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00头种猪场怎么管理

分部门 搞好养猪的几个中心环节
发展养猪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生猪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要,在发展养猪生产中应着重抓好“种”、“繁”、“养”、“管”四个中心环节,不断提高生猪的质量和数量。

一、种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就是说,优良的种子是增产的基础。现在养猪多为大型瘦肉品种,生产模式:先用长白猪与大约克夏猪杂交,生产出的二元杂种猪作母本,再与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进行三元杂交,其后代做商品猪(杜长大或杜大长),其繁殖性能,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都较理想。

二、繁 猪的繁育包括纯繁和杂交。是构成育种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纯繁可以提高猪种品质,杂交可以利用杂交优势,获取高产、优质、低成本的商品猪,提高经济效益。

三、养 饲料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根据猪的生长规律,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适当加工,调制和配合,使饲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且能充分利用饲料,提高饲料报酬。

一般养猪配制有六种饲料:乳猪料、小猪料、中猪料、大猪料、哺乳母猪料、妊振母猪与公猪料。

(一)肉猪的饲料

1、乳猪(体重5—15千克)用乳猪料,日喂量平均为0.6千克。

2、小猪(体重15—30千克)用小猪料,日喂量平均为1.2千克。

3、中猪(体重30—60千克)用中猪料,日喂量平均为2.0千克。

4、大猪(体重60—120千克)用大猪料,日喂量平均为2.5千克。

(二)种猪的饲料

1、种公猪用中猪料、非配种期日喂量为2.5千克,配种期为3千克。

2、种母猪的饲料程序:

(1)体重30千克时开始限制饲养,将每天1.2千克饲料量改为1千克,另外每周再增加0.2千克,60千克时,每天限制喂量2千克直到配种。

(2)配种前14天左右,利用激情法,即将饲料量增加到每天3千克,可使每胎多产1头小猪。

(3)配种后继续喂中猪料,加抗生素直到交配后一周为止。
1、建立文化治理
所谓的文化治理,就是在猪场的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力求他们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 ¬
从生产运作的角度来看猪场生产,它属于工艺专门化运作类型,但从产品的本身来看,它应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为猪场的产品是活体动物。这就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有较强的责任心(企业价值观的思想体现和行为体现);其二、技术熟练程度较高;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在猪场的管理中以管人为纲。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传统养猪产业,它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工人体力劳动大,工人的情绪对工作质量影响比较大,制度约束效力弱,因此在管理上应偏重于文化管理。
1)、通过猪场文化,为员工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
一个人乐意在一家猪场工作,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感性因素,他能感觉到这家猪场有前途、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宽松向上。其次是理性因素,他在这家猪场工作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例如薪酬、培训、福利、个人发展空间等。前者主要靠猪场文化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形成与猪场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而后者则是靠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机制,让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有前途,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 IJ=~ hBI
2)、通过猪场文化,来协调、弥补制度管理
在猪场封闭的条件下,人轻易产生压抑感,假如再加以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性,势必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工作难以起激情,人员流失率高。 Kk#8r+ ,
猪场文化的约束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而受到称赞和肯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弥补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刚性的制度治理相配合,则可达到刚柔并进、阴阳互补之效。
3)、通过猪场文化,统一员工思想,培养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猪场的归属感
猪场流程多,岗位复杂,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了员工在本岗位的积极性,但整体凝聚力不高。如猪只转群时的扯皮现象以及绩效考核所滋生的本位主义。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能将个体凝聚起来主要靠一种心理力量,而非生物力量。猪场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猪场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员工能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为实现共同目标遵守准则的“使命感”。在猪场文化的影响下,能使员工感受到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协调合作后对猪场的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义和扯皮现象
4)、通过猪场文化,培养猪场的进取力
员工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受到领导的肯定,任何心理健康的成员都会得到满足,受到鼓舞,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个人才能,会不断地奋斗。

