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传销
⑴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想刘备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将二人都得到了,为什么还没有统一天下
归纳起来,就六个字可以说明白:人算不如天算。
司马德超水镜先生再厉害,终究版是人,不权是神;他能根据两人实际的才能,推算出两人如果出山辅佐一方诸侯,定可安天下;但他却没看清天下大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分天下,也不是大势所趋,三国归晋才是天意使然。
⑵ 刘备是假仁假义吗
《三国志》中,刘备并没有试图给自己塑造过仁义的形象。罗贯中所加的刘备所谓的仁义之心,大概是经过刘备所说的“以人为本”而来的,但“以人为本”中“本”指的是“资本”,而不是现在的“根本”; 如果从仁义角度讲,刘备既不仁义,也不会残暴不仁;对于蜀汉百姓来讲,他们更崇拜的不是昭烈皇帝,而是我们的武侯诸葛孔明——是诸葛亮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祥和的生活,他也在蜀地享受了数千年的香火;相比之下刘备的人气就低很多; 而刘备也有他较阴暗的一面:他比较小气。对于诸葛亮,他是又爱又怕;爱的是他的才能能够帮助他平定天下;怕的也是他的才能完全压过庞统、法正、马良等人,是他刘备所无法驾驭的; 刘备临终的托孤之辞,被无数后人所唾弃;“君可自取”这句话,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如果他真的信任诸葛亮,为什么不听他的劝谏,而且之死都没有给诸葛亮相等于丞相地位的权力?(见《蜀书·后主传》,是刘禅为诸葛亮开府治事的)。康熙皇帝就评论道,刘备的心思实在是可以鄙视的:他难道不知道诸葛亮的忠臣吗?
刘备只不过是一个较平庸的君主,他没有出众的才能,心胸也不可能有曹、孙那样宽阔。我们姑且下结论,刘备不过是乱世中的一个君主,为了利益而在奋斗;指望他有仁义道德,在那时是不现实的事。总结如一开始所说:刘备并没有试图给自己塑造过仁义的形象,自然也就没有“假仁假义”的说法。充其量就只能算作“气量不佳”而已。
⑶ 为何许多人异常忠心于刘备
熟读三国的朋友们会发现,三国中的这三大领导都很有特色。曹操是因为自身实力雄厚、兵强马足,所以当时很多谋臣、武将第一都会选择他;孙权则是因为继承了父兄基业,偏居江东一地也足以称雄;唯独刘备是贫困户,顶着一个汉室皇叔的名号白手起家逐渐发展壮大。
曹刘孙
而论文臣、武将的数量其实刘备是少于曹孙两方的,当然刘备是在精,文有诸葛、武有五虎。同时刘备最大的一个魅力就是他身边的人都异常的忠心于刘备,这是曹操很嫉妒的。
而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刘备的一句经典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与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人负我”完全不同。因为刘备是靠着聚民心而征天下,而曹操则是靠着聚权力而征天下,所以两人的方向完全不同。因而当初曹操在青梅煮酒之时才会说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足见曹操敏锐的政治眼光。
青梅煮酒
而这句名言在五虎将身上体现的最为强烈,论到谁最忠心刘备,在我看来第一当属关羽和赵云。一个是结拜兄弟,一个是生死手下。
首先谈谈关羽吧,刘备徐州大败后,投了袁绍,而留守下邳的关羽最后只好归降曹操啦,我们都知道曹操是极度的渴望关羽归顺他的,所以对关羽的待遇也是极度的高,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赏豪宅、赐美女并拜为汉寿亭侯,最后更是把赤兔马都赏给了他,可以说这样的待遇对当时的刘备来说是完全不能提供,曹操也是想借此感动关羽。然而还是敌不过一个忠义,一个桃园三结义就足够让关羽弃曹操而去啦。同时这与刘备的理念传播也有关系,那就是城池可以不要、兵马也可以不要,只要兄弟在一起就好啦。
曹操送关羽
