对创业者帮助很有限了。其实很多导师愿意做空间导师还是以曝光自己为主要目标的。


培训服务:各种免费资源嫁接活动,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活动举办方的品牌推介的曝光活动,质量低且没有系统性,这种培训活动对创业者帮助不大,还占用创业者时间。


其他服务:注册、财务、法务等服务也都是寻找外部服务商来做,而且每个空间都是同几家服务商,比如某法务公司,我在很多空间的logo墙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空间和服务商都达成相互默契,一是各自品牌宣传,二是相互为对方倒流。但对创业者帮助虽有,但却有限。


五大问题总体来说在各大空间当中或多或少都有出现,这是整个行业的通病,在未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引导大家对这五大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并试图和大家一起找到解决办法的思路。在下一期,我们将着重讲解联合办公成本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并试图找到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