2、推行目标治理,实行绩效考核
把猪场的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分解到某个自然时间段,抓住要害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同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达成共识,做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同时还要以周为单位开生产例会,针对生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制定对策并加强员工指导。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员工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总结经验,把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要给予指导。这样会使整个猪场所有人员有一个目标感,有一个努力的重点,当员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心中就会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双汇公司近期出现瘦肉精事件,虽然有过之,但他们有句话讲的很好:“企业是船,创新是帆”,养猪单位的创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要鼓励我们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顺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可以把年度总赢利的1%设立为年终贡献奖,并作为个人竞争治理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
在猪场内要建立图书室和资料库,定期组织学习,养成一个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术交流会,增进对外交流。
4、体会
1)、猪场文化的建立
台湾学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猪场能否赢利取决与该场工人技能的熟练程度、责任心”;Cutler,Spicer等在《猪病学》第八版中曾指出“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问题的要害在于育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精神和操作技能”。综合“态度、操作技能、勤劳”来看,它们符合服务业的特征,因而猪场管理要开展猪场文化。
猪场文化的建立只有与制度建设融合在一起,才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营造出一种具有向心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猪场文化开始于新员工的引入,即在招工时就要选择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在试用期期间要进一步考察该员工是否适应猪场文化。还要选择不适应猪场文化的员工,管理学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猪场文化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整理几句训词、写几句好听的企业理念、提几句新奇的口号、发自管理人员慷慨激昂的演讲等,而是与员工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教育程度、榜样人物的树立、传统教育、管理人员是否从基层做起息息相关。总之要调和薪酬、培训、福利、考核、任免等机制,使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猪场内部形成一种比赚钱更高的境界,让员工时刻关注猪场的情况,忠心耿耿的为猪场工作,以猪场的发展为最大的幸福。
2)、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是多此一举的,它能为猪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精力,为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
目标设立的原则不在高而在准,即跳一跳够得着,才是目标。有许多猪场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绩效考核方案应根据季节、猪群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一个轻易忽略的地方是对优秀员工先进经验的发掘和继续。
3)、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
猪场的工作比较琐碎,平时应多在技术点上下工夫创新提高,形成氛围,终究可达以点带面之效。
猪场与员工是一个双赢的关系,没有员工的学习成长,就没有猪场的发展。许多猪场老板因担心技术人员跳槽而限制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和对外交流的做法是不正确、不可取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培养的人才对猪场的忠诚度更高。

