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运人法人
Ⅰ 国际贸易中货代与承运人的区别是什么
货代—— 既“货运代理”,是替货主操作有关出运的事宜,包括替货主找承运版人签订承运合同,出权口相关申报手续(报关、报检等),替货主安排装船前的有关操作(港区申请,交费等)。。。。。。诸如此类上船前的操作。货代是作为货主的代理,你可以要求他们做以上所有的动作,也可让他们做其中的几项动作。
承运人—— 简单的说,就是出具提单的人。不管是无船承运人还是有船承运人。承运人是要对你的货物负责,碰到货损货差,承运人是真正的当事人和你对簿公堂。
物流公司—— 这个概念现在被用的很乱,比如有的车队也叫物流公司,有的货代也叫物流公司。你需要通过该“物流公司”做的事情来判断他是货代、承运人、车队......。你不需要过多纠缠于这个概念。
国际贸易中和货主有关的角色只要明确 货代、承运人是谁就行了。
Ⅱ 外贸公司、货代、船代、承运人还有船公司是什么关系
外贸公司主要是做贸易的,就是进出口,或者有代理报关的,货代公司是做货物的代理的,因为航空公司和船公司不接受个人的订舱所以由货代公司统一向航空公司和船公司订舱,
船代公司是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是指依照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接受出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的委托,经营下列业务:办理船舶进出港口手续,联系安排引航、靠泊和装卸;代签提单、运输合同,代办接受订舱业务;办理船舶、集装箱以及货物的报关手续;承揽货物、组织货载,办理货物、集装箱的托运和中转;代收运费,代办结算;组织客源,办理有关海上旅客运输业务;其他相关业务。
无船承运人目前,对承运人所下的定义,一般是“与发货人订立运输合同的人或者实际完成运输的人”。国际货运代理人进入运输领域,开展单一方式运输或多式联运业务时,由于与委托人订立运输合同,并签发运输单证(FCT、FBL等),对运输负有责任,因而已经成为承运人。但是,由于他们一般并不拥有或掌握运输工具,只能通过与拥有运输工具的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由他人实际完成运输,这种承运人一般称为无船承运人。无船承运人在实际业务中只是契约承运人,而实际完成运输的承运人是实际承运人。
外贸公司自己有进出口经营权或者报关权,可以直接向海关报关做进出口,但是出了国以后要做运输,要在空港或者海港做相关的订舱,这个时候就要找航空公司和船公司,船公司有船是做运输的,挣得是运费,货代是中介的性质挣得是代理费,无船承运人其实也是货代或者物流公司,他们只不过是向中国交通运输部缴纳了80万的押金,可以签发自己的主提单,而货代公司只有运单,提单可以当做物权凭证转让,就是说谁有提单谁就有货物的拥有权,但是运单必须要本人去领取,无船承运人nvocc,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船却承担运输责任的人,那船公司可以理解为有船承运人vocc,比如,你找货代公司发了一票货,走的海运,结果货物丢了,那么你只能找船公司赔,因为货代公司没有做实际的运输,并不承担运输责任,他只是代你想船公司订舱,但如果你找的是无船承运人,货物丢了,那你可以让无船承运人赔,如果他不赔,交通部会强行从80万押金内扣除费用赔付给你,所以无船承运人和船东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有船一个没有!
不能从公司名称上辨别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必须要看他们公司具备哪些资质,外贸公司也可以做货代,只要他的注册资金达到商务部的标准并在经营范围内有,国际海运,空运的增项,也可以缴纳80万的押金成为无船承运人,也可以申请国际船舶代理做船代!
