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发挥工商职能,促进大众创业

一是商事改革畅通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及工商登记便利化工作,切实降低准入门槛,提高办证效率,激发创业活力。大力推进“三证合一”登记,以“单一窗口”改革为目标,积极有序推进“一照三号”、“一证一码”。着力推进“先照后证”工作,进一步梳理汇总已经公布的前置改后置项目清单及保留的前置审批项目清单,确保做到目录之外无前置。加快拓宽就近登记覆盖面,进一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探索“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改革措施。逐步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进一步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的适用范围;依法简化名称核准规则,推出名称自助查询系统。简化市场主体注销流程,试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的简易注销程序,构建便捷、高效、有序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二是诚信建设筑本工程。以信用监管为抓手,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引导市场主体增强信用意识,树立“信用为本”的发展导向,做到自觉守信、依法经营,筑牢发展根基。加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宣传力度,持续扩大信用信息公示的公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开展市场主体公示信息随机抽查和定向抽查,及时公示检查情况,完善市场主体经营信用数据库。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部门联动约束机制,惩戒失信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资产市场化应用,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提供信用信息记录查询,为市场主体开展信用融资提供便利。

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工程。引导和鼓励专业市场和大型商场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向“互联网+”转型升级。支持和帮助本市失业人员、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士兵等人员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拓展创业渠道和空间,对在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上从事小规模网店的经营者,实行“自愿登记与实名备案”相结合原则。设立网络交易经营主体登记、变更的网络通道,统一电子营业执照和实名备案标志,优化平台内网店认领电子营业执照流程。探索尝试放宽网络交易经营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和经营范围限制,允许电商园区、电商秘书公司进行住所集中登记,对申请的名称和经营项目,可依照其经营特点予以核定。对网络经营品牌争创“三名”商标的,予以优先辅导和申报服务。组织“放心消费网上行”暨网购体验活动,建立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网络消费维权机制,优化网络市场环境,促进全市网络经济加快发展。

四是商标战略提档工程。大力推进“一企一标工程”行动,通过设立商标咨询窗口和深入企业走访等形式,对初创企业展开“一对一”商标战略指导,推进初创企业商标保护制度化、长效化。深入推进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建立品牌培育孵化池,支持产业集聚地行业协会申请注册集体商标,集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的公共品牌;针对重热点创新行业提供商标培育优惠政策,放宽认定标准,着力培养一批引领创新潮流的高知名度品牌。加大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指导力度,鼓励出口型企业申请商标国际注册,促进代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商标战略与广告战略深度融合,推动广告产业园签约企业入驻开业,建立园区广告创业人才培育基地,组织地区广告创意策划高层论坛和创意设计大赛,提升广告创意策划水平,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本土产品、休闲旅游品牌,提高南通知名度。

五是融资助企升级工程。以建设动产抵押登记优质服务品牌为载体,支持和协调有条件的县、区工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当地金融办、银行主动对接,帮助企业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指导拥有注册商标的初创企业申请商标权质押贷款,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强化股权出质职能,引导企业通过股权质进行融资解决资金需求。深化市场信用助贷工程,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对市场内优质经营户的资金扶持力度。发挥私个协会作用,开展会员资金需求专题调研,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采用联贷联保、信用担保等形式,提高对“成长型”会员企业信贷需求的支持,帮助会员企业克服在转型发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资金瓶颈。

六是深化执法护航工程。建立执法办案快速响应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形成打假治劣、护航发展的合力,为“双创”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深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通过政府公众平台公布执法维权热线,统一受理涉及不正当竞争、限制竞争、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举报。联手企业开展打假维权行动,对城乡批发市场、商标和包装印制等行业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对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从事虚假宣传、销售假冒商品、仿冒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电子取证、电子监控等新技术的应用,强化新领域经营秩序的规范。主动送法上门,推行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四段式”执法模式,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行为的行政指导,采取柔性监管措施帮助小微企业预防和及时纠正轻微违法行为,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七是联动监管提效工程。按照减政放权工作要求,构建以工商营业执照为核心,信息化手段为平台,部门联动监管为基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市场主体证照监管体系框架,提高监管效率,保证“放而不乱”。实施市场主体证照联动监管,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强化证照管理的衔接,实现部门间许可、监管、执法信息的共享,进一步明确部门的监管职责,细化工作的流程与措施,做到规范衔接、有序处置、落实责任,减少监管盲区,避免监管脱节,增强部门协调监管能力。

