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土地市场网
1. 浙江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模拟得挂牌后才能模拟吗
这项土地使用权网络交易模拟推牌发之后是可以模拟。
2. 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余万平方千米,东部濒临东海,北临江苏、上海,西接安徽、江西,南邻福建,兼有江海、岛屿、丘陵、盆地、平原和山地之利,地貌类型非常丰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现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在地貌上,浙江省地势总体趋向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全省地貌格局大致可分划为浙北平原区(包括萧绍甬平原和杭嘉湖平原)、沿海岛屿区、沿海山地丘陵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山地丘陵区和浙南山地区,由此造就了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局面。
在地质上,浙江横跨“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以绍兴-江山深断裂带为界。自元古宙以来,不同类型的地壳耦合、交接,又多次改变会聚、离裂格局和应力状态,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广泛而强烈,构成了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为许多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广泛分布,规模巨大,探明储量名列全国前茅。金、银、铜、铅锌等矿产的成矿条件也比较好,找矿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目前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已难以满足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矿产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需求。
独特的地势格局也导致了浙江的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仅0.55亩,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也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7965亩),是全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耕地开发、整理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海域广阔,面积达26×104km2,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列如串珠,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数年之前,浙江省就提出要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建设港、渔、工、贸、游综合发展的海洋经济大省。1998年,为了强化这一政策的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在2010年,将浙江建成中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届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但是,以往由于受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条件限制,有关浙江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的长度、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数量、海岸滩涂面积、滩涂被围垦面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在各种报告中往往出入很大。缺乏客观统一的基础数据,对海岸带及岛屿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浙江沿海海岛“港、渔、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港口资源尤为突出,在舟山-宁波一带形成了世界所罕见的优良深水港群资源。从中国地质、地形及地貌图上可见,杭州湾以北一直到渤海湾都以淤积泥质海岸为主。青岛、连云港及上海三个港口均位于分布宽达200~300km且水深较小的浅海平原上,在这三个港口出海所经过的浅海平原上还有很多海底丘陵及浅滩存在。由于长江的快速淤积,上海港水深逐年变浅,使得2万吨以上的货轮难以进港。为此,长江航道局与上海港务局花巨资清理航道。杭州湾至舟山群岛以南,中国沿海海岸带主要由中新生代火山喷发岩、花岗岩,以及成岩结晶程度较高的老地层组成,均属曲折岩岸(海蚀港湾)型海岸。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沿江经济带的兴起,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地理位置更显得得天独厚,舟山-宁波深水港群的作用与地位将会不断提高,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综合枢纽港,成为与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遥相呼应的欧亚大陆东大门,从而带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应用遥感等新的技术手段对浙江海岸带及海岛资源、地质环境和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获取新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上来规划浙江沿海深水港群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全省交通网络,提出舟山-宁波港群的整体开发建议,则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强,浙江省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浙江省的四大灾害之一。截至2002年3月,浙江省共发生有记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2918处,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仅1996~2002年间,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就造成了234人死亡,损毁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以上;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致使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截至2001年,嘉兴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837mm,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803km2,宁波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474.7mm,总面积约175km2,其中大于100mm的面积16km2。温黄平原的路桥、金清等城镇一带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400~800mm,沉降面积不少于300km2。严重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水土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退化,土壤侵蚀现象日趋加剧。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或缓解,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及到2015年是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我想知道怎样查浙江省各年的土地出让金数据,看了统计年鉴,浙江年鉴等都查不到,政府网也查不到……急用
去中国土地市场网看看,
4. 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5年,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闸门关,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努力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各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部门面对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的新形势,齐心协力,克难攻坚,严谨扎实地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为经济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2005年浙江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全省现有土地总面积10 539 734.17公顷,其中农用地 8 711 454.28公顷,占 82.65%;建设用地 940 851.94公顷,占8.93%;未利用地887 427.93公顷,占8.42%。农用地中,耕地1 947 670.37公顷,园地655 400.70公顷,林地5 620 498.18公顷,牧草地528.74公顷,其他农用地487 356.29公顷。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26 299.7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9 966.5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34 585.63公顷(图1)。