Ⅲ 什么是承运人
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十二条 本章下列用语的含义:
1、承运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2、实际承运人是指接受承运人委托,从事货物运输或者部分运输的人,包括接受转委托从事此项运输的其他人。
3、托运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或者委托他人为本人将货物交给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有关的承运人的人。
4、收货人是指有权提取货物的人。
5、货物包括活动物和由托运人提供的用于集装货物的集装箱、货盘或者类似的装运器具。
(3)承运人法人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十三条 承运人或者托运人可以要求书面确认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成立。但是,航次租船合同应当书面订立。电报、电传和传真具有书面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十四条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作为合同凭证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中的条款,违反本章规定的,无效。此类条款的无效,不影响该合同和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中其他条款的效力。将货物的保险利益转让给承运人的条款或者类似条款,无效。
Ⅳ 货物运输中司机是承运人吗
不是,承运人是货运公司或是公司法人
Ⅳ 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有哪些责任
客运合同系《合同法》明文规定的有名合同,考察客运合同承运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除分则有特别规定的外,当然应当适用《合同法》总则有关违约责任的规定,即客运合同承运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同样为严格责任原则。在涉及对旅客的人身安全保护上,《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根据此条,可以认定我国《合同法》对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人身伤亡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承运人只要在从事运输的过程中导致了旅客的人身伤亡,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以其是否具有过错为考察要件。但对于旅客自身携带行李、物品的损毁灭失,《合同法》第303条规定:“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此条,承运人对旅客自带物品承担的是过错责任。下文就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责任、对旅客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对旅客自身物品的损害赔偿责任分述之。 一、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 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是指承运人对客运合同义务的违反,表现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以及迟延履行约定的合同义务,侵犯的是旅客的合同债权。客运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类,虽然对于合同双方的承运人和旅客的违约行为实行对等的严格责任,但对承运人的违约行为适用严格责任,对客运合同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旅客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在严格责任原则之下,并不考虑承运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即过错并非承运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旅客只须证明承运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事实,无须证明承运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承运人亦无须证明自己对于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主观上无过错,只要有违约行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运人免责的可能性仅仅在于证明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因此实现严格责任原则可以方便裁判,有利于旅客诉讼经济。其次,在严格责任原则之下,承运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与违约责任直接联系,只要有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即有违约责任,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这样有利于增加承运人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促使承运人认真对待合同义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旅客的利益。 严格责任虽不以承运人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要件,但并非是一种绝对责任。在严格责任下,并非债务人就其债务不履行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负责,债务人有权依法律规定提出特定之抗辩或免责事由。在承运人违约,表现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以及迟延履行合同义务,侵犯了旅客的合同权利时,承运人享有其他合同当事人同样的抗辩事由,如不可抗力、旅客的过错等等,由此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二、对旅客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一)对人身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的起因 对人身损害赔偿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危险性工业的兴起、高度危险作业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因工业灾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瑕疵造成的损害日益增加,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已无法判定加害人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很多损害的造成,加害人在主观上并无过错。在这种情形下,受害人的利益越来越无法通过法律得到保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无过错责任就被引人到了上述诸领域,目的在于保护具有高度危险性作业的工业、企业雇员和不特定人的人身安全。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促使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和危险行为的企业、产品生产者,对所从事的作业尽最大的注意义务,促使其通过技术改革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尽力保护周边人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人身损害,则负有赔偿责任,不论其主观r_有无过失。无过错责任主要用于产品质量不合格、高度危险作业以及环境污染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的事件。客运合同中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旅客人身损害,实行无过错责任,不仅是国际通例,我国国内法也作同样规定。 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损害实行无过错责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首先,承运人所拥有的运输工具如汽车、电车、火车、飞机等为高速运输工具,其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高度危险性,运输船舶在江面、海面上航行,同样具有不可预测的倾覆风险,这些风险,承运人即使尽到了高度注意义务也不能防止发生,由此导致的损失,自然应当由通过经营活动赢利的承运人来负担,而不应由支付运费的旅客负担。