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存款经营
⑴ 存款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
今年以来存款明抄显下降的原因:一是去年袭年末存款"冲时点"的因素.导致今年1月份新增存款的基数较高:二是节日因素导致企业存款分流,1月份企业存款负增长过万亿元;
由于资金组织机制的滞后和存款市场品位不高,企业存款在竞争中呈逐年下降趋势。
二、影响企业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少一差”:
1,企业资金流量少,由于贯彻金融适度从紧政策,企业经营不景气,资本原始积累慢,数量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存款的增长。
2,企业活期存款户减少。一些金融部门为了拉客户,采取不正的竞争手段,农发行分设和信用社脱钩,多头开户也随之发生,使农行企业存款户数不断减少。
3,农行信贷企业贷款增量少,很难形成派生存款。由于国家加强观调控,银根从紧,农行资金紧缺。加上企业效益不好,贷款使用效益较差,不少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因此很难再得到贷款支持,派生存款也就相对减少。
4,企业经营效益差,经营亏损面大。有的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积压严重,资金回流慢,使企业存款受影响。
⑵ 支票存款和非交易存款在成本和流通性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有何不同影响
答:(1)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靠存款业务:
①交易账户存款:支票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货回币市场存答款账户、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②非交易账户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通知存款
(2)对成本和流动性的影响:交易存款主要是为银行提供低的成本和适中的流动性。非交易存款是为了吸引那些为将来的支出或紧急情况预先存一笔钱的客户的资金,这种存款的利率一般比交易存款的利率要高得多。虽然利率较高,但银行占有和管理的成本较低。它主要是为银行提供高流动性和较高的成本。
⑶ 存款派生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的能力,主要有:提现率,提现率高会相应减弱存款派生的能力。超额准备金率,它是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活期存款是一国货币供应的最大部分,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鉴于活期存款不仅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派生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活期存款作为经营重点。但由于该类存款存取频繁,手续复杂,所费成本较高,因此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支付利息,有时甚至还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存款派生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哪些?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⑷ 存款降息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存款业务有何影响
央行近日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专。属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与此同时,央行宣布,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央行“突然”放出降息大招,超出很多市场人士的预期。央行则明确表态,此次降息旨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并称“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而不少人士认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有赖于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出台,本次降息不会是独立事件,未来更多降息、降准等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在增大。
⑸ 存款达到20万,别再傻傻存定期了,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能这样存呢
存款达到20万,别再傻傻存定期了,为什么以前没人告诉我能这样存呢?
我感觉存款应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东西。
特别是像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有些存款就有可能会使得自己收入增加,但是有收入经营存款呢,可能使得自己收入增加,还不如物价水平的上升。所以我感觉在选择投资理财方式方面还是需要一些具体的把握得,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如何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脱离这一点的话,可能其他方面就会遇到很大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来关注我这边会有大家积极互动集团。
⑹ 影响存款成本的定价因素有哪些
贷款如何合理定价是银行长期以来颇感困扰的问题。定价过高,会驱使客户从事高风险的经济活动以应付过于沉重的债务负担,或是抑制客户的借款需求,使之转向其他银行或通过公开市场直接筹资;定价过低,银行无法实现盈利目标,甚至不能补偿银行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随着许多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贷款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贷款进行科学定价较以往更为重要。
广义的贷款价格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及服务费、提前偿付或逾期罚款等,贷款利率是贷款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影响贷款利率一般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信贷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从微观层面上考察,在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中,银行作为贷款供给方所应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一,银行提供信贷产品的资金成本与经营成本。如前所述,资金成本有历史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两个不同的口径,后者更宜作为贷款的定价基础。而经营成本则是银行因贷前调查、分析、评估和贷后跟踪监测等所耗费直接或间接费用。第二,贷款的风险含量。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银行需要在预测贷款风险的基础上为其承担的违约风险索取补偿。第三,贷款的期限。不同期限的贷款适用的利率档次不同。贷款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且利率走势、借款人财务状况等不确定因素愈多,贷款价格中应该反映相对较高的期限风险溢价。第四,银行的目标盈利水平。在保证贷款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下,银行会力求使贷款收益率达到或高于目标收益率。第五,金融市场竞争态势。银行应比较同业的贷款价格水平,将其作为本行贷款定价的参考。第六,银行与客户的整体关系。贷款通常是银行维系客户关系的支撑点,故银行贷款定价还应该全面考虑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最后,银行有时会要求借款人保持一定的存款余额,即存款补偿余额,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附加条件。存款补偿余额实际上是一种隐含贷款价格,故而与贷款利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银行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若干贷款定价方法,每种方法体现着不同的定价策略。