再说赵云,当初长坂坡大败,刘备妻离子散,最后还是赵云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而刘备仅仅靠着一个摔子的举动便俘获了子龙的忠心,虽然说赵云是属下,然而刘备却是把子龙当兄弟来看待,这也是刘备能把赵云从公孙瓒那里挖过来的原因。后来孙夫人打算带着阿斗回江东,也是赵云隔江拦下了孙夫人,可以说赵云是极度忠心刘备,忠心刘家的。
刘备率阿斗
当然很多人经常会称刘备为“刘传销”,因为刘备实在太会笼络人心啦,晓之以情、动之忠义,瞬间就能洗脑成功,然而曹操和孙权其实在这方面也不弱于刘备,只是方式不一样,毕竟刘备走的是一条忠义之路、仁德之路。正如现在讲究兄弟情深、哥儿们义气的人就经常会引用刘备的这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仁义
其实想要得到他人的忠心,只要以诚待人,以真心对人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式啦,而刘备的这句名言恰好就是做到了这点,所以也就征服了许多人,为了兄弟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同样兄弟情胜过其他一切。
桃园三结义
⑷ 张松为什么把图给了刘备后来又是怎么死的
张松是一个叛徒的典型。 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叛徒。不是那种痛感神经过于敏感,由于挨打不过,实在忍受不了皮肉之苦,骨头一软:“行了!行了!别打了!我全说了!”就投降了敌人。他是主动出卖国家利益,暗中给敌人当奸细的那种叛徒。更可恶。 按照《三国演义》上讲的,张松是个才子。什么是才子?就是聪明的知识分子。《三国演义》里描写他有过目不忘之才。也就是说他记忆力好。就好像他天天吃“生命一号”,跟吃炒黄豆似的。仗着这点本事,他把曹操身边的那个才子杨修唬得一愣一愣的,情节是,杨修替领导显摆,把曹操新写的一本《孟德新书》(或者是‘孟德兵书’?谈歌手边没书,记不清楚了)给张松看了。张松记性好啊,看了一遍就记住了,然后就给杨修背诵。背完了,就说,“老杨啊,我告诉你吧,这本书早我就看过,不是曹操写的。是你们曹老板是抄袭别人的。在我们西川,小学课本里都选用了一些章节。”杨修听了,大吃一惊,赶紧向曹操汇报。“曹老板啊,西川来了一位才子,他说您刚刚写的那本著作,跟古人撞车了。”读到此处,谈歌心中直骂,你杨修缺心眼儿啊,你倒是弄弄清楚啊?你忙着汇报个什么劲儿啊?此时的曹操倒是一点儿也不显得奸诈了,他稀里糊涂还真的上当了。竟真的怀疑自己的著作与古人撞车了,雷同了。我们现在仍然可以想象,曹操的心情是如何沮丧。“唉!我忙活了好几年,好容易写出来了,怎么跟古人撞车了呢?”得,他一生气,把书给烧了。 读《三国演义》,读到张松这个人物时,主要是这个细节引人注目。 张松这件事做得有点太阴损了。首先是心理阴暗。哦,就嫌人家慢待了你,就出此下三烂的招数。方式不妥当,行为不善良,为人不厚道。曹先生写本书多不容易啊,点灯熬油的,曹操还不是专业作家,平日里公务繁忙,肯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用了几年的功夫,辛辛苦苦写成的一本书。你就骗人家给烧了?连底稿都不留。你缺德不缺德啊?这至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遗憾。谈歌读到此处,倒是十分敬佩曹操,有气派,够狠!怀疑自己与古人撞车了,雷同了。干脆烧了。何必重复出版呢。不像当今有些小家子气的人,“天!我写本书得多少心血啊。管他与古人雷同不雷同呢,出版社不出,咱自己花钱弄个书号先出了它。卖不卖的吧,送送人也扬名啊。总归是自己的心血啊。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啊。”可是曹操没有这样做。显得大气。 扯远了,再说张松。这人真不是个好鸟儿啊。应该说,他是卖主求荣的典型,是吃里扒外的范例,是知识分子的败类。刘璋让他出使曹操,是让他代表西蜀跟曹操商量联合的事情,这是光荣使命,重任在肩。他却私下另藏着一个鬼心眼儿,画了一张西川的地图偷偷地带上了。怎么回事?他是看着刘璋的大势不行了,想着另攀高枝,准备拿此图当作见面礼,投靠曹操。果然是这样吗?是。这是他临行前跟密友讲的。他说,“我看啊,这刘璋也快不行了,失败是迟早的事儿,我得想想后路啊。曹操那个企业倒是效益一直不错,待遇也高。我想还是投奔他去吧。可咱也不能空着手儿去吧。