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虚拟经营
❶ 什么事虚拟营销
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了解“虚拟营销”有叫“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它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借助企业外部提供。所以,对于某些已经掌握核心资源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采用虚拟经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极佳战略。中小企业可以虚拟人员,借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以弥补自己智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虚拟功能,借企业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的部门;还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加工生产。美国耐克的发展便是“虚拟营销”成功的典范。耐克是一个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络的企业,只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和销售全部虚拟化,通过外部组织来完成。
有人说:网络营销是“虚拟营销”。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值得研究的。这是错把网络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特点等同和混淆了起来。不错,我们在开展和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但是营销活动的本身,确是事实在在的。
附:虚拟经营的品牌战略
(一) 品牌战略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虚拟经营战略与传统的营销战略有两个本质的区别:1) 它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石;2) 它强调企业整合外部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业产品经营的高级阶段,它以产品经营为基础,需要企业各个价值领域活动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于品牌搭建的各个价值领域,对于那些非核心能力环节,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借用外力,强强携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与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环中品质控制、品牌传播、沟通等价值活动,如果企业面临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限制,则不必自建生产工厂,自设销售机构,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与之合作,采取外包、特许经营等虚拟经营形式;产品研发、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资源。通过虚拟经营实现品牌搭建、巩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径。
(二)价值链理论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决定企业在价值链哪些环节可以削减成本或者提高价值。他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在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运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其中市场销售是指向用户提供产品购买手段并吸引用户购买产品的有关活动。显然品牌构筑实际上包含以上各个环节,它是各种营销手段组合运用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价值领域,从而蕴含着强强联合、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三)品牌虚拟经营战略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经营领域,各个经营领域的密切衔接则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供-产-销流程。运用虚拟经营构筑品牌实际上是价值链基本活动得以分解的结果。品牌构筑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企业面向极其专业化的经营领域,组织将其核心资源、优势资源注如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将视具体情况,将非核心能力环节交由其它组织来完成。这样几家企业相互联结,将各自的核心优势有机地对接,形成了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虚拟经营模式。
品牌战略的虚拟经营模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1)克服企业资源的约束。企业虚拟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品牌识别或 视觉策划、广告以及各种传播沟通方式上,从而节省生产制造设施庞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专注于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业举起品牌战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从而获取较高的增加值,而将价值链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动虚拟化,委托其它厂商或公司来完成,其虚拟化企业单元也可以依据成本和质量,挑选不同的组织,从而使虚拟经营具有动态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产品品种、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资源以适应市场,克服全能型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对刚性。