成本价成定价法
这种定价方法比较简单,假定贷款利率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可贷资金的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违约风险的补偿费用(违约成本)、预期利润,也即在贷款成本之上加一定的利差来决定贷款利率,又称成本相加定价法。贷款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贷款利率 = 筹集资金的边际利息成本 + 经营成本 + 预计补偿违约风险的边际成本 + 银行目标利润水平
银行要准确掌握贷款资金的利息成本和经营成本水平并非易事,为此,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首先,银行要归集各种债务资金的边际成本数据,计算出全部新增债务资金的加权平均边际成本,作为贷款定价的基础。然后,银行需要开发贷款经营成本的系统性测算和分解方法,将不同岗位职员的工薪和福利、经常性开支、设备成本及其他费用支出分摊到每笔贷款业务上。在计算违约成本时,银行可以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再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各风险等级贷款的平均违约率,据此确定贷款的违约风险补偿费率。目标利润是银行为股东提供所要求的资本收益率而预期要实现的贷款利润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考虑了贷款的融资成本、经营成本和客户的违约成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种定价方法也有其缺陷。它要求银行能够准确地认定贷款业务的各种相关成本,在实践中有相当的难度。而且,它没有考虑市场利率水平和同业竞争因素,而事实上,在激烈的竞争中,银行并非完全的价格制定者,而往往是价格的接受者。
基准利率定价法
基准利率定价法是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银行在此之上加一定价差或乘上一个加成系数的贷款定价方法。基准利率可以是国库券利率、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商业票据利率等货币市场利率,也可以是优惠贷款利率,即银行对优质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最低利率。由于这些金融工具或借贷合约的共同特征是违约风险低,所以它们的利率往往被称为无风险利率(Riskless Interest Rate),是金融市场常用的定价参照系,故也被称为基准(Benchmark )利率。对于所选定的客户,银行往往允许客户选择相应期限的基准利率作为定价的基础,附加的贷款风险溢价水平因客户的风险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异。
根据基准利率定价法的基本原理,银行对特定客户发放贷款的利率公式一般为:
贷款利率 = 基准利率 + 借款者的违约风险溢价 + 长期贷款的期限风险溢价
公式中后两部分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的加价。违约风险溢价的设定可使用多种风险调整方法,通常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溢价。不过,对于高风险客户,银行并非采取加收较高风险溢价的简单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贷款的违约风险上升。因此,面对较高风险的客户,银行大多遵从信贷配给思想,对此类借款申请予以回绝,以规避风险。如果贷款期限较长,银行还需加上期限风险溢价。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银行界在运用基准利率定价法时普遍以大银行的优惠利率作为贷款定价基准。进入70年代,由于银行业日趋国际化,优惠利率作为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主导地位受到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挑战,许多银行开始使用LIBOR作为基准利率。LIBOR为各国银行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价格标准,并为客户对各银行的贷款利率进行比较提供了基准。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定价模式。由于短期商业票据市场迅速崛起,加上外国银行以接近筹资成本的利率放贷,迫使许多银行以低于优惠利率的折扣利率(通常是相当低的货币市场利率加一个很小的价差)对大客户发放贷款。不过,对中小型客户贷款仍然以优惠利率或其他基准利率(如LIBOR)为定价基础。
客户盈利性分析法
客户盈利性分析(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简称CPA)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贷款定价系统,其主要思想是认为贷款定价实际上是客户关系整体定价的一个组成部分,银行在对每笔贷款定价时,应该综合考虑银行在与客户的全面业务关系中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收益。客户盈利性分析法的基本框架是评估银行从某一特定客户的银行账户中获得的整体收益是否能实现银行的利润目标,因此亦称账户利润分析法。银行要将该客户账户给银行带来的所有收入与所有成本,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进行比较,再测算如何定价。公式如下:
帐户总收入大于(小于、等于)帐户总成本 + 目标利润
如果账户总收入大于账户总成本与目标利润之和,意味着该账户所能产生的收益超过银行要求的最低利润目标。如果公式左右两边相等,则该账户正好能达到银行既定的利润目标。假若账户总收入小于账户总成本与目标利润之和,有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账户收入小于成本,该账户亏损;一是账户收入大于成本,但获利水平低于银行的利润目标。在这两种情况下,银行都有必要对贷款重新定价,以实现既定盈利目标。下面逐一介绍公式中每项要素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1.账户总成本
账户总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所有的服务费和管理费以及贷款违约成本。资金成本即银行提供该贷款所需资金的边际成本,这里使用的是债务资金的加权边际成本。服务和管理费用包括该客户存款账户的管理费用、客户存取款项、签发支票的服务费用、贷款的管理费用(如信用分析费用、贷款回收费用和质押品的维护费用等)及其他服务项目的费用。违约成本是银行基于贷款风险度量估算出的类似贷款平均潜在违约损失。
2.账户总收入
账户总收入包括银行可以从客户的账户中获得的可投资存款的投资收入、表内外业务服务费收入和对该客户贷款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其中,客户账户中的可投资存款额是指该客户在计算期内的平均存款余额扣减托收未达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余值。银行求出可投资存款额后,结合一定的存款收益率水平,即可计算出该客户存款给银行带来的投资收入。服务费收入主要是贷款承诺费、结算手续费等。