这份地图,等于见面礼吧。”树倒猢狲散。可是大树还没倒呢,张松这个聪明的猴子已经准备先跑了。这真是一只聪明绝顶的猴子啊。心眼儿活泛啊。读到此处,心中一叹,刘璋啊,你真是瞎了眼啊! 其实,刘璋虽然无能,可是他手底下有许多血性充足的文臣武将啊。文如王累,悬城死谏。武如张任,宁死不屈。怎么就出了张松这样一个卖主求荣的败类呢?谈歌感慨,张松在刘璋手下工作了多年,也是一个高级干部啊,别驾。什么职务?大概是副秘书长一级的重要干部吧?他在刘璋的企业里,至少也得到过不少的利益吧。怎么说叛变就叛变呢?莫非是他的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最大满足(比如职称啊,住房啊,工资啊,或者没让他出国考察啊,种种)?他才想着另投靠他人。如果这样想,就是给张松这类人找借口。这种人其实是人品上出了问题,他才不管曹操是不是汉贼呢(古今中外这种知识分子不乏其人,有奶便是娘,有用就是爹。什么民族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都是扯淡),他只是想让曹操重视他。只要皇军不亏待我就行了。他到曹操这里出公差,暗揣着一个心思,就是来出卖主子的。他想把军事地图献给曹操。在曹操这里弄上个一官半职的。他蒙骗曹操烧书,就是张氏的表演艺术,先给曹操一个“才子”的印象。这叫先声夺人。终于,曹操接见他了,张松自知机会到了,很是卖力气地在曹操面前卖弄了一通,评论时政,臧否人物,滔滔不绝,炫耀张扬,全方位表演了一番。可事与愿违,曹操就是瞧不起他。我们这里可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没有留用张松?曹操是一个政治家,他在政坛在风云际会了几十年,说一句替曹先生吹牛皮的话,人家什么鸟儿没见过?张松这种能说会道儿的狂妄之徒,曹操见多了,曹操深知这种人也就是多读了几本书,空担着一个“才子”的名声,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经验。你张松别是到我这儿传销来了吧?你别是想发展我当你的下线儿吧?总之,对张松这种人物,曹操警觉得很。实事求是地说,曹操这里家大业大,也不多嫌一个张松进来,可是曹操不喜欢张松啊。张松这种牛皮哄哄自以为是的表演,曹操看不上么。如果说曹操这里是一个企业,那么,他一定知道任何一个员工,只要在企业里工作,他就不是一个“0”,不是负数,就是正数。像张松这样目空一切的家伙,留在企业里,只能是给企业添乱,他绝对不会有团结互助的精神。好,就算他嘴皮子好使,把他放在秘书部门,或者广告策划部门,他能够跟这些部门的领导搞好关系么?肯定不行,他还想当部门领导呢。曹操识人,用人,有自己的眼光,这眼光来自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就算是张松掏出地图来,当场献上来,曹操也不一定会留用他。曹操当然喜欢那张地图了,曹操会说,“张先生啊,这张图,我看着不错,我就收下了。我也不能白要您的。您出个价钱,我再多给您添点儿。不能亏了您。可是您想在我这里工作,就不好说了。我现在的企业,也是人满为患了么。就算我硬留下了您,也没法儿安排您啊。位置都满了,干部职数都超员着呢,我最近正忙着精简机构呢。您还是到别处高就吧。”如此说,无论如何,曹操也不会留下张松的。 看书到此处,谈歌很是佩服曹操的用人眼光。 张松碰了一鼻子灰,大大地伤了自尊心,是啊,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人家把茶壶当夜壶了。他赌着气回来了。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姥姥不疼姨家爱。他半道上路过刘备的地面。注意,他只是路过,刘备却没有错过,刘备隆重接待了他。 实话实说,刘备隆重接待张松,事先绝对想不到张松兜里揣着西川的军事地图呢。他大概只是想拉拢一下张松,借机会跟张松套套瓷,通过张松走近与刘璋的关系。让张松在刘璋面前替自己多多美言几句,为今后自己图谋西川先进行感情投资。说穿了,刘备也就是这么点心思。只是一次普通的公关活动。他能看得上张松这样的小人么?他怎么会跟这么一个出卖主子的家伙交往呢。 刘备多会来事儿啊。好,又是高接远送,又是酒肉招待。临别,再给张先生弄点土特产,滴离嘟噜地装在了张先生的后备箱里。保不齐还偷偷塞了红包呢。自然是大大地满足了张松的自尊心。张别驾这才把地图掏了出来。