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航油所属企业有哪些

客户飞机飞到哪里,我们把服务奉献到哪里,这是中航油长期坚持的准则。为此,...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对所属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

⑵ 中航油事件体现了哪些金融风险类型

中航油事件发生后,人们最先想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发生规模如此之大的损失?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中航油公司难道没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如果有,中航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导致如此巨大规模损失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这么大的损失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公司在损失逐步增加的过程中为何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这些疑惑本质上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我国监管机构只批准少量企业从事以套期保值(即对冲风险)为目的的国际衍生产品交易,中航油即是一家为中国航空业进口油料并被监管机构许可从事石油套期保值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司。中航油从事的交易是如何由石油价格套期保值走向了石油价格投机的呢?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市场经济中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近一二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因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到美国橙县和我国的中航油,有些人对衍生产品已经谈虎色变。面对这些惨痛教训,我们今后还能否继续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国内金融市场还能继续开设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吗?由此我们将审视风险管理的另外一个基本问题,即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中航油事件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和美国橙县事件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事件的主角都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大和银行的井口俊英和美国橙县的罗伯特·西特罗恩在事发前都是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交易高手,被市场誉为“明星交易员”。尽管中航油的陈久霖在衍生产品交易上还算不上“明星交易员”,但近年来也是颇为风光的“明星企业家”。然而,这些“明星”最后都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上著名的“流氓交易员”。为什么闯大祸的往往都是“明星”?这种现象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风险的双侧性和管理“明星”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问题
作为在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上市的现代公司,作为少数几个被批准具有从事海外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国有企业,作为在国际能源产品市场上代表中国的重要交易商,中航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架构。既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也配置了专职的风险经理和风险管理主管。对每个交易员的亏损限额都有明确规定:凡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都要提交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的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将自动平仓。据报道,中航油只有10位交易员,即便按照10位交易员同时亏损最大限额计算,整个公司的最大损失也不应超过500万美元。然而,中航油最终的实际损失达到内部控制机制设定限额的100多倍,可见其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显然早已沦为地地道道的“花瓶”。
现代风险管理有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的原则;二是风险管理独立并建立在良好公司治理架构基础上的原则。前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强调的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首要责任,他们负责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推动风险管理,职位越高,权力越大,风险管理的责任也越大,更重要的是,高级管理层本身也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后者认为,在股东所有和经理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中,风险管理应该独立于具体承担风险的经理和业务部门,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要直接向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汇报。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承担风险的经理可能由于多赚钱拿到更多奖金,赔钱则由公司(股东)承担。这种不对称的风险激励而使得经理们具有承担高风险的偏好,自我控制风险的动力减弱。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新加坡以年薪高达300多万美元而被誉为“打工皇帝”,而他给公司造成的5.5亿美元的损失却只能由公司的股东承担。因此,如果中航油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真正独立于“打工皇帝”陈久霖并将公司的风险承担和遭受的损失及时反映到董事会,中航油的损失料定会受到有效的控制。当然,中航油董事会也必须达到服务于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良好公司治理的要求。