保证人身安全在任何合同下都是合同相对人负有的一种默示的不证自明的担保义务。对于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旅客来说,让他们自己承担承运人运输中产生的人身损失是不符合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的。其次,运输工具完全处于承运人的控制之下,运输工具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天气状况是否允许飞机飞行、轮船出航,驾驶员是否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驾驶经验,这些都不是旅客所能决定,而是作为经营人的承运人的义务范畴,由此发生事故导致乘客人身伤亡,理应由承运人承担。 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判断结果,不考虑行为人的过错,有损害结果就有赔偿责任,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承运人民事责任制度的设立,根本的目的就在于维持运输合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的平衡,它通过赔偿损失这一财产责任形式,使被破坏了的承运人与旅客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恢复,使其重新回复到平衡的状态。而且现代保险制度的发展,为同样作为民事主体的承运人提供了分散和负担风险的良好方式。我国已经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承运人必须为旅客购买保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承运人高度危险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导致旅客人身伤亡采用无过错责任,也是与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无过错责任的规定相一致的。《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客运运输正是承运人利用“高速运输工具”从事营运业务,“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是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内在原因,“造成他人损害的”中的“他人”,联系上下文,对于高速运输工具而言一般指运输工具运行期间周围的不特定的人,但理解为承运人以外的其他人并无不当,联系《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完全可以理解为旅客是包含在该条的“他人”之内的,针对旅客的人身损害承运人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 侵权法上,适用无过错责任要件有三: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而引起的;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客运合同中,如果旅客的人身伤亡完全是由承运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故意行为直接针对旅客导致的,且承运人对旅客的伤亡没有任何的过错,则承运人与旅客的人身伤亡的后果之间缺乏因果关系,故并不构成无过错责任,依据《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让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但《合同法》第291条规定了承运人的安全运输义务:“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本条是否为承运人设定了对旅客绝对的安全保护义务呢?我们知道,承运人仅仅是收取客票对价的运送人,而不是旅客的专职保镖。承运人对旅客的人身安全并不负有专门的保护义务,对于第二人直接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导致的损失,承运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承运人并非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一定情形下,承运人承担基于其运输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相关责任。 (3)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笔者认为,在第三人故意或过失侵害旅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承运人负有“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即承运人作为经营人对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必要的注意义务,如果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承运人发现后即具有提醒、通知和合理限度内的制止、保护的义务,承运人违反此义务导致旅客人身财产损失的,构成防范制止侵权行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应负有赔偿责任。赋予承运人对旅客人身安全一定的保护义务,即安全保障义务,这正是《合同法》第291条的立法目的所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清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对承运人是否适用安全保障义务,应解决的一个前提是:承运人是否是安全保障义务人。首先,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主体,是“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是经营活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受保护人进人到行为人经营活动领域中,经营者即对该不特定的人产生安全保障义务。承运人从事运输旅客活动,不特定的人持票进人到其运输工具中(客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取得旅客身份,承运人即对旅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即承运人的经营活动符合以下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1)承运人的经营活动引起旅客正当信赖,例如信赖其运输设施的正常运行符合安全性要求。(2)损害发生于作为经营者的承运人的危险控制范围。(3)对发生损害的潜在危险承运人作为经营者能够合理子以控制。(4)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第三者责任的介人。这是承运人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直接责任的条件。这一义务也是法定义务。《合同法》第301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同样的规定也出现在正在制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基于以卜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直接赔偿责任,在存在第三人行为介入的情形下,承运人随之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对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安全保障义务,其责任表现为补充赔偿责任如第三人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承运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客车或者火车的内部区域是其经营场所,第三人在其中故意侵害旅客人身财产的,承运人在合理的限度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此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已经尽到了合理义务的,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承运人对第二人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导致的损害不承担责任,应由侵权人承担责任;承运人对旅客的人身财产仅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末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才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合同法》第303条所称的“承运人有过错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是“过错”之一。 