❷ 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的几种常见模式,及它们的优缺点
虚拟企业运作类型:
1、虚拟生产。企业只生产产品中最关键的部分,或者提供品牌、设计等,其他生产任务则交给一些专业公司完成,企业把全部精力放在确保和提高自身核心能力之上
2、企业共生。当几家企业有着共同的需要,出于对技术保密或成本的考虑不愿外包的部分,共同出资建立专业化的厂家来生产,并共同分享利益,负担成本。
3、策略联盟。它是指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一程度的区别,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策略竞争优势。
4、人员虚拟。人员虚拟指的是企业将外部的智力资源与自身的智力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的一种管理模式。如乐凯公司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为其作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又如,企业可以不设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
5、功能虚拟。功能虚拟指的是企业借助于外部的具有优势的某一方面功能资源与自身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的某一方面功能不足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形式包括虚拟营销、虚拟储运、虚拟广告设计、虚拟结算和虚拟制造等。
优点:
首先,虚拟企业的各成员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的开发时间短,单位成本低。其次,虚拟企业组织方式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短时间内即可研制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有效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并且企业还允许顾客亲自参与产品设计,对所需的产品功能可单独提出要求。最后,虚拟企业各成员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互补关系,成员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创造出高品质产品或提供最佳服务。
缺点:
第一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可能难以协调。虚拟企业是由不同的企业组成的联盟,而各企业都拥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在虚拟企业和其各成员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各成员企业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做出损害整个虚拟企业的行为。
第二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会比较困难。一方面,这种困难可能是来自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成员企业间通讯设施建设落后就可能导致信息交流的不畅。另一方面,这种困难也可能来源于成员企业之间保密的要求。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虚拟企业的构成可能是短暂的。考虑到现在的合作伙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都可能会对自己的信息有所保留。无论是由于以上的哪种原因,成员企业之间交流的困难将会大大损害虚拟企业的运作效率。
第三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可能难以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个成员企业原本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可能迥异,甚至有相互冲突。如果不能对成员企业间的企业文化进行协调,就可能造成它们之间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虚拟企业的解体。 由于有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在决定何时选择虚拟经营、选择怎样的业务进行虚拟经营时,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
❸ 什么是虚拟经营模式
虚拟经营模式是适应多变的需求与竞争环境的一种动态企业的经营观的产物,是以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善用为宗旨,以内部机构的精简和外部协作的强化为目标,以灵活与适应性为原则,把企业的供应商、生产商、顾客或竞争对手等建立起来的动态合作网络作为新型财富创造的方式。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
❹ 虚拟经营的成功案例
年轻时的创办人费尔·奈特还只是个奥勒岗(Oregon)州立大学田径队选手,经常在练习时,向教练包尔门()抱怨美国从没有生产过一双真正好的运动鞋。奈特主修会计学,毕业后返乡任教于波特兰(Portland)。1964年,奈特与他的教练包尔门各出资500美元,成立了运动鞋公司,取名为Nike,源自希腊语,喻「胜利」之意。费尔.奈特(PhilKnight)创立了Nike公司时,做梦也想不到会成为现今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品牌。本文将为大家揭开Nike成长过程之谜,并特别着力于Nike90年代大放光芒的关键-新产品发展策略。
网络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虚拟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使其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但事实上,虚拟经营并非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生儿,在工业经济时代,有些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意无意地使用了虚拟经营这种经营方式。就拿“耐克”来说,它作为国际知名品牌,不仅在欧美极负盛名,在发展中国家也尽人皆知。这全靠极具现代商业意识的总裁菲尔·耐克的精心策划,奋力开拓,选择了适当灵活的“借鸡下蛋”的生产方式。