八是送法进企引导工程。建立工商法律法规讲师团,深入企业、园区、乡镇,为各类创业群体提供登记注册、品牌培育、信用管理、权益保护、电子商务、消费维权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法规解读服务,帮助创业者、经营者提高守法经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普法讲座,适时组织创业典型宣讲、观摩活动,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为想创业又创业无门的人员铺路搭桥,在全民创业大潮中大显身手。扎实开展新设立企业、民营企业、新特产业、传统市场发展状况等数据分析和调查研判,为创业者、经营者开拓市场、防范风险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B. 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什么

这时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商品流通,从而刺激了开辟疆域、开拓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武帝时期在东北方开朔方郡,西北开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东北开玄菟、乐浪两郡;西南开犍为、越巂、柯、益州、交趾、九真诸郡,东南开珠崖、合浦等郡。

C. 如何做好老干部工作,推动工商事业发展

老干部主要讲“两个待遇”是政治待遇不变和生活待遇从优,两费你讲的是正确的。政策法规类的书籍有本工具书是《老干部政策理论选编》,非常实用,建议多学习了解。老干部局工作需要保持平常心,认真扎实做好服务老干部工作,及时总结工作方法,多向老领导和老前辈请教,慢慢你就会习惯了。在老干部局空暇时间较多,不妨多读读书!