中航油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和系统最终沦为“花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任何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失去了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二是衍生产品交易由对冲风险的手段逆转为承担风险的投机甚至赌博的工具。中航油事件充分显示了内控制度有效性对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作用。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基于国际风险管理最佳做法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倡导内部评级等高级风险量化方法和认可衍生产品等风险缓释技术的同时,提出了采用这些方法的制度条件,即必须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投机和对冲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种风险交易行为,但二者在概念上具有本质差异。前者的本质在于投机获利,是交易者基于对某种产品价格走势的预测,采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基本策略,以期获取投机利润。投机本质上是以盈利为动机的风险承担行为。对冲交易的本质在于降低甚至消除风险,是交易者针对某种风险已经在其他资产或业务(通常被称为基础资产或标的资产)中已经存在的情况,采取反向的操作方式将风险抵消,从而使被对冲的基础资产或业务的未来价值和成本支出控制在所希望的水平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套期保值。例如,以进口航油为主营业务的中航油公司在国际油价高涨时面临进口成本上升的风险,因而具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可以选择买进石油期货或看涨期权,一旦石油价格上涨,买入的石油期货或期权所实现的盈利便可以抵补进口现货石油的成本上升。
尽管对冲和投机在理论上有本质区别,但实践中二者的差别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甚至模糊难辨。对冲是两笔交易的组合,是对冲交易与基础交易风险的冲抵,如果基础交易不存在,衍生产品交易就成了以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为目的的投机交易。比如,如果不是为了对冲进口石油面临的油价上升的风险,或者没有对进口石油套期保值的需求,单纯的期货交易就是一种投机获利行为。在5%的保证金制度下,5.5亿美元亏损意味着中航油的衍生产品交易规模至少高达110亿美元。以每桶50美元强行平仓价格计算,这相当于中航油要购买3000万吨燃油现货。但实际上中航油所供应的91家机场全年仅有500万吨航燃油需求。由此可见,中航油的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已经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成为了纯粹的投机行为。
投机和赌博是市场经济中最容易让人们混淆的概念和行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承担和对盈利的追求。但前者在市场经济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投资行为。作为投资者的投机者,其所追求的盈利在理论上表现为风险溢价,即所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那部分。然而赌博本质上偏离了投资的范畴,赌博者所追求的是缺乏科学投资分析的某种极端盈利,这种盈利目标的实现通常只能凭借运气,但其结果大多是血本无归。
我们可以假设,中航油在建立空头仓位的初期还可能本着投机的心态,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基本面和油价历史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得出了油价下跌的预期。但随着油价的上涨,损失的积累,中航油试图加注扳本的赌博心理替代了最初的投资性投机心理,甚至在损失数亿美元的情况下竟然冒着被指控内幕交易的风险将公司15%的股票出售换来1亿多美元继续维持陷入巨额亏损状态的仓位。至此,中航油早已忘记了投资性投机所应该遵守的多样化分散风险、交易止损限额等风险管理规则,其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为一场空前的“石油豪赌”,一场资金实力的对决。不幸的是,它遇到的对手恰恰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对决经验的国际对冲基金。
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经济,市场价格——包括商品、汇率、利率和股票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而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市场参与者以对冲风险的方式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于套期保值来降低风险,也可用于投机获利从而增大风险。近二三十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在风险加剧的环境中广大市场参与者普遍的风险管理需求,而并非少数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获利需求。在国际上,衍生产品用于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是受到普遍认同和鼓励的,而用于投机获利则常常受到严格限制和监管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市场化,衍生产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一方面,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加,以及国际投融资规模日益扩大,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和国际利率风险等也在不断加大,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衍生产品来管理这些风险,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由于缺乏对冲机制而给投资者管理风险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近些年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呼声不断,加快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市场经济深化的必然需求。