3.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是指银行资本要求从每笔贷款中获得的最低收益。目标利润根据银行既定的股东目标收益率(资本的目标收益率)、贷款分配的资本金比例(资本与资 产比率)及贷款金额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 = 资本 / 总资产 * 资本的目标收益率 * 贷款额
如果银行使用账户利润分析法为新客户的贷款定价,就需预测客户的账户活动,在此基础上估算账户总成本和总收入,银行也可以使用该方法对老客户已发放贷款的价格水平进行评价。总的说来,如果账户净收益等于目标利润,说明贷款定价基本合理;如果客户账户净收入大于或小于目标利润,银行就应考虑调整对该客户贷款定价作上浮或下浮调整。银行也可以采用提高或降低服务价格的方式来起到调整贷款定价的作用。
成本-收益定价法
一种把贷款的所有成本加总并将成本与管理预期收益进行比较的贷款定价方法。它由三个简单的步骤组成
1.估算贷款将产生的所有收入
2.估算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减去借款人承诺在银行保有的存款,并加上准备金要求
3.用贷款收入除以借款从实际使用的资金额计算出贷款的税前收益。
优惠利率加乘法
在优惠利率(由若干大银行视自身的资金加权成本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借款人的不同风险等级(期限风险与违约风险)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根据这一作法,贷款利率定价是以优惠利率加上某数或乘以某数。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
补偿性余额有助于银行降低贷款风险,补偿其可能遭受的风险;对借款企业来说,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
⑺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部分准备金制度:又称存款法定准备金制度,是指为防止信用过度创造,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上缴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其余部分可以用于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银行信贷能力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2、非现金结算制度:个人可以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支付,银行之间的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时的主要制约因素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必须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部分资金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提现率: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提现率又能称现金漏损率,是指现金漏损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这也是影响存款扩张倍数的一个重要因素。
5、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为了安全和应付意外之需,实际持有的资金准备金常常多于法定存款准备金,从而形成了超额准备金。
⑻ 银行存款最大风险如何控制
存款风险(Deposit Risk)
一般来说,存款业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存款不稳定性风险。是指因各种原因而使银行应该具有的存款总额减少的风险。
2、存款规模过度扩张风险。是指因存款过多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3、利率风险。是指因利率的变动或利率结构的不合理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存款的难以预料的提取而导致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
5、调节失衡风险。是指由于存款风险的不确定性而使银行削弱甚至失去了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调节作用,从而干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
理性控制负债规模
控制负债规模,主要是存款规模。负债规模的盲目扩张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为了保证银行的正常经营,必须对负债规模进行必要的理性控制。
1)理性控制负债规模是限制负债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需要。一般而言,盲目的负债扩张总是伴随着负债成本的增加,因为,在各家银行普遍存在负债扩张动机而社会现有可动员资金存量又为一定的情况下,任何银行为争取更大的负债份额,往往都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负债成本的增加必然意味着经营效益的降低。
2)控制负债规模是提高资本运用效率的需要。银行经营效益的大小,除受制于负债成本外,还取决于资本运用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闲置资金的数量,把信贷资金做最充分的盈利性运用。为此,商业银行不能不合理控制负债的规模。此外,合理的负债规模控制由于具有降低负债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和效率等功效,因此,它自然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的风险。
3)对负债规模进行理性控制的实质就是确定最佳负债量。根据最佳负债量确定原理,商业银行对负债规模的理性控制至少应考虑以下两大因素:首先,负债成本与资产回报率差额的大小。负债成本的高低是相对于资产收益率的大小而言的,因此,对负债成本的高低不能做孤立的考察,必须结合资产回报率进行分析,视二者之间差额大小做出是否继续扩张负债规模的决策。
改善和优化负债结构
负债规模的理性控制只是科学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合理控制负债规模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还必须注意负债结构的优化调整。
改善负债结构,主要是存款结构。要尽可能增加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以降低变动成本,提高边际效益。要扩大无息负债,无息负债是办理汇兑、信用卡、汇票、本票结算过程中的在暂存款项,包括汇出款、结算保证金、应解汇款,对这部分资金的占用是无息的,比重虽小,不能忽视。
加强存款成本管理
成本风险是存款业务的主要风险,所以,加强存款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存款成本,是防范存款风险的重要一环。存款成本主要由利息支出和费用支出两部分构成,因此,加强存款成本管理主要是加强利息和各项费用的管理。
利息支出管理
利息支出是存款成本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影响利息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存款利息率的高低和存款的结构。从各国的存款利率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严格的管制利率,即商业银行必须严格执行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存款利率;
浮动利率,即在不突破金融管理当局制定的存款利率最高限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自行浮动;
自由利率,即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存款利率,利率的高低由市场因素决定。