卖给谁不是卖啊。曹操那里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吧。你刘备也将就了。“刘先生啊,我这儿有张地图,您或许将来用得着。您就收下吧。”刘备真是喜出望外啊。好家伙,真是困了人家给了个枕头,饿了天上掉了张馅饼。这张松怎么能把这高级机密的军事地图带出来了呢。还送给我刘备了。“行了,张先生,真是太谢谢您了。您给了我这么大的好处,我一定记住您的恩情。您放心,如果我将来到了成都,当家作主了,我一定好好提拔您的。至少也得给您多长几级工资。”书读到这里,谈歌觉得非常可乐。刘备隆重接待张松这一个情节,很像两个文物贩子在谈一桩生意。虚虚实实,谁也不肯把真实的价格讲出来。最后,还是刘备这个大骗子把张松这个小骗子给糊弄了。 张松献给刘备的这张军事地图,给后来刘备进取西川打下了胜利的基础。可惜了刘璋手下那些宁死不屈的文人武将们,如张任者,王累者。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小人的卑劣,比英雄的高尚更起作用。卑劣就卑劣者而言,本无关紧要。但是,遇到时机,卑劣者便会搅乱整个局面。刘璋就是坏在张松手里了。 读到刘境与张松时,谈歌感慨颇多,刘璋也算是一个正人君子,就算是傻了点儿,窝囊了点儿,也不至手底下出这样的人物啊。以刘璋的目光,就算短浅,也应该对手下的干部们有一个阶段性考察吧?如何就让张松这样虽然有才,可是缺德带冒烟儿的知识分子混入了干部队伍呢?而且还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机密,还把顶顶要紧的军事地图弄出去了。张松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至少也是读过圣贤书的知识分子,至少也应该懂得吃人家的饭,操人家的心啊。这算什么啊?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退一步讲,如果是刘备主动找到你家里去了,行贿。扛着一箱子美元或者英镑,晃得你张松眼花头晕,你一时把持不住,犯了财迷。或者你张松碍于组织纪律,不好出面,正赶上你老婆原则性不强,党性不强,一时挨不往,收了刘备的银子,就把地图给卖了。这也算是一说。可是你主动出卖算怎么回事啊?是你主动偷出去卖给皇军的啊。这就是叛国,就是汉奸。这样的人不论多么有才,才高八斗也罢,以至九斗十斗也罢,也都应该坚决杀掉。后人不能以张松这类是人才,就把这叛国的事儿抹去不提了。这是政治上糊涂。 谈歌给大学里讲过中文课,有一次讲到了张松这个人物,并连带讲到了历史上一些变节的文人时,比如周作人。一些学生的态度都大大出乎谈歌的意料,他们大都对一些文人汉奸格外景仰,格外崇拜。套用一句流行语,许多大学生都成了一些汉奸文人的“粉丝”了。这就很让人气愤了。真不知道那千千万万为了中华民族牺牲了生命的民族英雄们地下作何感想。还有学生质问我:“人家就是才子么,干吗因为一点政治问题就不依不饶呢?”问得理直气壮。还有的理性十足地讲:“人都有两面性,不能不看到一些才子的另外美好的一面。”写到这里,谈歌的确十分悲哀,谈歌十分不理解,现在的大学里如何连基本的政治都不讲了。基本政治包括什么?至少就包括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格人品等等常识性的问题。世界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也还是有好坏人之分的。如果我们连一些出卖国家出卖民族的奸细们都去景仰。谈歌问这些大学生还有没有一点基本的是非观念了?谈歌给这些学生打过一个比方:比如你家的姐姐或者妈妈,长得十分漂亮,如果让某一个流氓看上了,强暴了,你还能分析这个流氓还是有爱美之心的吗?比如这个流氓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诗人,你还能平心静气地谈这个问题吗?你还能非常理性地夸奖他的诗歌写得很好么?再打一个比方,一群外国强盗,来到了中国,让一些识文断字的中国人带路,来到了你们家,抢了你们家的牛和羊,强暴了你们家的姐妹,烧了你们家的房子。你们对这个带路的中国人不愤恨吗?再比如这个带路的汉奸曾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你还能平心静气地称赞这个带路的汉奸的小说写的很好么?你们还能心平气和地给这个汉奸一分为二吗?