② 怎样管理好一个原种猪场

正大中国农牧刘青林 “要把场当做家来对待,假设猪场是自己的来管理猪场”这应该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吧! 人们常说香港人或日本人走路很快,可能是他们对时间的认识理解不同吧!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口号它并没改变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概念,但它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人们充分利用一天二十四小时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再是干多少算多少。 如果在外企猪场可能会有这种体会:工人做事都很讲效率,他们做事是按时间算的,公司已经算好估计工人到几点钟应该做什么工作,如配种舍:九点以前应该做饲喂发情鉴定治疗输精等工作,九点后应该做清理卫生转群诱情等工作。如果没特殊情况工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就是偷懒了,这就像海尔的日清日高制度一样,当天的事当天做完,碰巧的是我在深圳这家公司的外省分公司培训时正好见到过这种制度,可见一种好的方法会被广泛效仿的。 像现在很多猪场的日报表就是这种方法的延伸,一天有十种以上报表要做,如当天的猪舍温度,饲料库存与用量,用药记录,精确到每栋猪舍用什么药用量多少,产房的还要在每头母猪档案卡后做记录利于以后查时清楚以前病历,加上配种舍报表,采精舍报表,淘汰猪还要先把照片发给主管与总裁同意后方能淘汰等,有次在分公司总部见到办公室在固定一叠档案时要用电钻去钻才行,可见一个事情做到这种地步真的不容易,而一个公司随着规模扩大又必须要把事情做细。 著名的海恩法则说过:每次飞机的失事都是由一个零件的一颗小螺丝没扭紧造成的,每件大事都是由一件小事演变而来的,一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演变成大事,可见细节的重要性。“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例如冬季刮风的晚上可能因为窗户的缝隙形成贼风,一夜就可以让猪群发病,那以前所有的工作就白做了。很多猪场就是不重视这样的细节。 寒冷来袭时我们买了件衣服,但第二天天气突然转好,让人啼笑皆非以为花了冤枉钱,好像这是一种通病,唯唯诺诺不去改变当前得过且过的状况,总以为这样还能过去,殊不知正是这一件衣服让我们觉得今天的太阳异常艳丽。在中国养猪业有这种观念的还是不多,当走进猪舍或踏进养户的圈舍,保温设施皆无,身着单薄羽绒的猪鸡鸭们勉强抵御严寒,让人油生怜意,不禁感叹:“子非畜禽,安知其冷暖啊”! 以下是我曾与一泰国兽医管理过的某种猪场图片,空地部分现在都栽满了树,很有现代化猪场的氛围。从图片可见每栋猪舍都是相连的,好处是可互相随意调动猪只。公司加农户模式都是必需按公司这种高标准高起点设计统一建造,在国内国外都可以说是硬件设施一流的标准。配种到产房每栋投资为四十万,保育区每栋为二十万成本。这样的做的好处是便于兽医技术人员管理。猪舍内都用用抽风机湿帘自动控制温湿度,冬季是锅炉自动加温,完全实现自动化温控,封闭式电脑监控管理。技术管理人员只要调好温度,温控箱会使舍内保持在恒温状态。 管理简单化,猪环境舒适,只要经验丰富管可轻松管理好一个场。也体现了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的少就是管理的好。这句话的内涵。泰国人的做事一丝不苟的风格,与分公司养猪部泰籍总裁严格要求分不开的,猪场几乎一个烟头与纸屑都找不到(火灾事件后公司内是不允许抽烟也严禁在猪场抽烟的)在总公司工人上班都要穿工作服式带领的衣服,公司内严禁穿休闲服,我体会这可能是把一件事情做细后的结果吧! 对于猪场的经营,我之前可能会更偏向于广东一些国内有名气的农牧企业的理念,但现在知道原来养猪可以被分解的如此简单容易,现在大多猪场大多都有十年以上历史了,即使再建新场,还是按照以前的设计管理理念来建设投资,根本达不到现代化猪场的标准,对管理造成很大麻烦,因为猪舍设计陈旧不合理,又不肯上昂贵的现代化设备,就要完全靠人工如完善,这样要配备很高能力与责任心的工人才行,养猪行业又是普遍薪水很低的行业,要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这样与管理发展正好自相矛盾,光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做员工技能培训不说,关键是很多员工文化太低,根本理解不了,文化高点的一千多一点的工资根本请不到,很多场只能是一些农村相当于闲散劳力在做猪场基本工作,如果是种猪场,那样能力低的人做出来的事对猪场生产成绩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要建现代化猪场,至少管理难度上降低很多,工人上班喂下料,打扫下卫生即可,这点可能在的泰国做的最好,泰国总部猪场的兽医每个人都有汽车,每天开车去猪场检查巡视一下工作,没有什么情况一般都是很轻松的。这一点我在中国工作体会最深,因是猪舍是自动控温封闭式,只要根据天气情况设定好温度,调好风机的旋转次数,就可以使猪有个恒温舒服的环境了,一般也不用冲栏,工人也很轻松。