由上可以看出,承运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的旅客人身损害,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以承运人有过错为前提,但在举证L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承运人应当证明其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对旅客的人身损害没有过错,不能证明其不存在过错,则推定为有过错。 三、对旅客自带物品和托运行李的损害赔偿责任 对旅客自带物品的损毁、灭失,依据《合同法》第303条:“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火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可以认定,对此《合同法》采过错责任原则,对旅客自带物品损失,承运人在其有过错的前提下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在坚持严格责任为一般归责原则的同时,规定了过错归责原则。 旅客自带物品处于旅客的控制之下,旅客本人对之负有关注和保护义务,并不处于承运人的义务范围之内,如旅客自己未尽到注意义务导致被盗或者有其他损失,承运人不承担责任。但承运人负有安全运送义务,由于承运人原因导致的旅客物品损失,如紧急刹车导致行李架上旅客行李跌落,应承担赔偿责任。基于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对旅客的自带物品的损失存在过错,如打开车门放犯罪嫌疑人下车而不是将车开到公安部门,则应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补充赔偿责任。 对于旅客托运行李的损失,《合同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旅客托运的行李损毁、灭失的,适用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依据《合同法》311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损毁、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可以认定,承运人对旅客托运行李承担无过错责任。旅客行使请求权的根据在于基于托运合同所产生的承运人的安全运送义务。承运人的免责事由为不可抗力、行李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导致的损失,以及托运人的收货人的过错导致的行李的损失。
Ⅵ 报关时的船代和承运人是什么关系
船代公司是国际船舶代理经营者,是指依照法律设立的中国企业法人,接受内出船舶所有人或者容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的委托,经营下列业务:办理船舶进出港口手续,联系安排引航、靠泊和装卸;代签提单、运输合同,代办接受订舱业务;办理船舶、集装箱以及货物的报关手续;承揽货物、组织货载,办理货物、集装箱的托运和中转;代收运费,代办结算;组织客源,办理有关海上旅客运输业务;其他相关业务。
无船承运人目前,对承运人所下的定义,一般是“与发货人订立运输合同的人或者实际完成运输的人”。国际货运代理人进入运输领域,开展单一方式运输或多式联运业务时,由于与委托人订立运输合同,并签发运输单证(FCT、FBL等),对运输负有责任,因而已经成为承运人。但是,由于他们一般并不拥有或掌握运输工具,只能通过与拥有运输工具的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由他人实际完成运输,这种承运人一般称为无船承运人。无船承运人在实际业务中只是契约承运人,而实际完成运输的承运人是实际承运人。
Ⅶ 客运合同中承运人需要履行哪些义务
客运合同系《合同法》明文规定的有名合同,考察客运合同承运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除分则有特别规定的外,当然应当适用《合同法》总则有关违约责任的规定,即客运合同承运人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同样为严格责任原则。在涉及对旅客的人身安全保护上,《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根据此条,可以认定我国《合同法》对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人身伤亡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即承运人只要在从事运输的过程中导致了旅客的人身伤亡,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不以其是否具有过错为考察要件。但对于旅客自身携带行李、物品的损毁灭失,《合同法》第303条规定:“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灭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此条,承运人对旅客自带物品承担的是过错责任。下文就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责任、对旅客人身伤亡的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对旅客自身物品的损害赔偿责任分述之。
一、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
承运人的一般违约行为,是指承运人对客运合同义务的违反,表现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以及迟延履行约定的合同义务,侵犯的是旅客的合同债权。客运合同作为合同的一类,虽然对于合同双方的承运人和旅客的违约行为实行对等的严格责任,但对承运人的违约行为适用严格责任,对客运合同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旅客而言具有显而易见的优点:在严格责任原则之下,并不考虑承运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即过错并非承运人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旅客只须证明承运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事实,无须证明承运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承运人亦无须证明自己对于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主观上无过错,只要有违约行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承运人免责的可能性仅仅在于证明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因此实现严格责任原则可以方便裁判,有利于旅客诉讼经济。其次,在严格责任原则之下,承运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与违约责任直接联系,只要有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即有违约责任,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这样有利于增加承运人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促使承运人认真对待合同义务,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旅客的利益。
严格责任虽不以承运人的过错为承担责任的要件,但并非是一种绝对责任。在严格责任下,并非债务人就其债务不履行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在任何情况下均应负责,债务人有权依法律规定提出特定之抗辩或免责事由。在承运人违约,表现为不履行、不适当履行以及迟延履行合同义务,侵犯了旅客的合同权利时,承运人享有其他合同当事人同样的抗辩事由,如不可抗力、旅客的过错等等,由此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责任。
二、对旅客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一)对人身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的起因