事情不打到谁头上,谁不知道难受。抗日战争,我们中国人死了三千多万老百姓,三百多万中国士兵战死。想想这些,我们还能替那些汉奸文人去讲话吗?比如周作人。 当今时下,我们的社会情操教育真是成了一个问题,或者强调一下,格外是一个问题。大学只教青年人的学问,而道德情操不仅需要青年人自身培养,也需要环境规范。青年人不能只讲学问不讲情操,张松的问题,是要引起知识分子的自省发问。写到这里,想到一些知识分子的败类,为了自己出国,竟然把国家的一些科学成果都偷偷带到了国外,向国外的企业献媚。这就是背叛民族利益。就是汉奸行为!再往小里说,一些企业,某些知识分子拿着企业的高工资,却把商业机密出卖给了另外的企业。这算什么?难道我们可以说都是在中国,他们不能算汉奸,只能叫叛徒?好,就算是叛徒,通道这种叛徒行为就不算什么了?这至少也是人格上的缺损。 他们跟张松应该算是一类人。我们不能原谅张松,同样,也不能原谅周作人。说到底,我们不能原谅卑劣无耻。这是中国人的原则,也是人类的原则! 写到这里,心头的悲哀仍然挥之不去。我们的民族的嫉恶如仇的品质莫非真是退化了?古人尚且知道把秦桧这些卖国人物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我们现在掌握了电脑的现代人,一些正在高等学府里深造着的莘莘学子们,竟然学会了对汉奸们的原谅?(不仅原谅,而且崇拜。)我们什么时候偷偷摸摸地有了如此宽容的胸怀?我们什么时候有了对吃里扒外的汉奸们的爱惜之情呢?我们的脑子什么时候开始进水了?写到这里,想起谈歌家乡的一件事情,谈歌的老家是山区,谈歌爷爷那一辈上,村里的古姓开始发达,某家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都送到外边去念书了。抗战开始,古家这六个儿子有了不同的命运。留在村里的这一个参加了区里的抗日武装。外边的五个儿子有四个参加了共产党或者国民党,抗战。只有老三当了汉奸。抗战当中,古家的六个儿子死了四个,只留下了老六和老三。老六一直在村里,老三跑到国外去了。老三先是在国外教书,后来在国外做买卖,发了些财。改革开放后,老三以外商的身份回来,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欢迎。可是古家却不认他,不许可他回村。老三一直不能回村。后来老三死在了国外。老三的一个侄子,是一个农民,现在也八十多岁了。他对谈歌说,我三叔叫什么,汉奸!古家不承认他是古家的人。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却给日本鬼子做事情,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如果我们古家认了他,我们古家其它人岂不是白死了么?这件事让谈歌十分震撼,莫非我们当代的一些大学生,还不及一个八十岁的农民有政治头脑吗? 张松这个内奸人物,实在是知识分子的耻辱。最后刘备要攻打西川时,张松的私通刘备的事情败露了(让他哥哥张肃给举报了。张肃这人还真是有原则,别看咱们是亲哥们儿,可是你当内奸,我不能包庇你),张松就让刘璋给杀了。那时候到没有哪一个文臣武将站出来替张松求情。可以看出刘璋手下的干部们还是有原则,有党性的。如果放到现在就难说,保不准有某些知识分子挺身站出来替张松求情说好话:“刘璋老板啊,您消消气吧,张松可是个有大才的人啊,留下吧。不行就撤职,当个一般干部使用吧。咱们得给读书人留点种子啊。这可是一个国宝级的人物哟。” 至少,刘璋手下没有这样政治上的糊涂虫。
⑸ 刘备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他真的愿意拱手让给诸葛亮吗
在古代,皇帝并不都是世袭的,曾经一段时期都是禅让制,比如尧舜禹,都是上一任禅让,后来者继任。反正原则就是,我儿子不行,一定要推选有才有德贤明的人来当首领,就有点像现在的民主选举(姑且先这么认为吧)。
刘备和诸葛亮君臣关系良好,一路扶持,终成霸业,堪称好基友一对。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真的想过传位于诸葛亮吗?刘备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无才,君可取而代之。”刘备光辉的形象一下子在我心目中高大伟岸了许多!你看刘皇叔,多么宅心仁厚,心胸宽阔,贤明圣主啊。事实真是这样吗,刘备真的心甘情愿自己儿子让贤于诸葛亮?