⑶ 东安集团、东安动力、东安实业之间是什么关系啊,股权关系明确吗还有东安动力的大股东中航工业集团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安动力)于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公司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用
户至上”的方针,重视技术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产品结构,公司研制生产的发动机型号不断更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已累计产销超过了300万台,现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微型汽车发动机及变速器研制生产基地之一。 2009年11月10日,东安动力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整体划归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成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哈尔滨东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哈尔滨汽车工业园区相邻。公司始建于1989年5月,2005年11月改制为由中航工业东安集团参股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

东安集团全称
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东安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于194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现有职工5500余人,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航空传动部件等机械加工产品、工业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航空机电类产品、铝镁合金铸造和模具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⑷ 中航系股票有哪些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上市公司有:中直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中航电子(600372),成发科技(600391),中航黑豹(600760),中航动控(000738),中航飞机(000768),中航重机(000765),航空动力(600893),中航机电(002013),贵航股份(600523),成飞集成(002190),中航光电(002179),中航三鑫(002163),中航电测(300114),中航资本(600705),中航地产(000043)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中航飞机2015年8月11日晚间分别公告,因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8月12日起停牌。中航工业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航资本已经于8月7日起停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军工龙头,形成“中航系”概念。中航工业下属23家上市公司,其中20家A股上市,3家H股,是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的一家,约53%。中航工业在内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业务板块,其中飞机业务、直升机业务、发动机业务、系统业务、航电业务、通用飞机业务等已形成规模和体系。
洪都航空洪都科技和洪都航空关联交易较多,预计未来注入洪都航空概率较大,是内生增长最强劲的整机企业。
成飞集成002190)国防主管部门还在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长期看好军工行业的发展,后期仍然存在整合预期。
中航飞机运输机、支线客机板块,军工企业改制、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军民融合加深等进入兑现阶段,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中航动力航空发动机的主机板块,2014年上半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资产交割,公司存在发动机板块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成发科技预计将注入中航集团发动机板块的优质传动资产,2012年已完成传动事业部的建立,资产注入前景明确。
中航动控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板块资本运作平台,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的企业,存资产注入预期。
中航电子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细则出台,之后将进行分类改革和试点,作为中航集团旗下公司,市场对于中航电子的改革期待较大。
中航机电航空机电系统的唯一平台,托管集团旗下机电资产18家公司,剩余14家仍存继续整合到上市公司的预期。
中航光电公司为C919大飞机提供集成设备安装架、系统支架和连接器等,是综合设备柜的唯一供应商,对外并购将是公司的战略规划。
中航黑豹农业运输车的骨干企业,向高科技环保电动车发展,第三大股东东安发动机是国内最大的汽油发动机生产企业,有想象空间。
中直股份公司目前在集团直升机板块业务整合顺利,且市场效益明显,军品总装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已逐步成熟。
贵航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与中航汽车签订增资协议,增资完成后,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成中航汽车,后期有资产注入预期。
中航重机股权划转后海翼集团将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将极大强化与海翼集团在液压及锻造领域的上下游关系,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中航三鑫公司是控股股东——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新材料上市公司,由于业绩堪忧,未来大股东资产注入预期加强。
深天马A资产注入之后管理协同效应提升将推动公司经营效率稳步提升,带动产业链配套运转,推动盈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长。
飞亚达A央企中航国际的下属企业,预计潜在的激励机制改善可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同时有整合预期。
中航地产航工业集团旗下产业除航空、军工类产业以外,还包括非航空民品和第三产业,对集团旗下众多资产整合预期提升。
东安动力公司处于集团公司的汽车板块,业绩一直不如人意,后期存在大股东的相关资产注入预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⑸ 中航油的债务重组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集团)控股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债务重组改善方案于2005年5月12日对外发布。2005年5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杜渊泉经授权就此发表以下意见:

一、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按照当地法律和商业化规则运作,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债务重组,是债权人、小股东和中航油集团的共同愿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一直督促中航油集团及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考虑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按照新加坡法律和商业化规则做好债务重组工作。

二、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根据债权人的反馈意见,在中航油集团支持下,认真考虑债权人等各方利益,对1月24日提交的债务重组方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5月12日公布的改善方案充分表达了对债务重组的诚意,这也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按照商业化原则所作的最大努力。

三、由于部分债权人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持有的某些资产的价值认定,依据近几年效益增长趋势来评估未来收益,未充分考虑中国航油市场供应有关政策等变动因素影响,导致债权债务双方在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现有资产价值认定上存在一定差异,希望有关债权人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现有资产价值。

四、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债务重组成功,是尽可能减少各方损失、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合适途径和办法,希望债权人认真研究和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债务重组方案的各项有利因素,通过长远业务合作,寻求未来共同发展。

五、国务院国资委正在密切跟踪事态发展,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对境外中资企业的监管和高风险业务的监控,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同时要求中央企业引以为戒,防患未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境外子企业监管和经营风险监控的有效机制。