D. 梭伦改革直接推动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有( )

D.①②③④

E. 适应新常态,工商怎么办发言材料

一、转变监管理念,改革监管方式
(一)适应新形势要求,转变监管理念。张茅局长在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好《意见》,要积极转变监管理念。要树立改革探索精神,把监管工作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跟上工商深化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步伐。要从思想上做到“四个转变”,即从事前监管更多地转到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要从依靠传统行政监管手段向注重运用信用监管手段转变;从侧重规范主体资格向主要规范主体行为转变;从单一部门、单一地区的监管执法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改革现有的市场巡查制度和网格化监管制度,从以日常巡查为主向以随机抽查为主转变,从实行工商所网格监管责任制向实行专管员监管等适应当前市场监管现状的新制度、新方法转变,推动基层工商所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实现有为、有位、有威。
(二)全面落实“双随机”抽查制度,建立创新型综合监管机制。建议将抽取的权限适当下放,在抽、查分离的总原则下,设区市工商局和县(区)工商局负责抽取本局登记的企业。如,设区市工商局注册科负责抽取本局登记的企业,再由企业监督管理科负责检查;县(区)工商局注册局负责抽取本局登记的企业,再由企业监督管理科负责检查企业法人,委托工商所负责检查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各检查单位收到抽查企业名单后要合理安排抽查时间,建议将检查量平均分为12个月,做到每月检查户数心中有底。月初制定抽查计划,月中检查序时进度,月底进行回头看,每月撰写抽查小结,计划和小结均应报上一级工商机关备案。
(三)推行“双告知”机制,实现协同监管。“先照后证”改革,使部分市场主体产生错误认识,认为不需要审批和监管;也有部分审批部门因信息数据不完善,出现监管漏洞。推行“双告知”机制,提醒市场主体领取营业执照后,要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经营项目的许可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利用数据平台,把涉及审批经营项目的商事登记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审批部门,实现监管信息互通,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灰色地带”。工商系统内部之间也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如涉及企业设立、变更登记,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取得、变更、延续,商标权质押,行政处罚时,发一份预告知书,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引导企业及时公示企业信用信息,向社会公示其企业真实的信用信息数据,并使企业知晓不及时公示或不真实公示企业信息的法律后果,实现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的数据及时、准确,为社会化监管提供基础数据。
(四)坚持放管兼顾,综合治理无照经营行为。在积极推进“先照后证”改革的基础上,除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的经营项目,一律放开办理营业执照。要引导合法市场主体,尽量多地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建议尽快修改《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不适应条款,使所有合法市场主体全部拥有营业执照,建立起真正齐全规范的“经济户口”。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走私倒卖商品,不可能取得营业执照的经营者,加大打击取缔力度,对于列入异常经营名录或失信企业,给予其进行信用修复的机会,有效防范无照经营户的产生。
(五)加快推进简易注销,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一个健全的、有序的市场本就应当有进有出,应建立快出机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退出方式、条件、责任和程序,为市场主体有序退出奠定法律基础。加快推进简易注销,未开业企业的简易注销登记,不再需要办理清算组备案证明、清算报告备案、登报公告;无债权债务企业的简易注销登记,不再进行登报公告。引入承诺制度,承诺办理注销登记引发的一切法律责任由注销登记申请人自行负责,简化注销登记审批流程,实行一审一核制,缩短退出时限,降低退出成本,提高退出效率。
二、突出信用约束机制,开启信用监管新模式
(一)明确工商部门在信用监管中的职能和地位。新形势下,工商部门在企业信用监管中至少要发挥以下五项功能:一是信用信息记录功能,如在各种信息平台录入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业务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这个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二是信用信息披露功能,如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其他渠道向社会公示企业信用信息。三是守信激励功能,如通过公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驰名商标、评选消费者满意单位等形式树立诚信典型,引导企业建立良好信用。四是信用建设指南功能,如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诚实守信。五是失信惩戒功能,如运用行政执法手段,打击企业侵害公共管理秩序的失信行为。
(二)明确“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含义。“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有五五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在全国工商登记注册系统,只要在一个地方违法、受限了,在其他地方登记注册的时候,也会受到限制。现在基本做到了这一点。第二是体现在我们的业务工作中,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直销等法律法规在一个地方受到处罚的,在别的地方也会受到限制或不同程度重点监管。第三是在协同管理上,在一个部门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或异常名录,其他部门都会引起注意,进行重点监督。第四是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一个企业如果在一个地方违法了,不管是在哪个地方,相关的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都应该依据获得的信息给予关注,甚至给予相应的惩戒或处罚。第五是与之打交道的市场主体和广大的消费者。被工商部门列入严重违法的企业,银行就不再给他贷款了。有些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不愿与他签新的合同了,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他的产品或者不愿意到他这里接受服务了。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三)进一步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制度。“一处违法、处处受限”道理理解起来很简单,但怎么让一个企业在一处违法的信息处处都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是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好。这就是《意见》中提到的“全国一张网”建设。在这张网建好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和严重违法企业的信用信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建议通过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的方式,让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制度取得县(市)直各执法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支持和配合,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彻底沟通、共享资源、查找问题、及时处理、适时反馈,实现每个环节的有序衔接,强化责任意识,合力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全方位推进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制度,确保“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有效落实,为工商部门在将来的企业年报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内外联动监管,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一)要加强单位内部的分工协作。要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加强机关科室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大职能”在单位内部的“小分解”。要对内健全登记与监管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改条线式各自为战为系统化集成作战,关联工作协同推进,形成组合拳,打好整体战;改市场巡查为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完善抽查制度、联办协办、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系统内跨区执法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完善事项交办、工作督查、案件督办、执法监督、绩效考评、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工作流程再造,实现从全面领导向业务指导的角色转变。推动工商部门从“物理组合”走向“化学融合”,实现全过程监管、一体化执法。
(二)要加强部门间联动协同。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和业务协作,形成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小分工、大协作”机制,促进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综合治理、无缝衔接。要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市场监管协同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联动和案件移送、通报制度,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推进统一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将市场秩序监管纳入“大城市管理”范畴,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政府负面清单、问题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四单”透明化管理,在企业监管、质量安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旅游服务等领域,推动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物流、投诉举报、消费维权等数据的整合和关联分析,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要强化社会协同监管。在市场监管中,要借助社会监督这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是借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曝光市场监督的盲点黑点,发挥新闻媒体在市场监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放权给社会团体机构。可借助加大社会组织、各种行业协会的建设的契机,适时放权给市场,让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技术机构等社会组织在制定行业标准、违规惩罚、维护竞争秩序等监管自律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三是发动社会群众参与市场监督。一方面,工商部门可将商事主体的年报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供公众查询,使商事主体的经营活动接受公众监督。同时可以通过开通举报电话、设立网络邮箱、微博等方式接受群众举报,并通过完善举报机制,激发公众举报违法违规行为的积极性,让每个社会公众都来义务监督市场,都来关心和监管市场秩序,成为市场监管领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