其实,刘备是个心机婊,根本不会拱手把江山让给诸葛亮,哪怕他们君臣关系再好!
首先,刘备说“彼可取而之”,不过是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计策罢了。刘备深知人性,他知道诸葛亮为人谨慎,忠义无双,不会篡位。再加上我都把话挑明了,你还好意思谋权篡位啊?
其次,刘备这一“大度”也是故意试探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说好,刘备趁着还有口气,肯定会安排身后事,去限制诸葛亮的权利,比如托孤李严。如果诸葛亮推辞,古人讲究个仁义礼智信,死者为大,当着那么多人面,你都说不取而代之了,肯定就不敢篡位了。
刘备摔阿斗这一手,就问你服不服?刘备赵云也是cp啊
名声有了,心结也了了,无后顾之忧,这位三国时代最成功的传销大师可以放心去死了。
⑹ 孙权刘备曹操为何如此优秀
首先这个问题应该先把优秀二字去掉,这三个帝王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专都有比较多的讨论话题,先属来说说刘备,其实要说刘备有多大才能似乎有些不实,刘备之所以能成为一方诸侯,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者他是汉室宗亲,这样一来他举事就顺理成章,合乎天意(古代人最信奉正统嫡系)二者有识人之明,否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能臣猛将又岂能为其所用?三者没有帝王的架子,再加上彼时兵少将寡,他更没有端着架子的理由,此三者乃是其成就帝王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但是后来蜀国为何衰败?第一,此时已天下三分有其一,内心有了一定满足,必然会有些骄傲自满,第二,当初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难免有些居功自傲,自律不够,对手下管理也都有些松散,时间久了,难免人心涣散,看似一个集团,但是军心却不是那么稳定团结,第三,管理不善,没有及时储备接班人,导致后续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甚至朝中大臣为了争权夺利而互斗互撕,这样的团队怎能不夸?
以上分析仅代表个人观点,关于孙权和曹操的分析以后再赘述
⑺ 历史上谁是三国最强王者,23岁白手起家,屡战屡败,48岁才强势崛起
他是三国打不死的小强,屌丝一枚,23岁白手起家,接下来迎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女儿被俘,老婆跳井,屡战屡败。在三国的众多创业者中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创业之路如此坎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备受打击的失败者,他是越挫越勇,最后在48岁强势崛起,打了一片江山,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三国的英雄里,被打败后再重新振作的英雄很多,但二十年如一日的一次次惨败,每一次都是一下回到解放前,常常连老婆孩子都丢的“英雄”,就刘备这一个。说刘备是三国打不死的小强,是实至名归。不过,把刘备当成一个创业者来看,这个失败率也一点也不奇怪,据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创业者第一次创业成功率只有12%,第二次是20%,第三次是30%……由此,可知要像创业成功,还是要像刘备一样使劲折腾,本来就一无所有,还怕什么呢?各位,你们说呢?