创业初期,由于菲尔·耐克准确预测到弹性好又能防潮的运动鞋的市场前景,耐克鞋凭借独特的设计、新颖的造型迅速在美国打开了市场。随着公司的壮大,菲尔·耐克把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但是,耐克鞋价格较高,如果依靠出口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本身的高价位再加上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关税,是很难被这些国家的顾客所接受的。随后的几年,日元持续升值,人力成本高涨,使得在日本生产鞋子的代价愈来愈高。此时,Nike已累积了基础稳定的海外生产经验,便将触角伸至其它更多国家的生产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Nike于1975年将日本生产线转移至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韩国与台湾。成本大幅下降后,让Nike有更丰沛的资源去从事研发工作与行销活动。
Nike从低人力成本国家广辟代工厂商,在当时堪称是业界革命性的创举。Nike深知鞋的生产,必须注入密集的劳工,因而向海外寻求低人力成本的代工厂商势所难免,且毫无转圜的空间。尽管如此,海外代工仍有它的风险性,因距离及不同国家的文化落差,致使品管的困难度提高。因此,Nike在下大规模的订单给代工厂商时,往往要经过非常谨慎的评估过程,以确保成品能符合Nike的品质水准。这段期间,Nike的策略焦点完全集中于:·建立最好的海外生产运作模式·为代工厂商说明新设计与款式·维护品质水准。
面临困局与力图中兴:80年代 由虚变实
80年代初,Nike大发利市,并持续扮演着美国运动鞋专业制造商的角色,却在美国本土未拥有任何一家自己的生产工厂。不久,头号竞争对手锐步(Reebok)的叫阵对垒旋踵而至。创立于1981年,由创办人兼CEO保罗.菲尔蒙(PaulFireman)领军,以黑马姿态窜出,推出了设计新颖、势头强劲的运动鞋,成功地席卷了部份市场。到了80年代中,锐步在激烈的竞争中,已能与Nike分庭抗礼。1987年,锐步更上一层楼,以9.91亿美元的销售额,30%的占有率,一举登上运动鞋市场盟主的宝座,Nike则以5.97亿美元及18%的占有率殿后。
Nike与锐步的争霸战中,问题点与机会点完全在于目标市场的多变与设计导向的本质。换言之,也就是年轻族群(青少年、年轻成人)所购买的已不光是运动鞋而已,还有鞋子本身所代表的「时尚感」。两大鞋业巨头都体认到,如要扩大市场规模,就必须将原本的专业运动鞋概念,转移至更宽广的、「追求时尚」的青少年与年轻成人的市场。锐步洞灼先机,率先进入这块黄金市场,以优越的产品及侵略性十足的公关活动,对Nike施予重击。锐步CEO菲尔蒙曾公开评击Nike:「奈特只不过是个制鞋者罢了,老以为自己是个伟大的运动好手」。奈特则轻鄙回应:「我之所以讨厌锐步,是因为它的研发系统根本就是个仿冒机器」。
为了反击锐步的挑衅,Nike痛下决心投注了巨额经费在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之上,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产品则是80年代末的「气体鞋」(TheNikeAirShoe)。评论家约翰.何朗(JohnHoran)曾在美国运动产业的专刊上,针对Nike气体鞋发表了他的看法:「其实它是个简单、容易理解的制鞋科技,只须将空气注入鞋底,即形成具有弹性的鞋垫,如此而已」。Nike气体鞋直至90年代初才正式上市,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所以说,80年代是Nike面临困局与力图中兴的年代,这段期间,Nike在市场上蒙受了剧烈的竞争打击,也从中确立了未来新产品研发设计的策略主调。攀上高峰:90年代
Nike气体鞋上市的声势浩大,不惜重金以数百万美元礼聘NBA超级巨星麦可.乔丹(MichaelJordon)为产品代言人,从事各项行销广告活动,创下了有史以来运动用品赞助价码新高第一例,举世惊羡。广告诉求则以Nike气体鞋与乔丹的形象和几近神乎其技的篮球绝活捆绑在一起。此后,Nike在市场上逐步地收复失土,锐步迫于形势,仓皇推出「弹跃鞋」(ReebokPum。
耐克在模仿与虚拟经营中胜出
耐克公司的这种策略,从理论上可以划归为“虚拟经营”的范畴。所谓“虚拟”是计算机术语中的一个常用词,引用到企业管理中,实质上就是直接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的一种策略。虽然虚拟策略作为一种管理方法被明确提出的时间并不长,但许多企业其实早已不自觉的加以应用,耐克的“借鸡下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虚拟经营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新发展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企业共同去研究、探讨的问题。
起初,它是一家规模甚小,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企业。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身兼数职,公司连自己的办公楼都没有。与一些具有百年历史的体育用品公司相比,还属于体育用品领域的小字辈,但它却后来居上,超过了曾雄踞市场的领导品牌阿迪达斯、彪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
耐克公司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功,在新千年,赖特和他的管理团队还瞄准了互联网,作为新世纪全球化战略的基石。如今已融入耐克业务的方方面面,从公共关系到电子商务到品牌营销,甚至到原始计划的制定等。赖特认为,“飞人乔丹”在过去20年里为耐克所做的事,网络在新的千年一样能做到。
由于耐克公司在生产经营上广泛采取虚拟经营方式,从而本部人员相当精简而又有活力,这样避免了很多生产问题的拖累,使公司能集中精力关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及时将它反映在产品设计上,然后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签约厂商生产出来满足需求。