如果肯多投资点资金可以有这样多的好处又何乐而不为呢?与之相反的是南方大多猪场的猪栏一天不用水冲就臭气熏天,一年四季工人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冲栏,即浪费水又浪费劳力与时间,而且在天气冷的时候还会诱发猪发病,遵循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猪喜欢干燥清洁的环境的生理特点,这种做法无疑是违背了猪的生长规律。那样养猪真的是很难!所以纵观全国养猪场有着现代化经营理念的猪场经营者还是少数的。 可以说踏入这个行业很久了,也经历过中国养猪发展的一个阶段,可能感触比较深入些。多年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凡是保育到生长舍后备舍都要采用饮水保健的效果最好,因为靠在饲料中加药保健的缺点一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存在搅拌不匀的情况,而且负责加药的人责任心也很关键,第二个缺点是患病猪基本不会采食或采食量降低,但会不停的去喝水,而且实行绩效管理后每个岗位的人都想把猪养好多拿薪水,只要每栋给一个加药桶告诉他该加什么药后他们都会自觉的去做。而且经过饮水保健的种猪也格外靓,眼睛也特清亮有神没有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眼角黑的分泌物出现,在猪场不管配种产房猪舍上方都安装的加药水桶,像一发现猪群不好可随时饮水加药,我想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兽医很大的管理压力。像秋冬季碰到全群流行性腹泻,每头猪都去治疗根本不现实也太可能的,但通过在水桶加药,可整栋猪群喝到药,若发现及时可很快控制病情,对于没发病的也可起到预防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猪场人员安排方面,我个人觉得如果是绩效管理的话,最好是每栋由饲养员自己做兽医,一到两个专门负责全场疫苗免疫的防疫员,这样也便于绩效管理,只需把他们培训好就可以,每周六可开一次全场工作会议,总结一下一周的工作,顺便给员工作岗位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少,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因为企业既人,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造人先于造物。(松下语)我曾给广东某大型食品公司猪场给员工做饲养管理知识与专业技术培训,原计划只培训保育区的场长跟工人,最后全公司分场的都来了,整整坐满了一个会议室,员工渴望学技术的热情也让人感叹不已,培训效果也特别理想,有这种学习氛围的猪场又怎么可能管理不好呢?有的员工说不培训还不知道原来实际生产中有些事情是可以那样做的啊!本来几个月母猪群老是有母猪突然死亡,培训后再没有出现情况,经过分析可能是讲了产房中催产药物缩宫素正确用法的结果。因催产素过量就会引起子宫收缩过紧造成难产大出血,而缺乏培训的猪场这种情况发生很普遍,这种细节性时件引起的损失很大。 像在泰国养猪业中首屈一指的RMC农场每周一都会有例会,十个场长以及各部门的经理都会参加此会,给员工提供新的技能培训,以及汇报一周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RMC农场的座右铭是:“不是我们养猪,是猪养我们”基于这一理念以及RMC农场建立的人性化管理策略使得该场从自成立以来的28年里发展迅速,成为泰国养猪业中首屈一指的农场。 RMC的成功因素源自创始人Mr.Choosak attanavanitroj(即林惠鑫先生)有清晰及广阔的愿景,对所从事的行业有远见卓识。尤其是林老板致力于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农场管理和工人的生活质量,如合理的薪酬,清洁的居住环境等。他们认为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关键。农场各位经理的职责是贯彻农场各项政策及提高工人技能。只有提高工人技能,管理好工人才能保证农场各种体系的有效执行,达到预期目标,由于RMC农场主张提高个人技能,所以会毫无保留的向工人传授各种技能,所以有些工人的技能甚至比场长还要高。成功因素还包括:品种改良,恰当的管理模式,环境清洁,要与工人的技能并驾齐驱。以上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该场如此成功。 猪场技术性资料及数据 前言 个人理解:经营农场的方式已改变,国内农场发展趋势于机械自动化,只有高效率的农场才能生存。农场必须时刻进步特别是成本控制(有位美国有名企业总裁说多赚钱的方法只有两个,不是多卖就是降低成本),清晰的组织结构及个人职责,清楚地目标,各项指标及执行计划,不断对员工的技能进行培养及发展,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成为稳定发展的企业。