⑹ 中航油发展潜力怎么样~谢谢你~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和权限

(一)目标

近期目标: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过渡期内,重点完成主营业务的公司制改造和辅业的剥离重组,建立分工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管体制,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改善企业资产结构,实现资源、资产和人员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初步理顺核心业务和辅业流程、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关系,最大限度提高投资收益和经济效益,为集团公司的后续发展及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

远期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国际合作和战略联盟,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发挥核心业务企业的网络、技术和服务优势,不断巩固、扩大航油分销市场份额,在持续变革、做优做强核心业务企业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经营,不断提高集团公司资本运营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将集团公司培育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主要职责

1.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法自主经营。

2.对有关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行使相应的出资人权利,对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3.根据市场需求、国民经济和民用航空行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投资计划和内部改革方案及重大管理决策。

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组织实施重大投资活动,对投入产出效果负责。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国航油事业的发展。

5.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妥善做好企业重组、精简机构和分流富余人员工作,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6.指导和加强集团公司有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管理集团及集团公司的名称、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搞好集团公司内部企业文化建设。

7.承担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三)主要权限

1.集团公司在保证有关企业合法权益和自身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可依照《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集中部分国有资产收益,用于国有资本的再投入和结构调整。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决定全资子公司国有资产的重组、转让、租赁及外部资产的收购、兼并事宜。对控股或参股企业的上述相同事宜,通过法定程序决定或参与决定。

3.享有投资决策权。按照国家现行项目审批权限,管理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的投资项目,并负责组织实施。

4.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集团公司享有外事审批权、外贸流通经营权、对外投融资权、对外担保权、对外工程承包权和对外劳务合作权。

5.享有航空油料进出口权。

6.自主决定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依法决定有关企业的经营方式、分配方式和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以及合并、分立、解散等。

7.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任免和管理全资企业的领导成员以及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负责人;按法定程序和出资比例,向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委派或更换股东代表,推荐董事会、监事会成员。

8.统筹管理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的涉外工作。集团公司领导人员的出国审批权限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8.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授予的其他权限。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四。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11日,是以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及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为基础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是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

客户飞机飞到哪里,我们把服务奉献到哪里,这是中航油长期坚持的准则。为此,中航油克服由于组织分散带来的种种困难,义无反顾地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其中地区公司5个,分公司15个,直属公司4个,供应站4个,对外投资合资公司16个,海外上市公司1个,全公司现有职工5320人。

为保证航油供应充足及时,中航油建立了完善的采购、运输、储存、销售体系。在全国26个石化公司、炼油厂设代表处,建设了专用铁路线40多条70公里,场外输油管道10条524公里,在沿海设码头13座,装备运油车及各种专业加油车700多辆,建油库153座,储油罐1900多个,总容量130万平方米。

提供最优质的航油,保证客户飞行安全是中航油最基本的责任。为此,中航油投巨资从国际市场引进当今最先进的油品化验检测设备,并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3个油品检验中心,检测水平达到国际水平。

中航油成立11年来,年航油销量比1990年公司刚成立时增长了5倍。公司的发展和实力,使之成为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合作计划成员,并进入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前列。