耐克公司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体育用品日新月异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对于我们的一些已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而言,像厂房、设备等实物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已并不重要,任何实体都会折旧,甚至过时而成为包袱,所以,致胜的关键是立足于“虚”的东西、核心的东西,而实体部分则可通过外部采购、远程合作等方式交给市场上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企业去完成。 2003年9月,当周成建站在复旦大学MBA班的讲台上,面对未来的商界精英大谈“虚拟经营”的时候,他的美特斯·邦威集团正把一张张订单发往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200多家服装加工厂;遍布全国的近千家专卖店正以每2秒销售1件衣服的速度向年销售额20多亿元冲刺。美特斯·邦威”如今代表的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休闲服品牌之一。其效仿耐克,在国内服装业率先采用的“虚拟经营”策略,也被作为范例,收进了复旦大学的MBA课程。他将目标锁定在休闲服市场。1995年,在温州开出第一家专卖店。因资金紧张,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不再进行机器设备的投资,而是利用外力弥补自己生产能力的不足。他在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联系了近百家生产厂家,为其定牌生产。这些生产厂都具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的大型服装加工厂!就这样,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美特斯·邦威,却拥有了年产休闲服1000多万套的强大生产基地。
周成建没有想到,他的经营思路,正是国际知名品牌“耐克”所采用的虚拟经营!品牌提升 初战告捷!接下来,美特斯·邦威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尽快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002年,“天王”郭富城成了美特斯邦威的形象代言人。美特斯邦威的主题形象广告当年8月才在央视播出,但其炒作活动早在6月份便开始了,而且花样不断翻新。美特斯邦威营销的超级武器就是郭富城及VIP贵宾活动,炒作郭富城,就是炒作美特斯邦威。因此,所有活动都与郭富城有关。当年11月初推出的美特斯邦威VIP贵宾大招募活动,消费者所获得的VIP“与城共舞”大礼盒,内装的6件潮流礼品都以郭富城为主角。而其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礼品之一就是“与城共舞”的精彩VCD,由郭富城亲自教观众跳时下最流行的ParaPara舞。此活动在全国各地大受欢迎,大大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在经营上,美特斯·邦威利用品牌效应,吸引代理商加盟,拓展连锁专卖网络,并对专卖店实行包括物流配送、信息咨询、员工培训在内的各种服务与管理,与加盟商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并实施忠诚客户服务工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产品设计开发上,建立并培育了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师队伍,并与法国、意大利、香港等地的知名设计师开展长期合作,每年设计服装新款1000多种。
E化网络尽管虚拟经营具有无穷的潜力,但迄今为止,成功者仍寥寥无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协调的环节较多,对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是很多企业所不能胜任的。美特斯·邦威引进了电子商务信息网络化,建立了管理、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内部资源共享和网络化管理,为虚拟经营缔造了一个灵敏的神经网络。1993~1997年间,因为连锁店信息不畅带来的库存问题,一度让美特斯邦威经受了痛苦的考验。1995年,美特斯·邦威开发了一个简单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从此,便开始了用IT探索商业模式的改革之路。1997年,他们开始在专卖店推广收银系统,慢慢上升到业务系统、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基本解决了连锁店、分公司的手工统计的销售报表不及时、不准确等痼疾,使美特斯·邦威摆脱了连锁经营企业“连而不锁”的顽症。E化了专卖店之后,美特斯·邦威又开始了自己花钱给加工厂上ERP,以随时了解到工厂的生产进度,大大降低了信息不透明时的风险。现在,美特斯·邦威的信息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加工厂的ERP、内部的管理系统和专卖店的信息系统。仅有300余人的美特斯·邦威总部在40余人的计算机中心的支持下,从容地控制着1000余家专卖店和100余家远在江苏和广东的OEM生产厂。专卖店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新货品的实物照片来快速订货,总部也可实时考核每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并对整条供应链的进销存数据进行经营分析,以便及时做出促销、配货、调货的经营决策。美特斯·邦威运用IT系统实现的这种虚拟运营的业务模式完全是颠覆式的!国内服装行业,传统运作方式仍然占着主流。通常,工厂生产出来的服装发送到公司物流中心,然后再向全国各个配送中心或分公司配发,存在着巨大的库存积压风险。美特斯·邦威不仅利用“虚拟库存”帮助供应链的上下游化解了库存风险,而且开始通过提高整条供应链的资金利用效率,来放大自有资金的杠杆效应。
走向世界2003年,美特斯·邦威推出以“蓝色快乐”为主题的全新品牌形象,台湾歌坛小天王周杰伦取代郭富城,成为其新一任形象代言人。曾立志要当“中国休闲服大王”的周成建,如今,提出了要创“国际知名品牌”的口号!2003年,美特斯·邦威总部已逐步从温州迁往上海。周成建清楚地认识到,美特斯·邦威要走向国际市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根据各区域市场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管理,改变了全国“一盘货”的配货体制,实行分区域配货,让产品结构更加贴近当地市场的需求。2003年,位于上海浦东,面积2万平米的物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全部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调配着货物的高效运转。
美特斯·邦威正操控着它的“虚拟”网络,向现实的国际市场迈进。
❺ 虚拟经营的形式
虚拟经营,在这里不是指从事有价证券交易的虚拟资本的经营,也不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网络虚拟经营,而是指以下三种企业组织虚拟化的形式:
⒈业务外包
