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业互联网市场目前到底怎样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是什么?我认为是工业智能。人工智能起源于1956年,但直到最近才爆发,这期间核心在于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的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千万台设备的互联,边缘计算植入,都将催生更高级的智能。可能单个机械臂所具有的计算处理能力有限,但是互联之后,这些庞大群体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群体智能。

所谓群体智能,是指无智能或仅具简单智能的个体通过分布式、自组织式的群体协作,涌现出高级宏观智能行为的特性一只蚂蚁智力水平有限,当你把它单独拿出来时,就会看到它漫无目的四处乱串,不知道去哪,不知道从出口在哪里。然而蚁群有数百万只蚂蚁,他们就能建造起一座城市,他们能成群穿过街道,并以最短的路径找到食物。当大量智愚个体聚集在一起,并通过某种规则相互协作,他们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智能。

人脑其实也是无数智愚部分相互连接,而出现的高级智能。大脑皮层每一个不同部位,控制人体不同功能,有的部位专门控制视觉、有的部位专门控制听觉,同样要是只把某一部分拿出来,它的智慧不会和一只蚂蚁有太大区别,正式由于神经网络的互联,才出现了意识、记忆、逻辑判断等高级智慧行为工业互联网通过将全球所有设备互联,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边缘计算器,它所拥有的智慧及其有限,但当他们实现互联,实现大规模协作后,它们也必将实现某种智能;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类的智慧是不可以遗传的。

你小时学会了1+1=2,你的孩子任然需要从零还是学习,你的毕生所学不会遗传给你的孩子。但机器不一样,它可以遗传得到上一代的经验。当然现有人工智能也在不断的进化,通过工业互联产生的海量数据,不断喂食,现有小学水平的人工智能,也将很快进化到大学、研究生水平……..

工业互联也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已经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但作为企业来说,不能为了互联而互联,互联不是目的,降本、增收才是目的。

Ⅱ 中国工业互联网为什么爆发

政策频发 推动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2007年政府提出 “两化融合”,为我国工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政策基础。2015年国务院提出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了中国版智能制造的概念。而2017年年底国务院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目标——到2025年,形成3-5个达到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百万工业APP,实现百万家企业上云,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制造业新生态。在中央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如江苏发布《关于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产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环境,有望引导和驱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再加速。工业互联网被推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跃升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地。工信部相继与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政府合作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政府鼓励示范基地发挥资源聚集的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创业创新环境和专业化服务,构建资源集聚、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产业链"双创"新生态。江苏省省经信委联合阿里云启动实施首批江苏“1+30+300”工程,主要是推进阿里云与省内30家两化融合服务机构、300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筑全服务链体系,支持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目前徐工集团、吉利等大型制造企业均已加入该工程,与阿里云合作进行产业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的内生需求和新兴技术兴起 驱动工业互联网快速崛起
制造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具备内生需求驱动力。首先是工业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需要新的数据管理工具:随着工业数据采集范围不断扩大,数据的类型和规模都呈指数级增长,需要一个全新数据管理工具,实现海量数据低成本、高可靠的存储和管理。其次是企业智能化决策需要新的应用创新载体:数据的丰富性为制造企业开展精准化管理创造了前提,但工业场景高度复杂,行业知识千差万别,传统由少数大型企业驱动的应用创新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迫切需要一个开放的应用创新载体,通过工业数据、工业知识与平台功能的开放调用,降低应用创新门槛,实现智能化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三是新型制造模式需要新的业务交互手段: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制造企业间在设计、生产等领域的并行组织与资源协同日益频繁,要求企业设计、生产和管理系统都要更好支持与其他企业的业务交互,这就需要一个新的交互工具,实现不同主体、不同系统间的高效集成。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尤其是新兴技术的兴起,为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打下了相应的技术基础。首先是云技术的成熟大幅降低制造企业IT化的运营成本和部署的成本;其次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带来进一步的优势:物联网实现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种资源的动态配置以及产品全程跟踪检测,获得大量数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挖掘数据的价值,强化制造企业的数据洞察能力,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