③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养殖场(猪场)的合格管理者

基本抄上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良好的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规模化猪场要比照散户标准,去全面降低成本,这点主导着规模化猪场改进猪场经营方案的方向,特别要重视饲料成本和引种来源。2,熟悉猪场管理程序---------场地建设,母猪生产管理,仔猪进、出、存栏、断奶等喂养和管理,免疫保健,母猪生产管理,种猪养殖管理,猪场收支财务管理等,这个可以边做边学。3,熟悉并重视消毒和防疫————-优化免疫、水质处理、温差控制、定时带猪消毒等,最好自己也精通一些。4,勤奋和基本的心理承压能力---------养猪是件辛苦的行业,需要跑市场关注行情,以及承受一定行情波动及其他以外事故带来的风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养猪业行情是每三四年一个大的起伏,只有逢俏不赶逢侈不丢才能挣到钱,而这必须要有好的心理承受力作后盾才行。

④ 猪场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猪场经营管理的内容,包括的范围很大,涉及面广,就猪场内部的生产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猪场的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核算、技术及经济活动分析、市场预测、经济合同、保险业务和科学决策等。

⑤ 养猪场如何管理

看你什么猪场,是养肉猪的还是养种猪的,或者是原种场甚至出口场等。还有你在猪场中的岗位如何。不同类型的猪场和不同岗位的管理侧重点也有不同。就我个人经验总结,猪场管理和其它企业一样,无非是管人和理事。以制度管人,以流程理事。其中理事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在于管人。我个人认为猪场的员工管理与其它企业的员工管理的不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猪场因为有防疫需要,所有对员工的外出都会有所限制,所以与员工的沟通和活跃猪场的气氛相对于其它企业就更重要;2、猪场生产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生产,猪场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很多生产成绩以及指标的东西不一定能及时反应出来。而且猪场除了防疫类的问题,很多生产中的问题不一定会有明显的表现。例如以配种为例,待配母猪的饲养管理好坏,怀孕母猪的产仔水平,怀孕母猪的膘情、体况的好坏都只有等到4个月后才能看到具体的数据。那么在这4个月中间,你就只能凭借你自身的经验和参与现场管理的时间来判断和确定。在猪场经验不足可以边干边学,但一定要紧密参与和关注“现场”的工作。3、猪是有生命的东西,如果是母猪的话还要循环利用7胎以上,那么猪场生产就和其它企业生产有所不同:A、例如工厂,一台机器坏了多半就只影响这一台机器或者一个车间,影响的范围不算大,但是猪不同,一头猪出了问题,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猪场,比如公猪质量或者疾病防疫问题。所以在猪场中有很多地方要求做到“零犯错”;B、猪的生长期长,种猪还要循环利用,那么某一个阶段的某一个小问题就会影响到这个猪最终的生产情况或者生产成绩,所以对于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4、猪场员工的执行力:如前所述,猪场生产数据很多时候是反应的几个月前的问题,那么在几个月前的工作中除了管理者的经验和勤奋之外,员工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就尤为重要-毕竟管理者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到每一个员工;5、员工的经验和人员培养:和工厂生产不同,猪场生产中经验也很重要,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比如配种员、公猪饲养员等岗位,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而这些岗位人员要靠我们长期去引导和培养,有的岗位培养的时间超过一年甚至两三年,那么猪场中控制员工的流失和人才培养和人员梯队建设就十分重要,不然和可能会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6、成本控制:养殖业利润相对于工业厂矿产品相对较薄,根据行情,生产成本能占到60%到90%,那么成本控制就很重要,要避免出现生产成绩好而经营效益差的现象。