企业按扬长避短、“留强去弱”的原则精简组织结构,仅建立或保留关键的职能机构,集中力量开展属于自身强项的业务,而把非强项业务外包出去,让国内外相对条件好、能力强的专业单位去经营,也就是将那些对应的非关键的职能机构虚拟化,借用外力即社会优质资源来弥补、整合企业资源,“借鸡生蛋、借船出海”,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的应变力,争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例如耐克公司就是最早、最典型的“虚拟生产”、“没有工厂的工业企业”,它专管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充分发挥其知识密集、掌握市场擅长创新和管理的优势,至于产品的生产则全部虚拟化,通过定牌生产、委托加工等形式,组织一大批分布在各国各地的,人工成本或原材料成本、场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小企业严格按其计划和要求进行。又如可口可乐公司,它把除原液生产以外的大部分灌装生产业务加以虚拟,外包给世界各地的众多饮料厂就地取材、加工、销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外部资源,确立了全球头号“饮料王国”的地位。近年来,波音、通用汽车、IBM、思科、爱立信等公司也把部分零部件制造业务和部分产品装配业务转移给其他企业,即使自身“减了肥”,又使技术开发、产品总体设计方面的专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⒉特许连锁
拥有品牌、技术等优势的企业实行“强项扩散”,在保留自身全部经营业务的同时,和经过严格的选择与人员培训的国内外其他企业订立特许经营合同,有偿地授予它们在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企业的品牌或技术开展经营活动的特权,从而使它们在业务上加盟连锁经营,成为该企业“虚拟营销网络”的成员(尽管它们可以继续保持原来的独立企业的地位)。输出品牌或技术的该企业无需投入大量物质、货币资本,无需承担被许可方经营失败的直接损失,既能凭知识产权取得可观的许可使用费收入,又能迅速扩大企业影响,参加连锁经营的单位越多、经营规模越大,企业的市场地位、市场价值就越高。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家乐福等公司举世瞩目的发展正是成功地应用这种方式的范例。
⒊战略联盟
若干企业(包括不同国家的企业)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某一共同的战略目标,在平等、相互信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达成彼此交换关键资源、强项互补、共同开发产品和国内外市场的协议而形成的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网络型企业联合体。它比主要靠资本纽带联结起来的企业集团松散、灵活;联盟对其成员并无合作项目以外的统一要求,所有成员始终保持各自的高度独立性;一个企业可同时参加几个联盟,故企业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支配外部优质资源;共同目标完成后,联盟可很方便地解散,各企业可为新的目标重组新的联盟。这种在协同组合、协议合作等传统形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形式,已赢得了愈来愈多企业的青睐。例如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与菲亚特汽车公司结成了跨国战略联盟,中国科龙公司与小天鹅公司也结成了战略联盟,都使企业的实力和影响大为增强。
❻ 谁能告诉我“虚拟产业营销模式”是怎么个法
“虚拟营销”有叫“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它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借助企业外部提供。所以,对于某些已经掌握核心资源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讲,采用虚拟经营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极佳战略。中小企业可以虚拟人员,借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以弥补自己智力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虚拟功能,借企业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的部门;还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营销,其生产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地区的企业加工生产。美国耐克的发展便是“虚拟营销”成功的典范。耐克是一个既无生产车间又无销售网络的企业,只拥有在全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动设计部门和营销部门,生产和销售全部虚拟化,通过外部组织来完成。
有人说:网络营销是“虚拟营销”。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值得研究的。这是错把网络的特点和网络营销的特点等同和混淆了起来。不错,我们在开展和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的。但是营销活动的本身,确是事实在在的。
附:虚拟经营的品牌战略
(一) 品牌战略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虚拟经营战略与传统的营销战略有两个本质的区别:1) 它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基石;2) 它强调企业整合外部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品牌搭建是企业产品经营的高级阶段,它以产品经营为基础,需要企业各个价值领域活动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分布于品牌搭建的各个价值领域,对于那些非核心能力环节,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借用外力,强强携手,提高品牌搭建的效率与效益。
比如品牌搭建循环中品质控制、品牌传播、沟通等价值活动,如果企业面临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限制,则不必自建生产工厂,自设销售机构,企业完全可以选择优势企业与之合作,采取外包、特许经营等虚拟经营形式;产品研发、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也都可以借用外部资源。通过虚拟经营实现品牌搭建、巩固、提升,是完全可行的途径。