图1 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状况
1.农用地
全年耕地减少121 397.33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24 566.15公顷,生态退耕306.5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75 770.81公顷,灾毁耕地547.82公顷。
继续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2005年建设占用基本农田2 849.44公顷,补划2 849.75公顷,年末基本农田1 808 917.94公顷,与2004年持平。
2.建设用地
改革建设用地指标管理办法,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供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2005年,将国家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全部留在省里,对省政府确定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其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直接戴帽下达,既保障了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又防止了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全年省级人民政府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7 569.57公顷(计划指标3 977.41公顷、折抵指标11 788.05公顷、复垦指标1 483.87公顷、盘活指标320.24公顷),其中耕地11 024.09公顷(计划指标2 797.83公顷、折抵指标6 838.30公顷、复垦指标1 160.80公顷、盘活指标227.16公顷)。全省用地量最大的是杭州市和宁波市,分别占总用地量的18.89%和14.64%。用地量最少的是丽水市和舟山市,两市合计仅占总用地量的7.78%。2005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见图2。
图5 2005年全省采矿权出让情况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转让探矿权3宗,价款302.24万元。采矿权转让11宗,价款1 368.30万元,全部为出售。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立案情况
2005年全省共立案14 321件,其中土地违法案件14 026件,矿产违法案件295件。立案查处的14 026件土地违法案件中,涉及土地面积8 796.69公顷,其中耕地6 175.37公顷。在土地违法案件中,历年隐漏案件10 555件,涉及土地面积7 275.17公顷,其中耕地5 231.38公顷;本年新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3 471件,涉及土地面积1 500.37公顷,其中耕地943.99公顷。在矿产违法案件中,勘查案件1件,为企事业单位越界勘查;开采案件294件,按违法主体分类,多为个人违法,占83.33%,按类型分类,多为无证开采,占67.35%。
2.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查处违法案件14 316件,未结案件283件。其中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4 026件,未结案件267件;查处矿产违法案件290件,未结案件16件。通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共拆除建筑物、构建物453.34公顷,没收建筑物、构建物3 443.13公顷,收回土地2 617.77公顷,其中耕地1 639.21公顷,收取罚没款100 853万元。通过查处矿产违法案件,收取罚没款448.98万元。
3.主要特点
(1)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量有所增加 2005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4 026件,比2004年增加32.62%。原因是:2005年,全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国发[2004]28号),切实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通过组织开展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清查、土地违法案件专项执法检查、集中处理“四访”问题和重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督查工作,发现和严肃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
(2)土地违法案件绝大部分是历年遗漏案件 2005年发现的15 977件土地违法案件中,其中历年遗漏11 089件,占69.41%;2005年查处的14 026件土地违法案件中,其中处理隐漏案件10 391件,占74.08%。
(3)坚持查事和查人相结合 2005年全省共对143个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责任人提出了行政、党纪处分建议,其中行政处分建议53人、党纪处分建议90人。99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努力做到查事与查人相结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
(4)土地违法案件以非法占地为主 2005年当年立案土地违法案件3 471件,涉及土地面积1 500.3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43.99公顷。在查处的这些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3 375件,涉及土地面积1 407.7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58.25公顷,分别占本年发生案件立案数的97.23%、93.83%、90.92%。
(5)矿产违法案件发案率较低,主要集中在个人违法 2005年共立案矿产资源违法案件295件,占立案的全部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2.06%,其中涉及企事业单位19件,集体31件,个人245件,个人违法案件占矿产违法案件总数的83.05%;成为主要违法者。
4.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浙江省土地资源紧张,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土地需求与供给矛盾十分尖锐,一些单位用地“饥渴”,为了追求发展,违法用地。
(2)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依法用地观念,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和项目工程进度,重点工程未批先建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3)一些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个人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买卖农村集体土地,以地生财,导致违法用地。
(4)少数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国情、国策、国法意识不强,依法用地、集约用地、依法保护耕地的观念淡薄。
(5)个别地方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力度不够,违法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全年共受理行政复议99件,2004年底未结案的有13件,审结101件,年底未审结1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至2005年底,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年末从业人员2 312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 926人;直属单位职工4 515人;乡级国土所4 608人。全年收入总额48 940.4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46 366.16万元,其他收入2 574.28万元。全年参加干部培训405人次,比2004年增加15.38%,其中党校培训92人次,行政学院培训38人次。学历教育185人,当年1人获得学士学位。
七、问题与建议
1.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夯实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土地管理,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但也暴露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增大;②土地信访事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仍时有发生;③体制改革带来的队伍建设任务加重,机制和机构不适应现象有所抬头。
2.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重点加强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健全管理机制,落实培养措施。
(2)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进一步做好矿产储量管理、地质调查、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拓宽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和市场地域,调整产业结构,抓好技术升级,确保地勘经济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