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东日本
Ⅰ 宝钢的最大股东是谁是国有吗
宝钢股份控股股东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而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当然属于国有。
Ⅱ 帮着中国建了一个宝钢,日本钢铁巨头隐藏有多深
目前中日关系处于最低潮,官方关系对立,民间关系冷淡,舆论相互指责,双方都不认输,所以对于一些过去的事情都往最坏处挖掘,似乎都是陷阱。主要责任在于日本按着美国的意图甘当马前卒,与中国对抗。其实,宝钢当年是按着新日铁君津厂翻版建设的,由于中国技术条件所限,由日本总负责。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技术的一般做法,没有那么多的陷阱。后来我国冶金工业和机械行业进行消化移植,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几十年,到今天宝钢仍是我国冶金工业的龙头。当然这也是我们自主研发和改进的结果,到也不能否认方面的引进的基础。
Ⅲ 日本占有多少宝钢股份 有人说是 51% 对不对啊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系依法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摘自宝钢集团的网站
宝钢集团占宝钢股份73.97%股份,所以宝钢股份是由国务院绝对控股的央企
Ⅳ 宝钢是由谁投资的
国有控股,日本和私人都有投资。先进技术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跟三井物产有关系。
Ⅳ 中国上海宝钢集团和日本到底有什么关系
宝钢一期工程完全是交给日本新日铁来设计,建设的。宝钢的管理制度也从新日铁学的,其它无关系!
Ⅵ 为什么日本建设宝钢
1978年,日本的经济已经是突飞猛进,有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新日钢铁厂,最终日本政府及民间表示将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纪录片报道主要原因:
(1)1972年正式建交,中日友好大环境;
(2)双方利益最大化。中国当时的强烈需求。当时中国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这相当于当时经济又倒退了几十年(不止经济影响,其他方面也是极其深远,感兴趣的可以去谷歌了解一下),百废待兴,邓小平上台后决心要加快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当时国家领导邓小平、谷牧亲自去了很多国家考察,最后认为日本是最佳的学习对象。日本也有了大量的钢材出口,拉动经济。究竟两者谁的利益更大,相信大家已有定论。
(3)战略意义,有利于亚洲地区稳定;(想想现在的朝鲜就理解了)
(4)因战争给中国人民的永久伤害,负罪愧疚感。当时参与缓中建设中的小部分日本人在战争时中出生、生长在中国,比如促成出资援助中国的大平正芳首相、外务大臣大来佐武郎,所以也都是非常支持帮助中国的。
(5)中国政府放弃了索要战争赔款,但在这些日本政治家的看来,还是应该对中国进行力所能及的某种赔偿,比如通过援助的形式进行。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我查了一下,数量非常巨大)。纪录片中有个插曲:1978年日本在帮助中国建设宝钢等其它厂时,中国因为财政赤字差点中止了建设(铺的太大、急于求成),日本政府及厂家亲自到中国了解原因,并提供更多无息贷款。稻山嘉宽告诫手下的人要像建设自家一下去帮助中国,被采访的日本人讲述的时候忍不住的哭了。
最后:我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了网上写的和我了解的很不一样,甚至里面带着一些天然的仇恨感。所以来回答提供一个参考,也建议大家在搜索其他相关信息时,一定一定要认真过滤,过滤不好就会拉肚子坏脑子的,甚至影响到国民的综合素质啊。
推荐大家看一部纪录片(上面也有提到):NHK纪录片《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本人》,提供另一个角度的报道。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Ⅶ 借问一个问题,这个厂跟上海宝钢有什么联系我查到的是宝钢占51%股份日本占49%股份。可我入职体检
你要看你的劳动合同上的单位名称。
可能有劳务派遣,或其它情况
有很多人才代理公司、劳务代理公司。
Ⅷ 宝钢为什么和日本和资
中华商务网讯:
日钢铁企业对进入近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钢铁市场采取了不同的方针。新日
铁正和中国第一大钢企业宝钢洽谈筹建合资钢铁公司,而jfe等则持谨慎态度。日
本各企业在进入中国办钢铁企业方面未形成竞争,主要是担心技术流入中国企业,
加强了竞争对手实力。
新日铁和宝钢合资建立汽车板生产厂的谈判大体敲定,计划在上海市建180万
t/a汽车板冷轧厂,于2005年投产,阿塞勒公司也将参与,成为世界三大钢合资办
的一个大项目。
新日铁总裁认为“从中长期看中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仍呈增长趋势”,因此采取
了合资办厂的方针,但也担心合资生产的品种是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汽车钢板,
中国宝钢已进入世界大钢的前5位,通过合资可提高汽车板的生产技术,将成为日
本各大钢汽车板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即使如此仍坚持合资办厂的理由是“面对世
界最大的钢铁市场不能无所作为”,同时对技术输出表示担心。
尽管新日铁积极推动在中国的投资,但jfe高层主管则认为“根本没有进入中
国办厂的必要”,对此持谨慎态度。神户制钢的总裁认为“产品出口有助于提高日
本国内生产 日本各大钢和欧美洲的钢铁企业已普遍建立了有关汽车板的技术协
作关系,有的已在当地合资办厂。如新日铁和阿塞勒合作开发,和伊斯帕特在美合
资办厂;jfe和蒂森·克虏伯合作开发,和多法斯考在加拿大合资办厂;住友金属
和克鲁斯合作开发;神户制钢和奥钢联合作开发,和美钢联合资办厂等。为什么对
中国合资办厂却有这么多的担心呢?这主要由于日本和亚洲的钢铁市场一体化在迅
猛发展中。随着钢铁市场的一体化,去年日本国内钢材价格由于对亚洲出口价格的
带动而上涨。尽管各大钢主张“日本国内的钢材价格应比国际市场上便宜”,但对
日益缩小的国内市场仍要求涨价”。由此能改善企业效益,这是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但随着钢铁市场的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势必激化,同时有关钢铁产品的专利技
术问题也将复杂化。尽管一般的钢铁生产技术均已公开并不涉及专利,但对某些高
级品种适当调整合金成分便会改善产品性能,从而防止相关专利技术输出,还是保
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今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品市场是肯定的。日本的钢铁企业是在国
内不动好呢?还是通过合资办厂积极进入好呢?这主要靠日本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判断
作出决定。
http://www.chinaccm.com/40/4001/400104/news/20030806/144442.asp