对人身损害赔偿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危险性工业的兴起、高度危险作业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因工业灾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产品瑕疵造成的损害日益增加,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已无法判定加害人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很多损害的造成,加害人在主观上并无过错。在这种情形下,受害人的利益越来越无法通过法律得到保护。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无过错责任就被引人到了上述诸领域,目的在于保护具有高度危险性作业的工业、企业雇员和不特定人的人身安全。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促使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和危险行为的企业、产品生产者,对所从事的作业尽最大的注意义务,促使其通过技术改革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尽力保护周边人的人身安全,一旦发生人身损害,则负有赔偿责任,不论其主观r_有无过失。无过错责任主要用于产品质量不合格、高度危险作业以及环境污染侵害他人生命权、健康权的事件。客运合同中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出现的旅客人身损害,实行无过错责任,不仅是国际通例,我国国内法也作同样规定。
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人身损害实行无过错责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首先,承运人所拥有的运输工具如汽车、电车、火车、飞机等为高速运输工具,其本身具有不可避免的高度危险性,运输船舶在江面、海面上航行,同样具有不可预测的倾覆风险,这些风险,承运人即使尽到了高度注意义务也不能防止发生,由此导致的损失,自然应当由通过经营活动赢利的承运人来负担,而不应由支付运费的旅客负担。保证人身安全在任何合同下都是合同相对人负有的一种默示的不证自明的担保义务。对于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旅客来说,让他们自己承担承运人运输中产生的人身损失是不符合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的。其次,运输工具完全处于承运人的控制之下,运输工具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天气状况是否允许飞机飞行、轮船出航,驾驶员是否具备良好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驾驶经验,这些都不是旅客所能决定,而是作为经营人的承运人的义务范畴,由此发生事故导致乘客人身伤亡,理应由承运人承担。
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以已经发生的损害结果为判断结果,不考虑行为人的过错,有损害结果就有赔偿责任,目的在于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承运人民事责任制度的设立,根本的目的就在于维持运输合同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的平衡,它通过赔偿损失这一财产责任形式,使被破坏了的承运人与旅客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恢复,使其重新回复到平衡的状态。而且现代保险制度的发展,为同样作为民事主体的承运人提供了分散和负担风险的良好方式。我国已经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承运人必须为旅客购买保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承运人高度危险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对承运人运输过程中导致旅客人身伤亡采用无过错责任,也是与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无过错责任的规定相一致的。《民法通则》第123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客运运输正是承运人利用“高速运输工具”从事营运业务,“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是承担无过错责任的内在原因,“造成他人损害的”中的“他人”,联系上下文,对于高速运输工具而言一般指运输工具运行期间周围的不特定的人,但理解为承运人以外的其他人并无不当,联系《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完全可以理解为旅客是包含在该条的“他人”之内的,针对旅客的人身损害承运人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
侵权法上,适用无过错责任要件有三: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而引起的;侵权行为是因从事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行为;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从事高度危险作业的作业人客运合同中,如果旅客的人身伤亡完全是由承运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故意行为直接针对旅客导致的,且承运人对旅客的伤亡没有任何的过错,则承运人与旅客的人身伤亡的后果之间缺乏因果关系,故并不构成无过错责任,依据《合同法》第302条的规定让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是不合理的。但《合同法》第291条规定了承运人的安全运输义务:“承运人应当在约定期间或者合理期间内将旅客、货物安全运输到约定地点。”本条是否为承运人设定了对旅客绝对的安全保护义务呢?我们知道,承运人仅仅是收取客票对价的运送人,而不是旅客的专职保镖。承运人对旅客的人身安全并不负有专门的保护义务,对于第二人直接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导致的损失,承运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但承运人并非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一定情形下,承运人承担基于其运输过程中的附随义务——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相关责任。
(3)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笔者认为,在第三人故意或过失侵害旅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承运人负有“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即承运人作为经营人对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必要的注意义务,如果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侵害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承运人发现后即具有提醒、通知和合理限度内的制止、保护的义务,承运人违反此义务导致旅客人身财产损失的,构成防范制止侵权行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应负有赔偿责任。赋予承运人对旅客人身安全一定的保护义务,即安全保障义务,这正是《合同法》第291条的立法目的所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清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对承运人是否适用安全保障义务,应解决的一个前提是:承运人是否是安全保障义务人。首先,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主体,是“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是经营活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受保护人进人到行为人经营活动领域中,经营者即对该不特定的人产生安全保障义务。承运人从事运输旅客活动,不特定的人持票进人到其运输工具中(客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取得旅客身份,承运人即对旅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即承运人的经营活动符合以下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1)承运人的经营活动引起旅客正当信赖,例如信赖其运输设施的正常运行符合安全性要求。(2)损害发生于作为经营者的承运人的危险控制范围。(3)对发生损害的潜在危险承运人作为经营者能够合理子以控制。(4)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第三者责任的介人。这是承运人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直接责任的条件。这一义务也是法定义务。