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存档应当包括哪些法律文书

1、行政处罚决定;2、级部门交办、其部门移送、群众举报案件材料;3、案件受理、立案审批表;4、现场检查笔录;5、登记保存(封存)(扣押)决定书;6、调查笔录;7、案件讨论记录;8、通知存根;9、行政处罚告知书;10、送达证;11、解除登记保存(封存)(扣押)决定书;12、案件移送书;13、案件办理报批书;14、听证申请书举行听证通知书及听证笔录;15、建议书;16、检验(检定)(鉴定)委托书;17、涉案物品清单;18、强制执行申请书;19、涉案物品处理记录、处理凭证;20、结案报告;21、其应归档文件材料

2. 行政处罚案卷的立卷、归档时间如何界定

案卷的立卷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终结3日内,仲裁员应当将案卷材料交书记员,书记员在收到案卷的后30日内,将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材料,按类别或时间顺序排列,编写 目录、页码,装订成册,并及时归档。

诉讼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特点,凡属本院审判活动形成的需要长远利用的诉讼档案,划为亥久保管。凡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查考使用的诉讼档案,划为长期保管,保管时间为60年。凡属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需要查考利用的诉讼档案,划为短期保管,保管时间为30年。

(2)国家行政处罚案件档案整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立卷保存期间,应维护案卷的完整和安全,任何人 不得在案卷上勾划、涂改,不得折叠、扯毁、拆散、抽取案 卷材料。

2、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以至永世久代具有查考作用的档案。

3、列为长期保存的档案,是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科学历史意义的,而属本机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机关工作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4、列为短期保存的档案,是低于上述两个层次的,本机关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5、装订要规范。案卷装订前要做好文书材料的检查。文书材料上的订书钉等金属物应当去掉。对破损的文书材料应当进行修补或复制,小页线应当用A4纸托底粘贴。纸张大于卷面的材料应当按卷宗大小先对折再向外折叠。对字迹难以辨认的材料应当附上抄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立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归档

3. 如何查阅行政处罚的档案

对于行政处罚的这些材料进行复制或者查阅,都是针对某些特殊人员的,比如说律师,国家纪检委或者公安等这些单位因为工作的需要必须要查阅案件档案的情况下,可以凭借单位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的证件进行复印查阅。如果需要复印档案资料的这种情况,需要分管局长批准才可以的。

4. 药品监督行政处罚执法案件卷宗规定保存多少年

如果是非诉执行案件自动履行的是30年,涉及采取强制措施的是50年。 如果是行政机关作出的普通行政案件的卷宗的保存期限是30年,简易程序的是5年。这个是单纯就作出行政处罚来说。 答案补充 以下是保管期限的确定方法,你可以参考适用。因为到目前为止药监部门没有具体的档案保存期限,你可以到区、县的档案局询问具体情况。 保管期限的划分: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 永久保存,就是无限期地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 长期保存,一般是指档案须保存十六年至五十年左右; 短期保存,一般是指十五年以下。后两者称为定期保存。 定期保存的计算方法,一般是从文件产生后的第二年起计算,有些特殊文件和专门文件可以从其失效、结案后算起。所有确定为定期保存的档案,到保管期满后还须复查一次,如发现有继续需要保存的,仍应保存下去,有的延长保管期限,有的转为永久保存。 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构成: 列为永久保存的档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以至永世久代具有查考作用的档案; 列为长期保存的档案,是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科学历史意义的,而属本机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机关工作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列为短期保存的档案,是低于上述两个层次的,本机关在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的文件材料。

5. 行政处罚案件立卷人一栏,是谁写的档案谁签名吗

应当是案件的承办人,通常也是案件卷宗的整理人;他人协助整理的,仍然应当以承办人作专为立卷属人。


法条链接:《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二条

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文件材料归档的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任何人都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6. 请叙述一下行政处罚案件立案存档应当包括哪些法律文书

1、行政处罚决定;2、上级部门交办、其他部门移送、群众举报案件的材料;3、案内件受理、立容案审批表;4、现场检查笔录;5、登记保存(封存)(扣押)决定书;6、调查笔录;7、案件讨论记录;8、通知存根;9、行政处罚告知书;10、送达回证;11、解除登记保存(封存)(扣押)决定书;12、案件移送书;13、案件办理报批书;14、听证申请书,举行听证通知书及听证笔录;15、建议书;16、检验(检定)(鉴定)委托书;17、涉案物品清单;18、强制执行申请书;19、涉案物品处理记录、处理凭证;20、结案报告;21、其他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7. 行政处罚应当将哪些材料进行归档