在第一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由于必须严格执行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水平,因此其在利息支出管理中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较小。在后两种情况下,特别是在自由利率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支出管理则具有较大的余地。此时,在存款利率确定和利息支出管理上,商业银行既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吸引客户和是否有利于进行存款竞争,更要考虑自身的利息成本负担。那种不顾利息成本高低,一味通过提高或变相提高存款利率来进行存款竞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存款结构对存款的利息成本也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定期存款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中,长期存款利率又高于短期存款利率。因此,若仅从降低存款利息成本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无疑应提高低利率存款在存款总额中的比重,即多增加活期存款。当然,活期存款的比重也不能过大,否则对提高存款的稳定性、减少存款的流动性风险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各项费用管理
各项费用是指银行花费在吸收存款上的除利息以外的一切开支。银行的存款费用多种多样,其中有的有实际受益者(如为存户提供的转账结算、代收代付以及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服务等所需的开支,实际上就代表着银行对存户支付的利息之外的报酬),有的则没有实际受益者(如广告、宣传、外勤费用等)。为了降低存款成本,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存款费用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支出。一般说,在存款业务中,每笔存款的金额越大,存款的费用率相应就越低,这种规模效应要求银行应将发展、巩固存款大户作为存款经营的重点。另外,存款种类对存款费用也有不同的影响,活期存款存取频繁,银行支付的服务和成本费用比定期存款要多,因此,银行对不同种类的存款在管理上要有所区别。
努力建立稳定的客户群
商业银行在存款风险管理中,要保持较稳定的存款规模和资金来源,减少存款的流动性风险,既必须与原有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又必须挖掘潜力,争取新的存款人。其中最关键的是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客户群。为此,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必须在充分研究自己、竞争对手、市场状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定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金融自由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的战略定位。
从业务发展区域来看,商业银行分为全球性(或区域性)银行和地区性银行。全球性商业银行一般要凭借其综合优势、较高的国际声誉、发达迅捷的信息网络,提供由"基础型"到"知识型"的大量的产品和服务:地区性商业银行往往要采取以地区为基础的战略,尽量满足地方的各种需求,并积极参与当地的开发项目等,而且在经营中经常同大的商业企业结盟,以增强其竞争力。
从业务特征看,商业银行分为全能型银行和专业型银行。前者业务领域广泛,涉及传统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它们往往采用无差异化策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占领市场,或者只是对某些特定的客户提供服务,或只提供某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后者往往采用差异化策略或密集性市场营销策略,增强自己的特色服务,集中资源投入最有利的领域,以竭力增强其在特定业务领域的竞争力。
进行业务创新
推进存款业务创新、发展负债工具。存款业务创新使负债工具多样化,既能吸引公众,增加负债总量,又能减少存款风险,应作为我国银行提高存款质量的主要形式。存款创新可大致分为三类:
增强流动性的存款业务创新,即增强存款方式的流动性、变现性和可转让性;
增加服务便利的存款业务创新,即增加各种附加服务,便于客户存取款;
增加客户安全性的存款业务创新,即采取措施保障客户存款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失。存款业务创新不是针对某一种风险设立的,主要是从市场经济和合法竞争的角度来考虑的,目的是减少风险,稳定存款。
实施存款保险
如前所述,商业银行存款的最大风险是流动性风险。对于这种风险,商业银行除可通过增强资金实力、优化存款结构、规范存款竞争、提高资产质量等来防范外,还可通过参加存款保险来解决。
⑼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什么影响
首先引进了银行破产机制,由于本金保证额度50万元的因素,会使大额资金存款分散化,加剧了银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存款放宽利率的市场化,竞争会越来越白热化,银行业也会成为不太好干的行业。
⑽ 影响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多选)
B: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按规定应上存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
法定准备金率愈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于放款的资金愈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愈少;反之,法定准备率愈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额愈大。
C、现金漏损率,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的比率。
E、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和超额准备金率是制约派生存款规模的主要因素,三者比率越高,存款派生规模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10)影响存款经营扩展阅读:
存款的分类:
商业银行存款按期限不同,可划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按存款者的不同,可划分为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个人存款即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存入银行的货币。
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指无需事先通知银行,存款人即可随时存取和转让的一种存款,其形式有支票存款账户、保付支票、本票、旅行支票和信用证等。活期存款是一国货币供应的最大部分,也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鉴于活期存款不仅有货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
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派生能力,因此,商业银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活期存款作为经营重点。但由于该类存款存取频繁,手续复杂,所费成本较高,因此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支付利息,有时甚至还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