成员单位包括5个全资企业和1个控股企业,实行主辅业剥离,主营业务将实现产权多元化

资产规模为122亿元,在全国91个机场建立油库153座,油罐1900个,总储油能力达130多万立方米

在全国近百个机场建立了航油销售网络,为国内外108家航空公司供应航油

航油年销售量突破500万吨,年飞机加油80余万架次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正式成立。新集团总资产达122亿元。这是民航油料供应事业发展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民航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迈出的具有突破意义的一步,必将对我国航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油集团公司,英文缩写为CAOHC),是在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基础上组建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企业。成员单位包括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航油津京管道运输中心、北京中航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航油工程咨询公司、中航油大厦管理中心等5个全资企业和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75%股权)1个控股企业。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航空油料及其他成品油的批发、储存和零售业务;航空油料、航油供应设备及与航油供应有关的特种车辆的进出口业务;供油系统工程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工程设计、施工业务;国家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对所属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参股企业的有关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行使出资人权力,对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并相应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集团公司依法自主进行各项经营活动。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成立后,为了做优做强主营业务,提高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尽快进行主辅业的分离,主营业务重组为产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股东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逐步理顺核心业务流程,降低分销成本,不断提高运营和管理能力。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有关领导表示,将充分利用民航深化改革的良好契机,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尽快转变观念,把握集团公司的定位,明确战略目标,做好集团公司的组建和母子公司的事权划分工作,重点加强对集团公司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管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增值。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将着力培养集团的投资管理和资本运营能力,通过开展投融资、企业购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调整业务结构和组织结构,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把优质资产向优势成员企业集中,不断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将以现有境外投资企业为基础,走资本运作、规模经营、借船出海、滚动发展之路,主动加强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全方位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努力寻求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配置资源的途径,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过程中,促进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力争经过10—15年的时间,将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建设成为治理结构规范、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跨国航空服务集团。

⑺ 日本大和银行和中航油事件经过。

·2003年下半年 中航油开始参与200万桶原油期货买卖,初期获利;
·2004年一季度 国际油价飙升,中航油持淡仓,录得账面亏损580万美元,为求收复失地,加大投资增持淡仓;
·2004年二季度 油价续升,中航
油账面亏损增至3000万美元。为避免在账目上出现实际亏损,公司决定将交割日期延后至2005及2006年,再加大投资,希望油价回落时可翻身;
·2004年 10月中航油的原油期货合约已增至5200万桶,油价到达历史高位,中航油面临巨额亏损;
·2004年10月10日 中航油首次向中航油集团呈交报告,说明交易情况及面对1.8亿美元的账面损失,并已缴付了期货交易的8000万美元补仓资金,公司同时面对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已接近用罄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1.2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贸易款,上述数据从未向其它股东及公众披露;
·2004年10月20日中航油集团为了筹集资金支付补仓资金,透过德意志银行新加坡分行配售15%的中航油股份,令集团持股比例由75%减至60%,集资1.08亿美元;
·2004年10月26日-28 中航油未能补仓,多张合约被逼平仓,实际损失增至1.32亿美元;
·2004年10月26日-29 巴克莱资本开始追债行动,要求中航油偿还2646万美元;
·2004年11月8日中航油再有合约被逼平仓,亏损增加1亿美元;
·2004年11月9日三井(Mitsui)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加入追债行列,追讨7033万美元;
·2004年11月16日另一批合约被平仓,再亏7000万美元;
·2004年11月17日Standard Bank London Ltd追讨1443万美元,
并指如果未能在12月9 日支付欠款,将会申请将之破产;
·2004年11月25日最后一批合约被平仓,总亏损合计达3.81亿美元,债权银行陆续追债,合计追讨2.48亿美元,该公司同时已违反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1.6亿美元银团贷款条款,同样面对被清盘危机;
·2004年11月29日陈久霖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指中航油集团已承诺继续支付及偿还该公司欠款,并正与新加坡政府拥有的淡马锡集团联合注资1亿美元协助公司重组,但淡马锡尚未答应;
·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终止所有原油期货交易。