各部门法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以林业行政处罚为例:
二、行政处罚案卷主要内容。
(一)当场行政处罚案卷内容:
1、目录;
2、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现场查扣通知书;
3、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询问笔录;
4、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视听资料;
5、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6、送达回证;
7、没收、罚款凭据;
8、结案报告。
(二)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卷内容
1、目录;
2、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立案登记表;
3、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登记保存通知单;
4、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应当附具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
5、当事人通知书;
6、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询问笔录;
7、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勘验、检查笔录;
8、林业行政处罚案件视听资料;
9、权利告知通知书;
10、限期处置通知书(植物检疫专用);
11、林业行政处罚意见书;
12、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
13、送达回证;
14、减免或暂缓执行申请书;
15、没收、罚款凭据;
16、根据处罚规定,应当补种树木的,应当附具按时完成补种任务的证明材料;
17、结案报告;
1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具备的其他资料。

8. 工商行政处罚案卷如何整理归档谢谢

一,分类调卷
我所文书档案的分类方案是按问题分类,即综合管理类,综合统计类,规章制度类,党群纪检类,人事教育类,科研管理类,外事管理类,技条基建后勤管理类,安全保密类,公司管理类十大类,能够涵括我所所有事务活动.有些单位是按部门分类,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如果部门进行调整,工作性质有交叉后,不利于档案分类的连续性.
将兼职档案员所立案卷认真检查,按分类方案比对调整后,再按我所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对每一类中的档案保管期限进行调整.
二,装订
一般按一份文件为一件进行装订,批复和请示可装订为一件,若太厚也可分为两件,同样,正文和附件,正本与草稿,来文与复文都可视情况分别装订.不过在文件排序时就应相对集中放在一处,若是完成立档工作后才归来的文件也可放在最后,不必改动前面的档号.
在装订方式上,可用不锈钢订书钉装订,若过厚,才采用三针法线装.
三,加盖档号章,编页码
在每一件的右上角加盖文书档案档号专用章,填写其中内容,内容包括全宗号,年度,室编件号,机构或问题(分类号),保管期限,馆编件号六项,这里着重是室编件号的填写,室编件号一定要从不同分类,不同保管期限的最低一级顺序从"1"开始标号,比如永久保管综合管理类档案有10件,那么就从"001"编至 "010",长期保管综合管理类有档案10件,那么又从"001"编至"010",这样编制的好处是有新增加档案可以从最后顺序加入,而不影响前后其它档案的档案号.
逐件从"1"编页码.
四,录入
将文件目录以"件"的方式录入计算机,以便查询.
五,档案盒
根据不同分类不同保管期限的档案厚度选择相应的档案盒,原则是同一分类同一保管期限的档案装在一个盒内,但某一分类档案过少时也可多个分类的档案放入同一盒内,在盒脊处"机构(问题)"栏处相应地标明多个分类号.
六,备考表
将备考表填写好后放入每盒的最后页.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一年的文书档案就整理完毕了,显而易见,新方法整理档案有如下优点:
1.整理方便快捷.每件加盖档号章及用订书钉装订的时间远远低于原来案卷组卷时每卷加封面封底,拟写50字以内的案卷标题,用线装订的时间,档案整理的效率提高了.
2.利于保密.新方法整理后的档案可以针对性较强的借阅利用某一档案,而不必因为利用一件而借出一卷,利于档案的保密.
3.充分利用档案室保存空间.取消了案卷封面封底,而且可以多个分类档案放入同一卷盒中,这样充分利用了档案盒的空间,进而节约了档案室的保存空间,随着日后档案的增加,这一优势会更加明显.
4.容易调卷.分类错误或档案进馆时,档案存在调卷的问题,案卷级组卷方式在这方面就尤为麻烦,而且容易破坏档案,而调整件盒级组卷时,就只须改变一下排列件号,相对容易了许多.
5.查阅方便.在计算机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更为快捷直观.
缺点:新方法要求将档号章直接盖在档案上,这个做法我认为有些不妥,值得探讨!

9. 行政处罚档案保存年限

行政处罚档案保存年限为永久保存。主要依据为根据《档案法》及《公安档案管内理规定》第八条四项的规容定:“收集保管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公安档案、资料,并自形成之日起满20年即向同级公安档案馆移交;同级未设公安档案馆的向上一级公安档案馆移交”。移交后做永久保存,也就是最少不低于60年。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方实施了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而非违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