⑻ 刘备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从刘备的一生为人处世来看刘备是仁义的。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末尾如此评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由此可见,陈寿对于刘备的仁厚是持肯定态度的。
陶谦作为盘踞徐州多年的老牌军阀,自然还是有识人之明的,至少要强过几千年之后的我们。在讲究“父死子继”的古代,他能将徐州牧的职位让给刘备而不传给儿子,这不仅是对刘备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人品的褒扬。
(8)刘备刘传销扩展阅读
刘备仁义之事迹
1、刘玄德携民渡江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攻荆州,此时荆州太守刘琮投降曹操,刘备知道情况后已经晚了,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不忍相夺。于是就准备离开荆州,重新寻找安身之地
荆州百姓听说刘备要走,曹操要攻打荆州,就投奔刘备,要和刘备一起离开。刘备当然是欣然同意,可是诸葛亮他们就劝刘备,告诉刘备如果带着百姓,就会影响行军速度。可是刘备不听,他认为人民是根本,如果没有人民,就算做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意思。
2、三让徐州,拒接荆州
刘备在帮助陶谦解徐州之围,陶谦先后两次要把徐州交给刘备,刘备不同意,最后以死相逼,刘备才接受。后来在荆州时刘表因为种种原因想要把荆州交给刘备,刘备也没有接受。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他一直处于流离失所,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那么在另一个人给他一处地方安身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然而,刘备却没有接受,是因为他考虑到更多的事情,如果他接受了徐州,那他就是乘人之危的小人;如果接受了荆州,那他就是一个不顾亲情的禽兽。所以,他没有接受,因为他讲仁义!
3、长坂坡怒摔阿斗
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七进七出,从百万大军中把阿斗带了出来,刘备却嫌弃阿斗差点还死自己的一员大将,要摔死阿斗。在众人劝解下才罢休。有人说刘备是故意要摔儿子的,因为他当时什么都没有了,连一座小小的城池都没有,为了收买民心和将士之心,他只能舍弃自己的骨肉。
然而并非如此。刘备虽然是阿斗的父亲,可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就像一个流浪猫,无处可去,只能暂时把家小安顿在一个秘密地方,自己一人出去打拼。
所以自从刘禅出生之后,刘备基本上是没见过刘禅的。反观赵云,在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来投奔自己,还很忠心,却因为一个从未见过,甚至连一次都没抱过的儿子差点害死和自己一起拼杀的兄弟。
总结:
三国众多的英雄豪杰之中,刘备这个人显得要武功没武功,要能力没能力,要财富又没财富,简直就是一个只会卖“草鞋”的一无所有之人。
但是,他却拥有“桃园三结义”,得到“关羽、张飞”这样义薄云天的誓死为他效力的好兄弟;又用“三顾茅庐”的真情,得到天下最聪明的奇人诸葛亮,并使之“呕心沥血”相助;
之后,又得到了武林高手赵云等“五虎上将”的誓死效忠等等,那么,在这些人的大力辅助下,使他最终取得了“三分天下”。
一个人如果光能靠“作秀”就能拉拢人心,这话可能说得过去,如果一人光靠“演戏”与“作秀”就能赢得天下,那么这“天下人”也太好哄了吧?
⑼ 假如三国刘备是未来穿越过来的人物,对历史又很熟悉,你是否可以想象出一部未来人穿越三国冒充老刘家后世
确实有一定可能,毕竟开始就招了关羽和张飞,那口才,绝逼是传销穿越过去的。
⑽ 如果刘关张被放到了现代,他们分别适合怎样的工作
《三国演义》里面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刘关张三兄弟的情谊。放在现代很少有这样的情谊。因为现代人交朋友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交朋友也也是互相利用。如果刘关张三人到了现代,其实张飞的性格可能难以生存下去。
而关羽的性格就是非常的忠诚,很多企业都喜欢这样的员工。曹操给出关羽多么大的诱惑,其实如果是我的话,当初也会选择跟谁吵吵。但是关羽依然选择了跟随刘备。很多人不明白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关羽,其实曹操在想,如果真有一天,他在一次捉拿到关羽一定会感动他。但是关于没有给他第二次的机会,你关于这种性格在现在的企业当中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