⑻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股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务院授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履行出资人职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负责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法定程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其经营业绩进行奖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和约束制度。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参与大型客机项目实施的出资主体,是上海国有独资的大型资产经营公司,是上海市政府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平台。集团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00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以非金融投资为主、金融为辅的投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产业研究,社会经济咨询等。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国盛集团围绕本市经济工作大局,努力促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科教兴市战略实施。集团在战略定位上主要体现为“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投资平台。要立足于上海发展大局,聚焦国家战略,重点开展对本市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关键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展对本市未来主导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展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二是融资平台。要积极吸引外资、民资,成为融合各类资本的“桥梁”;依托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不断为上海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做好项目融资;推动本市投融资机制的创新。三是资产运作平台。要以战略持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资产经营运作,不断盘活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和资源向优势产业和行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优化国资结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是国家授权的投资管理机构和控股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截至2007年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固定资产增值保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在全国100亿元资产以上的国有企业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公司控股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香港、上海上市,企业信用等级连续三年被标准普尔评为BBB+级。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当前现代化程度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工艺技术最先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和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并跻身于世界先进钢铁企业行列。2003年到2006年,宝钢年年跻身世界500强。2007年10月标准普尔最新企业信用评级复审,宝钢获得了“A-”信用评级。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股份”)是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化集团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的,于2009年5月31日在京成立。中化股份的注册资本为39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化集团持股98 % ,中远集团持股2%。
中化股份成立后,中化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对中化股份行使国有股权管理职能,中化股份成为中化集团主营业务的运营主体。主要经营范围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管理;石油炼制、加油站、仓储的投资管理;化肥、种子、农药以及农资产品的研制开发和投资管理等。

⑼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极弱导致的。“事实先于规则”,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在期货交易上的客观写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人士向媒体透露了这样一个经过: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上市后并没有向证监会申请海外期货交易执照,后来证监会看到其招股书有期货交易一项,才主动为其补报材料。中航油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身份为掩护同国内监管部门展开博弈,倚仗节节上升的市场业绩换取控股方航油集团的沉默,从而进入期货和期权业务;而监管方对此不仅没有追究到底,还放任其“先斩后奏”的行为,直至投机和亏损的真实发生。而中航油的董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普华永道对公司董事会成员、管理层、经手交易员进行详细问询,出具了详细的调查报告。透过当事人之口,中航油(新加坡)这家一度被认为是“样板”的海外国企,内控混乱不堪、主事人不堪其任、治理结构阙如纸上谈兵。
(二)风险意识薄弱
中航油内部的《风险管理手册》设计完善,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通过联签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合在一起,全盘监控。但是自2003年开始,中国航油的澳大利亚籍贸易员Gerard Rigby开始进行投机性的期权交易;陈久霖声称,自己并不知情。而在3月28日获悉580万美元的亏损后,陈久霖本人同意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员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这样,陈久霖亲自否定了由他本人所提议拟定的“当任何一笔交易的亏损额达到50万美元,立即平仓止损”的风险管理条例,也无异于对手下“先斩后奏”的做法给予了事实上的认可。
(三)信息系统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在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份的财务统计报表上,新加坡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而且经营状况很好。但实际上,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经在石油期货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但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由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被陈久霖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掩盖了这么久,以至于事情的发生毫无征兆。
(四)管理失控,监督虚无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其次,即使李永吉想审阅年报,也有困难。因为身为海外上市公司董事,他英语不好,所以不能从财务报表中发现公司已经开始从事期权交易。荚长斌兼任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及中航油集团总裁。他强调,由于中航油集团并没有其他子公司在中国以外上市,所以董事的职责对他而言是不熟悉的。他指出,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会一直都没有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与李永吉一样,荚长斌声称,语言障碍使得他对中航油(新加坡)缺乏了解和监管,而且,尽管身为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他的财务信息却来自位于北京的中航油集团财务部。同时,由于监事会成员绝大多数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中航油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三、思考
中航油事件给大型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更是引发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考:
(一)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管理者实质上拥有了企业控制权,由此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评价自己,势必产生滥用职权、牟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
(二)应从细节控制转向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控制点。由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和可观的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细枝末节上,所以,就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决策者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三)应从关注内控建立转向内控运行和评价。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设计内控时,也是花了相当大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方面,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因此,内控必须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促使它的执行。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本身在企业中不直接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但同时又处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比较熟悉,对发生的事件比较了解。公司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都经董事会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证了其权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审部门通过对内控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从中找出控制薄弱点,发现内部控制不尽完善和执行无力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
(四)内控的对象应从基层转向高管。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内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和最基础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高层领导将具有超越内控约束的特殊权力,从而导致整个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丧失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