(二)价值链理论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决定企业在价值链哪些环节可以削减成本或者提高价值。他认为企业的价值链包括:企业在顾客提供产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运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售后服务。其中市场销售是指向用户提供产品购买手段并吸引用户购买产品的有关活动。显然品牌构筑实际上包含以上各个环节,它是各种营销手段组合运用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包含着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价值领域,从而蕴含着强强联合、虚拟经营的可能性。
(三)品牌虚拟经营战略的竞争优势。
从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解为相对独立的经营领域,各个经营领域的密切衔接则构成了企业完整的供-产-销流程。运用虚拟经营构筑品牌实际上是价值链基本活动得以分解的结果。品牌构筑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企业面向极其专业化的经营领域,组织将其核心资源、优势资源注如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将视具体情况,将非核心能力环节交由其它组织来完成。这样几家企业相互联结,将各自的核心优势有机地对接,形成了强强联合、良性互动的虚拟经营模式。
品牌战略的虚拟经营模式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竞争优势:
(1)克服企业资源的约束。企业虚拟经营实施品牌战略,可以将企业的资源集中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品牌识别或 视觉策划、广告以及各种传播沟通方式上,从而节省生产制造设施庞大的投资和人力、物力的消耗。
(2)专注于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部分。一些企业举起品牌战略的大旗,精心打造品牌,从而获取较高的增加值,而将价值链中的一些低附加值活动虚拟化,委托其它厂商或公司来完成,其虚拟化企业单元也可以依据成本和质量,挑选不同的组织,从而使虚拟经营具有动态性。
(3)敏捷性。具有品牌的盟主企业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如产品品种、需求量等,可以迅速整合外部资源以适应市场,克服全能型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对刚性。
❼ 耐克虚拟生产供应链
耐克生产大概流程
NIKE公司从1999年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与其供应商联系,直接将成衣的款式、颜色和 NIKE产品数量等条件以EDI方式下单,并将交贷期缩短至3~4个月。它同时要求供应布料的织布厂先到美国总公司上报新开发的布样,由设计师选择合适的布料设计为成衣款式后,再下单给成衣厂商生产;而且成衣厂商所使用的布料也必须是NIKE公司认可的织布厂生产的。这样一来,织布厂必须提早规划新产品供NIKE公司选购。但由于布料是买主指定,买主给予成衣厂商订布的时间缩短,成衣厂商的交货期也就越来越短,从以往的180天缩短为90天。
NIKE在中国境内生产的NIKE鞋95%返回美国市场销售。NIKE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模式是以代理经营为主,少部分业务自己开店经营。像道吉、瑞纳,跨世、先探公司等均为NIKE的代理公司。
NIKE在中国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运输,还有少部分涉及航空运输。境外生产的产品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航空运输直接运往设在中国主要城市的NIKE公司办事处的仓库,如北京、上海。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也同样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公路货运的方式运往设在中国主要城市的NIKE公司办事处的仓库。这部分运输、仓储费用是由NIKE公司承担的。
对于NIKE公司来讲,自己不做运输,运输环节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的,运输费用只承担从产地到地区性办事处仓库这个环节,仓储是办事处自行管理。仓库的主要功能是,作为总公司直属店的仓库,并不是每一家代理公司的仓库;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转仓库,产品从产地运到区域仓库后,代理公司马上会来提货运往自己的仓库,所以是做中转库使用。各个代理公司自备车辆,到NIKE公司当地的办事处仓库提货,运往自己的仓库,再运往代理公司的各个店铺。这部分运输、仓储是代理公司自行完成的,运输、仓储费用是代理公司承担的。
❽ 听人说nike没有自己的工厂 也属于OEM的 是这样么
是的。耐克没有自己的工厂。
有一种观点称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3.0版本,即1.0版本是殖民全球化,2.0版本是贸易全球化,而现在的3.0版本是供应链的全球化。
其中,3.0版本的经典例子就是耐克。耐克是一家中国人一点不陌生的国际运动服装品牌,自从1980年耐克进入中国后,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克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正从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
但很多人也都听说过,耐克虽然2016年卖了2000多亿的服装,但耐克创立至今没有成立一家自己的工厂。耐克所有的生产全靠外包,而且是全球供应。
(8)耐克虚拟经营扩展阅读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耐克明显加速调整全球生产布局。耐克公司历年的年报数据显示,2001年时,中国生产了其40%的鞋,在各国/地区中排名第一,而越南只占到13%的份额;
到了2005年,中国的份额降至36%,还是排第一,越南升到26%,排第二;在2009年,中国和越南并列第一,都是36%;到了2010年,越南超过了中国,占37%,中国退居第二,占34%。
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控制成本,耐克这几年从珠三角往东南亚以及中国中西部转移明显加速,由于运动服装鞋子的原材料采购以及生产比较容易标准化,转移步伐比其他产业快。
短短几年,在越南的产量就超过了中国,此外,耐克往中西部转移也在加速,目前,仅在江西就设了五个生产点,发展到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