《合同法》第301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同样的规定也出现在正在制定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基于以卜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产生的直接赔偿责任,在存在第三人行为介入的情形下,承运人随之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对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安全保障义务,其责任表现为补充赔偿责任如第三人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形,承运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客车或者火车的内部区域是其经营场所,第三人在其中故意侵害旅客人身财产的,承运人在合理的限度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此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已经尽到了合理义务的,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承运人对第二人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导致的损害不承担责任,应由侵权人承担责任;承运人对旅客的人身财产仅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末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才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合同法》第303条所称的“承运人有过错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该是“过错”之一。
由上可以看出,承运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的旅客人身损害,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以承运人有过错为前提,但在举证L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承运人应当证明其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对旅客的人身损害没有过错,不能证明其不存在过错,则推定为有过错。
三、对旅客自带物品和托运行李的损害赔偿责任
对旅客自带物品的损毁、灭失,依据《合同法》第303条:“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品毁损、火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可以认定,对此《合同法》采过错责任原则,对旅客自带物品损失,承运人在其有过错的前提下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在坚持严格责任为一般归责原则的同时,规定了过错归责原则。
旅客自带物品处于旅客的控制之下,旅客本人对之负有关注和保护义务,并不处于承运人的义务范围之内,如旅客自己未尽到注意义务导致被盗或者有其他损失,承运人不承担责任。但承运人负有安全运送义务,由于承运人原因导致的旅客物品损失,如紧急刹车导致行李架上旅客行李跌落,应承担赔偿责任。基于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对旅客的自带物品的损失存在过错,如打开车门放犯罪嫌疑人下车而不是将车开到公安部门,则应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补充赔偿责任。
对于旅客托运行李的损失,《合同法》第303条第2款规定:“旅客托运的行李损毁、灭失的,适用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依据《合同法》311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毁、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损毁、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据此可以认定,承运人对旅客托运行李承担无过错责任。旅客行使请求权的根据在于基于托运合同所产生的承运人的安全运送义务。承运人的免责事由为不可抗力、行李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导致的损失,以及托运人的收货人的过错导致的行李的损失。
Ⅷ 什么是承运人
承运人就是承担运输责任的有独立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法人。
是运输合同回的乙方。甲方为托答运人。
例如,你委托某物流公司运送一批货物,那该物流公司就是承运人
你是托运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承运人”是指本人或者委托他人以本人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人。
Ⅸ 无车承运人资质如何办理
1、无车承运人作为一种新业态,在我国正处于研究试点阶段,没有法律法规授权设立无车承运人资质许可事项,交通管理部门不受理相应许可申请。
现有无车承运人企业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交办运〔2016〕115号),由市级运管机构组织申报,经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部审核确定的。但2017年和2018年交通运输部没有补充增加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的工作计划,不接受新增无车承运人试点申请。
2、根据工作安排, 2018年底交通运输部将在总结近两年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修改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出台无车承运资质许可条件,并出台相关经营管理服务规范。
3、交通运输部修订相关法律和出台相关经营管理服务规范后,届时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再依法受理无车承运资质许可申请。
(9)承运人法人扩展阅读
试点监管
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交办运[2016]115号)要求,受部委托,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承担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的运行监测工作。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驻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组具体承担了无车承运人监测系统开发建设工作 。
无车承运人监测系统的正式发布上线实现了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试点工作的运行电子化监测,可有效助力规范无车承运人行为,推进信用建设,有效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物流市场格局,推动货运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经交通运输部核准的物流试点企业相继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系统对接,首日监测运单数216单,运量14388吨。
无车承运人指的是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人或单位。无车承运人具有双重身份,对于真正的托运人来说,其是承运人;但是对于实际承运人而言,其又是托运人。无车承运人一般不从事具体的运输业务,只从事运输组织、货物分拨、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的选择等工作,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规模化的“批发”运输而产生的运费差价。
开展无车承运人改革试点的重要意义在于,其通过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推动实现“线上资源合理配置、线下物流高效运行”,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有效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物流市场格局,;
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推动货运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对提升综合运输服务品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