⑥ 做为猪场的员工分享一下好的管理方法方式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各地规模化猪场及农户的养猪数量不断增多,但多数老板认为猪场管理太难;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信息交流的日益加强,中国养猪业在技术方面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缺乏的是既懂技术又擅长管理的猪场长或管理技术人员。谈起养猪,大家往往是谈技术,专业的养猪管理谈的很少。本人从养猪管理的角度认为,管好一个猪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文化治理所谓的文化治理,就是在猪场的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力求他们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从生产运作的角度来看猪场生产,它属于工艺专门化运作类型,但从产品的本身来看,它应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为猪场的产品是活体动物。这就要求猪场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有较强的责任心(企业价值观的思想体现和行为体现);其二、技术熟练程度较高;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在猪场的管理中以管人为纲。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传统养猪产业,它的标准化、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工人体力劳动大,工人的情绪对工作质量影响比较大,制度约束效力弱,因此在管理上应偏重于文化管理。一通过猪场文化,为员工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一个人乐意在一家猪场工作,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是感性因素,他能感觉到这家猪场有前途、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氛围宽松向上。其次是理性因素,他在这家猪场工作能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例如薪酬、培训、福利、个人发展空间等。前者主要靠猪场文化的感召力,来引导员工形成与猪场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而后者则是靠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机制,让员工感到在这里工作有前途,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和价值。二通过猪场文化来协调、弥补制度管理在猪场封闭的条件下,人轻易产生压抑感,假如再加以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性,势必会造成员工情绪低落,工作难以起激情,人员流失率高。猪场文化的约束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而受到称赞和肯定,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弥补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刚性的制度治理相配合,则可达到刚柔并进、阴阳互补之效。三通过猪场文化,统一员工思想,培养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猪场的归属感猪场流程多,岗位复杂,需要有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场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了员工在本岗位的积极性,但整体凝聚力不高。如猪只转群时的扯皮现象以及绩效考核所滋生的本位主义。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能将个体凝聚起来主要靠一种心理力量,而非生物力量。猪场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猪场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员工能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为实现共同目标遵守准则的“使命感”。在猪场文化的影响下,能使员工感受到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协调合作后对猪场的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义和扯皮现象。四通过猪场文化,培养猪场的进取力员工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受到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受到领导的肯定,任何心理健康的成员都会得到满足,受到鼓舞,同时为进一步发挥个人才能,会不断地奋斗。二、推行目标治理,实行绩效考核把猪场的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分解到某个自然时间段,抓住要害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同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达成共识,做到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同时还要以周为单位开生产例会,针对生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制定对策并加强员工指导。对指标完成较好的员工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其总结经验,把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要给予指导。这样会使整个猪场所有人员有一个目标感,有一个努力的重点,当员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心中就会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三、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双汇公司近期出现瘦肉精事件,虽然有过之,但他们有句话讲的很好:“企业是船,创新是帆”,养猪单位的创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要鼓励我们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顺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解决问题。可以把年度总赢利的1%设立为年终贡献奖,并作为个人竞争治理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在猪场内要建立图书室和资料库,定期组织学习,养成一个学习的氛围。同时还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术交流会,增进对外交流。四、体会一猪场文化的建立台湾学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猪场能否赢利取决与该场工人技能的熟练程度、责任心”;Cutler,Spicer等在《猪病学》第八版中曾指出“解决断奶前死亡率高的问题的要害在于育仔舍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精神和操作技能”。综合“态度、操作技能、勤劳”来看,它们符合服务业的特征,因而猪场管理要开展猪场文化。猪场文化的建立只有与制度建设融合在一起,才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只有两者的融合,才能营造出一种具有向心力和约束力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把个人奋斗目标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猪场文化开始于新员工的引入,即在招工时就要选择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在试用期期间要进一步考察该员工是否适应猪场文化。还要选择不适应猪场文化的员工,管理学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猪场文化建设是一件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整理几句训词、写几句好听的企业理念、提几句新奇的口号、发自管理人员慷慨激昂的演讲等,而是与员工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员工的教育程度、榜样人物的树立、传统教育、管理人员是否从基层做起息息相关。总之要调和薪酬、培训、福利、考核、任免等机制,使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猪场内部形成一种比赚钱更高的境界,让员工时刻关注猪场的情况,忠心耿耿的为猪场工作,以猪场的发展为最大的幸福。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是多此一举的,它能为猪场管理人员节约更多的精力,为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目标设立的原则不在高而在准,即跳一跳够得着,才是目标。有许多猪场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绩效考核方案应根据季节、猪群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一个轻易忽略的地方是对优秀员工先进经验的发掘和继续。三注重技术创新,创办学习型猪场猪场的工作比较琐碎,平时应多在技术点上下工夫创新提高,形成氛围,终究可达以点带面之效。猪场与员工是一个双赢的关系,没有员工的学习成长,就没有猪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